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建盏的审美文化探析

2022-12-02 06:35李修贤汪晓东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釉瓷斑纹建盏

李修贤,汪晓东

(集美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建盏是现代对建窑黑釉瓷茶盏的词称,可划分为传统建盏和现代建盏。现代建盏主要指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域内的黑釉瓷盏,而传统建盏包括整个南方地区的黑釉瓷茶盏,传统建盏只是黑瓷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建阳区的建窑黑釉瓷是现代建窑建盏的前身,但是追溯现代建盏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就离不开整个南方地区的黑釉瓷系。唐宋时期,建盏作为手工艺制作的饮茶器具,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延承了古代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唐宋两代的审美文化影响。古代建盏的审美文化又沿着时代的脉络融入现代建盏,现代建盏的审美文化透露着新时代的审美文化特征。审美文化依赖人类和社会而产生,并反作用于人类和社会,推动其发展。建盏的审美文化最能体现人为了创造、欣赏美好事物并进行视觉改造的意识活动过程,建盏审美文化与社会环境形成了互相牵引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奠定建盏审美文化

唐宋的社会环境奠定了传统建盏的审美文化,传统建盏的审美文化发展至今成为现代建盏的审美文化基调。古今建盏审美文化有赖于开放、交流的社会环境和艺术文化氛围,唐朝盛世的局面为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宋两代都属于 “开放国家”,积极地与他国进行经济、政治和艺术文化的交流,宋代经济的发展和斗茶文化的氛围让宋代建盏登上时代工艺类别里的顶峰。

(一)开放包容的社会和建盏文化传播

唐朝伴随着合理的政治管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文化的繁荣和财力的雄厚给予了工艺和文化最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形成了包罗万象的社会风气。唐朝常常以金碧辉煌的工艺审美来彰显国家的实力,黑釉瓷虽不如其他五彩斑斓的瓷器受欢迎,但是因为开放包容的社会大环境,也有不少唐朝人能够体会和欣赏到黑釉瓷的艺术审美,因此唐代烧制黑釉瓷的窑口并不在少数。据调查,在陕西、河南和山东三个省的七个县发现了唐代烧黑瓷的窑址,以河南为多,有五处瓷窑发现黑瓷[1]。唐朝的开放包容体现在与他国的海外交流当中,唐朝允许日本、南诏、波斯等国家来唐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传统建盏对日本的陶瓷文化和审美产生极大的影响,日本称我国传入的黑釉瓷茶盏为“唐物天目”,日本自己烧制的茶盏则称为“和物天目”。传统建盏的审美文化传播一直延续到了宋代,宋朝的海上贸易交流在唐朝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对比唐宋两个时期的传统建盏交流传播,现代建盏的审美文化传播也受到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除了开放包容,新时代社会环境还呈现多元化、易变化的特点。无论是唐宋的传统建盏还是现代建盏,其审美和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现代建盏作为商品传播的属性和当代传播手段却不同于古代,因为当代消费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盏作为传统手工艺的商品属性愈发凸显,现代建盏远销海外,可见现代建盏主要作为商品销售达到传播的目的。对比古代以海上运输为主要传播途径,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现代建盏的传播手段受到互联网环境的影响,网络店铺、网络商城成为现代建盏传播至世界各地的主要途径。

(二)茶文化与建盏文化的关系

真正赋予茶“文化”意义的时期是在唐朝,唐朝因为佛教思想的兴起,寺庙和寺院开始层出不穷,在各寺之间形成了一种茶道文化,唐代茶道文化以煎茶(图1)为主要饮茶方法,唐代的茶道为宋代的斗茶奠定了茶文化的社会氛围,这种茶文化风俗自然而然延续到了宋代。

图1 煎茶《楼集·两宋茶事》Fig.1 Fried tea “Lou Ji·Tea in the Song Dynasty”

