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制造业PMI为48% 非制造业PMI为46.7%

2022-12-04 10:04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防疫制造业国有企业

10月以来,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是经济的主要扰动因素,供需两端均面临较大压力。虽然短期内的疫情压力并未消除,12月仍面临较大的疫情风险,但随着防疫优化措施和宽信用政策的逐步落实,预计中期基本面仍会曲折回升,长端利率或仍面临弱势震荡格局。

向前看,一方面制造业、服务业新订单数均持续处于临界值以下,预期指数同步回落,需求偏弱问题突出,企业信心亟待增强。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指引下,预计四季度经济受疫情冲击影响弱于二季度。后续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经济有望延续恢复态势。

外需不足、地产磨底及疫情扰动可能持续压制制造业景气度。一方面,海外衰退阴影下外需对工业生产的拉动可能持续退坡;另一方面,外部扰动持续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交货效率,全国整车物流指数同比仍下行近三成。此外,地产销售基本面低位磨底,压制经济动能回升。但11月至今,全国稳地产政策多管齐下、密集出台,多个渠道的地产企业融资端政策有所放松,开发商现金流短缺情况有所缓解。向前看,我们将持续关注疫情对经济影响能否减弱,及地产投资能否企稳回升,以判断内需增长回升的时点。

11月PMI数据延续并强化了10月以来的特征,即疫情导致制造业供需两端走弱,服务业继续受抑制。预计随着防疫政策逐步调整,四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经济基本面都将明显承压。土木工程PMI和EPMI逆季节性上行,基建继续托底经济,高技术制造业则贡献经济增长动能,化工、医药、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需求韧性较强。

11月疫情继续扩散使得经济复苏之路再受波折,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景气水平再度降低,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需拉动力都较弱。特别地,小型企业景气水平下滑幅度较大,经营压力增加。政策已经在加大稳增长的力度。比如上周央行进行降准0.25个百分点,以帮助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信贷成本并促进向实体经济让利,后续LPR有望得到调降。再比如防疫政策优化“二十条”已经落地,更精准的防疫管控可以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受到的负面影响。还有近期地产行业相关的三支箭已齊发,形成了信贷、债券和股权三大融资支持体系,以帮助房企解决再融资困难,完成保交房,降低后续供给端的恶化概率。地产项目施工进度重启、速度加快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房屋的顺利交付也能恢复房企信用,稳住居民购房信心。后续看,政策有望持续加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会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供给恢复和需求回暖。

财政部数据显示,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64199.6亿元,同比增长8.9%;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6196.9亿元,同比下降3.3%。1~10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49487.4 亿元,同比增长11.1%。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5%,上升0.2个百分点。

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9185.5亿元,同比增长17.2%。数据显示,1至10月,我国服务出口23581.5 亿元,同比增长18.1%;进口25604 亿元,同比增长16.4%。1 至10 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0478亿元,同比增长10.3%。

工信部数据显示,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2235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0.1 个百分点。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3%,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5.4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1~9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12月1日公布的11月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4,较10月回升0.2个百分点,延续了8月以来的收缩态势。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报告称,2023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减少4.1%,降至5565亿美元,时隔4年出现预期负增长。

猜你喜欢
防疫制造业国有企业
“豪华防疫包”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