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记

2022-12-05 15:09
广州文艺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老丁宝山老爷子

人 邻

护工

医院探视病人。病床一边的低矮折叠床上,坐着一个男护工。一米六的短粗身子,有几分结实,但总给人感觉哪里有点别扭。身材,偶尔的动作、表情?

可能还是表情,有几分焦虑,肌肉蕴含着无名力气,不知道该往哪里使用,如何使用,使用不好的焦虑。

见我们来,护工起来,职业性地从一只搪瓷缸里,用调羹舀一口水,喂给病人。男人做这些事的动作,本来就笨,这个人就显得更笨。似乎不是给一个衰弱的病人喂水,而是找一个地方,把水倒进去。看着这个男人,想起那些善良的女子,如何给孩子喂奶,给男人洗涤、烹饪。女子是伟大的,上苍若没造就女子,这个世界是冷的。男人,更多的是力。

老人的女儿来了,说话、问候,还带来了什么。可还是遗憾,这个世界在变,男人在变,女子也在变,没了以前的那种美。女子的人生醒悟,有些醒悟对了地方,有的,不是。

我出去一下,而后去盥洗室洗手。盥洗室里,有一个护工,正用肮脏的拖把,看不出原先什么颜色的拖把,将一只痰盂推在一边。痰盂的搪瓷底蹭着水泥地,发出“刺啦、刺啦”的难听声音。

火车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西站铁路上,有火车司机的人家,大多住在六号楼。六号楼是那一片,最靠近铁道的。有意安排的吗?也不是。

开火车的家里男人,都是当年从东北局调来支援大西北的东北人。女人呢,也自然是东北人,大嗓子,说话呱啦啦的,满不在乎。

几个女人正说话,忽然听得铁道那边有火车经过,就屏息听着。火车的汽笛一会儿“呜呜”叫起来。“俺家掌柜回来了!”一个女子笑了。别的女子也笑了,笑得含蓄,可一会儿就憋不住,一边笑一边夹杂着:“回来好!想死俺了!”说“回来”的那个女子毕竟年轻,脸倏地一红,骂一句,扭着跑了。

“急什么?”几个人在身后喊。

笑过去,一个女子说:“男人一回来,急死了。我正包饺子呢,两只手都是面……”

“都一样!”几个女子又大笑起来,一个伏在一个身上,笑得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汽笛“呜呜”,开头可能是一家的约定。后来传开,各家的女子都有着跟自己男人约定的叫声,或两短,或一短一长,或别的什么。

这些火车司机,都是开的货车,一出去好几天。回来的时候,想家了,想孩子了。回来的时候,拉响汽笛,家里人就知道了,炒菜的炒菜,包饺子的包饺子,打酒的就叫孩子拎着酒瓶子去打酒。

多温暖啊!自己的男人,自己的女人,自己的孩子。

可惜,都过去了。

二外爷

二外爷十七八岁的时候,家里给他娶了亲。或许是二外爷不喜欢还是别的原因,竟然不辞而别。

二外爷不知道先是去了哪里,后来竟然一直往西,到了新疆,到了最边上的阿尔泰的山里淘金。关于二外爷那些年的生活,我那时太小,不知道问。记得只是问,你淘的金子呢?二外爷说,回来路上,给人劫了。二外爷还说过,回来路上,一天,刮起了黑风,漫天漫地,什么也看不见,就像《西游记》。

母亲说,二外爷在那边淘金的时候,有一个相好的女人。好些年过去,女人死了,两人也没孩子。二外爷也四十多了,想想,人生没什么意思,这么多年了,还是回去吧。这该是二外爷私底下跟母亲说的。

二外爷回来,没想到年轻时候过门的媳妇一直没走,把他的父母伺候了一辈子,到养老送终。二外爷回来那天,跟二婆婆如何见面,该是惊心的好细节;可惜二外爷走了,老辈的人都不在,没人知道了。那一天,二外爷跟二婆婆是如何过的,那一夜如何到天明,也都没人知道了。

二外爷还不老,在新疆还学会了算账,依这本事,进了一家国营商店。奇怪的是,二外爷回去没几年,老伴就生病,后来就瘫痪了,似乎是要二外爷还她这些年的清苦似的。

我见二婆婆的时候,是冬天。二婆婆偎在床上,靠着被子,胖乎乎的白净。二外爷很利索,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伺候二婆婆,把个小家弄得热热乎乎。

二外爷在新疆学会了烤馕,家里没条件,就在炉子上做烤饼。玉米面多,二外爷在玉米面里掺一些白面,和好了,醒醒,擀开,抹了油,撒上椒盐,折成长方形的饼,在铁丝做成的箅子上烤。

