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研发项目的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应对研究

2022-11-26 09:35周扩生
日用电器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利风险管理评估

周扩生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 528305)

引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专利统计数据:发明专利授权39.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7.3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8.3万件。如图1所示。

图1 2022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授权共224.9万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3.3万件,中国申请人通过《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353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结案3.1万件、无效宣告结案0.5万件。

从上述数量上来看,2022年上半年专利总授权量接近225万件,而企业是专利授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利确权过程中专利复审与无效案件的主要请求人或者被请求人。家电企业由于更新换代快、研发周期短、市场变化迅速等特点,推出的新产品应紧跟随市场的需要,从而企业的研发项目需快速作出反应,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且通过多年的发展沉淀和积累,技术差异化变小、市场竞争激烈及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专利侵权纠纷,如家电行业企业之间互相起诉等等。而研发项目是专利保护的主要来源之一,为避免研发项目发生专利侵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行研发项目的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尤为必要和重要。

本文就国内家电企业研发项目中遇到的一些专利侵权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其管理提出应对措施。

1 研发项目专利侵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1.1 主要原因

1)各企业之间同类产品研发项目实现的技术差异化变小,如实现的功能创新点相同或接近,实现该功能创新点的技术方案为替代技术或者略有不同,并获得市场商业上的成功,市场竞争激烈,造成专利纠纷时有发生。

2)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生产方式的改变,从原来的研发和生产委外研发、生产转变为自已生产制造,制造模式发生变化。

3)随着电商的异军突起,引起了家电企业的关注,传统的超市、门店、门面等线下销售已不再是唯一的销售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商现已成为家电企业销售的另一种重要销售方式,家电企业为了区分线上线下销售的产品,对产品的外观形状予以改变,其它配置没有变化或者只是部件供应厂商发生变化,并通过改变产品型号,以适应线上线下销售的需要。

4)研发项目类型(如产品项目的基本型、延伸型或扩展型、派生型、改进型、样机试制项目)的不同,其研发周期、上市和退市时间、对企业的市场影响及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投入的费用和人力资源等研发费用也不同。

5)研发项目中的专利侵权风险管理需投入较多的人力、购买相关的专利检索工具或委托专业机构处理等,其相关费用较高,如技术点较多或销售国外的产品研发项目,且产生的经济价值难以评估,量化的可视性不易显现,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不会存在专利侵权风险,不愿意在研发项目过程中投入该项相关费用。

1.2 应对措施

1)技术差异变化小的研发项目,需通过加快加大基础平台技术的项目研发,拉大研发项目实现的技术差异;或者通过在研发项目的不同阶段,树立专利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同行及相关领域技术专利信息收集、分析潜在风险、通过规避或无效相关专利权项等方式来化解专利侵权风险。

2)研发和生产委外转为自制方式的研发项目,要分析委外企业是否有相关专利技术应用于该委外生产的产品上,如有,应进行替代技术的开发或与相关方进行专利许可等方式来化解专利侵权风险。

3)区分线上线下销售只是外观和型号发生改变的研发项目,要着重进行分析评估外观设计发生专利侵权风险,待模具开模前,确定专利侵权风险较小的外观设计;如部分部件或零件的供应商也发生了变化,还需对部件或零件进行专利侵权风险评估,是否会因供应商的变化带来专利侵权风险。

4)不同类型的研发项目,虽受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影响较大,但应可以在技术方案确认后、产品模具制造前、产品批量生产前、产品上市前这几个重要关键节点阶段进行专利侵权风险分析评估,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如有专利侵权风险,修改技术方案、修改模具或开展专利许可等方式进行专利侵权风险管控。

5)开展专利侵权风险管理费用较多的研发项目,时常是同行近期研发的热点、关注点和用户痛点的研发项目,虽进行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投入的费用较多,当期或近期的经济价值难以评估和呈现,但可以应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主要销售地域进行专利侵权风险分析评估,以便后期省却了专利侵权带来的诸多问题和重大经济及商誉损失。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配备相关专业的专利工程师,并对其进行专利法律法规、利用专利数据库检索、专利侵权判定、专利纠纷行政和司法认定等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从事开展研发项目中专利侵权风险分析评估相关工作。专利工程师人数配置可参考表1。

表1 专利工程师人数配置表

2 降低或化解研发项目专利侵权风险的对策

2.1 策略

以开展宣贯并实施执行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契机,通过知识产权体系认证,提高企业全员专利意识,特别是企业研发人员、采购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人员专利侵权风险管理知识,并纳入企业每年的内部管理评审和第三方监督审核,发现不足并加以改善提升,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项目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水平。

2.2 对策

1)参照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企业研发项目管理制度中有明确专利侵权风险的管理条款,包括职责划分、管理内容、责任承担等,并根据每年的内部管理评审和第三方监督审核,修订企业的研发项目管理制度中专利侵权风险的相关管理条款。

2)在研发项目管理流程控制系统(如PLM)重要关键节点(如技术方案确认后、产品模具制造前、产品批量生产前、产品上市前)流程中嵌入必需提交的相关交付件(如经专业部门出具的专利侵权风险评估报告等),并经相关专业人员审核通过后才能流入下一个流程节点。

3)纳入研发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评价考核,压实责任,实行相关的正负激励考核措施,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绩效评价。

3 结束语

在专利授权量大、专利确权中复审和无效时有发生的大环境下,对国内家电企业研发项目中遇到的一些专利侵权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其管理提出应对措施。通过知识产权体系认证,牢固树立研发项目中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意识;通过纳入企业每年的内部管理评审和第三方监督审核,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完善企业研发项目制度中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条款;通过PLM流程管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研发项目类型应可以在技术方案确认后、产品模具制造前、产品批量生产前、产品上市前重要关键流程阶段节点进行专利侵权风险管理。采取上述应对措施和对策,能达到降低或化解专利侵权风险的目的,降低企业研发项目专利侵权造成的重大损失。

猜你喜欢
专利风险管理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