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类型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2-11-27 22:40陈冰李莹
医学综述 2022年8期
关键词:阴虚气虚证候

陈冰,李莹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针灸科,沈阳 110101; 2.抚顺市中医院内一科,辽宁 抚顺 113000)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城市和农村人群的主要致死因素,部分经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的CIS患者可遗留多种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如不早期有效干预影响CIS发生的危险因素,未来人们患ICS的风险会持续升高,进而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目前预防CIS的可行干预措施较少。中医治疗具有标本兼治且毒副作用低等优势,在CIS防治中发挥一定作用[2]。CIS患者以不省人事、猝然昏仆、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症,因病情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因而祖国传统医学将其命名为“中风”,根据症状又可称为大厥、仆击、薄厥、偏风、风痱等[3]。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发现,体质可影响机体的生理反应,不同体质往往提示功能、结构与代谢的特殊状态,特定体质患者对致病因子易感性高,可增加疾病发病风险[4]。目前关于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有较多说法。既往研究指出,人体体质与遗传有关,并受环境影响,在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体质[5]。此外,体质形成也受阴阳气血偏颇、机体代谢活动差异影响。个体体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6],因此中医可通过分析患者体质类型,应用中医药调摄体质,进而降低CIS发生风险。尽管现有研究对CI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致病因素易感性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尚未能形成系统理论体系,不能全面揭示中医体质类型与CIS发生的关系,不利于为临床合理预防CIS提供指导意见。现就中医体质类型与CIS风险的研究予以综述。

1 CIS的中医发病机制

CIS发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因动脉斑块过厚、脱落,形成血栓,致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局灶性脑供血供氧不足。从中医角度来看,多种病理机制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发展。中医认为,CIS属于“中风”“半身不遂”“偏枯”“类中风”等的范畴,病机复杂,可归纳为虚、瘀、火、风、痰五点,本虚标实。本虚指脏气内虚、功能失调,以肝肾气血阴虚多见;标实指感受外邪或七情内伤诱发的致病因素,可分为痰、瘀、风、火等,病机包括痰瘀互阻、痰血阻滞、痰热腑实、外风致中、火热炽盛、气机失调、肝肾阴虚、气虚血瘀、毒损脑络等[7-8]。桂军明等[9]认为,痰瘀是CIS的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是CIS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中痰指身体中的水湿积聚不化,瘀指血液走行不通、瘀滞,痰浊积聚,阻滞血脉,导致痰瘀互结[10]。此外,血瘀、外风、内风、气虚等也贯穿CIS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影响患者治疗获益及预后[11]。其中血瘀指血流不畅,运行受阻,或离开经脉之血瘀滞于某一处,呈凝滞状态;外风指外来风邪,与内风相对而言;内风指肝风,与外风相对而言,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气虚指元气不足,包括肾中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以及肺吸入的清气不足,引起一系列证候[12]。研究认为,中医体质类型与病机密切相关[13]。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外邪入侵人体后,因体质特殊,病理性质发生变化,阳热体质者受风寒、湿邪入侵时,可从阳化热;阴寒体质者可从阴化寒,因禀性阴阳不同,致病因子可产生化热、化寒、化燥、化湿等,进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候[14]。患者病情进展也与体质类型有关,病情演变随机体体质变化,称为从化[15]。体质强壮者可抵御外邪入侵,不易产生病变,或仅有轻度病变,短期内可自愈;而体质较弱者,正不敌邪,疾病可迅速进展[16]。综上,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密切相关,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因不同体质者正气强弱不同,病邪之气入侵后发生不同转变,体质类型是形成证候的基础,体质学说可作为CIS发生的依据。

