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舟运动发展特征、面临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2-12-03 09:18黄巍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龙舟中华民族

黄巍

(梧州职业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引言

中华龙舟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财富,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成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文化发展上施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许多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传统文化得以被挖掘和保护,获得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中华龙舟运动就是其中之一,其在人民心中祈福纳祥的象征意义,和独特的竞赛魅力,使得人民群众对中华龙舟运动参与度高涨。全球一体化的推行,国与国之间不仅仅是贸易往来的便利,文化交流也日渐增加,中华龙舟运动乘着全球一体化的东风,走出国门进入世界民族文化殿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全球各地人民的喜爱。中华龙舟运动以其沧桑的历史感、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为世人所关注,并引起了各方面学者的研究,中华龙舟运动由此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1、中华龙舟运动的发展特征

中华龙舟运动,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从其起源到发展,在对龙舟运动追本溯源的研究中已经整理出了完善的历史发展流程,组建出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使得中华龙舟文化从文化知识层面得到了传承,这千年的巨龙之舟在新中国的民族文化宝库中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彩。经过学者们的不懈挖掘和研究,使得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龙舟这一传统体育项目,更加关注中华龙舟运动的发展传承,使得古老的体育运动激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1.1、文化内涵凸显

中华龙舟运动,追溯起源为古代端午节的习俗。古时楚国大臣屈原遭受奸佞小人迫害,楚王昏庸将屈原贬官至汉北和沅湘一带,致使楚国遭秦将白起攻破国都郢都,楚怀王逃走最终客死他乡,屈原得知国破家亡的消息后投汩罗江而亡。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划龙舟在江中驱赶鱼群投下粽子,以免屈原的尸身被鱼群吃掉。以后屈原投江的日子演变为端午节,在这天,人们竞渡之习举办龙舟比赛,这个习俗至今盛行于我国吴、越、楚地区。在闻一多先生所著的《端午考》一书中记载,在屈原投江后的数千年中,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一直延续传承了下来,除了祭奠屈原也有通过祭祀中华民族的龙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重要意义。在中华龙舟运动中,比赛竞争激烈,龙舟运动特点在于全员团结合作、动作协调,龙舟上的队员为了达到目标勇往直前、团结进取,使得中华龙舟比赛成为体现团队合作、奋勇争先体育精神的代表运动。中华龙舟运动不仅完美展现出体育竞赛精神,在数千年的中华龙舟运动中,许多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句,比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曾写了一首《重五同尹少稷观江中竞渡》的诗,内容为:“楚人遗俗阅千年,萧鼓喧呼斗画船。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生动地描绘出了中华龙舟竞赛的激烈场景。

1.2、价值意蕴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注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成为现阶段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灵感源泉。中华龙舟运动在最初的起源文化层面上,体现出我们东方古国特有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文情怀,在精神内涵上流传数千年的“龙舟竞渡”更是表现出中国人民朴素的运动精神和团结进取的奋进精神。因此在中华龙舟运动价值表现上,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竞赛中实现运动健身的目的。龙舟运动集中了速度、耐力、灵活性等多种元素,通过参与者在比赛前的刻苦训练,对参赛选手的身体素质、灵敏度、运动技巧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第二,龙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民族认同感。龙舟运动在我国江南地区又称龙舟竞渡,在比赛前都要进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的龙舟竞渡都要在屈子庙前进行祭奠活动,村庄里的人们抬着龙头汇集在屈原像下进行一年一度的叩拜、吊唁仪式。由村庄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红绸系到参赛的龙舟上,然后进行比赛。这样隆重的赛前民族祭祀仪式,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对民族进行朴素的爱国思想教育,使得人们由强烈的国家、民族认同感。

