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05 09:37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王石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农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王石小学 孙 杰

随着近些年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了广泛重视。小学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萌芽期,学生道德情感的启蒙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制约,教学效率与质量一直不高,因此无法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培育和提高学生道德法治思想意识的作用。基于此,农村小学应该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重视,从多个方面完善教育机制与方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小学学生在更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意义

要加强农村小学道德法治教育,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农村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师整体的素质和专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的发展,最终影响到整个农村地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小学生正处于人格与观念塑造的启蒙阶段。因此,农村小学与小学教师需严格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对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道德法治意识。

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重视不足

虽然我国近年来对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愈加深入,但仍有一部分农村小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形式,过度注重文化学科的教学,将其他非应试科目放在文化学科之后,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出现形式主义化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完全按照教科书来解释他们想要解释的知识,由于讲解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学生上课学习效果不佳。从教师到学生,都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尚未成为一门正式的考试课程,许多学校让学生在选修道德与法治课程后立即自学,这是师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重视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有一些学校对该课程进行了常规的课堂教育,但学生未能在课堂上获得应有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不能将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能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失去了课程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较为严格的教育准则。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农村小学教师需最大限度地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结合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农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缺乏重视和创新,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有趣,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失去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深入全面地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因此,对农村小学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教育产生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它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消极的学习方式是农村小学常出现道德与法治教育思想匮乏问题的原因。

(三)农村小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较为淡薄

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致使小学生在童年成长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正确引导,可能使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安全感。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大多数小学生留守在家交给老人照看,而老年人由于年纪与教育水平的限制,很难有精力和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仅如此,老年人还常常因为想弥补孩子从小就缺少的爱而错误理解教育的内涵,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理解成管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老年人不懂得如何教育,养成孩子散漫的习惯,或对孩子的礼仪和性格缺乏引导,导致许多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礼仪谦让,性格上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更有许多长辈传递错误的“读书无用论”,造成学生形成错误的的思想观念,最终导致他们经常逃避学习,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严重扰乱学校校纪和班级的教学秩序。

(四)农村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缺乏

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村小学的部分学生缺少对社会及法律知识的正确认知,加之生活中缺乏家长的有效引导和教育,他们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的诱惑,做出一些违法的行为。

(五)部分小学生价值观变得扭曲

大多数小学生家长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为了弥补孩子,家长常常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小学期间的孩子普遍缺少正确的金钱观,无法合理支配其财务,久而久之,他们就开始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易形成贪婪和虚荣的价值观。而且,很多父母只询问孩子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而缺少对孩子成长历程中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关注。这也导致孩子容易形成享乐主义的生活观念。这种情况的发展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人生观念的塑造,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策

(一)提高农村小学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为彻底摆脱当前农村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的“衰落”,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建立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主体界限清晰的分段教育模式,同时需要建立一个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体影响力框架,围绕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建立道德与法治教育合作组织,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制定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案,从而实现教育过程的协调,推动教育资源优化和创新评价体系,最终形成全方位的、长效的联动机制。道德与法治教育合作组织将以合作的方式在农村小学开展联合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加强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各主体秉承着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责任共担、教育效益共享、法治教育资源优化的原则,开展联合教育活动。

(二)构建协同教育组织

一方面,探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不同主体。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因素主体包括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只有各影响主体彼此合作,才能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协同彼此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获得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成果。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骨干组织要努力寻求各相关主体利益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在建设道德与法治教育骨干组织的过程中,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需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整合所有相关的教育力量,使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虽然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建设过程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但对教育质量优化的基础还是主要体现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不仅是学校教学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条件。这主要体现在合理的数量比例和良好的连接方式。教师队伍结构包括教师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基于当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的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对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优化、性别结构优化、职称结构优化、学历结构优化和教育经验结构优化。优化教师结构就是要实现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上述结构的合理、逐步优化,如教师性别结构的均衡,各年龄段教师合理比例分配,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保持实效性与稳定性的发展。

(四)提高教师队伍教学素质

专业理念和德育素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形成的专业理念及其职业道德的总称,包括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的素质要求,涉及教师职业待遇、学生待遇、教育教学待遇和教师自身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热爱和关注自己的教学事业,保持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密切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同时,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以身作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是指教师的素质要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构建广泛而深刻的知识结构,包括教师教学所必需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理论的专业知识,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美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实践知识。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捕捉社会信息的能力,密切关注国家当前热点话题,做好相关政治热点的教育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课程的社会性和生活性。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特征的课程改革,要求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具备必要的教学水平、教学开源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同时,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也在飞速加快。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也要充分具备先进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根据生活实例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从其特征表现看,主题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体现学科的教学价值,还应重视和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同实际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以此更好地达到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因此,农村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案例为学生创新更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此达到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内涵。在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模拟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学习。

在对部分案例进行解读时,无论该案例是否具有真实性,教师都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学案例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能理解的案例。此外,教师还应确保课堂上的这些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是否真正能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对社会、生活和道德法律产生清楚的认知。对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法对启发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积极作用,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更高效的教学课堂。

(六)根据生活实例进行情景模拟

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中,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案例讲解说明。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可以以近日网络中热点的新闻话题为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实例情景模拟,真实还原事件发生的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扮演新闻的人物角色,使学生获得“沉浸式”的互动体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面对类似的危机情况时,学会采取紧急措施,解决问题。教师应对模拟中学生采用的错误措施进行指导,并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学,予以纠正,进而更好地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知识的理解。通过情景模拟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道德和法治观念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塑造正确的是非观,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强力支持。同时,课程内容与时事热点新闻相结合,或结合学生近期生活中自身遭遇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进行处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课堂情景模拟,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与理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理念塑造的萌芽时期,积极、有效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应该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通过先进的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村小学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协同教育组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教学素质、根据生活实例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根据生活实例进行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善建议,希望为我国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