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研究

2022-12-07 11:37
文化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达西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

吕 昕

《傲慢与偏见》是由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该小说虽然具有鲜明的英式语言风格,但是与当时矫揉造作的常见语言风格与叹惋感伤的遣词造句存在显著差异。这部文学作品不仅在素材选取和应用方面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应用和表达方面别具一格,令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为全面了解《傲慢与偏见》独特的语言魅力,本文从其语言创作风格着眼,深入解析作者独特的语言创作风格。

一、采用个性化语言塑造不同人物形象

《傲慢与偏见》一经出版便收获众多读者,此种畅销场面固然得益于其活泼轻松的故事情节,然而此种常规意义上的成功中其充满魅力的语言风格同样功不可没。

在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对话场景是班纳特一家的日常对话,以及主要角色伊丽莎白与达西在不同场景下的对话。以班纳特太太为例,根据文中叙述,这位绅士的太太在年轻时曾经是一位美人,班纳特先生被其美貌所吸引与之结为连理,但是在天长日久的夫妻相处中,班纳特先生逐渐认识到自己这位太太美貌之下的浅薄和缺少教养,于是新婚时的热情逐渐消散,他对于自己的太太通常表现出敷衍的态度,在面对太太的琐碎要求时很少进行沟通或争论,而是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有时他与班纳特太太对话时所使用的语言暗含嘲讽,但是班纳特太太对此毫无所觉,仍然热情地称呼他为“my dear”。与班纳特先生面对妻子时嘲讽、冷淡和敷衍的用语相比,班纳特太太面对丈夫时语言通常比较夸张和热烈,在表现出班纳特太太角色肤浅、粗俗、势利与不稳重的同时,也通过人物语言的对比呈现出夫妻二人对彼此感情的差异[1]。

通过这些语言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班纳特太太对于丈夫存在信任、依赖与爱意,班纳特先生则对太太没有过于深刻的感情,更多地是丈夫对妻子的责任感。个性化语言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此种通过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几乎贯串全文,不仅存在于班纳特夫妇之间,而且在班纳特家父女之间的对话中也有众多体现。例如,在班纳特一家外出参加舞会时,“书呆子”玛丽长期占用钢琴演奏无法引起众人兴趣的乐曲引来其他人的侧目。在该情节中,伊丽莎白与班纳特先生对话,请求他前去说服玛丽停止这种失礼的行为。从伊丽莎白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她因为家人的失礼而感到尴尬、窘迫和焦急,恳求父亲时充满对父亲的恳切和信赖。而在班纳特先生前去说服仍然在卖力演奏的玛丽时,他说:“可以了亲爱的,也给其他小姐一点儿机会吧。”语言表达比较简单直接,与他冷淡的人物形象保持一致。此外,柯林斯写信告知班纳特先生有传闻称达西先生意图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故事环节中,班纳特先生向伊丽莎白表明自己认为这个消息十分惊世骇俗,以及在达西和宾利分别表达求婚意愿后,班纳特先生说:“还有哪位小伙子要来求婚可以让他们进来了,我正好有空”,侧面反映了这个角色诙谐的一面[2]。

通过个性化语言塑造差异化形象也常常体现在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对话中。在两位角色对话中,伊丽莎白常常使用疑问句表达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在前期失败的求婚中,达西用自以为坦率真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伊丽莎白强烈的爱慕和自己内心的矛盾。他通过陈述客观事实表明自己的爱是真诚的、值得被接受的,但是从伊丽莎白或者读者的旁观者视角而言他的用语对伊丽莎白是失礼的、冒犯的,同时是难以获得心仪对象芳心的错误表达方式。脱离角色视角审视这段对话,固然让人感觉达西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但是这段语言表达侧面反映了达西身份尊贵、长期习惯于俯视他人,所以在其他人视角中达西是“傲慢”的。由这段话也可看出,达西虽然在表达方式方面欠妥,但是他的语言没有丝毫矫饰或隐瞒,此时他对自我缺少清醒的认知,未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完全贴合人物身份背景和此时故事情节发展。同时,这段话塑造了达西坦率、真诚的人物性格,是风格鲜明的“达西式表达”。

