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逆还原烧制工艺研究

2022-12-07 06:0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兔毫松木坯体

陈 星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梦然建盏陶瓷工作室 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盏作为陶瓷器的一种,其文化曾灿烂于华夏文明之中,特别是在宋代,建盏文化发展至鼎盛,制作技艺和艺术拓展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彼时各地兴建窑炉,大量产出建盏作品,并伴随着宋代发达的海运,将建盏远销海外,对世界陶瓷文化进步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审美逐步从“尚黑”转向了其他的方向,以黑为盛的建盏文化也逐步走向衰败,这也使得建盏工艺没有完全保留下来,当代建盏制作仍具有许多谜团。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深厚的茶文化,建盏文化再次兴起,制作技艺也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将深入分析建盏的逆还原烧制工艺的方法。

一、建盏概述

建盏是我国一种陶瓷品类,同时也是茶盏的一种,主要用于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我国作为茶叶原产国,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而建盏也正是茶文化下的一种延伸产物。建盏由于颜色较深,在诞生初期,一直不受欢迎,工匠们绞尽脑汁,想要祛除建盏中的深色,后来索性转变思想,开始以深色作为特色主打,也造就了建盏文化的辉煌,建盏无需过多的人工修饰,却有着“一色入万彩出”的美称,这与宋时崇尚自然、平淡、含蓄、质朴的文化和社会思想相符合[1],也导致宋代人对建盏文化十分追捧。但到了明清,建盏文化逐步走向没落。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建盏文化再度出现在了大众的面前。

二、建盏的文化特点

(一)釉色

建盏的釉色呈深色,往往以乌黑、褐黑、青、蓝、紫为主,虽然颜色较深,但在阳光下却泛着莹亮的幽兰,显现出一种金属的光泽,具有流光溢彩的美感。建盏釉色醇厚,抹在手里温润敦实,自带一股禅意,胎器厚实,扣之有金属声,胎内蕴含着细小的气孔,有利于茶汤的保温,在茶水的滋养下,建盏的釉色会日复一日地沉厚起来,沉淀时间之美,散发着古朴之魅。

(二)纹理

建盏的主要纹理分为四类:兔毫、油滴、鹧鸪和杂色。兔毫根据颜色分为金兔毫和银兔毫,细密绵长,像是在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特别是黑釉瓷,往往伴随着兔毫,但因为颜色较深,兔毫都幽幽地隐藏在黑釉之下,别具一番风韵。油滴如油脂滴落,通常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是建盏的主要纹理,其形式更是多变的,大小颜色不一均能展现出不同的美丽姿态。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博物馆收藏了三件曜变建盏,在我国的古书中,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有记载,学者认为古人可能是将其归类为油滴。鹧鸪斑状如鹧鸪羽毛,层层叠叠,活灵活现,但烧制方式已经失传,甚至连作品都不多见,有学者认为,鹧鸪斑的工艺较难把握,这也是它成品少的主要原因。除上述外的所有作品均被称为“杂色”,杂色不一定就是次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2]。

三、建盏的工艺特点

建盏诞生于我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该地的矿土中蕴含了大量的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元素的含量较高,在高温下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形成着色剂。除了铁元素之外,矿土中还蕴含着其他金属元素,而建盏的纹理都是这些金属元素在高温下重新排序形成的。因此,建盏工艺的独特在于,不需要进行釉彩的绘制和纹理的刻画,依靠窑炉的鬼斧神工,形成独具魅力的釉面纹理,所以对于建盏而言,重要的工艺步骤在于最后的烧制,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程度、燃烧料的选择等,都会成为建盏能否成功的关键[2]。

四、传统建盏的工艺流程

传统建盏在制作中,首先需要将红泥、矿土等原材料与水混合反复碾压,放置在无日照、不通风的阴凉处陈腐一段时间,得到制作建盏的泥坯,陈腐时间越长,对坯体的制作越有好处。随后将泥坯塑形晾干,开始第一次烧制,窑炉门可以敞开一定开度,将泥坯中的水汽去除,确保成品的稳定性。第一次素烧结束后,就得到了素坯,素坯上釉后放在阴凉处晾干,随后开始第二次烧制,该次烧制直接影响建盏最终的成品效果。在烧成过程中,控制好氧化还原的烧成气氛至关重要。传统的烧成一般在龙窑以松柴还原烧成,需要由工匠实时看守,发现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熄火后待自然冷却才能取出。

