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自由: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的精神性表达

2022-12-07 06:0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精神性陶艺家陶艺

周 彤

中国传统女性陶艺家是指拥有一定陶瓷绘画及制作技巧的女艺人,她们跟随家人或师傅进行专门的陶瓷技艺训练,技法精巧细致,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陶瓷作品的制作上还是仅仅停留在临摹或复制他人的作品的层面上,其作品中缺乏独立自由的创造和自我个性的表达,因此还不能被称为完整意义上的“陶艺家”。

随着建国后陶瓷艺术相关技术院校的兴起,女性陶艺家的学徒身份定位逐渐转向,开始出现独立创作的端倪。对于当时女性陶艺家的创作,可由徐虹在《现在和未来的女性艺术》中的讲述窥见其特征:“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非正统的,因而是较低层次的艺术。它常被描述为具有脂粉气、美丽、妩媚、温柔、细腻、琐碎、亲昵、温馨、感性、幻想、肤浅,以及手工的、不确定的、神经质的等等品质……”虽然此时女性陶艺家作品的“匠气”依旧较为浓重,依旧缺少深层的思想内涵,但其细腻流畅的线条、干净整洁的画面、柔和精巧的着色,为后期更多女性参与到陶瓷艺术创作中打下了基础,为女性陶瓷艺术的繁荣奠定了条件。

后因社会思想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陶艺教育的推广,中国女性陶艺家在陶瓷艺术创作时间中发现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女性的视角进行陶艺创作,反而会丧失自己的文化立场,束缚自己创作的活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陶艺家开始尝试进行更加个性与自由的精神性表达探索,其队伍日渐庞大,题材逐渐宽泛,视角也越来越广阔多元,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凭借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已经在中国当代陶艺中占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场面。

一、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精神性表达的探索之路

精神性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只能通过人类行为外化出来的,抽象不可视的。陶艺作品中的精神性是指陶艺作品承载着的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感情以及精神生活的态度,体现着艺术家本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蕴含着艺术家大量的个人信息。精神性反映出更高级的生存要求和内容,例如彼此关怀、互相信任、爱和正义感等等永恒的东西,这些构成了广义上的精神性。

(一)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不再因自己的女性身份仅仅关注“小家”的概念,而转向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份子对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这一大的概念提出问题。例如蒋颜泽的“山水·城市”系列作品,就展现出不同于传统女性特征界定上的柔和、朦胧,而是坚韧、理性的。整组作品使用现成的蜂窝陶瓷废料来构成她的作品,这原本是一种结构类似于蜂窝状的新型陶瓷产品,作为环保陶瓷,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净化。在环境恶化、空气污染严重的今天,蜂窝陶瓷净化器的功用受到肯定,但其制造过程仍然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新的空气污染。蒋颜泽将蜂窝陶瓷净化器生产中产生的残次品收集起来,把已烧制过的横向切开组成城市的轮廓,密集的蜂窝状小孔和陶瓷经过烧制后产生的坚实质感,使“城市”的工业感、现代感更加鲜明;未烧制的废料用不规则的手法竖向切割,与瓷土本身的质感共同组成“山”的嶙峋之势;再借助灯光在孔洞、层次间形成的光影,完成她整组作品的表达。其作品从材料的选择到锋利外型的表达,无不展现出一种对社会、对环境的批判和反思。

(二)对生命生存的关注

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在创作主题上由传统印象中的具体事物,如花卉、蝴蝶、娃娃等,拓宽到抽象的概念,如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她们运用自己细腻的感知能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得以生动地展现给观者。在作品的形式上,女性陶艺家也尝试着将陶艺这一“凝固的艺术”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时间艺术相融合,体现了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在作品形式上的创新、求异意识,与过去的墨守成规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如孙月的陶土装置作品《与此同时》,在一个中空透明圆柱管的上层土壤中种植了金钱草,底层则铺满未经烧制的瓷土花。上层有四个注水装置缓慢地为金钱草注水,未被土壤及时吸收的水分就流入底部的瓷土花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钱草生机勃勃,而瓷土花因为水位的升高逐渐溶解、消失。生长与消亡在时间的推动下同步发生,经由生命的变化呈现。孙月的许多作品都与时间有关,她说:“我会给作品一个能让它产生变化的可能性,然后让它自己发生变化,用这种方式让时间可视。”孙月专门于福建德化学习了传统白瓷捏花技术,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技术本身,也不是仅仅用这一技术自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创造了一个让观众也得以参与其中的感知体验,将她对时间的理解、对陶瓷材料的理解,以感同身受的形式传达给观众,我想这也是来自女性陶艺家的一种细腻的关怀。