在这段对话中,对话初期伊丽莎白的语言表达克制而礼貌,使用疑问句式表达自己对达西独特表白的不解,即“你是告诉我你喜欢我违背了你的意志?理智?还有你的性格?”此时双方仍然可以进行平和的语言交流,但是随着对话的发展,双方用语也逐渐激烈。达西直白地反问伊丽莎白,难道自己应该以收获一群缺少教养的亲戚为荣,体现此时人物在恼羞成怒之下力图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维护自己的尊严的不容侵犯的骄傲。而伊丽莎白直白地说出即使全世界的男人都不存在了也不会选择达西,此处语言表达不仅将剧情冲突推到顶点,而且表现出伊丽莎白这一角色的自尊、自爱、清醒、励志以及对家人的爱,还有她的倔强和不肯服输。

此种个性化语言表达被广泛应用于书中众多人物塑造中,在应用于体现人物个性差异之外,在互动双方性别存在差异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在书中,男性角色在与女性角色对话时,用语通常比较礼貌、平和与谨慎,即使达西并不认同卡洛琳的部分观点,但是在日常对话中很少表现出直白的反对意见。宾利督促达西去跳舞时态度强硬,使用“had much”“must”等词汇,而在与其他女性对话时则温和有礼。此类语言表达显示出达西与宾利等上流社会男性具有的符合社会规则和人物身份的绅士礼仪。

二、运用幽默的反讽语言营造作品氛围

《傲慢与偏见》中运用大量幽默的反讽语言,通过语言技巧的应用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也因此提升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傲慢与偏见》语言表达具有典型的英美文学特点,即讽刺与幽默是该类作品常用的语言表达。文中通过此种语言的使用巧妙地揭露丑恶现实,抨击社会负面问题,也对现实问题进行反省。通过阅读可知,全文中遍布幽默风趣的用语,应用嘲讽时总体表达委婉,在表达深层寓意的同时不会因为过于激烈的表达而引起读者的反感和其他负面情绪。此种语言表达在故事开篇既有实证:“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都想娶位太太。”此种表达的精彩之处在于,使用简短的语言奠定故事基调,后续全文故事也在此基础上展开,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傲慢与偏见》语言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新颖,用词简洁,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荒诞故事叙述,符合当时英国社会部分人的思想表达习惯,幽默地嘲讽了当时社会的不良生活价值观,以及嘲讽部分缺少情感追求而是一味执着于阶级、财富的落后价值观。此种表达和上层阶级庄重的语言表达反差鲜明,充满对比和戏剧冲突意味,在短暂的语言篇幅中展现了丰富的戏剧性冲突。

语言表达中的幽默和讽刺与语境相关,常规语境下此种讽刺表现比较委婉含蓄,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隐含矛盾冲突,在讽刺性基调基础上显示语言深层涵义,自然地营造戏剧冲突。嘲讽与幽默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隐含在人物对话中。主角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初次相见,达西少言寡语对于跳舞并不热情,在舞会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的情况下,女性缺少舞伴,此时按照常规的舞会礼仪达西应前往邀请落空的女性跳舞,以显示绅士风度,此时达西的表现令伊丽莎白认为达西个性傲慢。此时达西看到班纳特一家,尤其是班纳特太太及其两个小女儿的粗俗表现,也因此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偏见。因此,该部分情节中男主角与女主角发生的对话充满针锋相对的意味,使用大量嘲讽意味的言辞。达西向伊丽莎白提出跳舞邀约时,伊丽莎白表现冷淡疏离,直言达西的邀请是“客气”,直接指出达西的邀请完全缺乏诚意,伊丽莎白通过此种表达讽刺达西为人傲慢,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冲突感[3]。

在另一场舞会中,达西再次邀请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出于礼貌接受了这次的邀请,但是仍然不忘嘲讽达西,提出她认为两个人具有一定共同点,即“都不爱交际,也不喜欢说话,说一句话就想说得一鸣惊人。”从字面意思进行解读,可能会误以为伊丽莎白在恭维达西,然而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可知伊丽莎白在嘲讽达西,再次指出他为人傲慢。在故事前期二人的对话中,伊丽莎白出于对达西“傲慢”的评价,始终倾向于使用嘲讽的语言调侃达西。此时达西虽然已经对伊丽莎白产生了爱情的萌芽,但是仍然未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语言方面语气傲慢,更是直白指出伊丽莎白虽然为人出色但是家世卑微,不堪为良配。在这种互相洋溢着火药味儿的对话中,故事情节戏剧性展开。而在故事发展中随着人物语言的逐渐缓和,以及对双方态度转变的生动描写,自然流畅地舒展开故事脉络,推动情节发展。