宋代点茶预将茶末调膏于盏中,然后用滚水冲点[2],宋代的点茶使饮茶方式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人们逐渐在点茶过程中产生比斗和竞赛。因为斗茶活动需要多人参与和众人观赏,同样热衷点茶、斗茶的北宋皇帝宋徽宗绘制的《文会图》(图2)中,可以看出多人参与茶活动的图景,斗茶活动最终演变成宋代上至朝堂下至百姓都参与其中的斗茶文化。斗茶活动对茶盏器具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宋代传统建盏的快速发展,因为传统建盏呈黑釉色能够在视觉效果上最大程度地承托出点茶的“白茶”(图3),同时传统建盏口大足沉的实用性便于点茶过程的操作。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建窑窑口所产的建盏,因为较好的烧制工艺和釉色斑纹成为当时宋代的“供御”建盏。斗茶活动和建盏的兴盛使得宋代沉浸在茶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宋人更是将茶带入到聚会和宴请中,茶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茶礼仪,茶礼的传统观念也一直延续至今。

图2 《文会图》(局部)北宋宋徽宗Fig.2 “Wen Hui Tu” (part) Song Huizong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图3 白茶与建盏黑釉内壁Fig.3 White tea and Jianzhan black glaze inner wall

现代茶文化不再具有点茶、斗茶这样形式化的茶活动,没有了斗茶文化和浓白的茶汤,现代建盏的实用功能被大大削弱,人们会优先选择更加轻便小巧、易把持和偏白净的茶具来饮茶。现代建盏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制作审美性才是主要特性。现代虽然没有了斗茶活动,但是传统点茶文化并没有消失匿迹,现代点茶文化常常以传统文化表演的形式呈现(图4),现代建盏在点茶表演中也兼具了实用性和审美性。

图4 现代点茶表演(点茶协会和作者拍摄)Fig.4 Modern tea ordering performance(by the tea ordering Association and the author)

二、建盏工艺和美学中的审美文化表现

每一种类陶瓷的制作工艺都离不开陶瓷原始的工艺开端,建盏的工艺中也包含着陶瓷工艺的发展和演变。不同的建盏烧制工艺决定了建盏的不同审美文化表现,传统柴烧工艺的传统建盏表现为古朴的审美文化,现代电烧技术产生的现代建盏则表现为丰富的审美文化。除了人为工艺制作,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理念也决定了建盏的审美文化,“简”“意”两字就很好的诠释了建盏的美学体现,具体表现为“素简”和“意境”。

(一)陶瓷工艺与建盏

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建盏偏属于瓷器类,但是陶器才是建盏工艺真正的基础,因为陶器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开端,也是人类造物文明和审美意识的源起,瓷器是陶器造物基础上的工艺进步。建盏以陶器的工艺作为自己盏体的器物塑形,也俗称为建盏的盏胚,盏胚原料采集自建阳区域的高铁红矿粘土,胚体呈棕红色(图5)。建盏之所以偏向瓷器类别是因为其施釉覆盖了盏胚三分之二,烧制出窑后外表裹着釉瓷,釉瓷因窑变的化学反应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釉色斑纹,其精致独特的烧制工艺和出众的视觉变化效果让建盏在瓷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图5 建盏泥胚和盏胚Fig.5 Jianzhan mud embryo and calyx embryo

陶瓷烧制工艺是影响建盏最终审美文化表现的重要因素,传统建盏和现代建盏的工艺制作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也导致了传统建盏和现代建盏釉色斑纹的审美艺术不同(图6)。传统建盏的烧制工艺技术是龙窑柴烧(图7)。龙窑柴烧是天然的烧制工艺,其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虽然技术受限,但是其烧成操作不止是技术或技巧,而算得上是一种高超的艺术[3]。在宋代,建盏手工匠人只能依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来不断摸索黑釉瓷盏工艺,再加上龙窑柴烧的自然因素变化,宋代的建盏颜色为大面积的单色,其中以黑色为主,釉色斑纹基本不显现,审美特性表现为古朴素雅、简洁纯净。现代人的建盏审美追求为独特、精致和视觉效果强烈的斑纹,现代建盏手工匠人利用现代革新的技术对建盏的烧制工艺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广泛应用了电烧技术。电烧技术(图8)就是现代建盏的创新工艺和主要烧制手法,因为可控温度和操作方便,所以电烧建盏的釉色斑纹十分出彩,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废盏,提高成品率,而且成本比柴烧要低许多。

图6 传统柴烧建盏和现代电烧建盏的对比图Fig.6 Comparison diagram of traditional wood burning lamps and modern electric burning lamps