1.3、市场潜力突出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日渐加大,经济浪潮不可避免的席卷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体育产业以其发展潜力巨大、蕴含范围面广、带动作用力强劲、附加值高等诸多优势,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华龙舟运动在市场发展中的潜力体现在:第一,人们对中华龙舟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促进了这方面的消费。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解决了最初的物质生活需求后,人们对精神层面的生活需求有了新的标准。而中华龙舟运动既是体育运动又与旅游的关系密切,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带给游客体育竞技上的体验,发展了龙舟运动的同时又带动了旅游市场的繁盛;第二,在中华龙舟运动的举办过程中,能够带动当地众多产业的良性发展,并为当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中华龙舟运动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还可以扩大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生产,为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反哺龙舟运动,使得龙舟运动焕发出勃勃生机。

1.4、国际互动多元

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全球一体化的文化推进方面,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我们历史悠久的各项民族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被世界各族人民认同和欣赏。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向着国际化不断发展的趋势。首先,国际化交流,使得各国之间打破了以往互相设立壁垒的文化、经济限制模式,各国都在国家层面创造出新的对外文化、贸易交流机制,以吸引更多国际上的关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华龙舟运动就成了推动我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特色名片;其次,我国推出的国际龙舟文化节,以及多种的民族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推行,在接收各国具有代表性文化的同时,也借助中华龙舟运动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国家充分利用文化交流的形式,同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之间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促进了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各国之间和谐、友好相处的发展环境。更是实现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相处的关系,利用中华龙舟运动这张特色民族名片,实现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目的,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龙舟运动的魅力,更是增加了与世界各国之间体育互动的程度。

2、中华龙舟运动发展困境

中华龙舟运动从起源时作为祭祀仪式存在,到经历了数千年传承与变化,成为今天极具现代体育运动特色的一份子,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保存在新龙舟运动中的民俗习惯和祭祀意义受到现代体育运动的冲击,已经所剩无几。因此在中华龙舟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文化含义与现代的体育观念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导致龙舟运动发展中出现许多弊端和困境。处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处理好中华龙舟运动中现代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才能够使得龙舟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并受到关注和喜爱。

2.1、传统与现代矛盾分化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传统龙舟运动与现代龙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文化传承和体育竞技精神方面二者互相制约。在传统龙舟与现代龙舟的矛盾分化上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民族风俗特性同现代体育文化相互冲突。在古代龙舟运动依托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而存在,正是由于传统龙舟运动的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规范的现代龙舟体育运动。我国幅员辽阔、龙舟运动作为发展基础,在运动竞技形式上更加成熟,促进了龙舟运动的向前发展;其次,在传统龙舟运动的训练中,蕴含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更多古代祭祀仪式的影子。而现代龙舟运动则更侧重于体育中的竞技属性,在赛事组织、比赛制度、比赛欣赏性等多个方面较传统龙舟运动更加科学规范。

2.2、赛事风险依然存在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关注,使得龙舟运动从以往的逐渐凋零而变得越来越兴盛,在我国各个地区都积极地举办不同形式的龙舟比赛,促进了地区之间龙舟文化的交流,带动了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在这些地区举办龙舟比赛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需要举办方加强管理,规避安全问题的产生。第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龙舟运动所蕴含的民族特色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龙舟赛事更是充分体现出我国地区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因此造成龙舟比赛监管缺失,事前没有进行安全管理验收、没有应急安全预案,一旦出现踩踏、落水等突发事件,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给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第二,龙舟比赛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一项传统的水上体育运动,龙舟竞赛自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参赛队伍在竞赛过程中为了夺得头筹,人员落水事件时有发生,加之组织赛事的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理,都会给龙舟运动埋下安全隐患。

2.3、文化差异形成阻碍

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中华龙舟运动以其独有的民族特色、运动魅力、自身蕴含的文化传说,使得其获得了世界的关注,与西方体育项目一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虽然在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中具备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龙舟运动上却依然存在很多差异。首先是项目属性差异。在我国的中华龙舟运动项目中,重点是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对生活美好的祈盼、对屈原大夫的怀念以及节日气氛的烘托等社会性内容。而国外的相似运动项目更多的是注重体育竞技的激烈性、竞争性,这与我国龙舟文化差距巨大;其次,宗教认知差异。在东西方文化当中,对“龙”这以神话传说的动物有着完全不同的注释。在东风文化中,龙是皇权的象征,是高高在上的神袛,代表着权利、正义、威严。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是邪恶的象征,代表着残暴、凶恶、贪婪,是人们厌恶的怪兽。因此以西方对龙的认知来看待龙舟运动,是不可思议的,很难被他们所接受。这就成为了中华龙舟运动在西方世界难以推行的因素之一,需要我们继续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输出和解释,使西方人对中国的“龙”有正确的认识,明白中华龙舟运动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华夏文明重要的物质承载。

