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与预防措施

2022-12-04 06:08尼玛卓嘎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灌服病羊羔羊

尼玛卓嘎

(西藏那曲市安多县农牧业科技服务站,西藏那曲 853400)

大肠杆菌又被称为大肠埃希氏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一种常居菌。6 周龄以内的羔羊极易感染大肠杆菌病,感染率达70%以上。如果羊养殖场发生大肠杆菌病,其极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会降低养殖户的利益,所以做好羔羊大肠杆菌的预防与诊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发病原因

4 ~5月是羊群生产最集中的时期,但由于西藏处于高寒地带,气候干旱少雨,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达到31℃和-29℃,4 ~5月干草水分流失,青草还没长出,不利于养殖户合理喂养,母羊只能使用干草等补饲,抵抗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进而增加了疾病的发生风险。

当羔羊吮吸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母羊乳头、咬添污染的垫草等物时,病菌进入胃中。初生羔胃酸酸度较低,病菌易通过皱胃到达肠道。如机体因多种因素引起抵抗力降低和肠道功能减退,病菌则在肠内大量繁殖,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后者使肠黏膜绒毛的柱状上皮变为立方状上皮,其微绒毛消失。此时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升高,肠腔液体大量积聚,使肠腔扩张,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机体因腹泻而丧失大量水分、Na+、K+、HCO2-等,导致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终因毒血症而死亡。此即为肠型大肠杆菌病。如病菌侵入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则可发展为大肠杆菌病[1]。

2 临床症状

2.1 败血型

羊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多发于2 ~6 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有轻微的腹泻或不腹泻,有的有神经症状,运步失调,磨牙,四肢僵硬,运动失调,头常弯向一侧,一肢或多肢腿做划水样动作,视力模糊,口吐泡沫;多于病后4 ~12 h 死亡。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关节肿大,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脑膜充血,有很多小出血点。羊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死亡率高,且死亡急,治疗意义不大,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羔羊出生后免疫羊大肠杆菌疫苗,不但可以控制羔羊腹泻,同时也可以减少败血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2]。

2.2 肠炎型

病羊精神沉郁,不想吃奶,喜卧,体温升到40.5℃,随后出现下痢,体温降到正常(38.9℃),粪便先呈糊状,为黄色,肛门周围及后躯被粪便污染,沾有粪痂,随后粪便变为液状,带气泡,混有血液。病羊拱腰、腹痛。对死亡的羔羊进行剖检可见:死羊全身脱水,真胃及肠内容物呈黄色半液状,瘤胃和网胃黏膜脱落。真胃和小肠前、中段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形态观察

为准确判断羔羊大肠杆菌病毒,我们可以开展细菌形态观察实验活动。病例心包液、胸腔积液和肝、淋巴结位置上,挑选一些组织制作成涂片,接下来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最终能够看到,在其两边呈现钝圆的形态,没有发现芽孢,但是却凸显出短杆形状,单个散在分布的革兰氏阴性菌[3]。

3.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在无菌实验环境下,对死亡病例心包液以及肝脏等部位组织进行摘取,分别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维持实验环境37℃左右,持续进行1 ~2 d 的培养,最后能够看到光滑表面、整齐边缘以及灰白色的菌落。在此过程中,面对可能出现的疑似菌落,工作人员使用专业革兰氏染色镜检进行观察,能够发现两端钝圆、无芽孢,呈短杆状、单个散在分布的革兰氏阴性菌;接下来工作人员深入开展药敏实验观察,最终得到的结果能够当作临床治疗依据[4]。

4 预防控制

(1)若在妊娠母羊产前30 ~50 d 养殖场发现大肠杆菌病例,可以给妊娠母羊接种多价灭活疫苗,这不仅对刚出生羔羊形成抗体保护,也可以减少疫病大面积扩散。

(2)饲养人员需要对产后母羊与新生羔羊秉持精细化饲养管理原则。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尽量让新生羔羊吃足初乳,打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新生羔羊抗病能力很弱,极易感染大肠杆菌病,因此羊舍温度要保持在25℃~28℃,让羔羊感觉温暖舒适。如果外界气温较低,一定要加强防寒保暖举措。

(3)如果羔羊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就会增加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养殖人员必须保持养殖场的清洁,每天通风,清理粪便等排泄物,每隔3 d 使用3%~5%来苏尔液或烧碱液进行彻底消毒,保证病原菌得以有效杀灭,避免大肠杆菌病出现以及传播[5]。

(4)在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在平时饲喂优质微生态制剂,促进羔羊胃肠蠕动,提高羔羊身体免疫力,减少大肠杆菌病发生。