图7 龙窑柴烧Fig.7 Chai kiln

图8 电烧技术Fig.8 Electric kiln technology

(二)“简”与“意”的建盏美学

建盏的美学中心是“简”与“意”的交叉结合,“简”是建盏的简约表现,“意”是建盏的意境氛围。传统建盏的美学风格在宋代就已经形成,也在宋代得到了极致的发展。“简约主义”提倡摒弃华丽、繁复与浮夸风格,主张剔除琐碎或多余的装饰,以简单、朴素、实用为原则,切合实际需要和反映个性,和宋代建盏以“简”为美的风格如出一辙[4]。以“简”看盏型,建盏传承下来的四大传统盏型是:束口盏、敛口盏、撇口盏和敞口盏,建盏的器型没有过度弯曲和起伏外形,建盏器型的外轮廓中规中矩(图9),四大传统建盏的器型以简约流畅的审美风格流传至今,也成为现代最受欢迎的盏型。现代关于建盏器型的创新设计层出不穷,现代建盏的器型设计依然秉承“简”的美学原理,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了现代建盏古朴厚稳、典雅大方的美学文化。

图9 四大传统建盏器型外轮廓Fig.9 The outline of four traditional Jianzhan’s builders

建盏的“意”可以表达为意境美学,主要体现在建盏的釉色和斑纹当中。建盏的釉色斑纹也表现为简洁自然的美学特征,但是仅仅用“简”来表达建盏的釉色斑纹是十分浅显的。建盏的釉色大多以透亮的黑色为底色,不可预知的多样斑纹和建盏的釉色,构成了一幅幅有意境的图画。古代的人们将大自然中的万物与斑纹的图案相联接,以此来命名建盏。曜变盏的斑纹似太阳的光晕;兔毫盏千丝万缕的针状斑纹似兔子的毫毛;油滴盏大小不一的圆润透亮斑纹似水面上的油滴(图10)。

图10 兔毫斑纹和油滴斑纹Fig.10 Rabbit hair stripes and oil drop stripes

传统建盏的斑纹视觉虽然因为烧制技术限制而不明显,但是这种似有似无的斑纹潜藏在建盏的釉色中,也不失为意境中的一种内涵美学体现,现代建盏的釉色斑纹没有了传统建盏中内敛的意境风格,而呈现出一种精致天然的意境。无论是传统建盏还是现代建盏,其釉色斑纹的形成都是不可完全人工控制和预测改变,建盏的器型也没有像其他陶瓷有过多的附加装饰,在宋代追求自然、潇洒的生活和时代环境下,也造就了建盏的美学以“简”“意”为审美表现风格。

三、理学思想铸就建盏审美文化

中国每个古朝代社会都有一个哲学思想作为国家的意识支撑,哲学思想为人们指出用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向来看待世界万物,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建盏在宋代作为手工艺制品,自然而然也受到当时朝代的理学思想氛围影响。理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在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和潇洒寻乐的生活氛围下,理学逐渐成为宋代的哲学思想中心,理学思想也反作用影响着宋代社会和宋代的审美与艺术。

(一)理学“心性”对建盏审美的影响

宋代的人民甚至君王都主张享乐主义,是晚唐动荡不安和北宋开朝的战争为宋人内心向往自由随性的生活奠定了基础,理学的心性学说也成为宋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理学中的心性学说由古典儒家心性理论发展而来,它肯定了儒学中关于人们追求对自我理想性格和精神境界,这也是宋代理学的中心思想和灵魂所在。大多宋人特别是宋代文人都提倡修身养性,对待事物和生活的态度也随着这种“心性”为指引,特别是宋代的审美和艺术,因为随性的生活态度是审美和艺术最好的催化剂。

审美理想与人生哲学熔铸在一起,使得哲学和美学相互交融[5]。前文提到建盏的美学体现为“简”与“意”的结合,宋代理学思想促成宋代人民内敛、淡泊、内隐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又影响着宋人欣赏建盏的角度,素雅含蓄的传统建盏大众审美映射着宋人的“心性”。此外,宋代建盏手工匠人也受到了来自理学思想的影响,意识指导行为,性格和思想也自然贯穿于建盏烧制的全过程,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烧制出符合宋代大众审美的建盏。

(二)建盏的自然审美与理学“自然观”

