聚目标·巧统整·言有序
——以四年下册习作单元为例

2022-11-26 07:34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范凌燕
天津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游览写景景物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范凌燕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进行编排。单元各部分围绕主题,紧扣语文要素,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系统。可见,统编教材单元主题性、整体性尤为突出,这喻示着使用统编教材必须从单元整体的视角来解读教材,组织教学。习作单元作为统编教材中的特殊单元,虽然版块设计与阅读单元不一样,但也具备相同的特性。如何将习作单元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统整,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的写作秘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以统编版四年下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单元整体视域下的教学设计。

一、单元解读,聚焦语文要素

(一)关注单元导语,明晰语文要素

单元页是整个单元的开篇,呈现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有提领全局的作用。例如通过研读单元导语,可知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是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由此可见,本次习作单元的选编和习作的内容都指向写景,训练点是在阅读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

(二)关注内部联系,细化单元目标

认真研读语文要素中的关键词,能更好地把握本单元中语文要素的训练点,细化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解析单元导语,教师找出“按一定顺序”这一关键词。何为“按一定顺序”?教师需研读习作单元的各部分,给出恰当的定义。本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其中《海上日出》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记金华的双龙洞》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总结梳理了写景的两种方法——“按游览顺序写”“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初试身手”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精读课文中的两种写景方法进行口头和书面的练习,为完成单元习作而“小试牛刀”。“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为学生提供了按顺序写景的其他范例,用更多的例文规范行文的框架。“习作”的要求也强调了“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通过对本单元各部分特点的全盘思考,语文要素中的“按一定的顺序”可细化为“按景物变化顺序”和“按游览先后顺序”。统编教材中的助学系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帮助,也让师生心中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在本单元中,助学系统除了指向“按一定顺序”,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第二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指向的是“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习作例文《颐和园》中第四处旁批:“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在湖面慢慢滑过,多美的画面!”《七月的天山》中第二处旁批:“野花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真美啊!”都提示了印象深的景物可以重点描写,写重点景物可以用比喻、排比等方法描写。“习作”版块中针对“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也提出了要求。通过助学系统,教师可以得出“体会怎么把景物特点写清楚,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通过解析单元内部各个版块的特点及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目标逐渐明晰、细化。

(三)关注纵向联系,寻找学习定位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呈现序列化,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纵向联系,找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能力点所处的位置。梳理小学阶段的统编教材,会发现学生学习了许多有关写景的文章,如一年级的《秋天》;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二、六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四年级的《观潮》等。这些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拓宽了选材的视野,感悟到多种写景的方法,积累了描写景物的语言。同时,学生也经历了三次有关写景的习作,积累了“围绕一个意思写”“写清景物特别之处”“结合所描写的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等表达的方法(见表1)。这些都为本单元学习搭好了基奠。找准定位,才能准确地制定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表1

二、任务统整,落实单元目标

(一)任务前置,发现问题

本单元设计创设了评选“十佳导游解说稿”的主题活动。单元伊始,教师发布单元活动任务,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收集3个素材,再选一个最想写的素材在班级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发现选材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引导。例如,有的学生选择“游乐场”准备写如何玩游乐项目,这与本次习作的主题有所差异。又如,由于经济的原因,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有限,使选材受到局限。由于游玩活动范围缩小,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相同的景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其他素材给出建议。当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对几名学生选择同一景点的情况,教师后续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写景的经验,在确定素材后,教师让学生先试着写写文章。这次的写作,教师不进行指导,文章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问题。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页的学习,并对本单元进行初步浏览。师生一起聚焦单元要素,再回顾自己的文章,发现问题,如游览顺序条理不够清晰、过渡语句的运用不理想、游览景物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景物特点不够突出等。这些问题的呈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要写好文章的热情,也是开启学生主动探究,自主研磨文章的“按钮”。

(二)多文联动,构建框架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之一是习得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并运用于习作中。而“按一定顺序写景”是学生在初试写文中欠缺的能力点,它直指文章的脉络。教学《海上日出》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第2、3自然段,在读文中发现作者是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再通过多次研读文本,读懂这里的变化指的是太阳位置、颜色、光亮这三方面的变化。为了深入地体会“景物变化的顺序”,教师关联了已经学过的课文《火烧云》和《观潮》,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这三篇文章景物变化的侧重点不同。《火烧云》侧重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观潮》侧重海潮的形态、声音、气势的变化。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了“景物变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并体悟了“按照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最后,教师以“日落”为题让学生思考:“你会按什么顺序写?突出哪几方面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用简单的图示表达景物的变化,尝试运用习得的方法。本单元后面几篇文章的行文思路都指向“按游览先后顺序”。教师先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抓手,通过完成课后的路线图来厘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关联《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自主画路线图,体会作者如何按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再重点关注学习《颐和园》及《七月天山》过渡句,体会过渡词句的表达。接着教师以“初试身手”第一题为实践场,指导学生按照参观顺序画路线图,并运用恰当的过渡句进行衔接。最后,让学生拿出最初形成的文稿,根据文稿勾画路线图,并思考路线图是否依据自己游览的顺序,如果不恰当要进行修改,使游览顺序清晰,然后加入恰当的过渡句,让景物的转换更加自然。通过“习得方法—尝试运用—自主实践”的过程,学生习得并运用了“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打好了文章的框架。

(三)聚焦细节,突出特点

写好一篇文章不单要关注整体布局,还要关注文章的细节。在确定好文章的框架后,就要落实本单元的另一个单元目标:“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教师要聚焦单元课文的特殊文段,组成“学习资料群”,让学生体味语言,发现作者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奥秘。如聚焦《海上日出》的2~5 段,发现作者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太阳慢慢升起的状态。抓住太阳颜色从浅入深、光亮由弱到强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聚焦《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第5段,体会作者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孔隙狭小”的特点。《颐和园》引导学生关注第4 段昆明湖的描写,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昆明湖面的静美。《七月天山》聚焦第4段,结合旁批,引导学生学会用比喻、排比等方法描写,突出景物的特点。学生在这组资料的学习中感悟了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习作尝试运用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加入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修改。学生就是在这“学习——提炼——反思——修改”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导游解说稿。

三、进阶评价,提升习作能力

评价是对学生习作成果的一种检测,是习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单元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每次的习作能力点出示习作评价表,让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时有抓手,让学生互评时有依据。例如,在描写“日落”实践活动中采用表2进行评价。尝试完成“初试身手”第一题和依据游览顺序修改自己文章时采用表3 进行评价。根据“突出景物特点”这个能力点修改习作时可采用表4进行评价。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修正,同伴评价后再次修改逐步达到“按一定顺序写景,突出景物特点”的要求,也慢慢形成自我习作、自我修改、同伴交流的好习惯。本单元创设了评选“十佳导游解说稿”的活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逐步修正完成自己的解说稿。单元的最后一项活动就是学生成果展示,并评选“十佳导游解说稿”,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环节。学生可以依据表3、表4 进行评选,相互交流这些解说稿,如“你最想去哪儿游玩?哪处的景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可再次反思自己的文章与十佳导游解说稿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再次修改,不断完善。

表2

表4

基于主题,教师聚焦语文要素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本单元应习得什么,如何习得能力,是否真正学会的角度出发,将阅读文章与习作实践相结合设计活动,让学生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在层层推进中,促进学生习作的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运用。

猜你喜欢
游览写景景物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写写冬天的景物
游览乘法大观园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美术馆游览指南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