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监测方法》(TB/T 30005—2022)标准修订内容解析

2022-12-01 06:35吴丰德吕冬梅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2年5期
关键词:污染监测计算公式放射性

吴丰德,吕冬梅

(1.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疾病预防控制所,甘肃 兰州 736200;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100081)

《铁路运输放射性物质监测方法》(TB/T 2324—92)和《铁路运输放射性污染监测规定》(TB/T 2144—90)实行三十多年来,对铁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监测、核查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对规范铁路运输放射性物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相关标准及管理要求的变化,如放射性物品监测方法的变化、监测仪器校准方法的变化、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要求的变化、放射监测仪器的多样化及标准发布机构的调整等,使TB/T 2324—92和TB/T 2144—90难以适应铁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监测及卫生安全的需要,亟需进行整合修订。此次是对TB/T 2324—92和TB/T 2144—90的整合修订,原标准以监测对象(货包、车辆、作业场所)为主线,本次修订以监测方法为主线进行编制,并将放射性物品监测方法分为辐射水平的监测,α、β表面污染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使监测方法更加明晰简捷,易于理解。国家铁路局于2022年4月8日发布了《铁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监测方法》(TB/T 30005—2022),并将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以下详细介绍《铁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监测方法》(TB/T 30005—2022)修订的主要内容。

1 主要修订内容

1.1 更改了放射性物品的定义

依据《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GB 11806—2019)[1],将原标准中放射性物质的表述修改为放射性物品,并引用了GB 11806—2019中对放射性物品的定义。

1.2 强化了自身辐射防护的具体要求

在标准的一般要求中,除要求监测的质量保证应符合GB 8999[2]外,增加了监测者根据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实际情况,准备并使用适用、足量和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相应的辐射防护用品,并以标注的形式对专业的辐射防护用品进行了举例。对放射性物品的主要作业场所,规定了定期监测的要求,以及要求监测人员在进入监测场所前,应用仪器对现场进行监测或随身携带便携式辐射报警仪,防止作业人员因意外辐照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规定了作业后对仪器、仪表、防护用品的去污要求,以及污染物分类收集和管理要求,防止污染的无序扩散,确保监测者自身的作业安全。

1.3 更改了监测方法

为了突出标准的技术属性,删除了原标准中的管理性条款,修改了环境本底监测方法,α、β表面污染监测方法及计算公式;增加了铁路运输辐射防护的常规监测内容、辐射水平计算公式、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的监测范围,以及铁路运输放射性物品运输指数的确定等内容。

2 监测方法的技术性变化

2.1 更改了环境本底测量方法

原标准中“监测仪器的本底读数应在距监测地点10 m以上的类似环境中观察读取”改为“监测被测放射性物品环境的本底读数应在相近无污染的类似环境中观察读取”,监测环境本底的表述相较于监测仪器的本底表述更加准确。此外,环境本底值的测量,距监测地点10 m以上的类似环境并不能代表一定洁净,10 m内选点测量并不能代表会受到污染,关键在于环境的无污染处选点。

2.2 增加了铁路运输辐射防护的常规监测内容

由于放射性辐射的高危害性,明确监测时应该要做什么可以减少作业人员在现场无效的滞留时间,故本次修订明确了铁路运输辐射防护的常规监测,包括辐射水平的监测,α、β表面污染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并明确了相关监测内容,具体如下。

(1)辐射水平的监测。运输包装件、车辆表面及垂直表面1 m处、2 m处、工作场所的以mSv/h或μSv/h为单位表示的γ、n(中子)剂量率。

(2)α、β表面污染监测。运输包装件、车辆外(或内)表面、装卸工具、防护用品、工作场所的α、β污染水平。

(3)个人剂量监测。

2.3 增加了辐射水平计算公式

监测仪器相应量程的校准因子对仪器的测值有较大影响,而实际监测中作业人员常直接以仪器读值为监测结果,而忽略校准因子对测值的影响。本次修订增加了按照公式H=Cf×H’计算得出被测放射性物品的辐射水平,强调了校准因子对监测值的重要影响。

2.4 更改了α、β表面污染监测方法和计算公式

α、β表面污染监测方法及计算公式在新旧版本标准中的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α、β表面污染监测方法及计算公式在新旧版本标准中的变化