二外爷不着急,一脸的慈祥,似乎从来没有着急的时候。老人饭量小,二外爷一次就烤两三个饼。我坐在二外爷家的床上,挨着二婆婆,听二外爷跟二婆婆随口说些什么,看着他在炉子上烤饼。

二外爷也会收拾猪头,两只袖子挽起来,用夹子把猪毛细细夹干净,把斧子磨锋利了,再把猪头劈成两个半。猪的头骨很硬,很难砍开,二外爷却是不怎么费劲的样子。猪头劈开了,洗净了,二外爷怎么炖的?那得好大的锅啊,我忘了。我吃了这猪头肉没?也都忘了。只是清晰记得二外爷挽着袖子,挥着斧子,认真盯着,砍下去的样子。

过了一些年,我再回去,问外婆,二外爷呢?外婆说,走了。问,二婆婆呢?也走了,走在二外爷头里。

二外爷年轻的时候该是很英俊。二婆婆呢,不咋好看。

李老爷子

李老爷子,到点退休,别人提笼架鸟,含饴弄孙,他不,弄了一个小厂子,开始创业。

老爷子上过朝鲜战场,说是过江前,要避免饮食出问题,如果拉肚子拉得稀松,怎么打仗呢。部队开拔匆忙,一时也顾不上,听某个医生的建议,干脆弄来一车大蒜,榨碎了,兑成大蒜汁,一人一碗,灌下去。那么多大蒜,如何榨成蒜汁,成千人排成大队,一碗一碗灌下去,该是壮观的,可惜,电影里没拍过。

老爷子八十了,要好好过个生日。不是他自己过,而是约了一起还活着的老同事、老伙伴一起过。钱呢,他出。这些年,老爷子挣了不少。为方便照料厂子,老爷子没在家里住。在家里住,也是一个人。老伴,前些年去世了。

生日那天,老同事、老伙伴,连同他们的男老伴、女老伴,都来了。酒店大堂里齐齐地挂着二三十个老人的彩色喷绘大照片。寿星们,一律的红围巾;酒呢,一色的茅台。一个生日花了几十万。

过完生日,老爷子一行人出去玩,到一处地方,风景甚好。老爷子跟女儿说,给我拿个小凳子,我坐这儿看看。看完说,这地方真好!

第二天一早,老爷子给女儿打电话,你不是要买镯子吗?赶紧过来。

晚饭后,待了一天的女儿,说我收拾一下,明天就过来。女儿退休了。

一晚上过去,司机来敲门,没人应答。按说这时间,老爷子该起来了。再敲,还是不应。司机急了,给老爷子的女儿打电话。她匆匆赶来,拿出钥匙,却开不了门。待叫来锁匠,开了门,老爷子已经咽气了。

女儿说,老爷子的门,从不反锁的。

货场三记

1

忘了他姓什么了,好像是姓王。说以前是哪里的技术员,有文化,那些年给下放到了货场,当货运员。

就算他姓王吧。老王很少说话,五十多岁了,脸上红润光洁,没一点皱纹,和蔼得没脾气,跟谁都客气。

白班,大家都忙忙碌碌。冬天,货稍稍少一些,夜班快零点的时候,第二趟车的货装卸完了。他从带着的包里,取出铝制的饭盒,添了水,在取暖的炉子上熬玉米粥。有胡萝卜的时候,切一根煮在里面。他拉一把椅子坐在一边,慢慢等着,不时用小勺子搅一下。

他似乎有几根眉毛,是白的,且弯弯的,很长。

一次,好像是新疆那边发来的一个箱子,散了,散出来许多东西。我值班,过去一看,有一套蓝布面的《康熙字典》。那年月,《康熙字典》稀罕。

我站在那儿,看着老王一一清点。清点完了,他该走了吧。可他不。他把《康熙字典》跟其他散落出来的东西,都收拾起来,塞进那个散开的箱子,又找人用铁丝把箱子结结实实捆好,才离开。

他看得出来,我喜欢那套《康熙字典》。

2

年轻时,大老郭特招,进了省体工队练摔跤。几年下来,没什么成绩,就退役了。按政策,退役的运动员都安排工作。大老郭没文化,且力气大,就到了货场。

大老郭,个子大,膀子圆,推着运货的小推车,像是推着孩子的玩具,很滑稽。别人抱不起的货物,他轻轻一抓,就抱了起来。

中午了,食堂里,别人买两个馒头,至多三个。他呢,吃馒头用筷子穿着,一根筷子穿不下。馒头吃多了,没多余的钱,菜就得少买。看他吃馒头,掰下半个,几乎直接就塞到口里,腮帮子鼓几下,瘪几下,就接着吃另半个。有女同志觉得好玩,围在他跟前,看他吃。他吃完了,女同志问,还能吃吗?递过一个,大老郭几口就吃完了。

