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旅游低碳行为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12-03 08:54尹建军刘伟中刘美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黄冈驱动

尹建军,刘伟中,刘美伦,王 巧,熊 鹰

(1.黄冈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0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急需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加以改善和缓和。在1951—2010 年间,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中的0.5~1.3 ℃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所贡献[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指出:1950 年以来,人类活动造成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急剧上升[2]。全球气候环境日益严峻,任何国家、地区都应积极参与气候治理,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2008 年,我国全年旅游业接待人数高达18.42 亿人次,该年旅游业碳排放量达51.34 Mt[3]。根据《2020 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我国2019 年的旅游业经济总值占全年GDP 的11.05%,这表明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旅游资源,无论是人文景观或者是自然景观,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而旅游业六大要素均依赖于生态环境[4]。因此,在旅游行业中,需要贯彻落实节能环保和低碳减排的理念,维护生态环境稳定,发展低碳旅游[5]。如何推进旅游目的地低碳运营,是近期旅游业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国外学者关于低碳旅游方面的研究中,往往以某一国家或者某个地区为边界,或者以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酒店业、金融业等部门的碳排放量为参照展开研究。随着全球对环境变化的日益关注以及世界各国环境制度的不断规范化,旅游业界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协调多方利益,转变景区发展方向,加速景区低碳化转型发展等备受国外学者的关注。如H.Park 等[6]以金融业产物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绿色银行作为新兴业务的概述”,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改善金融行业的运作状况,降低社会风险,营造社会绿色金融发展氛围;Lee T.H.等[7]认为,低碳旅游是以自然为本的经验旅游业,强调要加大旅游业管理与规范力度,并从自然游客的角度对低碳旅游体验(low-carbon tourism experience,LCTE)进行了评估,他们将LCTE 理论框架拓展到旅游管理运营领域,为游客和管理人员提供指导,以减少旅游活动造成的碳排放,从而促进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国外对低碳旅游的研究方法日益成熟,研究视角逐渐全面,这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揆诸国内,对低碳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研究和国家宏观调控上,缺乏对于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侧重于对景区低碳旅游概念、现象及对策等的定性描述。刘宏芳等[8]指出,低碳旅游这一旅游发展的新理念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绿色消费模式为引领,倡导游客在旅行中降低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放,由此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带来更大的收益。朱景山[9]、孙静宇等[10]以低碳旅游作为酒店管理的发展视角,探索酒店在低碳旅游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为游客提供环保舒适的住宿服务,以此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此外,国内众多学者还从产品开发、景区开发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研究低碳旅游的开发模式[11-12]。但是,少有文献从行为主体的视角展开研究,而对游客低碳行为动机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鲜见报导。

鉴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拟以黄冈大别山区38 个A 级景区为实证靶向,综合评价各旅游景区的低碳行为绩效(low carbon behavior performance,LCBP),并且分析影响景区低碳行为的关键因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黄冈大别山区可持续旅游探索良性发展路径。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大别山区坐落于湖北、河南、安徽3 省交汇处,该区域横跨了5 市24 县,总面积约为3×104km2,是一个集旅游观光区、生态功能区、精准扶贫重点区等为一体的重要区域。其中黄冈市大别山区包括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浠水县、英山县、蕲春县、麻城市7 个地区,这些区域囊括了47 个A 级景区。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部分景区因种种原因处于未开放状态,经慎重选择,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正常运营的38 个A 级景区。

1.2 指标体系构建

分析黄冈大别山区各A 级景区旅游资源以及发展现状,翻阅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等相关文献资料,参考旅游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或规定,提取出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并向旅游学相关专家咨询意见,排除相关性不大、表意不明确的指标。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低碳设计、节能减排、低碳管理和低碳意识4 大类别,共36 条低碳行为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旅游低碳行为指标体系Table 1 Tourism low-carbon behavior index system

1.3 问卷量表设计与数据来源

在前述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围绕36 项低碳行为指标以及12 项驱动因素设计调查问卷,以期获取受调查者对于该景区实施低碳行为的满意程度。

