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对俄“科技脱钩”给我国的启示与应对策略

2022-12-01 08:53刘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美欧制裁俄罗斯

■文/刘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随着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美欧对俄采取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极限制裁”,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成为制裁成败的关键要素。在科技领域的制裁已经成为现代大国角力的主要手段,动荡的乌克兰局势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我国有必要“观察”美欧对俄在科技领域的制裁影响,并吸取经验教训,以便加以应对,防范科技安全风险,谋取战略竞争主动权。

一、美欧对俄打出“组合拳”,推动“科技脱钩”

冷战之后,美欧与俄罗斯的关系僵持不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俄罗斯围追堵截的博弈逻辑并没有因为苏联解体而转向,“北约东扩”就是其寻求制衡俄罗斯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而“乌克兰危机”为西方国家掣肘俄罗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于是各种制裁手段接踵而至,且无所不用其极。其中,在科技领域的制裁将引发全球科技产品供应链的割裂与重组。

一是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措施对俄禁运高科技产品和服务。2022年2月24日,美国公布了对俄罗斯的新出口管制,半导体、计算机、电信、信息安全设备、激光和传感器都将受到禁令的约束(涵盖美国生产的产品,以及使用美国设备、软件和蓝图生产的外国产品)。作为半导体和计算机芯片的主要生产地,新加坡、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均支持美国出口管制计划,停止向俄罗斯供应芯片。美国通过切断半导体、电信、加密安全、激光、传感器、海事技术等高技术产品的供应,阻止俄罗斯航空航天、海事和科技部门购买美国技术产品。3月2日,美国对白俄罗斯实施出口管制政策,以防止科技软件和技术通过白俄罗斯流入俄罗斯。

二是欧盟全面停止与俄罗斯在科技研发及创新领域的合作。英国于2022年2月24日对俄罗斯最大的国防公司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进行制裁。欧盟于3月4日宣布与俄罗斯研究机构在“欧洲地平线”(Horizon Europe)计划下原有4个计划中的合作研究项目将不再签约。2014年开始的“地平线2020”计划下,现有86个科研项目中有78个俄罗斯科研机构参与,欧盟将不再执行与这些俄罗斯研究机构的协议,并将不再向俄方付款。

三是科技巨头选边站队,不断扩大制裁范围。冲突开始后,美欧科技巨头公司纷纷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等视频网站以及ROKU、奈飞等流媒体提供商已切断俄罗斯官方账号传播渠道;电子巨头苹果、戴尔、微软、惠普暂停了对俄罗斯的出口和产品销售;台积电、AMD、英特尔等芯片巨头已暂停对俄罗斯交付产品;云计算巨头Oracle、SAP已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和产品销售。相比于出口管制等手段引发的硬件生产领域的断供,此次诸多科技巨头主动地第一时间响应,对俄带来更广泛的影响。

四是“次级制裁清单”模式或将成为制裁升级方向。美国试图不断升级制裁的影响范围,通过次级制裁将俄罗斯高技术企业封杀在关键技术供应链之外。目前,美国正在制定“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新版本,以阻断对俄罗斯工业关键零件的供应。特别是对于涉及俄罗斯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安全、芯片的相关企业,只要是使用了美国技术或者设备的外国公司,在向俄罗斯供应关键技术产品之前必须获得美国许可证。美方希望通过新的制裁手段破坏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民用航空航天等在内的俄方战略产业。

二、乌克兰危机下美欧科技制裁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近些年,美国将中国与俄罗斯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出台“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遏制中国与俄罗斯发展,从而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无论是对外关系还是贸易关系,俄罗斯与中国都非常紧密。乌克兰危机下美欧对俄实施的科技制裁,在以后很可能加诸于中国,其不断升级的制裁手段和策略对中国来说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一是全球化共识正在消失,技术主权化、联盟化趋势加快,美国加紧推进关键技术“脱钩”,中美、美俄科技竞争可能重塑世界经济版图。乌克兰危机凸显全球进入“关键科技”竞争分化的时代特征,经济领域全球化共识逐步消失。美国通过立法加紧推进对俄“科技脱钩”政策,不断升级技术封锁策略,试图切断俄罗斯高科技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反观中美科技竞争,美国通过组建以美国为首的“技术联盟”,在高新技术领域建立规则、制定标准,加速中美部分高新技术“脱钩”。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量大、贸易活动频繁,两国部分科技强行“脱钩”可能会要求各自的贸易伙伴被迫“站队”,最终形成两个互相竞争的科技体系,导致世界经济分化。

