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2-11-30 08:58孙禹梁伟
特产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贝母小鼠细胞

孙禹,梁伟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又名象贝、珠贝、大贝和元宝贝等,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是被浙江省列为“浙八味”之一的道地药材。浙贝母在中医药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便有“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浙贝母中主要含有生物碱、多糖、总皂苷、黄酮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等,具有镇痛止咳、抗炎抑菌和抗癌抗肿瘤等功效。浙贝母为药食两用药材,目前已获批作为祛痰止咳的保健功能性食品。由此可见,浙贝母不仅在医药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在保健食品等领域中也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浙贝母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浙贝母提供思路。

1 化学成分

1.1 生物碱成分

浙贝母中生物碱主要分为异甾类生物碱(C去甲-D高甾体生物碱(C-nor-D-homo-Steroid-Alkaloids)和甾体类生物碱(steroid alkaloids)两大类[1,2]。Cui等[3]通过LC-LTQ-OrbitrapMSn鉴定出浙贝母中37个生物碱,包括浙贝宁苷(zhebeininoside,C33H56O8N)、贝母辛(peimisine,C27H42O3N)、贝母素甲(peimine,C27H46O3N)、贝母素乙(peiminine,C27H44O3N)、去氢鄂贝啶碱或浙贝丙素(ebeiedinone/puqiedinone,C27H46O2N)、鄂贝啶碱或蒲贝素A(ebeiedine/puqiedine,C27H46O2N)、贝母辛氮氧化物(peimisine-N-oxide,C27H42O4N)及同分异构体。其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是浙贝母中特有的药效成分,也是贝母属植物中独有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4]。车朋等[5]通过UPLC-ELSD方法测定发现,浙贝母中富含D/E反式瑟文型的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而不含D/E顺式瑟文型西贝母碱。He等[6]在浙贝母鳞茎中分离到一种具有罕见的6/6/5/6/6/6融合环结构的新型生物碱,命名为浙贝母碱(1),能显著抑制HT29和DLD1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

1.2 糖类成分

浙贝母多糖有良好的清除体外自由基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浙贝母中总多糖含量有显著差异。汪少华等[7]通过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磐安、宁波和江苏海门3个产地的浙贝母中的多糖含量,结果发现,磐安浙贝母的多糖含量最高,为0.90%,宁波产地的浙贝母总多糖含量最低。据报道,浙贝母多糖成分中淀粉含量最高,占其总干重的80%左右[8]。

1.3 总皂苷成分

浙贝母中总皂苷包括贝母碱苷、西贝素苷、浙贝宁苷、贝母素甲苷、伊贝碱苷A和平贝碱苷等[9]。浙贝母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也有显著差异,陈文君等[10]研究发现贝母花中皂苷含量为5.112%,茎为8.840%,鳞茎为1.724%。

1.4 黄酮类成分

浙贝母中还含有少量的槲皮素和山柰酚的黄酮苷类成分,且不同部位中黄酮类成分有所不同,花和花蕾中的黄酮类成分一致,茎、叶中的成分较少,而未在鳞茎中发现黄酮类成分。Cui等[3]从浙贝母植株不同部位共分离出槲皮素7-O-芦丁糖苷、槲皮素-3-O--D-葡萄糖-7-O--L-鼠李糖苷、槲皮素-3-O-芦丁糖苷、山柰酚-7-O--D-葡萄糖-3-O--L-鼠李糖苷、山柰酚-3-O--D-葡萄糖-7-O--L-鼠李糖苷、山柰苷异构体、异鼠李素-3-O--D-葡萄糖-7-O--L-鼠李糖苷、山柰酚-7-O--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芦丁糖苷、山柰酚-3-O--D-葡萄糖苷、槲皮素-3-O--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D-葡萄糖、槲皮素、山柰酚和甲基槲皮素等16个黄酮类化合物,除山柰苷外,其余15个成分均首次发现。

1.5 挥发性成分

研究发现,浙贝母中挥发油成分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iang Junling等[11]从浙贝母花中分离出3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十八烯酸甲酯类物质含量高达31.5%。杜伟锋等[12]从浙贝母饮片中共分离出15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十六酸甲酯、油酸、十六酸乙酯、(E,E)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亚油酸乙酯、十八碳酸乙酯、4-烯-3酮-17雄甾醇、二叔丁基对甲酚、L-(+)-抗坏血酸2,6-棕榈酸酯、[3R-3,4,6]1HNaphtho[2,1-b]pyran,3-ethenyldodecahydro-3,4a,7,7,10apentamethyl、16-贝壳杉烯、(Z,Z)十八碳二烯酸、2(1H)-Phenanthrenone,3,4,4a,4b,5,6,7,8,10,10a-decahydro-1,1,4a,7,7-pentamethyl2(1H)-Phenanthrenone,3,4,4a,4b,5,6,7,8,10,10a-decahydro-1,1,4a,7,7-pentamethyl,[4aR-(4a.alpha.,4b.beta)]、3-甲烯基-雄甾烷17-醇及Podocarp-7-en-3.beta.-ol,13.beta.-methyl-13-vinyl。

