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北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22-12-04 03:44康宁李亮韩志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河北省内涵

康宁,李亮,韩志鹏

(河北师范大学 汇华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以革命历史遗迹、 博物馆文物等形式遗留下来的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近几年革命精神的有效传承和发扬,红色旅游成为旅游业最受欢迎的产品,给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契机。 河北省作为重要革命根据地分布较为集中的省区,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产生于革命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故事、革命事迹以影视剧、文学作品等形式广为流传。 无论是为了提升河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还是着眼于发掘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和传承价值,都有必要探索构建文旅融合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1 河北省红色文化及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

河北省90%以上的县市位于革命老区之内,在漫长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过程中,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战役发生于此,留下了会议和战争遗址、英雄故居、纪念馆和博物馆等红色旅游资源[1]。 截至2020年,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遍布河北省全境的红色旅游景区已经超过了130 个,记录在案的红色旅游资源多达800 余处。 其中包括了人尽皆知的地道战遗址、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等备受瞩目的景点。在红色文化方面,由于经历了革命和战争的长时间洗礼,悠久的革命传统已经将红色文化与河北省地域文化融合到了一起,革命老区的剪纸等传统手工艺、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不同程度地融入了红色文化元素,以人物形象或红色文化符号形式呈现于作品当中。 但在目前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文化创意、 手工艺和旅游纪念品设计等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没有实现协调发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必须反思当前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优化策略,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助力红色文化传播。

2 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区域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开发程度不足

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范围广,各景点位于不同市县辖区内,在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之间有效合作不足,部分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没有被充分发掘。此外,这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也没有给文化创意、 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等周边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导致旅游产业链不够完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第一,在目前已经开放营业的130 多个红色旅游景区中,仅有白洋淀、西柏坡等全国著名红色旅游景点被纳入了统一的线路规划中,而广泛分布于冀中、太行山区等地数量众多的战争遗址、纪念馆等景点的运营管理,基本上由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由于各景区文化内涵和景点性质类似,实行粗放式管理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辗转其间,无法让游客获得别样体验。此外,服务模式单一的红色旅游产品附加值较低,旅游收入大部分依赖出售门票,既没有体现出河北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又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变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

第二,由于河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位于不同行政区划,分属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管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宣传、红色旅游产品及旅游纪念品设计推广等活动的组织分工不清晰,导致相关资源未得到整合和优化利用[2]。 一方面,尽管河北省内嵌京津,周边同晋、鲁、豫、辽,以及内蒙古等省区接壤,但在当前分而治之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下,并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吸引周边客流,由此制约了地域特色文化传播和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住宿、 娱乐等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凸出,导致局部红色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虽然能带来旅游经济的短期繁荣,但对红色景区的文化遗产传承造成了不利影响。

2.2 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资源真正的价值所在,既可以吸引更多有意探究、体验革命传统文化的游客,又能促进旅游产业链向周边延伸,助力发掘旅游经济增长点[3]。 但在目前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和景点运营过程中,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一是,在博物馆、 纪念馆和遗址类红色旅游景区,大多仅以展板、广播或导游讲解等形式呈现革命历史、人物事迹等红色文化遗产。游客在游览建筑遗址、观看各类纪念品的同时,只能在聆听、阅读的基础上,自行发挥想象力,无法对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及英雄事迹产生深刻认知,体现不出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价值。二是,在历史遗址等景区及其周边设施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和展示红色文化内涵,无法让游客时刻感知到特殊的文化氛围,不利于获取独特的旅游体验,难以吸引游客再度光顾。

2.3 红色旅游与周边产业发展协调不够

利用旅游产业带来的客流促进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旅游、农业、文化创意,以及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根本目标。 但是,笔者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反思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发现周边产业并未在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下有明显起色。 尤其是以旅游纪念品设计、 生产及销售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起到应有作用,不同地域甚至跨省景区所售纪念品的形式、 内容高度重合。 兼具河北省地域文化与红色文化特征的民间手工艺品、 文化娱乐形式没有借助红色旅游产业扩大影响力,也无助于优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4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品牌意识

由于年代相近、诞生于相同的革命历史背景,国内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类型相似、文化内涵接近,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 只有围绕红色旅游资源,依托各地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民俗特色塑造旅游产业品牌,才能赋予旅游产品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或者通过创新旅游服务模式,让游客获得独特的红色旅游体验,才能有足够竞争力。但纵观目前河北省乃至国内各地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状态,缺乏品牌意识亦或欠缺创新能力,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河北省目前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仍处于低效能的发展阶段,景区运营欠缺统一规划和品牌形象设计、文化内涵发掘、推广意识,吸引游客的手段单一;另一方面,纵观河北省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形势,并没有体现出总体上的景点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文化内涵丰富多样、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优势。 而是采用和周边省区市相似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专注于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运营,没有形成本省特色品牌,体现不出竞争优势。