当理学中人的“心性”思想被放大时就会向着更高的境界去感知世间万物,大心之知就是一种高远的心性意境,这种境界要求要达到“天人合一”“体天下之物”,把宇宙万物看作和个人是息息相通的整体[6]。理学思想“自然观”就推崇人们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建盏艺术造物活动中也彰显着“自然观”的思想,通过对釉色斑纹形成图案的臆想并借用自然景观来为建盏命名,让人们在使用建盏的时候能够与大自然产生一定的连接,这也是理学思想中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

古今建盏中关于理学“自然观”的思想理念大致相同,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建盏的工艺艺术来说,传统建盏手工匠人利用自然馈赠的泥土、矿石和草木灰作为天然原料,再通过古人的智慧和古朴的龙窑烧制手法,最终得出传统建盏。现代建盏的手工艺技术给予了建盏很多非自然形成的可能性,但是现代人为控制的烧制技术也只是有限的手法,建盏还是需要采集自然的原料,釉色斑纹的化学反应还是随机形成并具有自然性。从建盏的审美艺术表现来看,建盏的釉色斑纹蕴含着自然的魅力,建盏的分类命名也是宋人崇拜大自然的最好体现。经典流传的几个传统建盏:曜变盏、兔毫盏、油滴盏、鹧鸪盏等,都是古人利用与釉色斑纹相似的自然万物来进行命名。现代建盏也延续了这种传统命名方式,百花盏、瑚琏盏、蓝灵盏、烟花盏等等都是由传统油滴建盏变幻而来(图11),他们的釉色斑纹类别都同属于油滴盏类。

图11 现代创新油滴盏Fig.11 Modern innovation Jianzhan of oil drop

对比传统建盏,现代建盏对“自然” 的看法和认识已经不再像传统建盏那样深远,最大的原因是时代和环境的不同,一方面是宋代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氛孕育着理学思想,另一方面就是现代建盏有了新技术烧制工艺,开始在釉色斑纹的审美多样性上开辟道路,“自然”“朴素” 的视觉审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并逐渐被淡化。但是,现代建盏是绝对不能离开“自然”的思想理念,因为天然的原料和不可预测的釉色斑纹是建盏的独特魅力和现代创新建盏的基本标准。

四、结语

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让陶瓷工艺开始开枝散叶,形成了众多陶瓷派系和种类,这也为建盏的前身——黑釉瓷茶盏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外来宗教——佛教的思想也间接促进了传统建盏的发展。文化交流是进与出相结合,日本十分喜爱建盏的烧制工艺和审美特征,并将其带回了本国,建盏的传播直接促进了日本陶瓷工艺和茶道文化的发展。同样是社会环境因素之一的茶文化将建盏的实用性推上了一个高潮,宋代点茶活动以建盏作为主要器皿,举国上下的宋人参与点茶,斗茶文化成为宋代最火热的娱乐活动,现代建盏与茶文化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也一直延续至今。

社会环境影响建盏审美文化,建盏也属于一种工艺艺术,没有陶瓷工艺的发展历史,就不会有建盏工艺的存在。建盏是陶和瓷属性相结合的特殊工艺,瓷的工艺技术在建盏的工艺制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建盏的工艺技术只有龙窑柴烧这一种烧制方式,其呈现的审美特性以“简”和“意”为主。现代建盏的工艺有了高科技的帮助,形成了以电烧为主、柴烧为辅的烧制方式,电烧建盏也体现为多样化审美。

传统建盏和现代建盏的美学主旋律离不开简洁和意境,同样宋代理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古今建盏不能摒弃的美学思想。宋代理学思想影响宋人“心性”,淡泊名利、享乐主义是宋人内心追求的理想世界,这也使得宋代形成了朴素、随性的理想化审美,自然、淡雅、清新成为传统建盏的美学特征。建盏审美追求自然也与理学思想中的“自然观”有一定的联系,在建盏的原料和釉色斑纹中都能发掘宋人对自然万物的推崇。

唐宋和现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古今建盏不同的烧制工艺是传统和现代建盏审美文化差异的原因。不同的审美文化也让我们对现代建盏的创新发展产生了思考,既不能完全背离传统建盏的审美文化,也要让现代建盏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审美风格。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平衡是建盏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自省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釉瓷斑纹建盏
黑釉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建盏的新发现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老守卫斑纹蜂
斑纹游戏的最优解
建盏之初探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绕远的斑纹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