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肉牛养殖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2022-12-07 04:33王学义伏耀明张兆祥王瑞刚张刊兔宋金兰
畜禽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牛场西吉县养牛

蔺 蕙,王学义,伏耀明,张兆祥,王瑞刚,张刊兔,宋金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 西吉 756299)

0 引言

宁夏西吉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地势南低北高,海拔1 688~2 633 m,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总面积3 144 km2,属于西北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县境主要以东北土石山区、西南及东部黄土丘陵及沟壑区、中南葫芦河川道河谷平原区3种地貌构成。西吉县也是宁夏人口大县,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肉牛产业是西吉县最具优势和潜力的地方支柱产业,也是西吉县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对推动西吉县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4]。

西吉县是宁夏优质牛羊肉生产核心区,其肉牛养殖主要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家家种草,户户养牛,肉牛产业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强劲发展势头[2],全县肉牛饲养量不断提升,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防疫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支撑不断健全,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初见成效。

西吉县普遍以舍饲性格温顺、增重速度快、符合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的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为主[4]。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县养殖户达到6.5万户,其中存栏10~50头养殖大户4 300户,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暖棚圈舍4.43万栋,共374.4 km2,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5.8万台(套),青贮池2.34万座、224.2万m3,可青贮饲草160万t;肉牛饲养量达30.9万头,肉牛存栏量占固原市存栏量的41.96%,肉牛出栏量占固原市肉牛出栏量的34.1%,肉产量占固原市的34.1%,分别比2020年上半年增长了3.58、0.86、1.26个百分点,2020年肉牛产业总产值达19.8亿元,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194.8元,较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9.4%和8.4%。西吉县肉牛产业占据了固原市肉牛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带动固原地区肉牛养殖发展壮大,为推动固原市肉牛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西吉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聚焦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快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构建现代肉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重点推行“家家种草,户户养牛,自繁自育,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广“50”家庭经营模式、种养结合循环模式、“5·3·30”、“2652”示范村建设等模式,推动产业扩群增量、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实现肉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什字乡、兴隆镇、马莲等乡(镇)为核心,辐射带动葫芦河川道区的肉牛生产基地;培育发展了兴隆镇王河、单家集,吉强镇杨坊、大滩,什字乡马沟,马莲乡张堡塬村等一批肉牛养殖示范村;主推了饲草加工调制、黄牛冷配改良2项关键技术;狠抓基础母畜补栏和肉牛养殖扩量2个重点,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了全县肉牛产业扩量增效。通过这些惠企惠民政策,以实现肉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但肉牛产业仍然面临着饲养管理粗放、疫病防控监测、诊断和治疗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西吉县肉牛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必须通报的疾病中,与牛相关的疾病共用29种,动物疾病关系到人与动物的健康及环境安全,也影响着西吉县肉牛产业健康绿色发展[5]。为了有效防控疾病,笔者通过对全县肉牛主要疫病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控制措施,为西吉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对西吉县19个乡镇295个行政村的养牛场(户)进行调查,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肉牛集中养殖村,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所有抽取的肉牛养殖户、官方兽医、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防疫人员、兽药店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开展常见病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存栏牛234 395头,完成调查问卷235份,有效问卷235份。

2 结果分析

2.1 养殖管理方面的调查结果

2.1.1 配套设施

西吉县的养牛场(户)具有主要交通公路、距离村镇中心及周围养牛场(户)较近,72.5%的养牛场(户)距离主要交通公路在5~1 000 m,82.4%的养牛场(户)距离村镇中心在0.2~5 km,94.0%的养牛场(户)周围的其他养牛场(户)数在2~50户,87.5%的养牛场(户)的牛舍面积在80~500 m2,80%的养牛户建有干草棚,规模场建有干草棚的比例为89.4%,有青贮池的养牛场(户)接近调查总数的1/3,其余的配套设施拥有量都较低,有小部分养牛场(户)除了牛舍,未建有任何配套设施,并且70%以上养牛场(户)的生产区和生活区不分离。