(1)更改了α、β表面污染直接测量法的方法和计算公式。直接测量法测量包装件或车体表面的测量结果是固定污染与可去除污染的总和。TB/T 2324—92中,包装件、车体表面总α污染监测,采用的是仪器直读的方法,两者采用的监测方法及计算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测量点数量不同,包装件表面设6个测量点(推荐的仪器α和β探头的面积约为50 cm2,要求覆盖的监测面积最少应为300 cm2)、车体表面设15个测量点。同样,包装件和车体表面总β污染监测,采用的是β探头直读和β探头加3 mm厚铝片后直读并计算的监测方法(吸收法),区别在于测量点的数量。上述4个公式(见表1)成立的前提是α或β表面污染监测探头面积须是50 cm2,且公式中η4πα和η4πβ须是计量部门出具的校准证书为表面活度响应值才成立。对于监测探头非50 cm2或计量部门目前出具的校准证书为表面发射率响应值或监测面积不确定,则存在无计算公式可依据的情况。故本次修订直接测量法采用了GB/T 14056.1—2008[3]中的方法及其计算公式,可避免上述弊端。

此外,TB/T 2324—92中表面总β污染监测采用的吸收法是为了消除γ射线对β监测结果的影响,其监测结果与直接测量法一致,是固定污染和可去除的污染之和。考虑标准间的协调统一,本次修订直接测量法中β表面污染监测采用了与GB/T 14056.1—2008相同的监测方法。TB/T 2324—92规定的吸收法的测量结果与直接测量法效果相似,在β表面污染出现异常高值时,包装件和车体表面污染能否达标最终由间接测量法测量的可去除污染值决定。

(2)TB/T 2324—92中,无论是6个测点还是15个测点,其α和β表面污染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是累加平均后的数值,其弊端是存在个别监测点结果异常,但因被平均而总平均值正常的情况,不能明确知道具体每一测量点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修改后的直接测量法采用每个监测点计算后再平均的方法,可清楚了解每一测量点是否存在异常高值,从而能够更严格控制污染的发生。

(3)更改了间接测量法的α和β表面污染监测方法和计算公式。本次修订采用了GB/T 14056.1—2008的间接测量法及计算公式,与TB/T 2324—92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仪器校准方法的不同。TB/T 2324—92中公式使用的刻度系数η为表面活度响应值的倒数,而新标准中仪器效率采用的是表面发射率响应值(详见JJG 478—2016[4])。

(4)TB/T 2324—92中η和η4πα、η4πβ的 关 系。在TB/T 2324—92标准公式中,同一字母η分别定义了2个不同的概念。η为测定装置的刻度系数,单位为Bq/s-1,数值等值于表面活度响应的倒数值;η4πα、η4πβ为α或β探头对α粒子或β粒子的4π探测效率,单位为s-1/Bq,数值等值于表面活度响应值。而新标准已按JJG 478—2016标准使用表面发射率响应值替代表面活度响应值。

2.5 增加了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的监测范围

为方便进行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的监测评价,本次修订对GB 11806—2019中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的监测范围进行了修改引用,具体规定如下。

(1)一年中有效剂量始终不超过1 mSv时,不必采用特殊的工作方式,也不必细致监测、制定剂量评定计划和保存个人记录。

(2)一年中有效剂量预计处于1~6 mSv之间,有监测条件时应积极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应对这类人员的职业受照情况进行评价。

(3)当一年中有效剂量超过6 mSv时,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

(4)在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或工作场所监测时,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2.6 增加了运输指数的确定

对货包、集合包装或货物集装箱,或者无包装的LSA-I(I类低比活度物品)或SCO-I(I类表面污染物体),将运输指数作为控制辐射照射的一个数值,其确定方法在GB 11806历次版本中存在差异,本次修订以GB 11806—2019中运输指数的确定方法为依据,并以附录的形式引用了GB 11806—2019中运输指数确定的相关内容。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标准修订内容可以看出,与《铁路运输放射性物质监测方法》(TB/T 2324—92)和《铁路运输放射性污染监测规定》(TB/T 2144—90)相比,《铁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监测方法》(TB/T 30005—2022)主要修改了与现行国标监测方法不一致的监测方法及计算公式,并结合铁路特点和行业管理要求,强化了监测人员个人防护和辐射防护的内容,使标准条理更清晰、简捷,贴近现场工作实际,确保了标准的规范性、时效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污染监测计算公式放射性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全球污染监测站搜寻隐秘杀手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与保护的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厅省气象局关于青海省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方案的通知
现代工业技术在农田重金属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采用初等代数推导路基计算公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