2 CI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7]中有关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内容,将CIS患者的体质分为阳虚、阴虚、平和、气虚、瘀血、湿热、痰湿、气郁、特禀9种,其中平和体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归属为偏颇体质。近年来有关中医体质类型与CIS发病风险的研究报道较多,研究认为,CIS患者中平和体质人群较少,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以阴虚、气虚、痰湿体质居多[18]。分析原因,中风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常见,标识为痰、瘀、风、火,因阴虚、气虚、痰湿体质与病因病机基本相符,在CIS患者中较为常见[19]。由此推测偏颇体质中阴虚、气虚、痰湿体质人群发生CIS的风险更高,与CIS病情进展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此外,瘀血、气郁、特禀体质患者也有脉络阻滞、气机不畅等症状,也在CIS发生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20]。目前有关不同中医体质形成的原因尚未明确,偏颇体质主要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有关。及早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并筛选CIS高危人群,实施早期干预尤为必要。但现有研究仍未能完整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类型者CIS的发生风险,仍待行进一步探讨。

3 中医体质类型与CIS发生风险的关系

3.1阴虚体质与CIS发生风险的关系 阴虚体质是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造成的,其中先天不足包括母亲年长受孕、孕育时父母气血不足以及早产等,后天失养包括纵欲耗精、房事过度、生活和工作压力大、起居无规律、积劳阴亏等[21]。患者以阴虚内热、阴虚干燥为主要证候,表现为皮肤干燥、怕热、出汗、颜面部潮红、手脚心发热、口舌干燥、易饥食少、喜冷饮、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等,可演变为心阴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阴虚证等证候。研究认为,阴虚证与CIS发生、演变有一定关系[22-23]。此外,阴虚体质也被证实与CIS并发症发生有关[24]。提示CIS发生进展均与阴虚体质密切相关。分析可能的原因为:阴液具有滋润、濡养四肢百骸的作用,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阴虚体质表现为津、液、精、血等阴液虚亏,机体失去水分滋养,肝肾阴亏,同时因阴不制阳,阴阳平衡破坏,阳热之气旺盛,产生内热,则诸病丛生[25]。现代研究发现,阴虚体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相关[26]。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脉痹”“脱疽”的范畴,病因为食膏粱厚味、饮食失节、脾胃受损、痰浊内生,阻塞静脉,或气血虚亏、运行无力、气虚血滞、有形之邪阻塞脉道,经脉痹阻、血气不达[27]。阴虚体质患者肾阴亏虚,血液中的津液不足,津不养血,造成血液黏滞浓缩,促使瘀血形成;阴损及阳,阴液不能化生阳气,影响血行推动,造成血行滞涩;阴液亏虚,脉管失养,舒缩功能失常,血行滞涩;阴阳失衡、阳气偏亢,煎熬阴津,津枯血燥[28]。因此,阴虚体质患者易产生瘀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加速进程,导致动脉血管壁增硬、变厚、管腔变小、弹性丧失,斑块破裂,进而影响脑部供血,诱发CIS[29]。

3.2气虚体质与CIS风险的关系 气虚体质的形成也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有关,属于虚性体质,与阳虚体质特征相近,患者脾脏和肺脏功能弱,元气不足,症状表现为气短、精神不振、声音低、肌肉松软、易感冒、易累、易出汗等,且对外界湿邪、暑、寒、风难以耐受,可演变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等证候[30]。吴昊等[31]认为,气虚体质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罗辉等[32]的研究也指出,气虚体质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关联性,提示气虚体质与CIS发生有一定关系。气虚体质影响CIS发生的机制为,气虚体质属虚证、里证,病势有气虚伤阳、气损及血等变化,气虚体质患者卫表不固、腠理不密,外来风邪易侵犯经络,造成血行不畅、脉络阻滞,脑供血减少,易发中风[33]。除外邪因素外,内因也与CIS发生有关,气虚体质患者元气亏虚,受年迈力衰、酒色过度、劳累过度、七情内伤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失损元气,而随元气受损时日迁延,积损为颓,脾气枯,肾气焦,脑脉络空虚失养,功能减弱或丧失,颅内供血异常,可生内风[34]。此外,气虚体质患者机体元气不足,气为血帅,气不行则血液循环受影响,脏腑功能状态低下,易生疾病[35]。

