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法进展与创新

2022-11-27 22:36周学东孙小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理学口腔教学效果

韩 琪,周学东,程 磊,3,孙小钦,陈 宇

(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口腔病理科,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牙体牙髓病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不仅促使口腔疾病谱拓宽,也不断提高了对口腔疾病的认识深度,这就给口腔医学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的口腔专业人才。传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与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需求较难协调,因而就目前面临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现状

口腔组织病理学作为诊断病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课程,是连接口腔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1]。但是,该课程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难有突破,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较难形成逻辑关联,容易挫伤学习兴趣;其次,现阶段口腔组织病理学排课设置与临床实习安排较难协调,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不同步,同时大课重传授,轻实践,无法深刻理解大课内容,学习仅凭机械记忆,导致学习效果效果不一。第三,当前口腔组织病理学授课教学重点往往关注在教学内容上,忽视了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促使医学生缺乏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2];而且,现阶段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欠缺多样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作为一门桥梁课程,单一笔试难以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展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一直口腔组织病理学面临的难题[3],寻求多样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是该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育部“新医科”背景下,以一流课程和“金课”建设为要求,各高校都在积极探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4],如PBL、翻转课堂等。而且,在当前新冠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模式应用也越来越收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新的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如教师对线上方式接纳程度,线上教学内容的安排,线上教学效果评价及反馈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不同教学方法,结合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特点与内容,提高其教学效果,是该课程及其他医学基础课程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5]。

2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法

2.1 讲授式教学 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教教师常利用板书传授知识和技能,多采用全程灌输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该方法可以节省教学资源,学生可在短时内获取大量知识[6]。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该方法的应用常常要求教师对其讲授内容进行有效的串联与总结,例如口腔颌面部和牙的发育过程,需要对口腔颌面部发育的生物信息学内容(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的内容)与大课内容做有效串联,这个过程会增加带教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内容,若该类型内容的教学设计不当,易走向照本宣科式教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而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应与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如数字化教学图片、视频等,增加授课生动性和学习趣味性[2],提高学习效果。

2.2 病例分析法 病例分析法(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CBL)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可诱导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7]。案例分析法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是较为容易开展的教学方式,口腔颌面部有部分牙源性上皮肿瘤及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在镜下组织学表现不同,如牙源性角化囊肿与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与肌上皮瘤等,上述疾病部分病例在临床上不易明确诊断,可与病理表现结合对其分析差异,对增进该类型疾病的认知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法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对相似病例的辨析,可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临床思辨思维,对于培养通科和专科口腔临床医师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8-9]。

2.3 问题引导式教学 问题引导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解决现实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PBL教学法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口腔病理学知识,熟悉相关临床课程知识,而且要针对性的设计相关病例,更好地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导向和监控的作用[10-11]。基于PBL教学的特点,该教学可以应用在实验课与见习实习中,设置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进而对问题涉及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然后再进行评价。通过PBL教学,可巩固和加强教学重点及难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2.4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是教师利用课前学习资源包及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外自我完成学习,课上以交流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赋予了学生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也将有更多的自由度与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证学生个性化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育中开展“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单一讲授式多元化教学方式与个性化学习模式相得益彰,科学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不过,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杂多,教学效果与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关联紧密。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开展“翻转课堂”式教学,受限于学生对口腔临床实践的缺乏,容易导致“照本宣科”的结果[12],因此,教学资源包与预习任务的设置要与临床实践密切关联,有了临床实例,通过对理论知识点的“翻转”教学,会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临床思维的培养。

3 口腔组织病理学辅助教学手段

3.1 绘图法 医学病理的绝大部分都依赖于解读图像线索诊断。对图像的感知程度,是学习医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一个重要的能力,这一点在组织学教学中尤其重要。然而,同学在感知图像的敏感度有差异[13],因此通过绘图来加强对图像的认知敏感度,是口腔组织学教学中较有效的方式。Balemans等[14]经过绘图培训的医学生,其掌握医学组织学的速度和准确度更有优势,同时知识记忆有明显提高。实验绘图教学可以在教与学之间形成反馈,如教师可通过训练学生的绘制能力,了解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该反馈可以量化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对该方法一直保有较高的兴趣,是现代病理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方法。

3.2 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知识图形化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文字、图形和线条精确展示,使各层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单明了,结构清晰,使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使学习内容可视化。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形态理论化的课程,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功能能够很好地展示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特点,同时可以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进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掌握重点和难点。有研究证实,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单纯应用思维导图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同时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提升学生的医学基础专业课成绩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及对知识的整体脉络的把握都有明显的促进[15]。

4 口腔组织病理教学的其他方式和方法

4.1 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是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网络教学方式,尤其新冠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模式应用也越来越收到重视。目前线上教学多通过雨课堂、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多种网络平台开展和实现。网络教学又称为“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实现随堂测试、课堂交流、分组讨论等功能;同时,可以随时录制上课视频,方便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提升学习效率[16]。并且可实现在重难点地方通过该软件播放视频或者3D动画进行讲解。口腔病理学的重难点就是显微镜下形态学变化具有多样性,在结合数字化切片库及移动终端基础上,网络教学可实现多样形态高清晰展示,更为直观且生动,而且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4.2 STQD和FFQ教学法 社会的发展促使基础医学教育模式相应地改变,出现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例如药理教学使用了一种由自学、测试、问题和讨论(Self-study,test,question and discussion,STQD)混合式教学,使用自学、同伴学习、共同学习、主动学习、归纳教学和形成性评估来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药学教育[17]。Elnashar等[18]针对生物化学教学则设计了一种新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即快速反馈问题(Fast feedback questions,FFQ)。教学时结合教学焦点问题与图片投放设置。通过课前预先学习,提高了部分基础医学科目的学习效果。上述课程都是比较复杂晦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反馈较差,通过上述方法的展现,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示,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值得口腔组织病理课程借鉴和尝试。

5 结束语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医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如何有效结合是医学教育在当前阶段需要解决的疑难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教学的要求,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立体交互的混合式教学,不失为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新策略。与传统单一的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元化、多维度的交流与互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主动思考、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因此,有效的教学效果需要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最终使得“教”与“学”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受益。

猜你喜欢
病理学口腔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自动看牙镜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