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肉羊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以延安市安塞区为例

2022-12-07 04:33强,苏
畜禽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湖羊安塞饲草

王 强,苏 晶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陕西 延安 717400)

0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羊肉产品的需求量逐年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肉羊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了很大转变,而且直接影响到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安塞区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运用有效措施对当地肉羊养殖发展模式进行转变,与当地肉羊产业发展实际充分结合,提高了当地肉羊产业经济效益,对当地肉羊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 安塞区肉羊产业发展概述

安塞区地处延安市的北部,约为2 950.4 km2,下辖八镇三街,人口总数量在17万,其中包括15.4万农业人口,人工种草面积达到36万亩(1亩≈666.67 m2),天然草场160万亩,羊存栏量达到35万只。在省市有关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当地有23个羊场规模达到千只以上,同时有136个羊场养殖规模在200~1 000只,羊养殖业达到近2亿元的产值,占当地畜牧业总产值的1/2。近年来,伴随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有效开展,再加上持续推进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封山禁牧以及羊肉价格的持续攀升,这些对安塞区肉羊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安塞区肉羊产业科学化发展,当地政府针对肉羊产业发展出台很多有利政策,尤其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塞区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规模化的养殖场以及饲草种植利用和有机肥加工、畜牧业后整理等各项关键环节开展补助工作,对于达到1 000只以上存栏量的新建羊场以及繁殖母羊达到400只以上的羊场,各区给予20万元财政补助,对推动肉羊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

2 安塞区肉羊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建设羊舍和相关设施增加了成本。有的养殖户在建设羊舍过程中,由于建设标准较高,水电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大成本投入,配置机械存在很大难度,饲草运输不畅,工作人员工资较高等各方面使得肉羊养殖成本进一步扩大。

2)品种较为单一,良种率低。安塞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以当地的绒山羊作为养殖对象,提纯复壮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并出现严重的近亲繁殖,在同一地区中运用单一品种持续地实施杂交,导致后代个体出现不同程度衰退。而且绒山羊个体相对较少,产绒量不高,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这些对其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并影响到绒山羊的繁殖性能和生产能力。

3)饲养工作人员水平不高,缺乏健全的疫病防疫体系。很多养殖户缺少疫病防治有关知识,在购买羊品种以及引种过程中,未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伴随羊养殖数量的日益增长,流通更加频繁,疫病发生概率不断增大,一些疫病发生时,初期阶段羊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及时被察觉,当发现时,病情较为危重,无法有效治愈。畜牧工作人员待遇水平不高,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生不愿从事此项工作,以至于羊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影响到肉羊养殖水平的有效提升。多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导致肉羊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并出现很高的死亡率,效率低下。

4)草地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饲草较为滞后。安塞区天然草地虽然较多,然而缺少科学合理的利用,种植的粮草结构明显不合理。优质牧草和专门化饲料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在秸秆深加工方面缺少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很多饲草与农作物秸秆不能得到高效利用,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安塞区存在较大的山区面积,海拔相对较高,种植蛋白质饲料存在很大不足,很多养羊户在肉羊养殖中投喂的野草以及植物秸秆存在较高的木质化程度,严重影响了饲草的营养价值,更降低了饲草的适口性,阻碍羊的消化,降低生产率,另外由于加工饲草方式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阻碍肉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5)原始肉羊产品销售不通畅。很多肉羊养殖场羊存栏量不足,规模有限,缺乏风险抵抗能力,很多专业合作社缺乏有效联合,难以达到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依然存在较大不足。很多羊以原始宰杀或者活消为主,严重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优质种羊价格较高,多数养殖户无力购买,很多种羊得不到及时出售,对规模化羊场的发展造成很大阻碍。