发放的调查问卷主体由两部分构成:1)旅游景区低碳行为表。该表包括4 大类、36 项指标(见表1),各题项均采用五级评分法,选项差、较差、一般、较好、好分别代表得分为1~5 分;2)旅游景区低碳行为驱动因素表。该表中包括12 项指标,即景区进行低碳实践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一定要求,政府环境规制细则对企业要求多,行业市场规范对景区约束大,非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舆论对景区管束大,游客的低碳认知和诉求对景区影响较大,景区管理者对低碳理念认同感较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愿强烈,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并获得政策支持,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游客对低碳旅游配合程度,行业内部低碳经验互助。各因素评价同样依据五级评分标准,选项完全不认同、较不认同、不确定、较认同、完全认同分别代表得分为1~5 分。

为了方便进行横向比较与数据展示,本研究将黄冈大别山区的38 个A 级景区依照景区等级划分为3个组:4A 级景区作为A 组,3A 级景区作为B 组,2A 级景区作为C 组。

课题组于2021 年7—8 月,对黄冈大别山区38个景区的游客、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发放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56 份,去除回答不严谨以及存在逻辑问题的问卷(共17 份),得到了有效问卷439 份。

2 景区低碳行为绩效测度与评价

2.1 景区低碳行为绩效测度

本研究中,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α)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如下:总信度值为0.861,且问卷中第一部分——旅游景区低碳行为调查的Cronbach’sα系数均不小于0.79,第二部分——旅游景区低碳行为驱动因素调查的信度为0.835。这一结果表明,此问卷各项目指标的信度良好,研究具有可行性。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最终得知4 个一级变量的一致性系数均小于0.1,表示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邀请地理学、旅游学等领域的专家,咨询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指标的权重。

通过对问卷的收集,计算低碳行为指标均值,从而得出黄冈大别山区38 个A 级景区(点)的低碳行为绩效(LCBP)得分,具体见表2。低碳行为绩效LCBP 的计算公式如下:

表2 黄冈大别山A 级旅游景区(点)低碳行为绩效指标权重及均值分布Table 2 Weights and mean distribution of low-carbon behavi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A-class tourist attractions (points) in Dabie Mountains,Huanggang District

式中:Pi为各测度指标的实际测评分值;

Wi为各测度指标的权重。

2.2 景区低碳行为绩效评价

2.2.1 低碳设计

低碳设计是景区实施低碳运营前需要做的规划准备,是景区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防治污染的途径和措施。

由表2 可以看出,在低碳设计的10 个指标中,“建筑选址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指标的总体均值得分为4.21 分,位居低碳设计第一位,说明黄冈大别山区大多数A 级景区(点)的选址符合依山而建、依水而设,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是将原有环境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较多景区(点)积极响应“建筑外墙或装饰使用环保材料”的号召(该指标得分为3.77 分),如以英山四季花海风景区为代表的景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融入自然,景区内民宿以茅草为屋顶的原材料,打造的圆形茅屋体现了别出心裁的建筑风格。但是丽景风景区、神峰山庄等以休闲度假养老为主的景点,其建材的环保性稍逊一筹。在景区交通线路的设计上,麻城孝感乡文化园采用“一环三轴五区十景”的科学布局方式,做到了线路不重复、主题清晰且具有层次性,故“景区交通线路设计不重复,具有层次性”指标的得分为4.75 分。在“控制进入景区的私家车数量”指标方面,较多景区实行9 座以下轿车进入景区需换乘园区内公共交通的规定,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景区内的碳排放(该指标的总体均值得分为3.71 分)。在“景区对建设过程中的废弃物合理处理”“完善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完善的固体垃圾处理系统”3 个指标上,黄冈大别山A 级景区的总体均值得分情况良好(指标总体均值分别为3.69,3.61,3.65 分),薄刀峰对于废弃物的合理处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指标得分为4.67 分)。

2.2.2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这一维度的10 个指标中,“垃圾桶分布密度恰当”这一指标占据了总体均值最高分(该指标的总体得分均值为4.01 分),这表明大别山区A 级景区在这一指标上整体表现良好,尤其是罗田天堂寨风景区属于山地型旅游资源,垃圾桶的合理摆放尤为重要,该景区较好地遵循了环境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每隔约80 m 就设置了一组垃圾桶,因而其单项指标得分最高,为4.92分。随着政府环境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部分大别山区A 级景区均严格控制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该指标总体得分均值为3.60 分),大力宣传并积极利用智能感应式节水系统等。在“推出绿色旅游纪念品”这一指标上,斗方山、龙泉花海的力度不足,推出相关绿色纪念物的活动较少,导致其指标总体得分均仅为1.90 分。在“景区雨水集中收集”与“景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其总体均值得分不乐观,指标得分分别为3.51,3.65 分。厕所是游客旅居必备的生活设施之一,也是展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天堂寨、薄刀峰景区积极响应绿色环保理念,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在保证厕所干净整洁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约用水,因而这3 个景区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指标总体得分均值较高,依次为4.67,4.50,4.42 分。