(三)对女性自身的关注

郑祎的作品《橡胶手套》是由大量用模具翻制出的白色橡胶手套组成。橡胶手套是家庭主妇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因为自古沿袭的性别观念所赋予的女性操持家务和相夫教子的责任,她们的一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擦拭、揉搓、清洗中需要消耗掉多少橡胶手套?这些手套直挺挺地簇拥在一起,为观者留置了一些若明若暗的、开放的阐释空间,好像要倾吐倡言,又像在振臂求援,还像在无可奈何地沉默抗辩,给观者一种观感和情感上的触动。郑祎运用大量重复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复制我们常见的橡胶手套,与家庭主妇所反复经历的枯燥乏味的家务相对应,既有美感,又有暴力,也极具社会批判性,同时注重形式语言的运用,巧妙融入女性的思考,代表着一种现代陶瓷艺术新的发展态势。

二、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再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传统性别观念的误解

传统的性别观念大多是二元对立的,男、女被认为是坐标中的两个极点:即认为一个人的男性化气质与女性化气质不可兼得,女性与男性不仅在生理构造上存在不同,在社会性别特征上也是有所区分的。而社会性别是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性别角色简单的二分法易造成对女性陶艺家以偏概全的误解——认为女性陶艺家都是敏感、细腻、体贴、内敛的,这一误解容易对性别角色多元化的发展造成阻碍,从而束缚女性陶艺家的创作思路。以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男性和女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必然存在局限性,只有各性别之间互相吸取优点,弥补自身性别发展中产生的不足,才是一种良性的性别发展趋势。

(二)来自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对中国女性陶艺家的创作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也拓宽了中国女性艺术的语言和研究范围。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创作出了许多分析讨论中国性别现状的作品。这一方面的探讨无疑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同时也需要警惕陷入极端的二元对立的女性主义立场,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对女性主义的思考应是避免挑起性别对立,而向着平等、尊重、融合的方向发展。在艺术实践中,如果对于单一模式下的女性身份过于执迷,那么女性陶艺家会陷入一种偏执、局限的心境,丢失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更广阔的精神性内涵,反而会丧失自身的文化立场。

(三)来自男性审美眼光的限制

由于女性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陶艺家的创作观念和自我态度发生了转变,审美眼光也逐渐跳脱出传统的女性眼光,但难免随之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刻意摆脱女性的身份和经历,创作趣味向男性化倾斜,一味追求男性的审美标准,在美学品格上仍以男性为中心。如何打破这一固有格局,正视作为女性的身份并探寻个人内在的艺术追求成为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女性艺术家不再是一个‘失声的群体’,也不再是单纯沿用男人的发声方法来歌唱,她们在自我探寻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因此,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如何真正从语言层面来超越性别角色的限制,也是其再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再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社会环境提供发展的机会

当今社会正越来越多地关注女性陶艺家,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大量女陶艺家协会在各地成立,面向女性陶艺家的大型展览、获奖项目也正逐渐增多。当代著名女陶艺家张亚林称:“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女陶艺家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及自由,目前她们在推动祖国陶瓷事业发展、繁荣陶瓷艺术创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或将成为活跃在陶瓷艺术领域的主力军。”

(二)新艺术命题带来成长的活力

中国当代陶艺作品正因为女性陶艺家特有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待艺术的态度而展现出新的活力,这代表的是一种全新而又独特的视角,慢慢进入大众视野。女性陶艺家以其特有的艺术触觉、生活经验和思维逻辑,将自己的体悟融入艺术创造,从差异中展现自身思想的价值和艺术创造的价值。女性陶艺家对于精神性的探索,是对如何区别于男性审美眼光下的艺术风格,又跳脱出传统女性固有认知模式所产生的一个新的创作课题,这一课题促进了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在风格上的多变和在题材上的创新,使得中国当代女性陶艺作品愈发新颖、独特、具有深度,表现出一种耳目一新的艺术样式,正是这种差异使女性陶艺凸显出一种独立的美学品格,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结论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女性艺术受到普遍关注,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作为中国当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力量,自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社会审美的多元性给予了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女陶艺家们的创作逐渐向着个性与自由的方向发展:风格上,有如花瓣般柔美的作品,也有如工业城市般锋利的作品;形式上,有传统静态的作品,也有动态的行为艺术作品;题材上,包含有对社会、生命、存在、自身等不同维度的思考。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当代女性陶艺作品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和不屈的韧性,不强调极端的批判,但强调极端的个人化表达。跳脱出传统的女性视角,展现出具有无限可能的发展态势,为中国当代陶艺注入了新的血液,引发了新的思考。对于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来说,未来有无尽的机遇,也有数不清的挑战,需要社会与女性陶艺家们的共同努力,来丰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使之具有更绮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精神性陶艺家陶艺
上下级工作场所精神性匹配与下级主动行为的关系*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疯狂”的陶艺
西方精神性研究评述
关于消费者精神性概念的文献综述
当代陶艺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陈烈汉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