1.6 其他成分

赵顺鑫等[13]采用HPLC法检测出浙贝母中含有脱氧胸苷、尿嘧啶、胞苷、鸟嘌呤、鸟苷、脱氧腺苷、尿苷、脱氧肌苷和腺苷等核苷类成分,且核苷类成分含量与免疫系统联系紧密。彭伟等[14]研究发现浙贝母花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46.96%),如(9Z,12Z,15Z)-octadeca-9,12,15-trienoic acid(28.55%)和linoleic acid(18.41%),提示浙贝母可能具有镇痛抑菌和抗氧化活性。浙贝母的果皮部位还含有微量元素,主要有Ca、Mg、Fe、K、Ni、Co、Ba、Mn、Ti、Zn、Al、Cr和Sr等[15]。

2 药理作用

2.1 止咳祛痰平喘

王翰华等[16,17]通过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研究浙贝母-知母药对、浙贝母叶及浙贝母花醇提物的止咳活性,结果显示浙贝母可降低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次数,显著延长其咳嗽潜伏期;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发现浙贝母可明显升高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泌量;通过豚鼠整体动物引喘法发现浙贝母可有效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具有良好的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卓诗勤等[18]通过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排泌法探究鲜切、硫熏浙贝母水煎液的镇咳祛痰作用,结果表明,鲜切浙贝母镇咳祛痰作用更为明显,硫熏法会影响浙贝母的镇咳祛痰效果,但并不明显。

2.2 抗溃疡

李莉等[19]在乙醇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实验中发现,浙贝母低、高剂量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浙贝母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一氧化氮(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说明浙贝母抗胃溃疡作用并不是通过抑制NO含量下降或促进NO生成,具体机制还有待研究。

张明发等[20]通过建立水浸应激性溃疡、盐酸性溃疡小鼠模型发现,浙贝母醇提物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胃溃疡的形成,但浙贝母对引哚美辛乙醇性溃疡小鼠的抑制溃疡作用并不明显。

2.3 镇痛抑菌

张明发等[20]研究发现浙贝母能有效减少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并可延长小鼠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抑制热痛刺激引发的甩尾反应,具有明显的镇痛功效。王翰华等[21]探究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比实验中发现,1:4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水煎物配伍组可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乙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角叉菜胶导致的小鼠足跖肿胀,并能抑制胸腔液MDA、PGE2、TNF-、IL-1及肺组织中NO、MDA、PGE2、TNF-和IL-1水平升高,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8 mm,具有明显的抗炎抑菌作用。

2.4 抗炎、抗氧化、抗病毒

程斌等[22]以小鼠耳肿胀度和血清中丙二醛(MDA)、NO水平为抗炎指标建立浙贝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与抗炎作用相关的质量标志物9个,经鉴定分别为贝母乙素、贝母甲素、环巴胺和胡萝卜苷等。

KimJaeHyun等[23]发现浙贝母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LPS刺激的RAW246.7细胞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浙贝母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可通过抑制ERK/JNK、NFB通路抑制细胞促炎因子的表达,并刺激Nrf2/HO-1通路,进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为治疗炎症提供新思路。

KimMinjee等[24]发现浙贝母提取物与奥司他韦相比具有无毒的优点,且在体内、体外实验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可进一步成为流感病毒新型治疗药物。

2.5 抗癌抗肿瘤

张宇等[25]采用MTT法检测贝母素甲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的增殖抑制作用,发现贝母素甲作用于KG-1a细胞吸光度值在24 h、48 h和72 h下均明显降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贝母素甲能够提高KG-1a细胞晚期凋亡及总凋亡率,可显著抑制KG-1a的增殖,促进KG-1a细胞凋亡。

李雅竹[26]通过检测kasumi-1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及MTS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发现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p38MAPK-p53通路逆转髓系白血病细胞耐药。

唐广义等[27]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以浙贝母为主的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影响实验发现其可显著抑制大肠癌组织PKC、PKC及促进PKC蛋白,具有良好的抑制大肠癌发生作用。

李冬云等[28]检测复方浙贝药物血清对小鼠淋巴细胞系(L1210/CDDP)的增殖、凋亡效应时发现不同剂量复方浙贝颗粒含药血清组均有抑制L1210/CDDP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促进。

2.6 逆转肿瘤细胞耐药

李晓梅等[29]比较消乳散结汤的5种单药即熟地黄、白芍、栀子、半枝莲以及浙贝母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耐药敏感性的实验中发现,单药浙贝母对阿霉素具有杀伤效应,可与不同浓度阿霉素联合,且其逆转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佟晓琳[30]通过cck-8实验,检测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与阿霉素和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肿瘤耐药细胞的影响,发现各给药组随阿霉素、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药物对肿瘤耐药细胞的抑制率不断增加,48 h抑制率最高,表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肿瘤耐药细胞均有逆转作用。

ZhengZhi等[31]实验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含药血清可通过增加以阿霉素诱导的人白血病耐药细胞系内的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外排,实现其逆转细胞耐药的作用。