3 推动安塞区肉羊产业转型升级

安塞区在2016年被陕西省确立为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传统的白绒山羊养殖逐渐转变为湖羊舍饲养,确保了山羊品种,并科学控制养殖数量,推动肉羊产业步入高端市场。同时,不断扩大绵羊养殖数量,将大市场发展作为开拓重点。在推动绵羊养殖的过程中,对当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巩固作用,并进一步强化舍饲养羊方面的推广,增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湖羊无论是生长发育指标,还是生理指标以及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都有了巨大提升。

安塞区养殖湖羊的优势主要有,首先湖羊养殖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湖羊属于安塞区的主要绵羊品种,具有很长的饲养历史,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经过不断地驯化、选择,已经非常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同时,湖羊具有非常好的产肉性能,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羔羊养殖6个月之后,体重便能达到成年羊体重的87%以上,通常在36~41 kg,有的羊能够达到50 kg,宰肉率方面为50%以上。湖羊不仅有很好的产肉性能,还是一种重要的皮羊品种。养殖60 d的羔羊宰杀之后羊皮属于上等的裘皮原料。湖羊繁殖性能优越,有较早的性成熟特点,一般而言母羊达到5月龄之后便会发情,而公羊生长4个月之后便能够进行爬跨交配,5~6月龄性发育成熟。而且母羊一年当中都可发情,这也使得湖羊实现了一年两产或者两年三产的效果,而且每胎能够达到2只以上的产羔率,有的能够达到6只以上。结合2年产羔情况进行分析,原产地湖羊一般为267%的产羔率,而安塞区能够达到291%的产羔率,进一步提示湖羊具有非常良好的繁殖性能。再者湖羊具有很好的种用获取价值。正是由于湖羊本身繁殖性能的优越性,具有很高的成活率,国内外很多羊场常常选做母本进行引进。最后湖羊的养殖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十分突出的养殖效益,扩大湖羊养殖,可以使过去赔本养羊的状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湖羊养殖过程中,可开展舍饲养殖,无须在山区或者林区进行放牧,这对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对食用湖羊肉的人进行调查了解,很多人觉得湖羊膻味较小,而且肉质相对较好,肥瘦均匀,和当地的山羊肉相比,肉质优越。另外,湖羊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具有很高的繁殖率,羔羊成活率高,饲养简单,经济效益可观。所以湖羊养殖在安塞区大面积推广,并利用湖羊做母本和萨福克以及杜波等副本进行杂交,对产肉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养殖户经济收益的提升,对于区域生态效益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对安塞区林牧矛盾的解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安塞区肉羊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主要做法

1)基于全省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这一契机,大力推进湖羊扩群增量。①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养殖湖羊,控制山羊养殖数量,提高深加工水平,带动转型升级,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湖羊养殖相关环节补助力度,对湖羊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支持。②有效优化产业布局。重视蔬菜、果树和畜牧的协同发展,将蔬菜区以及果树区作为轴心,合理扩大湖羊养殖规模,并通过养殖产业对棚栽业以及果业提供所需有机肥料,增加经济收益。现如今,安塞区共打造菜畜与果畜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园区20个以上。③重视发展模式的创新。落实因地制宜基础上,因户施策,对于一些具有湖羊养殖能力的养殖大户以及企业,进一步推进规模化湖羊养殖产业发展,并带动家庭湖羊养殖,在全区进行“51155”养羊模式的推广,即一般养殖户养殖50只湖羊,同时配套养殖1只,构建1座青贮窖,每年出栏50只肉用羔羊,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促使养殖群体逐渐扩大,不断提高湖羊养殖数量。现如今全区已经建成136个规模化的湖羊养殖场,发展2 100多户湖羊家庭养殖户。