2.2.3 低碳管理

低碳管理,是一种通过一系列具体规划措施引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低碳管理维度的9 个指标中,“景区森林植被保护措施”这一指标获得总体均值最高分(指标得分为4.24 分)。各景区中,花涧谷景区在保证景区正常建设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景区内植被的破坏,若有植被、树木拦路时,尽可能避免砍伐,而是张贴“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碰头是福”等温馨提示,既增加了游趣,也保护了植被,因而成为该指标得分最高的景区。经过调查游客以及景区员工发现,只有麻城龟峰山等少数景区(点)与互联网时代接轨,实施互联网+低碳旅游,通过微博、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宣传低碳知识。麻城龟峰山成为该指标得分最高的景区,其指标得分为4.30 分。在景区内低碳宣传资料的印发以及低碳宣传标语的设立上,薄刀峰景区较为重视,成为该指标得分最高的景区,指标得分分别为4.50,4.58 分,而其他景区的情况不乐观,这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2.4 低碳意识

表2 显示,低碳意识在4 大类指标组均值得分最高(为3.72),其中“引导游客不在旅游景区留下自己的垃圾”单项指标得分最高(指标总体平均得分为4.04 分)。“对景区员工进行低碳知识培训”这一指标得分不乐观(指标总体得分均值仅为3.51 分),大多数景区管理者几乎从未进行过低碳知识培训,以致员工们缺少低碳保护意识,直接导致景区低碳建设响应不积极。在“引导游客选择低碳交通工具”指标上,实地走访时发现,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在园外设立了停车场,在园内安保巡逻和游客游览过程中提供电动游览车,引导游客选择低碳旅游方式,景区也积极采纳低碳建设建议,张贴公告禁止游客采摘植被并有专人负责劝导,故该景区这一指标得分较高,为4.92 分。此外,麻城五脑山风景区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成为该指标得分最高的景区,其指标总体得分均值为4.70 分。

总体而言,黄冈大别山A 级景区(点)低碳行为表现良好,其中,麻城孝感乡文化园积极响应政府旅游低碳化的号召,在景区低碳设备设施的建设上,以及对员工低碳理念的培训均积极完成,是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中实施低碳化景区的榜样。

由表2 还可以得知,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低碳行为绩效(LCBP)加权后的均值达3.64 分,但其提升潜力仍很大。4 组低碳行为的绩效水平相当,景区“低碳意识”组得分均值最高(指标得分为3.72),“节能减排”组得分均值最低,仅为3.63 分。故应当从各个方面优化景区低碳设备设施,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对员工旅游低碳理念的培训。在36 项评价指标中,有33 项指标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占所有指标的91.7%。

由表3 所示景区(点)低碳行为绩效及其排名情况可知,在低碳行为绩效排行前10 中,有7 名为A组代表的4A 级景区;而C 组代表的3 个2A 级景区的排名均靠后。根据旅游A 级景区评定标准可知,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二是景观质量,三是游客意见。而在评分细则中,景区需建设生态游步道或使用环保型材料建设生态停车场、环保标识物,以获得更高评分。由此可见,景区低碳行为的落实程度与景区等级成正相关关系,表2 和表3 中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结论。

表3 黄冈大别山A 级旅游景区(点)低碳行为绩效及排名Table 3 Low-carbon behavior performance with the ranking of A-class tourist attractions in Dabie Mountains,Huanggang District

3 旅游低碳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3.1 驱动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黄冈大别山区的实地调查结果,并翻阅相关文献,孙健慧等[13]认为,旅游景区低碳行为分别受到低碳认知、规范压力、利益感知、内部资源和外部支持5 类因素的影响;王凯等[14]认为,景区投资者、景区管理处、游客和地方政府的压力是景区低碳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借鉴已有专家学者对于旅游景区低碳绩效驱动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大别山区A 级景区低碳实践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压力出发,基于景区自身技术、人力、资金等资源,构建了旅游低碳行为绩效驱动因素表征指标量表,具体见表4。