2.1.2 饲养管理

西吉县82%的养牛场(户)为自繁自养型,其余的为贩养户,混合型;57%的养牛场(户)采用混合养殖方式,43%的养牛场(户)采用舍饲养殖方式。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的养牛场(户)约占1/3,牛饮用水几乎全部采用自来水,73.2%的养牛场(户)在引进牛前没有要求开具产地检疫证明,70.6%的养牛场(户)会对新购进牛先集中隔离后再混群,能对发病牛进行隔离饲养的约占1/3。

2.1.3 牛群繁殖技术

西吉县母牛配种方式主要以人工授精为主(占93.1%),肉牛的主要品种为西门塔尔,约占牛群的90%以上,其次为夏洛莱、安格斯、秦川和利木赞,养牛场(户)人员采用人工授精选择的品种绝大多数首选西门塔尔,少数会选择安格斯、夏洛莱、利木赞和秦川。77.8%养牛场(户)母牛的第一次配种时间在16~18月龄,少数的在10~12月龄。母牛产后多数在60~90 d进行配种(80.4%),能繁母牛的年受胎率大都在70%以上,10%养牛场(户)反映人工授精没法一次成功受孕,有的甚至需要配种好几次,母牛怀孕后能够100%产犊的在70%左右,其中能顺产的占72.9%,其余的需要养殖人员或兽医助产。

2.1.4 犊牛培育技术

新生犊牛产后护理措施中,能清理口鼻黏液的养牛场(户)占调查总户数的97.3%,但能进行断脐消毒的农户仅占13.4%,能加强保育护理的农户超过一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保温。只有极少数牛规模场对出生后的犊牛进行称重编号,新生犊牛在25 d后进行补饲。选择新生犊牛在4月龄断奶的养牛场(户)最多(占58.8%),其次为断奶时间在5月龄(占23.3%),选择6月龄断奶的有2户,断奶时间在3月龄共有28户,犊牛断奶过迟会影响母牛发情,从而影响当地肉牛整体的繁殖率。

2.1.5 饲草料使用

养牛场(户)养殖过程中主要的精饲料为玉米(100%)、麸皮(99.5%)和油渣(99.5%),约1/2的场(户)会添加豆粕,还有少数会添加燕麦、小麦、糜子或豆子,75.5%的场(户)同时使用3~4种精饲料,仅有少数养牛场能使用全价饲料,使用浓缩饲料或预混料的户数不多。多数养殖场(户)使用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玉米秸秆、大燕麦草、小麦秸秆饲喂牛。90%的养牛场(户)都自己种植玉米,但仍然有超过半数的场(户)需要外购饲草料。

2.2 经济效益方面的调查结果

2.2.1 肉牛交易流通方式

育肥牛和淘汰母牛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牛贩子上门收购,占80.6%,其次是拉到集市上交易,或拉到屠宰场进行屠宰后销售。少数养殖户直接把牛卖给附近养殖户,还有3户在网络快手平台上销售。

2.2.2 肉牛经济效益

本次问卷调查除了对牛常见疾病和养牛场(户)的养牛基础设施和日常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外,对养牛的成本效益方面也开展了简单调查,其中母牛每次发情期的输精费用主要在50~100元/头,占比90.8%,最少的为每次50元/头,最高的每次200元/头。对肉牛养殖成本进行统计后,可以看出每头育肥牛平均每天的日粮成本高于母牛,平均治疗费用也远远高于母牛。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第一、二季度育肥牛的出售价格在30~40元/kg,多数在34~36元/kg,宰后的净肉价格在72~76元/kg;淘汰母牛的出售价格也在28~33元/kg,但多数在30~31元/kg;80%的场(户)表示,活牛出售时是按照等级出售。