3 临床应用

浙贝母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功效,从古到今,中医常用浙贝母配伍其他中药治疗妇科疾病、脾胃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浙贝母配伍薄荷叶、陈皮可治疗耳鼻咽喉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有清热化痰之效;浙贝母配伍地黄、玄参可治疗胃病和肺病,有解毒通络之效[32]。帅优优等[33]统计的72首方剂中,共得到中药120味,其中用药频次上浙贝母排名前10。吴曦冬[34]分析常熟市中医院2018—2019年度销售量排名前10的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中发现,浙贝母销售量高达第二。

3.1 治疗肺癌

姜良铎[35]治疗肺癌时常在复方中加入浙贝母,起清、热化痰止咳、解毒和消痈散结功效。赵景芳[36]自制微调四号方中主要为炒薏苡仁、蜜桑白皮、炒党参、浙贝母和苦杏仁等,方中浙贝母可以化痰散结、清热散瘀,配伍桑白皮可肃清痰热。林洪生[37]治疗肺癌时常用浙贝母缓解患者出现的刺激性干咳症状。

3.2 治疗哮喘

崔红生[38]治疗哮喘病主要通过祛邪扶正、调补阴阳的治法,提出从肝论治。而章莉莉等[39]通过祛风敛肺汤联合布地奈德共同治疗哮喘,通过利咽解痉、止咳敛肺的治法,从肺治喘。俞景茂教授[40]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提出了分急性期、迁延期和缓解期3期而治的观点,在3期治疗用药中均采用浙贝母,起清肺、降气、止咳和祛痰之效。

3.3 治疗乳腺癌

浙贝母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有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和消痈散结之效[41]。加入穿山龙、浙贝母后的逍遥散在治疗乳腺癌时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且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说明中药复方龙贝逍遥散在治疗乳腺癌时显示出优良的低毒性、靶向治疗作用[42]。山慈菇浙贝母[43,44]在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山慈菇重在解毒消痈、软坚散结,浙贝母主化痰散结,疏肝解郁。而浙贝母土贝母[45]联用治疗时则主治微热内伏、痰毒交结的乳腺癌症候。

3.4 治疗白血病

浙贝母在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方面有低毒性、多靶点及逆转耐药的特点,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应用前景[46],调查发现,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可减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缓解率[47]。浙贝母与全蝎配伍,常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未化疗阶段及化疗间歇期患者,两药合用起解毒散结、清热化瘀之效,直中病机[48]。

3.5 治疗胃病

李培润[49]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常加入浙贝母,起温中散寒、清热除湿之效。林穗芳[50]治疗胃反酸烧心、消化不良及胃溃疡症状时,采用浙贝母、海螵蛸配伍的乌贝散,起制酸止痛功效,临床症状缓解率可达90%以上。王自立[51]治疗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等症时发现,浙贝母、党参和白术等药合用可减轻患者不思饮食、胃酸胃胀及满闷不适之症。

3.6 治疗甲状腺疾病

Lin等[52]通过加味逍遥散以及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中药方剂临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服用后效果显著,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及并发症,且甲状腺激素水平一直保持较好,经研究发现加味逍遥散以及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中药方剂安全有效,因此认为中药方剂可以成为治疗甲亢的首选或为联合治疗提供新思路。疏肝化痰消瘿方[53]、消瘿汤[54]、温阳解毒消瘿方[55]和消瘰丸[56]等方剂在治疗甲状腺炎疾病时也有显著疗效。何桂琴等[57]治疗亚急性甲状腺时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消瘰丸化瘀散结,结果显示患者颈部肿块基本消退,食欲及精神恢复。黄丽娟[58]通过浙贝母、黄芪和茯苓等药合用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时,以滋阴清热、消肿散结为主。巴志强[59]通过临床收集101例甲状腺结节资料,结果显示浙贝母出现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方剂的频率高达72.69%,有良好的化痰散结、疏肝解郁功效,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显著。

3.7 治疗癫痫

尚学振[60]选择新乡市中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只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浙贝母疏肝止痫方,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2.00%,优于对照组的76.00%。朱文增[61]采用熄风化痰法,选择浙贝母等化痰平喘、清热散结类中药治疗31例难治性癫痫,结果显示癫痫发作频率改善总有效率为58.06%。何乾超等[62]将12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服常规剂量的抗癫痫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汤加浙贝母,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优于对照组的76.67%。

4 总结

本文根据近年来现有文献对浙贝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目前,浙贝母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多糖、总皂苷、黄酮及挥发性成分等,其中生物碱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祛痰止咳、抗炎、抗溃疡、抗肿瘤和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功效,临床上也常用浙贝母配伍其他药材治疗风热咳嗽、外邪入侵等症,并对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和甲状腺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下,浙贝母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中医药研究领域还是保健品食品开发领域,浙贝母未来均有较高的开发研究和利用价值。

猜你喜欢
贝母小鼠细胞
Mir-150和NKT细胞的激活对雌性小鼠Ⅰ型糖尿病的影响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DANDY CELLS潮细胞
被迫进化的植物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贝母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