表4 旅游景区低碳行为绩效驱动因素表征指标的样本特征Table 4 Sample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low-carbon behavior driving factors in tourist attractions

3.2 驱动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主要包含了两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第一种(RDA1),将全部驱动因子代入,提取景区低碳行为绩效、各景区及驱动因子的对应关系;第二种(RDA2),保留能够显著影响低碳行为绩效的关键驱动因子,而排除影响程度较小(P>0.05)的因子。同时,运用蒙特卡洛置换检验两种RDA 分析序列轴特征值的显著性,置换频次均为499次。

影响因子与低碳行为绩效的冗余分析(RDA1)结果表明,全部排序轴均显著,排序结果理想,总特征值解释所占比例为72.7%。其中,第1 排序轴累积解释信息量高达66.0%,第2 排序轴仅为2.8%(具体见表5)。可见,第1 排序轴可较为充分地反映行为绩效变化情况是有据可依的。

表5 驱动因子与低碳行为绩效的RDA 排序结果Table 5 RDA ranking results of driving factors with the low-carbon behavior performance

对全部的影响因子进行低碳行为绩效解释,从各因子的显著性和重要性(见表6)可知,表示内部资源的“景区进行低碳实践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一定要求”,表示规范压力的“行业市场规范对景区约束大”“非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舆论对景区管束大”“游客的低碳认知和诉求对景区影响较大”,表示利益感知的“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并获得政策支持”“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表示外部配合的“行业内部低碳经验互助”这8 个驱动因子,均有95%的置信度,能显著影响景区(点)低碳行为绩效。

表6 驱动因子解释量的重要性和显著性检验结果Table 6 Significance test results of the driving factor explanatory quantity

对前述8 项能显著影响(P<0.05)LCBP 的关键驱动因子进行第二次RDA 分析(RDA2),结果显示,LCBP 与驱动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969,表明两者相关性在第1 排序轴上非常明显。两大排序轴累计解释68.1%的低碳行为绩效变化累计和92.4%的LCBP与驱动因子关系信息,说明这8 项指标可以被作为表征LCBP 与驱动因子相互关系的关键指标。对比分析RDA1 与RDA2,可发现二者在第1、第2 排序轴中的LCBP 变化累计百分比和LCBP 驱动因子关系变化累计百分比相差甚小,且第2 排序轴都只解释少量信息,这再次佐证了第1 排序轴可具象化表达低碳行为绩效的异动情况。

深入分析8 项驱动因子的RDA 结果,发现对于被解释变量,低碳行为绩效沿第1 排序轴集聚的趋势显著。针对解释变量,“景区进行低碳实践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一定要求”“行业市场规范对景区约束大”“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并获得政策支持”“树立企业品牌形象”“非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舆论对景区管束大”与第1 排序轴的相关性均高于与第2排序轴的相关性,但与“景区进行低碳实践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一定要求”“行业市场规范对景区约束大”“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并获得政策支持”“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相比,“非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舆论对景区管束大”的作用程度稍弱。“行业内部低碳经验互助”“游客的低碳认知和诉求对景区影响较大”落在第2 排序轴上。通过分析图中驱动因子之间角度和长度可知,景区内部资源、景区管理者对低碳利益的感知和外界对景区的约束压力是影响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低碳行为表现的关键驱动因素。

图1 为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低碳行为绩效与8个驱动因子的RDA 结果。

由图1 可知,仅有12 个景区(点)位于驱动因子连线所在直线上,表明这12 个景区(点)受单个驱动因子作用的程度显著,其中,包括排名第四的花涧谷、排名第六的浠水三角山这2 个低碳行为绩效较好的景区,以及浠水博物馆(排名第29 位)、天堂湖(排名第30 位)、童玩谷(排名第32 位)和神峰山庄(排名第33 位)、横岗山(排名第36 位)5个LCBP 排名靠后的景区(点),其余31 个景区(点)由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