2)聚焦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双百万示范区建设。①明确发展目标。为使安塞区肉羊产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安塞区结合当地实际,理性抓住发展机遇,计划2023年在当地完成45万只羊存栏,其中包括30多万只湖羊,出栏率达到32万只,其中包括21万只湖羊。同时进一步强化各种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并致力打造专业养殖村,有效提高优质牧草种植,更好地推进当地肉羊产业发展。②对当地产业发展布局有效优化,根据大农业一盘棋,菜、果、畜彼此协同发展,引导广大养殖户在蔬菜和果业栽植区配套发展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通过畜禽养殖,为棚栽业以及果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改变安塞区肉羊养殖发展格局,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3)坚持“草畜配套、两业并举”,有效增强肉羊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①进一步完善人工种草工作,不断增加种草面积,将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运用,将整理出的农田扩大沙打旺、苜蓿等牧草品种种植,不仅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有效提升,还能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牧草,通过草业发展有效推动湖羊养殖数量不断攀升。②大力推进“粮改饲”。 对于国家粮改饲项目积极争取,在近水、近路的川台地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提升牧草产量,将过去那种种养业彼此割裂的状态打破,构建完整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将种养业循环渠道有效打通,增加经济收益。③全面增强饲草利用率,并扩大饲草青贮力度,加大万吨以上饲草加工基地建设力度,保证饲草利用率,控制肉羊养殖成本投入。

4)加强产业“后整理”,促进全产业链条提质增效。①对产业链条有效延伸。结合当地肉羊深加工具有的具体优势,强化产业后整理,运用有效的措施手段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增进产业发展动力。②做亮做强特色品牌。利用西洽会、农高会等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对于安塞肉羊品牌进行大力宣传。并对相关企业加大鼓励,调动个体工商户积极推进安塞地区羊肉网络销售平台建设,与酒店超市配送销售有效对接,打造当地特色品牌。

5)强化服务体系,保障畜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联外引、扶优扶强”原则,积极与涉农龙头企业对接,于2022年启动万只羊场项目建设;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专项债券投资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工作,积极策划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草食畜饲草饲料加工、养殖畜禽病死无害化处理、特色养殖(梅花鹿繁育)新品种提升等产业类发展项目,鼓励合适投资主体投资实施,带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②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基于当地的龙头企业,构建保本微利为前提的服务协议,建设10万只人工授精站1个,为当地湖羊养殖提供母本,并提供萨福克以及杜波为副本的人工授精配种服务,为当地湖羊养殖提供大量的二元母本肉羊,提高三元杂交生长需求,使安塞区种羊贵而不足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③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将区委区政府以及当地农牧大学和有关技术学院打造的校地合作、企地合作关系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对于业务技术干部强化培训工作,并提高养殖户的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服务能力。④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按照“安排部署到位、监测消毒到位、检疫监管到位、应急准备到位、宣传指导到位”要求,把春秋两季动物疫病作为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口蹄疫以及小反刍兽疫作为疫病防控的重点,针对区内定期实施流行病学调查,避免区域性动物疫病的发生。⑤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扎实开展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等问题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屠宰检疫和派驻官方兽医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销售病害肉等行为,坚决消灭监管盲区。

5 取得的成效

首先,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3年时间内引进并发展18万余只湖羊,约为全区养羊存栏量的50%,使安赛区成为陕西当地湖羊养殖第一大县区。大力提高湖羊养殖发展水平。对近年来发展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每只湖羊养殖产生的效益和山羊相比达到了3倍以上,而且安塞区8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湖羊养殖达到了产业脱贫的理想效果,更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养殖湖羊的积极性。在农业农村湖羊养殖创业方面,社会工商资本回归速度日益加快。并且使当地的林牧矛盾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发展湖羊养殖,有效转变了过去突出的林牧矛盾,更有效解决了封山禁牧难题。最后,为种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安塞区目前苹果种植面积多达40多万亩,设施蔬菜6.5万亩,还有2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每年需要引进大量的农家肥,而推进湖羊产业健康发展,使得有机肥短缺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6 结语

虽然近年来安塞区湖羊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依然面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饲草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为了保证当地肉羊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应当以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区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湖羊安塞饲草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饲草产业调研报告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简述青海省饲草轮作及加工模式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文化·延安
安塞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