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2-11-28 02:52周玉环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栽培技术玉米

周玉环

摘 要 玉米具有良好的耐寒、耐旱性,非常适宜在我国东北冷凉、干旱地区种植。随着东北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日常管理粗放、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愈发严重,土壤生产力降低、病虫害频发,导致增产而不增收,严重影响当地玉米种植的积极性。针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和日常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为当地农户更好地从事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为当地玉米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及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玉米;栽培技术;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02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种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单位面积产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现已成为仅次于水稻的国内第二大作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区域,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无霜期130~170 d,全年平均降水量400~800 mm,集中在7—9月。

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位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总面积约为35万km2,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14个县(市)[1]。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黑土、黑钙土、潮土及草甸土等为主,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种植玉米,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资料显示,随着玉米市场收购价格的持续走高,农民对于发展玉米生产的热情逐渐高涨,截至2021年底,辽宁省玉米播种面积为272.40万hm2,较前一年增加2.49万 hm2;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为543.33万 hm2,较前一年增加140万 hm2;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为600.00万 hm2,较前一年增加13.33萬 hm2。

玉米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推广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高效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改善土壤墒情、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玉米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

1 品种选择

根据东北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特点,应选择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生育期适宜的优质新品种。在选择品种时应注意以下4条原则。1)具备良好的高产、稳产特性。所选品种应保持品种特性不退化,产量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2)结实性好、抗倒伏。应选择果穗大小适中,一般在16~20 cm,籽粒饱满,粒深轴细,出籽率在88%以上,同时次生根和支持根及植株茎秆韧度较强的品种。3)适合全程机械化。应选择籽粒含水量、秸秆粗细度、水分和穗位整齐度等适应大面积机收的优质玉米品种。4)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应选择对不同地区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强,耐旱、耐盐碱性好,同时对种植区域高发的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优质品种,如先玉335、铁研26、丹玉69等。

2 种子处理

玉米生长周期较长,易受气候环境及病虫害的影响,经过预处理的种子能对病虫害和环境伤害具有一定的预防能力[2]。1)要对所购买的种子进行精挑细选,可采取人工+机械的方式,剔除其中虫粒、坏粒、霉粒、小粒及杂质,保证种子颗粒健壮饱满,一致性强。2)进行晾晒、浸种、拌种和包衣。拌种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增加须根量,提高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并有助于抗倒伏,如将100 kg种子+600 g粉锈宁药剂充分混合拌种,有助于苗齐苗壮,实现高产稳产,还可用生物钾肥、吸水剂、抗旱剂等进行拌种;药剂包衣可有效防止蛴螬、金针虫等害虫,并减少根腐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率。3)播种前检测种子发芽率。种子纯度应高于97%,净度高于98%,含水量低于14%,发芽率大于95%。

3 选地和整地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理化性质好、保水保肥、排灌方便且交通便利的地块,忌土壤黏重板结、低洼、湿度大和盐碱地块[3]。种植玉米尽量避免连年重茬,应与大豆、马铃薯等作物适当倒茬或间种,豆科植物能够对土壤起到良好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在深耕、深松的基础上,配合翻、旋、松等土壤耕作措施,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在每年秋季采收后结合底肥的施用进行土壤深翻作业。每年秋季玉米采收后至土壤上冻前,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并配合粉碎玉米秸秆、花生壳及微生物菌肥作为底肥。秸秆营养基质可大大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变土壤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及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4 播种技术

4.1 播种期的确定

当地表以下10 cm左右土壤温度稳定在8 ℃以上,气温稳定在12 ℃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以上时即可进行抢墒播种,一般情况下,播种时间在当年4月。实际生产中,为实现早播、一播全苗、齐苗、壮苗和高产稳产,东北地区普遍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

4.2 免耕播种

玉米免耕种植技术是在保留原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进行机械化免耕播种作业,不翻动土壤,减少作业次数,降低劳动力投入和资源消耗,在大幅度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自我修复能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改善土壤可耕作性,是玉米种植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4]。

免耕播种比较适合东北干旱冷凉地区,机播时间比人工播种提前2~3 d,有助于避免农忙时劳动力短缺。采用机械免耕播种,玉米整体出苗率高、出苗均匀、长势健壮。在进行玉米免耕播种作业时,干旱或沙地播种深度通常控制在4~7 cm,基质覆盖深度通常为8~10 cm。秸秆粉碎后混合有机肥作为底肥,给土壤微生物提供大量营养物质,各种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明显增加,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板结问题发生,更解决了传统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4.3 免耕播种机的选用原则

根据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实际以及土壤类型,建议采用牵引式重型免耕播种机,该机型适用于垄侧播、垄上播、平播等多种作业方式,适用于宽窄行播种,秸秆全覆盖、半覆盖、高留茬地块均可使用。该机型具有以下多种优势:1)切断秸秆,清理种床;2)种床整形,为播种奠定基础;3)播种位置精准,粒数精准;4)开沟仿形同步,播种深度一致;5)播种施肥同步进行,省时省工;6)覆土均匀,不搅乱土层;7)覆土镇压一次成型,镇压效果好;8)设有播种监测装置,避免重播、漏播。