2.5 旅游产品宣传和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单一

宣传推广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有助于让更多潜在游客了解旅游产品特色,扩大景点及相关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在目标顾客群体中塑造旅游品牌形象[4]。但受传统旅游业管理理念的制约,加之缺少擅长旅游产品策划、 推广的专业人才,导致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 推广形式单一。 体现为:大多数新开发的旅游线路、景点只能通过当地广电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或者在省内旅游门户网站、旅行社或景区官方平台做简要推介。相对于现代游客热衷于提前规划出行线路、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景区特色服务内容、 借鉴他人出行体验等习惯,这种宣传模式很难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如果从文化传播视角审视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又会发现信息传播形式与渠道单一的问题,不利于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5]。 首先,红色文化诞生在革命和抗战时期,在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下,以文字说明、图片等传统载体传播红色文化,显然不符合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无法起到预期的教育与警示作用;其次,目前各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单一,主要依靠现场讲解和由官方平台提供相关资料,让游客选择聆听或阅览。对于习惯于通过短视频、影视节目和体验类活动感知特色文化的游客,这种刻板的形式无助于传承红色文化。

3 构建文旅融合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当前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弊端,该文在了解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从文旅融合视角探索如下优化策略,以期赋予红色旅游产品更加深厚和形式多样的文化内涵,借助旅游产品传承红色文化,让二者相辅相成,助力河北省旅游产业升级的同时,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范围,促进革命精神的传承。

3.1 整合省内资源,实现跨区域合作

为了展现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品质高和红色文化内涵多元化的优势,要基于顶层设计整合省内资源,实现不同行政区划间相关部门的合作。 首先,在深入调研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类型、 空间分布及现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围绕重温抗日战争历史、体验老区革命精神等主题,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设计出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为游客创造不同于周边省市的旅游体验;其次,结合河北省与周边省市区等传统革命老区毗邻地区的国内革命及抗日战争历史,探索实现广泛的跨地域合作,共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最后,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充分利用各地客流优势,为游客跨省体验红色文化、重温有意义的革命历史提供优质服务。

3.2 创新旅游周边产品设计,融入更多文化内涵

在旅游纪念品和当地旅游服务设施中融入更多文化内涵,是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也能促进红色文化与河北省地域文化传播,创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因此,针对当前旅游纪念品形式单一、 同质化倾向严重和文化内涵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从创新旅游产业管理理念着手,由行业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给予从事旅游纪念品设计、 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及个人一定的优惠,以减免税金或提供创业便利的形式,吸引相关领域的人才和资金进入河北省旅游产业,激活创新动力;其次,在规划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旅游纪念品等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时,可以建设示范区、组织红色文化主题产品设计大赛等形式,在景区内外建筑、 休闲设施及旅游纪念品中融入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元素。从多视角,以多种形式向游客传播红色文化,使其获得难忘的出游体验。

3.3 创造条件,促进周边产业协调发展

鉴于河北省红色旅游景点遍布几乎所有市县,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周边产业协调发展,可以为宏观经济发展带去极大动力。因此,各级政府应结合所辖区域的旅游景点开发运营状况,以多种形式创造条件,借助旅游产业带来的客流和红色文化传播效应,促使当地传统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等行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6]。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入从事文旅产品设计、旅游服务的企业,提升红色旅游产业服务品质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鼓励从事编织、剪纸等传统手工艺的村镇加入旅游纪念品生产行列,将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当中,为游客提供兼具独特纪念意义、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的纪念品,达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传播红色文化的双重目的。

3.4 统筹规划,塑造省域红色旅游文化品牌

目前,各省市的红色旅游产业均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只有形成特色品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才具备足够吸引力。因此,先要对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相似、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趋同的旅游产品形式、服务内容展开调研。 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分析如何塑造有竞争优势和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 在明确目标之后,对河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在区域特色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的基础上,从更广阔的视角,面向京津地区及其他毗邻省份和省内游客,分别开发可以体现河北省优势、有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的品牌产品,再通过不同渠道向各个受众群体推广。

3.5 创新宣传形式,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针对当前红色旅游产品受众的出行习惯、 信息获取模式,必须在现有产品宣传形式和文化传播渠道的基础上,创新信息载体和传播模式,扩大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首先,鉴于越来越多的游客热衷于体验式旅游,必须丰富旅游产品推广形式和内容,利用易于被潜在客户接受的影视作品、短视频宣传特色服务。 其次,创新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方式,从以往的单方面推介产品、 被动提供服务,转向在社交平台、官方网站上与之互动。同时,提供咨询、预订门票等传统服务,帮助游客规划线路和出行方案。 最后,通过与专业演艺团体、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的特色服务项目。以现场歌舞、戏剧等表演形式,再现相关革命和抗战历史,让游客更直观的体验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4 结语

在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河北省在红色旅游资源、 自然环境及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具备塑造特色旅游品牌的条件。 在分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及红色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文化内涵的不足、景区运营管理理念滞后等问题,探索基于顶层设计整合省内红色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周边产品设计理念和宣传推广形式,构建文旅融合的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模式,既能达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又能传承红色文化并体现其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河北省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内涵漫画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