不知因为什么,也许是说起了吃的,一天,他忽然跟我说起如何熏鸡子,也就是熏鸡蛋。他祖籍该是河北那一带的人,把鸡蛋叫鸡子。他说,鸡子煮熟了,过了凉水,剥了皮,锅里下盐、花椒、大料,也就是八角,再煮一会儿,入味。然后倒干净铁锅里的水,锅底撒一把糖,上面搁箅子,鸡子码好,盖上锅盖。大火熬糖出烟,再小火。几分钟后,关火,在里面焖着,直到没烟了。

他说的时候,我看着他的小蒲扇一样的手掌,心想,他这一只手就能抓七八个鸡蛋,放开肚皮,他一顿得吃多少个鸡子啊!十五个,二十个?

他来货场的时候,还年轻,没问过他,他应该是结了婚的。那时候,粮食还定量,货场算是重体力,四十五斤,他哪里够吃!尽着他吃饱了,家人怎么办呢?也许,他下班以后,会偷偷倒腾一些什么。

也许,他也会无奈,偷一些什么。那时候货场偷盗成风,人们什么都缺,没办法。可他那么大个子,那么结实,弯下腰低着头去偷,怎么看也不像是小偷。

唉。可不那么干,他养不活一家人,养不活自己呀!

3

那年,他不到五十岁。小脸消瘦,下巴尖,脸红红的。他有个嗜好,爱喝一口。

夜班货场车少,人就闲了;闲了,就可以喝一口。那时候,没有现在管得那么严。钱少,有酒就不能有菜,就是二两散白酒,有时候是薯干酒。

仓库里的工作间,都是四季有炉子的,一则烧水,二则供人热饭。闲了,他拿出几根殷红的干辣椒,就着火炉,辣椒一燎,火候掌握好,辣椒“刺啦啦”响着,出油。捏一撮盐,撒在上面,“吱”一小口酒,再“嘎吱”嚼一口辣椒。酒跟烤得出油的干辣椒混合在一起,难以想象。

喝了酒,他有点兴奋,脸更红了。

他不识字,却能将铁路上的站名,大大小小,东西南北,几乎都能顺着一个站一个站背下来。人问,哪里哪里,他马上就能说出,这个小站在哪儿,京广线还是什么线,哪儿和哪儿之间。

人对照着运输线路图,还真是。

四个老太太

1

李姥姥的老伴走了,她跟女儿女婿住一起。

她的卧室跟女儿女婿的房间对着,女婿毕竟是外人,到晚上,洗漱了,李姥姥的门是要闭上的。

女儿临时有事,去外地。小女儿来照顾她。毕竟,女婿是外人,照顾她不方便。

小女儿来了,住她对面,也就是原先女儿女婿的卧室。

女婿,住到了书房里。

晚上,女婿起夜,发现老太太的门开着。大开着。

老太太的门,晚上怎么不闭呢?

过几天,女儿回来了。小女儿,走了。

晚上,女婿起来,看见老太太的门,闭上了。闭得严严的。

这老太婆,心眼忒多了。

2

老丁太太,原先是医院的,读过中专之类,算半个医生。她丈夫跟我父亲是同事,丈夫老刘走的时候,跟我父亲说,我走了,麻烦你照顾着点。

头些年,老丁太太还是丁大夫,身体还行。老了,人们叫她老丁太太。老丁太太七十多了,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出问题,眼睛渐渐看不见了。

老丁太太有俩儿子。一个在外地,一个在身边,不远。老丁太太不喊儿子,有什么事给我父亲打电话,说,老张,你帮我去单位取个东西。我父亲去了,父亲快八十了。

老张,你陪我去买个什么。父亲陪着去了。

没事,老丁太太的电话来了,一说,一小时。桌上的中午饭凉了,电话还没有打完。老丁太太看不见,不知道时间。

儿子呢,一星期不管。老丁太太吃社区的小饭桌,人家给送到家里。周末,儿子来看看她,拾掇一下。

社区呢,看老丁太太没人管,也许是她自己打了什么电话,一天竟然来了几个志愿者,给家里送来了电暖气什么的,还擦了玻璃。第二年,志愿者接着来。

我对父亲说,这老丁太太,不合适啊。

我也说父亲,你多大了,搀着人家,摔了怎么办?

