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探析

2022-12-03 05:54
福建茶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茶业茶叶发展

李 倩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021年2月,《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明确分析了当前茶业的现状形势、发展目标、指导建议和保障措施,着力支持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茶企品牌提升。因此,了解当前经济新形势下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对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以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当前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业市场发展现状

1.1.1 内需稳定,但产销缺口扩大。在产销方面,从2013年到2019年,虽然茶叶总产量增长45.19%,其中内销贡献度为32.39%,出口贡献度为12.49%,但产销缺口扩大了近6倍。可见近年来,茶叶产量和国内销量稳中有升,出口份额稳定,但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门店客流锐减、经营艰难,茶博会纷纷取消,产销缺口扩大或将成必然趋势。

在运营渠道方面,尽管新冠疫情带来了较严重的冲击,但迫使线上各种渠道的开展,线上购茶成为新消费理念。但当前线上市场规模占茶销总规模比重不足10%,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1.1.2 专利技术稳步提升,标志保护意识形成。目前,茶企业已关注专利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地理标志设置等以保护品牌产品的核心领域,近五年来,我国在茶相关的专利申请、行业标准、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等方面均作出了较大努力,取得了较大进步,其中专利申请超3万项,同比增长23.3%,发布标准近500项,商标注册超68万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8个。

1.1.3 多因素博弈,出口集中度高,外需抑制。我国茶叶出口主要面向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集中度较高,前20个出口市场所占份额超80%,特别是东盟出口额增长超5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增长超30%。但是,全球新冠疫情对我国茶叶出口也产生消极影响,截至2021年5月,我国茶叶出口量同比减少5.80%,美、德等国家同比下降超30%。

1.2 茶饮业市场发展现状

除了传统原叶茶,近年来,以茶饮为代表的调味茶逐渐兴盛,相比传统的原叶茶,调味茶等茶饮品更易年轻人接受,成为新的目标市场。随着新经济形势下各产业融合发展,茶产业已逐步与文旅、保健康疗等行业融合发展,向年轻化、多元化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茶饮门店数量近50万家,茶馆已达20万家,市场规模近千亿元,经济效益同步扩大。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茶饮企业不仅被年轻消费者喜爱,也颇受资本方青睐。

1.3 上市茶企概况

目前,A股市场中只有峨眉山A、加加食品、鲁信创投、维维股份、深深宝A和天士力六家跟茶业勉强相关,真正以茶业为主业的只有港股上市的天福和部分新三板挂牌的茶企。从新三板数据来看,现存与茶业明显相关企业18家,基本覆盖了茶的种植加工、茶具生产、饮品等行业。然而,茶企在资本市场运营并不顺利,作为行业龙头的港股天福是2020年唯一营收过亿的上市茶企,而龙润茶、八马茶叶等优秀老牌茶企相继退市,松萝茶业、七彩云南、三十九铺等14家茶企陆续终止挂牌,雅安茶厂成为2021年首家主动摘牌的茶企,目前在新三板系统中,美灵宝也于6月7日终止挂牌。

表1 截至2021年5月上市茶企清单

2 茶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

2.1 疫情抑制内外销量,迫使新营销模式催生

近两年来,全球新冠疫情对我国茶叶内销与出口带来显著负效应。一方面,本该旺季的春节期,各品牌线上线下销售量寥寥无几,库存积压,进而影响新茶季销售;此外,旅游业停滞,周边衍生业带动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技术和关税壁垒是抑制出口的两大关键因素,欧盟、摩洛哥等茶叶进口国农残检测标准不断提升,中美贸易战使美国上调我国茶叶进口关税至15%,无一不重创我国茶业。得益于数字经济、新媒体营销的应运而生,短视频、直播等销售渠道给茶企销量带来一定弥补,全品类多渠道的新型销售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2.2 粗放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弱,缺乏规模化、品牌化

受地域和气候的限制,茶种植领域较难调整,且生产经营呈分散化、家族企业化的特点,单品类产量很难有较大突破,相比果蔬等农产品,茶产业仅实现部分区域性集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即有行业无产业。一方面,茶业虽有重大科技成果,但多集中于生产器械和商标等领域,应用型科研项目较少,解决产销缺口的成果转化率较低。另一方面,全行业品牌总数偏少,品牌价值及影响力较弱、品牌无法起到引领作用,政策监管、保护体系不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共享不畅通不透明,缺乏品牌远景规划意识,无法满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3 原叶茶存在上市融资困境,茶饮业颇受青睐

2020年,中茶、澜沧古茶、八马茶业等知名茶企均向上交所、深交所提交资料,但仍未有定论。原叶茶企于资本市场而言,并未具有较大吸引力,根源在于未形成工业化体系,生产经营缺乏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目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政策促进了我国茶叶种植的发展,但长久以来茶企小而散、粗加工方式根深蒂固,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少有茶企的盈利水平能够达到成功上市标准,然而,相比原叶茶企在资本市场履步维艰的境况,茶饮企业具有高度标准化、连锁化,可复制性,易回报的特点,颇受资本市场青睐。

3 我国茶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3.1 加强技术对接和人才建设,提升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采用工业机器人等技术配合精益生产、管理,实现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深化产学研协同发展,建立大数据交易平台,以行业云平台带动数据资源在各个行业的全要素流通,利用数据精准调控,促进产业横向融合与纵向带动。加快提升加工装备、生产经营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在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注意加强循环利用的生态化转型建设。

此外,通过茶文化博联会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与时俱进茶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引导针对产业布局结构的研究,加强科研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度,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2 建设数字化平台,共享服务,统一标准体系

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打造茶产业智慧种植服务平台近监测系统,应用C2B新型商业模式,全程记录并整合分析消费者信息、产品溯源、行业分析等数据,制定数据资源目录,有序开放相关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实现全过程多渠道信息互通,以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服务更精准,尤其是加强龙头茶企的供应链布局和源头把控能力。

此外,标准化体系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茶企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对接国际统一技术标准,建立符合茶业大市场的标准体系,也有助于品牌专业度提升,攻克当前国际出口市场中的诸多贸易壁垒。

3.3 细分目标市场,精准定位,开拓新型营销模式

此外,基于茶产业的消费、文化和社交等多重属性,着力以消费群诉求为核心进行精准产出,跨品类、跨品牌融合。一方面,业态融合发展是服务目标消费群的重要手段,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美妆护肤品等对于新生代消费者的吸引力度很大。茶企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资源配置,精准定位企业产品特色、细化目标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另一方面,基于消费者休闲放松、生活习惯、保健养生、提神的四大主要喝茶动因,着力打造多层次社交消费场景,形成以销售服务化为目标,侧重社交互动的新型营销模式。

3.4 加大宣传,形成品牌特色,开拓国内外市场

加大关于企业品牌、茶文化等方面舆论宣传,一方面,鼓励茶企根据自身核心卖点,关注品牌建设,打造品牌维护培养体系、传播体系、质保体系、文创体系、服务平台等综合品牌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我国茶元素文化在电视剧、小说等泛娱乐社会产品的海外推广传播力度,提升国茶影响力,增加茶叶品牌国际化比例,同时发挥优质品牌的引领作用,增强文旅康疗、演艺餐饮等行业间协同融合发展效益,提升国茶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茶业茶叶发展
《茶叶通讯》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香喷喷的茶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