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酷的种田人

2022-12-01 08:53陈静董倩南京师范大学
大学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陈楠民宿村民

文/陈静 董倩(南京师范大学)

从乡村到城市闯荡,又从城市回到乡村。在这里,“90后”们开启了乡村造梦人生。他们回到乡村的理由各不相同,但都在努力奋斗,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

重返乡村

2021年春天,南京溧水区石臼湖艺术季在社交平台火了。人们来到石臼湖畔的美丽村庄,欣赏融入自然风光中的墙绘壁画、逛艺术市集、品尝特色美食,把这里称作“南京小垦丁”“天空之境”。

陈楠是个“90后”,她参与了这次艺术季的策划,也是溧水诸家村一家民宿“田姐家”的管家。

从镇江的师范院校毕业后,陈楠在一所学校实习了两个多月,她觉得这种生活“一眼就能看到头”。辞职后,陈楠来到南京做品牌营销。节假日里,她玩遍了南京周边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民宿。最后,她在诸家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职业——民宿管家。据陈楠观察,村子里主要是中老年人,很多都在家带孙辈,为数不多的年轻人都在村子周边的集镇工作。像陈楠这样从外地来的年轻人几乎没有。

陈楠参与策划的石臼湖艺术季是一个长期的艺术活动,串联起了石臼湖东部沿岸的一些村庄景点。民宿和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达成了合作,由南艺提供一些艺术装置放在村里展览。从沟通到艺术装置的陆续进村、落地、搭建,整个过程持续了半年多。这些装置让诸家村的村民感到十分新鲜,也陆续有村民参与活动的筹备。

陈楠尝试用网络串联起民宿和游客,她在小红书、B站、公众号等社交账号和自己的朋友圈上更新民宿的美景和乡村的农事活动。陈楠觉得,“互联网能更快地让城市里的人了解这个地方”。

1.陈楠在装饰民宿

2.丰收稻田里的老农人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农村一样可以发光发热”, 赏泓斐带着这样的信念回到家乡绍兴。他和朋友在绍兴平水租下70亩竹林和80亩农田,决定以农业和林业为主,顺带经营乡村民宿。

赏泓斐的父母对此不置可否。他们更希望赏泓斐大学毕业后能生活稳定一些。对于赏泓斐投身农村的决定,父母最终选择了接受并支持。

赏泓斐成为了一名新农人。他坦言这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向往:诗画田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神仙日子。正如合作的朋友所说:“我们要做这个时代最酷的种田人!”

生活有点“苦”

回到家乡前,赏泓斐只了解一些基本的播种收割知识。他在看书、上网学习农耕知识的同时,还请教父母和招募来的老农人。经验丰富的村民传授给赏泓斐很多经验,但赏泓斐仍面临一些实战的困难。

流转到赏泓斐手中的农田,是长时间没有耕种的土地。种水稻的第一年,赏泓斐按照寻常经验施肥,却导致稻子结穗太多、过重而倒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不仅如此,荒芜多年的土地缺乏打理,农田的排水灌溉系统也崩溃了,旱涝不均,1/3的农田都呈现类似淤泥的状态。淤泥状态最严重的区域,潮湿土壤深度达1米。灌溉系统不做好,直接影响粮食产量。赏泓斐和帮手们只得在农田里摸索着找高低点,修建排水灌溉系统,把淤泥里的水排出去。在一次又一次下地暴晒、扛锄头挖泥巴耕种后,他逐渐变得经验丰富,脚下的土地也终于换了个模样。

乡镇学校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荒地”。2019年,巧巧回到老家四川内江,在自己曾经上过的小学里教书。她教的四年级二班里90%的学生拼音不过关:“d”“p”不分、“an”“ang”不分、声调分不清楚……不仅如此,班级学生大多缺乏对于纪律特别是对老师的尊重。上课铃声响起后教室里仍旧喧闹,这让初来乍到的巧巧有些无奈。

梦想有点甜

赏泓斐的农田里有怡人的景色。他还有一片出产竹笋的竹林,竹林里还养着鸡。他每天都会伴着晨光观察农作物的长势,也会和朋友尝试竹林跑山鸡、鸭稻共存等养殖模式。

农耕之余,赏泓斐常常会拿起相机,去记录充满烟火气的绍兴古城。他将绍兴的角落故事分享在小红书上,不少人还会来问他要绍兴旅游攻略。

同样是从城市回乡的周晗,之前在广州做设计师助理,她总觉得在异乡有种孤独感,恰逢父母告诉她家乡的社区招聘工作人员,周晗就回到了南京禄口桑园村,成了一名乡村网格员。村民有任何需求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找周晗协助解决,周晗也会操着家乡话主动和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去年年底,经村民投票选举,周晗由桑园村网格员成为了妇女主任。

周晗觉得,比起城市生活,农村的人情味更浓,生活幸福感更高。陈楠也有同样的感受,民宿里的工作人员不多,客房阿姨、厨师等基本都是周围村民,经常喊她去家里吃饭。

3.赏泓斐的竹林和鸭子

4.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在书屋听讲座

相处久了,班里的同学开始问巧巧:“老师,你下学期还教我吗?”“老师,你能教我到初中吗?”一年支教时间结束后,巧巧在自家开办了一间“四二书屋”,书屋是四二班的延续。目前,书屋的藏书约两三百本,有些是自购,有些是网友捐赠。村里的孩子随时可以来借阅书籍,每周六下午,巧巧会组织孩子自主看书。周日还会邀请嘉宾来给孩子们做线上讲座,话题涉及建筑、经济学、服装设计等方面。

让乡村焕然一新

90后新农人是一批懂农业、有技术、爱农村的年轻人,有着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思维,他们为乡村带来了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新玩法和新气象。

疫情期间,网格员周晗的工作内容主要以疫情防控为主,组织安排常规的核酸计划、涉及风险区域的流调等,基本上节假日都在上班。去年,禄口街道突发疫情,周晗也被集中隔离了,隔离期间她在线上完成了隔离人员的分类,协调了隔离人员的转运事宜,并在各种微信群中发消息安抚村民们的情绪。

陈楠觉得乡村民宿是让人们快速了解乡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田姐家”成为网红民宿后,慢慢地带起了整个村子的知名度,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陈楠预想,游客变多后,单个民宿可能会接待不过来,村子需要发展更多农家乐和旅馆,这样村民就可以回到自家门口工作,这会给本村经济带来较大提升。

为了迎合人们对绿色有机作物的需求,赏泓斐正在尝试不施农药化肥的水稻种植,希望未来能让更多的人吃上生态食物。他也希望自己能带动乡村就业,特别是针对传统农业产品线上销售的痛点做出一些突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崭新力量。

如今,巧巧也不再孤军奋战。她在微信里组织了公益讲座小组、讨论会,还有一系列乡村老师教研活动……2021年她建立了“乡村教育共建”豆瓣小组,一直陆续有新成员加入,截至5月26日,已经有3356人。有人发私信给巧巧,表示“想了解乡村教育”“想出份力”…… 这些话让她由衷地感到温暖。

陈楠觉得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能让古老质朴的村子焕然一新。但她认为他们只能算是打个前阵,给村子带来的影响仍是微小且短暂的。未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扎根在乡村继续做下去。

猜你喜欢
陈楠民宿村民
孪生院子民宿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清明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海底打捞 捞起“沉没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