2.3 疾病发生情况

2.3.1 养牛场(户)人员对牛传染病的知晓率

通过对抽取的235个养牛场(户)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得知养牛人员对调查的14种牛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牛病毒性腹泻、牛支原体肺炎、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口炎、牛感冒、牛前胃弛缓、牛便秘、牛胃肠炎、牛异食癖、瘤胃积食/鼓气、牛皮肤病、牛蹄叉腐烂)的知晓率以口蹄疫最高,90%的养殖人员都了解牛口蹄疫及其主要症状,其次是牛布鲁氏菌病,多数养殖人员也都了解牛支原体肺炎和牛病毒性腹泻,只有47.4%的养殖场(户)人员知道布鲁氏菌病,对牛放线菌病和牛出血性败血症了解的人员最少,仅有几位人员知晓牛结节性皮肤病和梭菌病。

对235个养牛场(户)人员对历年养牛过程中所养牛的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患过感冒的最多,其次为牛前胃迟缓、肠胃炎、瘤胃积食、牛便秘、异食癖、蹄叉腐烂、皮肤病。235个养牛场(户)中168个养牛场(户)近三年所养的牛患过1~3种病,占比71.5%。有2户的牛群患过这9种疾病,只有5户的牛从未患过疾病,部分养牛场(户)的母牛存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有部分养牛户反映小牛得肺炎或腹泻、怀孕母牛得病死亡、母牛难产死亡、健壮育肥牛突然死亡等情况。

2.3.2 病牛的典型症状

经调查发现,牛患病后出现的典型症状除了常见的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外,咳嗽和腹泻是病牛出现的最典型临床症状,除此之外有些病牛也存在气喘、流鼻涕、口烂流涎、血便、粪便干燥、肚腹胀满、腹痛不安、踢腿肿胀、瘸腿悬蹄等症状。

3 调查结论

西吉县肉牛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病状况,从感冒居多,养牛场(户)人员整体上对多数牛传染病的知晓率较低;在基础设施和日常饲养管理方面,整体上牛场配套设施不足,饲养管理不够精细,缺乏日常的生产管理记录,大部分农户没有对母牛进行分段饲养,犊牛的产后护理主要以清理黏液和保温为主,断脐消毒意识不强,新生犊牛隔栏补饲时间都在30 d以上,断奶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龄和5月龄,时间都相对过迟,影响母牛繁殖率;农户养殖过程中主要以玉米、麸皮、油渣、玉米秸秆或青贮玉米等为主,饲草料品种不够丰富,育肥牛的日粮成本高于母牛。

4 防控措施

4.1 养殖管理

根据气候环境等因素,建立质量过关、空气流通、光照充足等利于肉牛生长的圈舍[6]。养殖过程中,长期饲喂单一饲草料,会导致牛群缺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钙、磷等元素,而缺乏这些物质会造成牛只营养不良,导致母牛不发情、流产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期,合理搭配饲料并提供相应配比的饲料及充足清洁的饮水、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另外,饲喂青贮饲料最好搭配小苏打等物质来调节瘤胃酸度,避免牛只瘤胃酸中毒和妊娠母牛流产。牛舍要保暖防暑,及时清理牛粪,保持牛舍干燥清洁。牛舍应配套保暖御寒等设施,防止由于环境突变引起的疾病[6-7,10-12]。加强养牛人员牛病知识的培训,提高疾病认识率,加强对肉牛流通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消毒,降低传染风险。

4.2 疫病防控

控制好牛群密度,从外地购入的牛先隔离饲养,确保没有疾病后再混群,场门、入口按照国家规定建立消毒池,限制人员出人,对于确需进场的人员进行登记并消毒,阻断外来病原进人[7-8]。 积极地有计划接种牛病相关疫苗,建立保护机制;制定科学的牛病防治程序,减少盲目用药的情况,一旦发病,将发病牛与健康牛分开饲养并对症治疗,如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措施,实现对疫病传播的有效控制,必要时对病牛进行及时扑杀[7-12]。

猜你喜欢
养牛场西吉县养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山西吉县:建设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山顶上的足球场》
山东省养牛场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的调查分析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生物质沼气发电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