弟弟认识老丁太太的儿子,一天在街上见到老丁太太的儿子在遛狗。弟弟说,我差点问他一句,你怎么在这儿遛狗呢?

3

那些年,三楼,住着一个老太太。因什么去过她家,也忘了。她似乎是一个人住着,没见过她的男人,也没见过孩子。

她总是坐在床边,身边是一只猫,好像是浅黄色的花猫,很大。

她从哪儿拿过一把扫帚,立着,那只猫就过来,爪子在扫帚上抓来抓去。她说,猫要“备”爪子。怎么个“备”法,我不明白,总之是猫在那上面挠来挠去。也许是猫的脚指甲长了,要磨去,不然不好活动。

她的家里,那么干净,真的是一尘不染。

床单不但洗得干干净净,而且平展,像是一大张干净的纸。

4

侯老太太的女儿,住我家隔壁。老太太不时来女儿家住几天。老太太个子出奇的矮,好像四川、广东也都有这么矮的人。

老太太生于大家族,后来败落了,可行走坐卧,都不失规矩。母亲说,老太太的女儿,里面衬裤补丁摞补丁,外面的裤子是要齐整的。老太太也是,干干净净,头上脸上身上,从没有不干净的时候。跟母亲去隔壁,看见老太太那么小的个子,举着熨斗,在熨衣服。淋了水的衣服,熨斗一过,“哧啦”一声,蒸汽起来,像是棉花熟了一样。

老太太说话也是,声音小小的,像是低声问什么。问了,不要回答的。

老太太的女儿,后来搬走了。过很久,老太太来了,来看母亲。轻轻敲门,进来,说一会儿话,也不喝水。待一会儿,走了,来去都像是一个影子,没有声音,没有灰尘的透明影子。

现在想,究竟有没有过这样一个人呢?那么矮、那么轻的一个人。

邻居

一排老房子,共住了七家人。

第一家的男人叫王明海,东北人,在铁路分局当一个小干部,吃得滚圆。女人则极瘦。一次不知为什么,用拳头直接砸了他家的玻璃。玻璃破了,自己的手也破了。有没有赔了人家玻璃钱,也忘了。还有一件,是跟王家的弟弟打架,大约也是弟弟不讲理,哥哥也跟我要好,只是站在一边看我骑在他弟弟身上,并不拉架。

第二家是李良斌,极干净的一个男人。李婶略略瘦一些,很好看。后来,李婶肺结核死了,李良斌又娶了一个,脸尖尖的,鼻子有点红,一点也不好看。李良斌家只一个男孩,也是瘦瘦的。

第三家是任家。任家孩子极多,男孩女孩,六七个,又高又壮,极脏。

第四家是我家。

第五家姓马,回民。男人个子不高,女人高一些,却是斜眼。老马家的老二儿子,圆脸,有点好看,也干净。

第六家,第七家,不记得了。

再就是对面还有一排,住着一个锛搂头女人。锛搂,即前额,能凸出来一寸多。女人的刘海儿梳得极整齐,齐齐地盖着锛搂。不知道她嫁人了没有,好像是嫁人了。

她穿得很好,蓝衣裳熨得平展展的,小平口的黑皮鞋擦得锃亮。那时候,很少有人穿皮鞋。

五十多年过去了。

薛仁波

那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吧。薛仁波很聪明,是技术员,人算是利索,也算是不大利索,还行吧。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视,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有人在他面前耍聪明,他不吭声。看着那人带着几个人拆开一个机器,修好。安装时,忘了一个关键的螺丝。机器整个安装好了,薛仁波说,怎么落了一个螺丝。

那人一看,果然,落了一个螺丝,汗都下来了。几个人白干了半天。

我去过他家。他家有一个男孩,老三,叫小刚,聪明。我比他大七八岁,可下棋下不过他。家里没人的时候,小刚饿了,偷着搅一点稠面糊,加了糖,筷子夹起一团,丢到油锅里,一炸,就是又甜又香的油馃子。薛仁波夫妻双职工,五口人,条件好,不缺这些。

薛仁波还有两个女儿,都漂亮。薛仁波的老婆也漂亮。不知怎么,老婆却跟人偷情。薛仁波知道了,回家去堵,人家却从后窗早跑了。没抓着,薛仁波很恼火。老婆漂亮,也厉害,又没抓着人,就更厉害,薛仁波一脸的抓痕。