五、建盏逆还原烧制的优势

(一)稳定性更强

当前所掌握的建盏烧制工艺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良品率较低,建盏容易出现气泡、变形、开裂、釉料粘底等问题,为了保障我国建盏的高品质,残次品往往只能销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逆还原建盏烧制方式,吃透了建盏的成型特性,采用新型工艺模式,提高了建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建盏的良品率,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让建盏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大众。

(二)外观新颖

传统建盏釉面缺乏创新性,在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其艺术文化也很难得到拓展,而建盏的逆还原烧制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盏烧制方式,能为建盏文化和艺术审美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意,加强建盏文化艺术性的拓展,有利于建盏文化未来的发展。

六、建盏的逆还原烧制工艺流程

(一)坯体原料及配比

将8-10重量份的红土、0.8-1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得到坯土,将坯土粉碎、淘洗,过60-7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二)釉浆原料及配比

称取345-355重量份的釉石、245-255重量份的石灰石、1480-1510重量份的草木灰、48-52重量份的铁红及2150-2250重量份的水,加入球磨机中研磨,过110-120目筛,得到釉浆。

(三)焙烧

制备坯体和釉浆,施釉时坯体外底部不施釉,其他部位施釉。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

第一阶段:窑炉温度经过2.8—3.1h匀速从常温升温到1095—1110℃;1095—1110℃保温9—11min,窑炉温度达到1095—1110℃时投松木,间隔5—7min再投第二次松木,每次松木的投放量为每0.2m³的窑炉空间投放260—280g;此阶段,釉面析出晶体,出现部分鼓包现象。

第二阶段:保温结束后,窑炉温度经过1.9—2.1h匀速升温至1190—1200℃(釉面抚平,特别是鼓包抚平),1190—1200℃保 温4.5—5.5min,窑 炉 温 度 达 到1190—1200℃时投松木,松木的投放量为每0.2m3的窑炉空间投放140—150g(釉面再析晶)。

第三阶段:保温结束后,窑炉温度经过28—33min匀速升温至1250—1260℃,1250—1260℃保温40—60min;保温结束后,窑炉温度经过18—22min匀速升温至1278—1283℃(釉面部分抚平),窑炉断电停止加热。

第四阶段:当窑炉温度降至1235—1245℃时,投松木,松木的投放量为每0.2m3的窑炉空间投放80—90g(釉面再析晶)。

第五阶段:当窑炉温度降至780—800℃时,窑炉温度经过4—5h匀速升温至990—1050℃,窑炉断电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出窑。釉面色彩有层次感,色彩由下而上依次为银蓝、黄褐、土黄,逐渐过渡。

本工艺烧制得到的建盏采用逆还原的烧制方法烧制建盏,坯、釉中铁元素提前析晶,之后釉面在不同温度气氛条件下,抚平和析晶交替进行,即晶体生成、破坏交替进行,釉面肌理改变,釉面晶斑为釉中析晶,不浮于釉上,釉面触摸光滑,如此烧制得到的建盏釉面斑纹以不规则的缕状斑纹为主,如行云流水一般,同时夹杂点状斑纹和毫丝,如瀚海星辰,富有韵味。色彩由下而上依次为银蓝、黄褐、土黄,逐渐过渡,层次感强,具有优异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如图1)。

七、结语

我国的传统建盏烧制工艺有许多都于沉浮的历史长河中失传,因此,当代工匠致力于对建盏烧制工艺的复原和创新,建盏的逆还原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为建盏烧制带来更多的艺术创新,对当代建盏工艺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兔毫松木坯体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兔毫建盏的鉴赏*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谈建盏之兔毫盏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