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花生“3414”对比试验

2022-12-06 09:32内黄县农业农村局侯美月
河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施肥量花生产量

内黄县农业农村局 侯美月

一、试验点基本情况

根据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的要求,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安排了马上乡赵信村周振(高产田)、东庄镇凡村王书州地(中产田)、后河镇桑村赵富修地(中产田)、六村乡薛村郭善法地(低产田)4 个试验点,进行了内黄县花生“3414”对比试验。

二、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设计。“3414”是指3 因素、4 水平、14 个处理的试验。3 因素指氮(N)、磷(P)、钾(K)。4 水平(0、1、2、3)中,0 水平为不施肥,2 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 水平为2水平的0.5 倍、3 水平为2 水平的1.5 倍(为过量施肥水平)。“3414”试验在不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选用尿素、磷肥选用过磷酸钙(测定养分含量)、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见表1)。

三、试验要求

(一)试验安排与试验地选择

内黄县农业农村局按高、中、低3 个产量水平,并参考土壤磷、钾养分指标,选择有代表性的5 个点(GPS定位)安排田间试验,其中高肥力水平点1 个,中肥力水平点2 个、低肥力水平点1 个。试验地选择远离村庄、道路、沟渠等有代表性的田块,土体无明显障碍层,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

表1 花生“3414”试验用肥

(二)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试验前使用塑料或不锈钢工具,用蛇形取样法,采集试验地耕层0~20 cm 的基础土样,混合样由不少于20个采样点的样品组成。采样时采样器垂直于地面,每个点的取样深度及质量均匀一致,取样量不少于4 kg,并详细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格式填写采样标签。

(三)田间排列

田间排列采用二列制,各处理随机排列。

(四)施肥

4 个试验点均为麦垄套种花生,磷肥、钾肥、氮肥于播种后30 天左右(苗期)一次性施入。追肥方法采用开沟条施覆土,施肥时应力求均匀,1~2 人完成,避免人数太多造成施肥不匀。

四、田间管理与记载

2021 年花生播种期各试点墒情较好,各试验点出苗完好,无缺苗断垄现象,为试验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根据生育时期和墒情进行了浇水、除草、中耕、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试验田花生总体长势较好。在整个生育期间,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对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进行了详细观察记载。

五、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施氮量对夏花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2 不同施氮量的夏花生产量构成要素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在处理6、处理2 和处理3 中,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果数增多,百果质量增加。而处理11 除出仁率高于处理6 外,其他产量要素均低于处理6。

(二)不同施磷量对夏花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3 不同施磷量的夏花生产量构成要素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在处理4、处理5 和处理6,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单株果数增多;高产田和低产田夏花生百果质量也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中产田夏花生百果质量与施磷量无明显的相关性;出仁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7 中单株果数比处理6 减少,百果质量和出仁率均比处理6 高。

(三)不同施钾量对夏花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4 不同施钾量的夏花生产量构成要素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在处理8、处理9 和处理6 中,百果质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单株果数和出仁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高产田由于受到地下害虫蛴螬的危害,各处理出仁率较中低产田出仁率低。

(四)不同处理对夏花生产量的影响

表5 不同水平氮素处理的夏花生产量

表6 不同水平磷素处理的夏花生产量

表7 不同水平钾素处理的夏花生产量

从表5、表6、表7 中可以看出,中产田区的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量低于处理6 的情况下,高产田区和低产田区的产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产田区的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高氮处理11、高钾处理10 以及高产田、低产田高磷处理7 的产量则均低于最佳施肥区处理6。

通过试验,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处理,初步建立了安阳县花生各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及不同地力水平下的N、P、K 配方(见表8)。

表8 不同地力水平最佳施肥量与最佳配方参考

六、经济效益分析

表9 夏花生高产田每667m2 收益汇总

表10 夏花生中产田每667m2 收益汇总

表11 夏花生低产田每667m2 收益汇总

由表9、表10、表11可知,试验田的高产田各处理中,除处理8、处理10、处理13 外,其他小区的经济效益与空白相比,都有所增长。其中处理14、处理3、处理6 的每667 m2效益较好,分别为753.88 元、727.88 元和724.80 元。与空白相比,每667 m2分别增收109.48 元、83.48 元和80.40 元。高产田产量与中产田相比,差异不明显,而且处理8、处理10、处理13 出现负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受地下害虫——蛴螬的危害,但总体经济效益较好。中产田各处理中,各个处理的经济效益都是增长的,其中,处理2、处理7、处理14、处理6 的每667 m2收益较好,分别为651.98 元、649.19 元、639.98 元和638.98 元。与空白相比,每667 m2分别增收101.2 元、98.41 元、89.2 元和88.2 元。低产田中各处理的经济效益都是增长的,并且处理6 每667 m2增长最明显达到296.76 元。

在当地的试验中,中低产田氮磷钾的二水平施肥量是最佳施肥量,高产田由于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施肥量有待进一步试验。

猜你喜欢
施肥量花生产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褐煤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沙葱产量的影响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