同时,I、P2、B1、B2、B3 与LCBP 代表的箭头夹角较小,则相关性较大,因此景区内部资源是否满足建设低碳旅游景区所需为影响低碳行为绩效的根本因素,政府和行业协会对景区约束为主要因素,景区管理者对于景区实施低碳行为所能得利的期望为影响LCBP 的直接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点)的低碳行为绩效总体表现良好,LCBP 均值为3.64,但与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打造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有一定差距,提升潜力较大;各景区(点)在“节能减排”题项中的大部分指标的均值得分偏低,各景区(点)搭建低碳节能设施设备良莠不齐已成为景区实施低碳行为的阻碍,硬件设施的不齐全也反映了景区管理者对低碳旅游的不重视。

2)在构建的景区低碳行为指标体系中,A、B、C 三组景区(点)在36 项指标上有33 项指标存在显著梯度差异,景区低碳行为绩效与景区等级呈正相关关系;以麻城孝感乡文化园、薄刀峰为代表的4A 级景区在“景区交通线路设计不重复、具有层次性”“景区利于游客落实低碳行为的基础设施”“景区对建设过程中的废弃物合理处理”“景区内节能和新能源设备齐全”等26 项指标上得分最高,以四季花海、花涧谷为代表的3A 级景区在“景区低碳、新能源交通工具齐全”“建筑选址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等10 项指标中得分最高,表明这些景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进景区低碳运营,其低碳建设成果值得表扬。

3)景区低碳行为绩效是由多个利益主体共同影响的。在景区低碳化建设进程中,景区管理者对景区实施低碳实践所追求的利益是影响景区低碳行为表现的直接因素;地方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和利益划分以及对于行业规范进行约束为关键因素;旅游者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的根基,其价值取向影响旅游景区实施低碳化运营。

4.2 建议

1)确定低碳旅游利益主体,调动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旅游景区低碳行为绩效是多方规范约束和多重利益共同影响的结果,受地方政府、景区管理者、旅游者、行业协会、社会舆论等多个主体共同影响。所以推进低碳旅游,上层主体不仅要树立宏观政策引导,也要积极调动每个相关者,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制定措施并加大市场监管,助推节能减排;旅游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创设绿色市场、节能市场。黄冈大别山区A 级景区低碳行为指标中,节能减排分类组的均值较低,因此,旅游景区应当积极购入和搭建低碳旅游所需基础设施。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需求者和行为主体,是低碳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应主动响应政府号召,开展旅游活动时关注低碳旅游,做绿色之旅的践行者。当地居民、行业协会、新闻媒介作为监督者,应借助舆论导向,宣传可持续旅游、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理念,同时也应主动维护自己所处社区的环境。

2)构建低碳行为评价体系,积极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区。黄冈相关部门协会应作为试点,构建系统科学的低碳评价指标体系,选拔出示范园区,给予政策、资源上的倾斜,促进景区将低碳科技、低碳管理落实应用,并在运营中规范自身和游客的旅游低碳行为。黄冈大别山区各景区可主动设立低碳旅游发展前沿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将景区作为高校低碳技术和理念的产业孵化基地。同时,景区建设要与当地政府做好沟通外联工作,以获得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扶持,推进景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模式上也可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将“研学+康养+生态”三大主题融入旅游产业,推进旅游、文化、康养等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旅游+”和“+旅游”的强产业链。还应借助科技手段,线下线上双联动,采取新型模式推广营销,如线上直播,线下开设宣讲会等创新模式,确保供应链两端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充客源渠道。

3)提升民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变被动低碳行为为主动低碳行为。低碳行为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国民素质提升对于保护环境有着决定性影响,要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黄冈大别山区更应从民众宣传教育工作着手,影响大众对低碳旅游、低碳生活的认知,可通过制作低碳纪录片、举办相关知识竞赛,变被动的低碳旅游为主动积极的低碳旅游,如此方能在高质量旅游的同时做到爱护环境、低碳出行。各旅游景区也可通过制作宣传册、标识牌等对低碳旅游知识进行宣传,同时导游服务也可适当增加低碳理念的讲解,扩大低碳旅游意识的传播力度。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黄冈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黄冈密卷”:教辅材料“造神”的不良示范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基于微观视角下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
大别山区跨省际边界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能文能武,必须骄傲 好斗的黄冈人
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