3.3痰湿体质与CIS风险的关系 痰湿体质形成主要与后天饮食因素、肥胖、脾胃虚弱、寒湿侵袭有关,主要特征为脏腑功能失调、运化津液失司、痰湿聚集、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传输减少且转化失调,进而造成痰湿形成,而人体阴阳失衡,运化失司,痰湿难以排出[36]。痰湿体质者有痰多、胸闷、腹部肥满、肥胖、困倦等症状,可演变为痰湿中阻、痰湿蕴肺、痰湿蒙窍等证候。刘艳骄和王琦[37]研究显示,痰湿体质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在CIS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进一步指出,痰湿体质逐步加重可造成气滞、生成瘀血,进而促使痰瘀互结、脏腑功能失调,进一步加重CIS病情[38]。由上述研究得出,痰湿体质具有黏滞重浊、痰瘀互结等表现,病理产物可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脑供血动脉严重阻滞时,脑组织局部供血减少或中断,进而引发CIS。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痰湿体质群体更易发生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增加CIS发生风险[39]。分析原因为,血管内皮功能不全时清除病理产物的能力降低,血液阻滞程度加重,进一步影响脑供血。此外,血管内皮功能不全时,炎症因子、脂质黏附于血管壁,加重血管损伤,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斑块形成、破裂加速,造成脑供血脉络狭窄或阻塞,脑组织灌注受阻、血流量减少,进一步增加CIS风险。

3.4其他体质类型与CIS风险的关系 机体脏腑功能失调、阳气不足可形成阳虚体质,主要特征为阳虚生里寒,患者有气息微弱、面色苍白、肢冷畏寒、全身无力等症状,可演变为脾阳虚证、心阳虚证、肾阳虚证。阳气具有温暖脏腑、肢体的作用,机体阳气不足,易患湿邪,进而造成血行不畅,有一定CIS发生风险[40]。瘀血体质因抑郁、久居寒冷地区、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主要特征为行血迟缓不畅,可演变为瘀阻于肺、瘀阻于胃、瘀阻于心、瘀阻于肝、瘀阻脑窍等证候。湿热体质者可伴有外湿和内湿,主要特征为脾运化功能失司、水湿内停,可演变为热重、湿重证候。瘀血体质和湿热体质均可造成器官组织供血异常,而脑部对供血供氧的需求较高,因而易发生CIS[41]。气郁体质是因长期气机郁滞、情志不畅而形成,主要特征为气机不畅;特禀体质是指先天因素造成的特殊状态体质,特征为卫气虚损,难以抵御外邪入侵;因气机不畅、外邪入侵,可促成痰湿形成,堵塞供血脉络,因而易发生CIS[42]。

此外,中医体质类型也与CIS的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周韩等[43]研究显示,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的CIS患者以痰湿体质居多,提示痰湿体质可促使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发生,而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又是CIS的危险因素,因此痰湿体质也可通过影响CIS的危险因素促使CIS发生。彭子壮等[44]研究也认为,CIS发作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有关,在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诱因作用下,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气虚体质群体常合并CIS的多个危险因素,促使CIS病理过程进展,风上犯于脑,脑络受阻,进而增加CIS发生风险,而平和体质可作为CIS的保护因素。平和体质属于正常体质,指脏腑气血功能正常、阴阳平和,调养得当,可作为CIS的保护因素[45]。

4 小 结

尽管目前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向居民普及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但CIS发生率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当前中医研究已对CIS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中中医体质学说在CIS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相关研究对中医体质类型与CIS的发生风险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发现,中医体质与CI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决定了病机变化及疾病发病倾向,与CIS多项危险因素有关[46],其中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患者更易患CIS。考虑到体质具有可调性,掌握体质与CIS风险的关系,利于实施针对性的干预,通过指导患者适度运动、食用温补脾胃的食物,调理情志、指导睡眠等,改善患者偏颇体质,顾护正气,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预防CIS多项危险因素,进而减少CIS发生。但因现有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研究结论存在局限性,未来临床还应持续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中医体质类型与CIS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CIS风险的关系,为中医治未病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猜你喜欢
阴虚气虚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自拟地芍龙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老年糖尿病阴虚类证候与垂体一甲状腺轴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