5 治疗措施

5.1 整群防治

羔羊大肠杆菌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现病羊需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以外,也可以采取整群防治手段抑制疾病扩散。首先,将重心放在未能形成健全反刍机能的羔羊身上,它们往往出生30 d 以内,此时养殖人员可以准备好适当剂量的抗生素,对其进行喂服即可。

针对内源性病原菌,在该种细菌抑杀过程中,可以口服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也可以使用烟酸诺氟沙星膏油剂,以上两种药物都不会对羔羊肝脏部位造成损害,而且够保证肠胃快速吸收以及消化。在口服以上药物时,每天准备好1 ~3 剂,连续3 ~5 d 便能够看到治疗效果。此外,针对出生1 个月以上的羔羊,该时期羊群已经建立反刍机能系统,严禁使用抗生素,采取中药治疗方法。工作人员准备好白头翁散或乌梅散,添加上适量蜂蜜以后调制成糊状,每次适量放在羔羊舌根位置上,病羊吞咽以后能够进入到消化道起到治疗效果。在人员采取中药治疗方式过程中,可以每天使用1 ~2 剂,喂养3 d,最终也能够看到很好治疗效果。[6]

5.2 重症治疗

相比成年羊群,羔羊对药物比较敏感,为保证每次用药都能够完全进入到羔羊体内,尽可能使用小剂量,最好通过注射给药。针对没有胃口的病羊,可以选择口服治疗方法。养殖人员事先准备好蜂蜜或红糖等,添加到适量醋以及蒜泥当中,将三者充分搅拌后喂服,2 次/d,3 ~5 d 可以看到治疗效果。腹泻较为严重的病羊,可以酌情添加锅底灰(百草霜)进行综合喂药,后期时刻观察病例,腹泻症状消失停止用药;前期病羊会出现脱水表现,需要准备好补液盐溶液,适量喂服缓解病症表现;不管是哪一种病情程度的羔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为确保肠粘膜受到损伤的病羊尽快修复,每天穿插上喂服1 ~2 片维生素C,持续3 d 以上,可帮助病羊加速恢复[1]。

还可给予以下药物治疗:土霉素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等,肌肉注射,0.15 ~0.2 ml/kg,每天1 次,连续使用2 ~3 d;胃蛋白酶混合米汤;黄芪多糖混饮;葡萄糖氯化钠等。新生羔羊可配合灌服0.2 ~0.3 g 胃蛋白酶,伴轻度脱水时可灌服适量的米汤、豆浆、羊乳、脱脂乳等;严重脱水可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氯化钠20 ~100 L。

5.3 中药治疗方法

针对现场出现的羔羊大肠杆菌疫情危机,通过中药治疗方法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羔羊大肠杆菌重要治疗方法,期间会使用到多种中药材,表现出良好抑菌效果。

(1)提前准备好白头翁、秦艽、秦皮、地黄、山药各5 ~10g,将所有充分混合后水煎,每天两次灌服即可。

(2)甘草、黄柏、黄连各6 g,陈皮10 g,神曲12 g,白头翁5 g,用水煎煮后每天2 次,灌服。

(3)乌梅、王不留行各10 g,雄黄、藿香、甘草各6 g,滑石5 g,同样水煎,每天2 次,灌服,。

(4)泽泻、山楂各6 g,黄芩、干柿饼、厚朴各5 g,酌情添加红糖50 g 后进行水煎,按照病羊病情情况合理确定治疗剂量。

(5)炒山药、芦根、马齿苋各10 g,鱼腥草15 g,茯苓6 g,水煎后,每天1次,灌服。其他如白头翁散、穿心莲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商品化中药制剂也可用于羔羊大肠杆菌病的治疗[7]。

5.4 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为减少羔羊大肠杆菌疾病死亡率,切实保护好羊群生命健康,在人员实际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当发现养殖现场存在疑似病例,养殖户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员加以诊断,根据病羊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虽然很多养殖人员选择中西结合治疗方法,但是务必要求掌控好每一种药物的添加量,明确使用原则以及相关细节,药物配比应符合药物作用原理;(2)如果羔羊患有大肠杆菌病症后引发腹泻,需加强病羊临床观察力度,适当补液补盐避免酸中毒问题,防止病羊脱水;(3)提高病羊身体抵抗能力,可以结合羔羊生长表现合理选择黄芪多糖、紫锥菊多糖药物,增强抵抗能力便于病情快速恢复。最为关键的是,与病羊生活在同一个现场的羊群,也应该秉持预防性治疗原则,制定合理防御方案[8]。

猜你喜欢
灌服病羊羔羊
羔羊早期如何诱食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山东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分析
羔羊育肥注意事项
醋在动物养殖上的用途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
孤独的羔羊
羊快疫病的防治
鸡中毒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