2.4、国际领域话语权受限

在全球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华龙舟运动项目也逐步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与推广。但是由于我国体育运动项目在国际上起步较晚,因此缺乏国际上的话语权,造成中华龙舟项目在组织、管理、项目规则制定方面影响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为:第一点,组织成立没有占领先机。我国在1990年才刚刚成立了欧洲龙舟联合会,在亚洲龙舟联合会成立之后才刚刚组建欧洲龙舟联合会。中华龙舟大赛于2011年举办,这些与中华龙舟有关的重要组织成立较晚,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对中华龙舟未来的发展和推动工作都需要认真规划,才能使龙舟运动项目进一步进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第二点,语言沟通不便。欧洲龙舟联合会虽然成立较晚,但是却是最早的国际龙舟组织,在语言的使用上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而龙舟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参赛人员、研究人员、组织人员均为中国人,自己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却需要欧洲龙舟联合会进行认可其起源,在会议中如果想要使用中文发言,还需要欧洲龙舟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授权方可使用,造成了龙舟运动在世界舞台上的展示受到语言的阻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龙舟文化能够真正用铿锵有力的中国话登上世界体育项目表演的舞台,由中国人自己组建获得世界认可的龙舟管理组织。

3、中华龙舟运动优化路径

3.1、立足实际境遇,实现融合推进

在我国推进现代体育运动的文化浪潮之中,中华龙舟运动通过不断挖掘、传承和改善,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极具现代体育竞技特点的现代运动项目。在我国传统龙舟的民族特征和组织的宝贵经验基础之上,中华龙舟运动的现代化进程不断进步。在进一步实现龙舟运动的现代化特点的脚步中,首先,应当充分把握现代体育竞技精神的核心内容,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站在国际化的层面,对龙舟运动进行规划,使得现代体育竞技精神与中华文化传统特性互相融合,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现代体育竞技规范化的目的。利用现代体育精神激发传统龙舟体育运动新的生命活力;其次,将不同地区龙舟文化传统进行整理、分析和筛选,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中华龙舟运动的民族特色效果,正确、积极、安全地引导各地举办龙舟赛事,紧紧抓住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利用传统文化发展模式,为中华龙舟运动开创美好未来。

3.2、借助多元举措,形成综合保障

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之下,使得人民群众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华龙舟的竞技比赛当中应当加大对竞赛的科技力量支持,改进龙舟比赛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点,应当主动推进龙舟比赛的改革。只有将龙舟竞赛进行规范华管理,才能推动比赛制度的革新,政府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举办与当地社会匹配的龙舟竞赛,在比赛前更是应当因地制宜,使龙舟比赛具备制度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发展特点;第二点,增强与科技因素的融合。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电脑大面积得以推广和使用,大数据更是一起海量的数据存储与快速的数据分析系统,使得人们可以根据智能设备使用迅速判断出个人喜好、消费特点等多方面内容。在举办龙舟竞赛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设备和网络资源,对比赛的宣传工作进行大力推广,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各大购物平台等多个渠道开展宣传工作,提高中华龙舟运动的知名度,吸引人们前来参加,同时也为旅游、运输、住宿、餐饮等多个服务行业吸引了人流,能够通过龙舟比赛的举办创造新的社会效益。

4、结束语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龙作为图腾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龙的精神象征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华龙舟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的水上体育运动,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华龙舟的发展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推动中华龙舟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中华龙舟运动当中,提升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保障中华龙舟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新时代的青少年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综合上文所述,我国当前的龙舟运动发展迅速,不断挖掘促进龙舟运动的各类方法,使得中华龙舟运动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龙舟中华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龙舟
《金娃——龙舟》
观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