薛仁波的漂亮女儿,大的文静一些,小的,像她妈。来我家,母亲给她倒了水洗手,脸盆放在地上,她弯着腰洗手,就是不肯弯下膝盖蹲着。

小裤腿笔直,熨着裤缝呢。一弯,膝盖那儿顶起一个包,不好看。

宝山美玉

宝山,是邻居家的男人,我们叫大哥。管美玉,叫大姐。他俩刚结婚,没有房子,就借住在我们那儿。

美玉之前学过护士,不知为什么没去医院。美玉一只眼睛有点斜视,跟你说话,看着你,你总是觉得她是看着旁边什么地方跟你说话,怪怪的。

美玉是东北人,说话直率,也有点粗口,经常妈的妈的!可习惯了,也觉得好听,不像是骂人。妈的!美玉说,你说王宝山——她说王宝山的时候,就是要说他了,平时,叫宝山——盘子里就那么几片肉,我好不容易夹起一片,王宝山“哧溜”一下,“哧溜”一下,怎么就夹得那么准!

我后来发现,美玉不大会用筷子,加之斜视,自然抢不过宝山。

宝山在机车厂,可能是钳工,他勤快,周末了,把自行车推到门栋外面,就着太阳光,一件一件拆开。他从厂里弄来汽油、机油、棉纱。油腻的零件,用汽油一个个洗净了,用棉纱擦干净。轴承里,上了机油,“哗啦”,轴承里外圈一转,利落了。车链子,也用汽油洗干净了,棉纱裹着机油,擦得锃亮。他还会校正车圈。自行车骑得久了,辐条受力不均匀,或是松了,车圈会变形,要调。一般人是把自行车送到修车铺子,让师傅调。宝山却会自己调。他把车子翻过来,倒立着,车轮悬空,把轮子一转,眯着眼睛盯着,看它左右摆不摆。看准了,一下停住,用小扳手卡着辐条连接车圈的螺帽,松一圈半圈,或是紧一圈半圈。接着再转,再调。调好了,手上一用劲儿,车轮“嗡嗡”转着,笔直的一条线。

宝山有理想,想当列车员,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吃吃喝喝。他爱喝酒,说,只要有酒喝,菜搁在地上都行。

后来,电气车头上马,柴油机的车头日渐减少,厂里没多少活儿,人都回家了,就开几百块钱工资。别的单位,那时已经一两千了。

宝山爱喝酒,几百块钱能喝上什么酒呢?美玉发牢骚说,喝,喝,往死里喝!就那么好喝啊?!就那么一点钱,每月还要抠下一百多。

一百多,只能喝十几块钱的酒。

美玉呢,带着孙子。她有孙子了,两人买一碗牛肉面,七块钱。先尽着孙子吃,孙子不吃了,连汤带水剩下的,才是她的。

宝山终于熬到退休了,退休金上去了。可没两年,发现是肝癌晚期。很久没去父母那儿,再去,母亲说,宝山死了。

死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呢?

也怨我,这些年条件好了,也没想着买一瓶好酒,去看看宝山大哥,跟他喝上一杯。

晚了。

父亲不喝酒,反对喝酒,他说,才开了两个月的工资,拉倒了!

邻居

老旧小区改造,楼下弄了一小块免费的停车场。一个小坡上去,左边靠着路边一溜,刚好能停两辆车。

对面的邻居有两辆车,一辆越野,一辆轿车。两辆车,刚好能停在那里。一连几天,都是那样。那几天,他没有开车,两辆车一直在。似乎那块地方,就固定是他那两辆车的车位。

一天,我看见他出门了。他从坡上开下来一辆,停在下面的路边;下车,又上去了。我以为他是要开另一辆车,谁知,他只是把那辆车往中间位置靠靠。车在中间停好了,前后就只有半个车的位置,别的车想停,没法停。

我站在那儿看着,笑了一下。他下来,开下面这辆车的时候,看见我在那儿,觉出我发现了他的计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习惯成自然,他懂。

美男子

住六号楼的时候,隔壁门栋,有一个人,那时候二十多岁吧。照古人的说法,是潘安之流;现在的说法,是美男子。那时候,是说好看。

那时候找对象,很少有自己认识的,都是别人介绍。

听母亲说,那么好看的一个人,人给他介绍对象,总是见一面,就不成了。见了面,介绍人推托,离开了,叫他跟人家说话。他坐在那里,一句不说。人家问他,他说,不知道说什么。再问一句,他脸红得厉害,低下头。一直到人家走了,也没说一句话。

猜你喜欢
老丁宝山老爷子
不一般的“老丁”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老丁
折纸圣诞老人
我寻找你是想帮你找回诚信
解梦
我寻找你是想帮你找回诚信
暮鼓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ts results for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r without ossification of ligment flavum
Immun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discogenic 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