二是联盟制裁模式正在形成,“国家安全”论、“科技威胁”论盛行,美国利用联盟体系和其主导的国际合作机制,要求各国加入科技围堵。拜登在应对竞争对手技术发展问题上曾多次表示,“应该组建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联盟,提高美国的影响力与领导力,在贸易、技术等方面建立规则、制定标准,制衡竞争对手带来的威胁。”美国全球同盟体系的组建及运作成为美国遏制竞争对手发展的主要战略手段。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依托其霸权地位和盟友体系,结合舆论引导,极力游说和施压,甚至宣称,如果保持“中立”,就代表选择加入俄罗斯阵营,迫使地区国家选边站队。在美方压力下,全球陆续有30余个国家跟随下达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命令。2022年3月1日,拜登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与欧洲盟友一起对俄罗斯个人及企业等实体进行制裁,为此,美国司法部成立“跨大西洋工作组”,组织联合制裁行动。

三是科技制裁不断升级,出口管制作为美国制裁策略的“最优壁垒”,不断拓宽管制技术范围,限制竞争对手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几乎所有的美国产品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美国软件、技术或设备的国外产品,都将被限制出口给俄罗斯。从近年来美国对华打压的手段来看,美国明显加大了对中美之间技术、数据、资金、人才自由流动的干预。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美国共把611家中国公司、机构及个人纳入到实体清单中。制裁对象主要涉及三类:一类是与信息技术、核电、国防军工有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一类是与国防军工及航天科技有关的机构及产业公司;一类是与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技术产业实体。可见,核心技术领域成为美国维持世界霸主地位的最佳保障,出口管制成为美国自认为能够遏制竞争对手发展的最优壁垒。

三、短期内我国仍然面临无法逃避的“制裁痛点”

我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研发投入以及科技论文发表和引用量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依然“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大量依赖进口的现象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的PC产量世界第一,但计算机芯片基本被美国Intel和AMD垄断;高铁是“国家名片”,但核心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只能来自西门子、ABB等国外公司;中国汽车市场名列前茅,但发动机却一直受制于人。由此可见,中国目前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都被美欧等发达国家企业垄断,大到飞机的发动机、高铁的控制系统、半导体加工设备,小到电子产业的芯片等。特别是“中兴芯片”事件,彻底暴露出中国产业的脆弱性,以及主导权缺失的尴尬与无奈。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那么美国极有可能将此类科技遏制泛化到更多的技术领域,甚至不排除采取完全断供的“极端制裁”手段。

四、中美战略竞争中科技制裁加码风险的防范措施

根据兰德公司研究报告(《Russia is a Rogue, Not a Peer; China is a Peer, Not a Rogue》)对中俄这两个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评价,中俄相比,中国对美国的地缘经济挑战和威胁更大更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2020年人均GDP(1.05万美元)超过俄罗斯(9900美元),但人口却是俄罗斯的8倍。此外,中国是目前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在不断深化的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我国将处于科技制裁加码和中美科技脱钩的风险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对中美科技博弈的新常态和不断升级的新制裁,我国应采取必要的战略措施减少风险、降低不确定性。

一是针对产业供应链短板与缺位,强化竞争前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部署,增强产业

二是针对可能实施的金融制裁和网络攻击,加强金融科技和网络科技的关键技术研发,构建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全面梳理重要产业链核心技术、关键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短板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聚焦产业链短板与供应链缺位,充分发挥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作用,分批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力度。围绕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工业机器人、航空发动机、新材料等重大技术需求,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其牵头组织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系统化防御体系。在金融安全方面,加强数字金融科技研发及应用,加强底层算法和关键技术研发,设计适合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专用密码算法标准和相关协议,加快促进跨境贸易和汇款的全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CIPS清算体系,抢先制定数字货币国际标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网络安全方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体系与能力建设,着力实现网络空间核心技术突破,吸收借鉴美西方在该领域积累的经验教训,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屏障。

三是做好科技制裁不断升级的情境预演,坚持科技自主发展和扩大开放合作并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美科技博弈只会愈演愈烈,针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等高新技术领域对中国的严防死守,我国应做好科技制裁不断升级的情境预演,随时准备应对高技术产品管制带来的“技术脱钩”风险,尽早实现技术薄弱环节的突破。同时,我国不能违背基本创新规律、仅仅依赖举国体制一一攻克“卡脖子”技术,而应该在重视自主研发内部积累的同时,围绕前沿科学问题和全球共性挑战,将扩大开放合作作为我国科技走出去的重要抓手,打通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质产能联动的管道,快速提升全球科技治理能力并加速形成创新领导力。

四是加快对未来科技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坚持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并举,实现“弯道超车”。在具有颠覆性作用、有助于塑造未来产业形态的技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在该领域能处于国际前沿水平,掌握中美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把握好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渗透重大前沿科技,主动作为和超前布局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加快实现“弯道超车”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猜你喜欢
美欧制裁俄罗斯
本期导读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美对伊制裁引发的风波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美欧谈自贸,中国早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