4.4 种植模式

为进一步增加单位面积玉米株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依靠群体效应增加产量,东北地区广泛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改变原有的整地模式,将传统的一垄一行改为一垄双行,垄台宽度约70 cm,扩大为原来的3倍,垄间距100 cm。大行距保持在80 cm左右,小行距控制在40 cm左右,每667 m2保苗3 500~4 500株。播种时在大垄上错开前一年的根茬约10 cm进行免耕播种,减少上年根茬对播种作业的影响,保证作业稳定、不掉垄,播种后形成宽窄行,具有明显的行边效应。与普通玉米播种机相比,大垄双行免耕播种机只需要将覆土圆盘改为单圆盘覆土器,只在根茬一侧覆土,两侧安装稳定装置,增加作业稳定性,降低机具成本又保证播种质量。

5 日常管理

5.1 水肥管理

玉米的生育期较长,因此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适时追肥[5]。1)玉米拔节期。每年的6月初到7月上旬,每667 m2沟施复合肥25~30 kg,注意施肥后及时灌水。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在此时进行叶面喷肥。2)孕穗期。一般在每年的7月,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5~20 kg,并结合土壤墒情适量灌水。3)灌浆期。每年的9月初玉米进入生殖生长期,应提高磷钾肥的施用量。

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在地块选择时应注意具备灌溉条件。重点抓好3个重要的灌水时期,在确保灌透、灌足的同时注意节约用水。1)灌好头水,在拔节孕穗期(6月初至7月上中旬)及时浇灌;2)抽雄期(7月20日左右),根据苗情和水分状况灌水1~2次;3)灌浆期(9月初),灌水1~2次,避免根系出现早衰。

5.2 膜下滴灌

地膜覆盖技术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栽培。在北方干旱地区,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技术在玉米节水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东北干旱地区春玉米栽植过程中,利用大型联合播种机实现一次性起垄、覆膜、打孔、播种、施肥,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了地温,实现了抢墒播种、一播全苗。黑色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地温的基础上,增加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根系生长,根系吸水吸肥性越好抗旱性能越强。黑色地膜具有良好的抑制杂草生长的效用,减少了化学除草剂除草和人工除草对环境的污染,省时省工。

5.3 科学除草

用72%都尔+50%甲草嗪或50%安威乳油喷雾于地表,可用于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地块的草害防治。播后苗前,用90%乙草胺或72%的异丙草胺防除禾本科杂草;用70%甲草嗪或50%唑草酮防治阔叶类杂草。苗后,在玉米3~5片叶、杂草2~4叶期,用4%玉农乐悬浮剂+40%阿特拉津胶悬剂进行茎叶喷雾防除。

5.4 防治秃尖

导致玉米秃尖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籽粒败育,外部因素则包括种植密度过大、光照量不足、水肥供应不足等。实际生产中,优先选择郑单958、东单6531等不秃尖的品种,每667 m2种植株数保持在3 500~4 500株,保证每一株玉米个体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光照和水肥供应,减少秃尖现象的发生;抽穗前10 d,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后的30 d内,是玉米对水分需求的高峰期,应确保植株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确保田间持水量在16%以上,同时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6 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采取选择优质抗病品种,与黄豆等豆科作物合理间、套种,大力推广农家肥,及时清园等措施。

6.1 病害防治

6.1.1 叶斑病

大、小叶斑病是东北玉米种植中常见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和苞叶,严重时玉米叶片上的病斑会融合在一起,导致叶片变黄甚至引起植株死亡。1)应选择郑单958、丹玉69、东单6531等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起到预防效果。2)改良播种模式。应尽早播种,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之前完成播种,使玉米提前进入抽雄期,避免抽雄恰逢雨季因湿度过大诱发大、小叶斑病发生。此外,应及时清理田中的病株、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并将平播改为间套种。3)病害发生后,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抽雄期喷施1~2次,每隔10 d喷施1次,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6.1.2 褐斑病

生產中可通过轮作倒茬降低土壤中病菌基数来预防褐斑病,因此施用的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褐斑病发生时,可选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等进行化学药剂防治。用药时,除了要注意每种药剂的使用浓度外,还应控制其用量。

6.2 虫害防治

6.2.1 玉米螟

玉米螟能为害玉米的各个部位并持续整个生长季,其中幼虫对玉米为害最重,是防治的重点。1)要选用郑单958、丹玉69等抗逆性较强的优质品种,利用深翻减少土壤中的虫源。2)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1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防控2.0~3.3 hm2,于每天21:00至翌日凌晨开灯对玉米螟进行诱杀。3)在玉米花叶量20%以上时喷药,并在大喇叭口期用药1~2次。50%乙基对硫磷乳剂1 kg兑水10 kg后拌入50 kg过筛的细炉渣,撒入大喇叭口内;或用5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滴灌雄穗花丝。

6.2.2 粘虫

近几年,东北地区玉米粘虫发生较重,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生产中通过及时清除田间秸秆,消灭潜伏在秸秆中的虫蛹;轮作倒茬结合浅耕灭茬等方式减少粘虫的成虫基数;在粘虫产卵期通过人工摘除等方式降低粘虫密度;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对粘虫进行诱杀;利用粘虫的天敌(蛙类、寄生蜂、鸟类等)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霍兴文.北方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144-145.

[2] 杨永华,胡宝忱.探究玉米节水高效栽培关键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172-173.

[3] 谢桂艳.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8,38(18):141.

[4] 董再梅,唐先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2010(2):33.

[5] 胡文权.黄平.玉米中后期肥水管理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1999(4):52.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我的玉米送给你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