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2022-11-28 11:03黄萍萍姜金龙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水土保持土壤

黄萍萍,姜金龙

(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沈阳 110031)

多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我国的农田水土流失面积逐步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业减量减产和土地生产力持续降低。优化水土保持路径,探索水土保持策略,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基于水土保持理念提出增加地表覆盖物、作物覆盖度和土壤抗蚀力的技术路径,从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促进水土保持市场化、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视角谋划水土保持工作。

1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水土保持是广义的生态农业(或农业生态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改善山丘区、风沙区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土流失会减少土壤中磷、钾、氮、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破坏土壤结构,在地表形成沟壑,严重影响土地质量。通过推广应用水土保持技术,可以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结构得以修复,进而改善土壤结构。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加土壤蓄水量和提高农作物抗旱保墒减灾能力。目前,很多水土保持措施体现生态农业的特点,如混交林、间混套作、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均属于生态农业的技术范畴。通过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开展,不仅可以增加绿地与森林覆盖率,增强农田涵养水源能力,而且对农业生态系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控制风速、减少大风对地表土壤的破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

2 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农业技术路径

2.1 增加地表覆盖物

增加地表覆盖物可以显著减少地表土壤的水分蒸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残茬覆盖方法,即把上茬作物的残茬作为耕地覆盖物固定于地表,增加土壤的水容蓄量与渗透量,提高土壤湿润度,抑制水分蒸发,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农作物抗旱减灾和稳产高产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根茬还可以部分避免地表秸秆随风移动,提高地表秸秆覆盖率,减缓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2 增加作物覆盖度

通过增加作物覆盖度,可以有效保持水土、防止流失。例如,采用作物与牧草间作方式,会因疏密情况不尽相同而使其生育期交错。再如,采取套种与混种形式,可使土地休耕时间得以缩减,有助于土壤总覆盖度的提升。实践表明,通过增加作物覆盖度,能够有效控制地表风蚀水蚀对土地造成的损害。因此,有必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水土流失防控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3 增加土壤抗蚀力

结合东北四省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按照“少动土、多覆盖”的原则,大力推广应用免耕、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尽量对表层土壤不耕翻或少耕翻,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尤其是丘陵区种植区域的土壤流失。对土壤板结或存在犁底层的地块,可采取深松整地作业方式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可采取增施有机肥、翻压绿肥等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加重。

3 以水土保持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营造保持环境氛围

在思想层面上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转变观念,防微杜渐,充分认识水土流失危害的长期性和严重性,特别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可逆影响,力求从源头上消除水土流失隐患。要把水土保持作为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融入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任务之中,对破坏草地、森林、生态等非法活动予以严厉打击。对“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辽宁而言,防止水土流失已成为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必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水土保持理念,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水土保持氛围,共同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3.2 科学规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辽宁省深入开展土地治理、草地恢复等工作,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系统得到很大程度恢复。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环境破坏行为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随意开垦种地的现象仍有发生。这就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坚决抵制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绿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防风固沙、水质改良、水土保持等重大项目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打造良好农业生态。

在特定农业生产区域制定耕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总体规划,找准水土流失治理的突破口,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有效利用的有机统一。例如,禁止在某些农业种植地区饲养牲畜,最大程度地减少牲畜对植物覆被区域的破坏。严格禁止乱砍乱伐树木及破坏草地、水资源等行为,建立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监测,确保水土保持落到实处、管到细处。

3.3 减少污染,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推行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可以大大减少农药残留和保障食品安全。水土保持的清洁型流域治理理念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过程要求是一致的,即通过源头控制、过程调控、终端治理等系列措施,有效减少农业生产过程带来的环境和食品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因为径流和泥沙是农药等化学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控制进入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保障性措施,也是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互促发展的必然路径。

3.4 建立投资机制,促进水土保持市场化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将节水工程建设和运行推向市场,以适应现代经营体制的发展要求。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政府部门应聘请专业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团队签约,严格规范投资机制,保证质量建设等级。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确保水土保持项目顺利开展。

3.5 加强监督,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在农业生态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责任制,完善相关处理及其保护制度,加强水土资源管理。抓好水土保持执法工作,推进行政执法与监督管理有效结合,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标准化和法制化,提高执法监督效率。建立以县、乡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开展日常监督执法,对违规行为予以坚决处罚,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重视事前预防管理,加强事后综合治理。

4 结语

受人工耕作与自然侵蚀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现阶段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给粮食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在当今气候复杂多变和世界粮食供给安全受到前所未有威胁的新形态下,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将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农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对耕地的保护。而对耕地和生态的保护,就需要防止水土流失对耕地的危害。运用水土保持技术手段实现耕地资源的科学保护,降低人工和自然灾害对水土资源的破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手段,持之以恒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水土保持土壤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土壤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土壤的平行宇宙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