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2022-11-27 04:51李艳
青春期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育讲座家校

文/李艳

(作者系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小学校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的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角度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因此,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开展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小学(以下简称“华中小学”)从2010 年3 月开办家长课堂,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子方法,以期提升家长教育能力。2019 年12 月,学校参与了“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的试验,利用平台提供的师资力量、媒体资源,通过打破时空、人数的限制,让更多的师生和家长同时参与,实现家校共育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学校还将平台课程资源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家长课堂由原来的每月1 次变成每周1 次。

课程实施上,学校落实三级管理,闭环操作。学校层面:德育主任专项负责,主要是发布任务,明确要求,跟踪记录,评价反馈。班级层面:班主任负责加大宣传引导、激励反馈力度,利用线上家长会,宣传讲座内容,并总结观看情况,对参与度高的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家长层面:“家委会”成员参与管理,每次讲座开始前,负责人都会在班级群发通知提醒大家,还会将讲座录屏发在群里,供不能到场的家长学习。

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评价及有反馈,形成闭环管理,让此项工作扎实落地,保证师生、家长百分之百参与。

为了让家长的学习更有实效,学校开设了论坛课程,主要有3 个板块:共学共享、每周一学和今日话题。“共学共享”是每次家长课堂学习后的交流分享,由德育主任、班主任组织;“每周一学”是家长在班级群内推荐自己学习的家庭教育知识,由“家委会”代表负责;“今日话题”是家长自发在群内帮助有困惑的家长解决问题,同时班主任积极参与交流,给家长提供帮助。学校还根据学习内容不定期组织家长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沙龙。实践课程主要由亲子活动、家长义工和线上实践活动组成,包括“21 天读书挑战赛”“妈妈教我做家务”“线上体育运动”等。多年的坚持,让家长、孩子和老师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家长的改变:不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更关注各种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着想。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善于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交流分享。学会与孩子平等沟通,能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学会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

2.孩子的改变:心态阳光,积极向上。更加宽厚友善,懂得尊敬老师、孝敬父母,与家长关系更加和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3.学校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家校沟通更为顺畅,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可度提高,家长变得更理智,出现问题时,会选择与老师、学校沟通。

做好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华中小学将一直在路上,躬耕不辍,跬步不休。

猜你喜欢
共育讲座家校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打个盹,记事牢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