讽刺和幽默语言风格不仅使故事叙述免于平淡,提高整体叙事水平,而且为读者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避免导致叙事出现刻板说教的意味,即在表达反讽的同时保持幽默诙谐,良好适应了大众审美趣味。可以说,此种语言创作风格在提高作品文学价值、丰富作品精神内涵的同时,也有效地取悦了读者,从而使该作品兼具文学性和趣味性。

三、利用戏剧化语言推动剧情发展

《傲慢与偏见》中使用众多富于戏剧性的语言促进情节发展。例如,在达西第一次表白中,达西的求婚果断、直白,用语高傲又自信,笃定自己会得到肯定的答复。伊丽莎白明确表达了拒绝嫁给达西的意愿,语言表达方式坚定、决绝。而在达西第二次表白中,伊丽莎白则说“我得承认,我的感情与那时不同,或者可以说完全相反。”采用此类前后对比表达,以及应用转折性语言表达等进行情节叙述,通过此种方法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作者在行文时有时会采用具有对比意义的词汇描述情节。例如,在简、伊丽莎白婚礼情节中,作者使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Happy for all her maternal feelings was the day on which Mrs. Bennet got rid of her two most deserving daughters。”在这段描述中,“got rid of”实际上是倾向于贬义的用语,而与此同时作者使用积极和情感充沛的词语“happy”进行积极情感的表达,两种表达综合使用于同一个场景中,产生显著的落差色彩,因此,使这段描述具有戏剧性色彩,增加了文章诙谐幽默的趣味,进一步突出了故事基调[4]。

在小说类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是影响力较大的重要构成部分。作者借助人物对话表达深层思想内涵,通过鲜活生动、趣味盎然的对话展现思想内涵。此种语言创作方式一方面引导读者进行情感深化,另一方面充实和升华故事中人物情感,完善作品情感表达。作者通过语言技巧的应用使人物对话与故事情节充满张力,充满巧思。在语言表达方面,作者运用较多的是班纳特夫妇的对话描写,通过二人对话延伸故事脉络,对情节进行推波助澜。班纳特先生在面对生活琐碎问题时通常装聋作哑,得过且过,力求减少麻烦,习惯于敷衍太太,以及使用大量简短的否定回答,但是在叙述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情节时,班纳特先生的语言表达显示了他作为家长强硬和鲜明的态度,即他明确反对这门婚事。作者在此处对班纳特先生的语言描写如下:“我会将所有丑话都说在前面,我永远不会在朗博恩接待这些人,这只会让他们肆无忌惮地胡来。”纵观全文,这是班纳特先生少见的强硬与坚决。班纳特先生的这种表态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看出,班纳特先生并非真的“糊涂”,他只是习惯于消极应对各种事务[5]。

四、应用差异化语言烘托多样化语境

在作品语言应用中,作者通过多样化表达烘托环境,根据情节需要转换虚拟语境。在作品中,作者技巧娴熟地运用虚拟语境,以此推动故事发展,对比人物性格,以及表达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等。在宾利意图说服达西跳舞时,作者描写了达西漫不经心地转身时和伊丽莎白对视的场景,此时达西傲慢地对宾利说,伊丽莎白虽然不错,然而无法打动他的心,将达西傲慢的个性表现得生动又形象。同时,达西在选择舞伴时“宁缺毋滥”的论调也显示了他的傲慢。直至初次告白时,此种傲慢仍未消除,他在直白地表达出对伊丽莎白家庭的不满时,完全未意识到这是对他人的冒犯,而是显得理直气壮,也使伊丽莎白进一步认识到了他的傲慢。他对于自己此次求婚的结局充满信心,这种乐观的态度来自于他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自信,此外也是因为他认为伊丽莎白与之相比天壤之别,伊丽莎白理所当然地应该接受和感激他的“纡尊降贵”。告白受挫后,达西收敛了自己的傲慢,重新表现出谦逊,并最终求婚成功。在表达成功后,达西向伊丽莎白抱怨自己因为之前被拒绝而受到的委屈,进一步丰满了人物形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傲慢与偏见》在展现经典英式语言魅力的同时也具有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擅长使用戏剧化语言、幽默和反讽、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以及使用不同语言烘托情节所需环境,作品个人风格突出,语言应用技巧独特,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猜你喜欢
达西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
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一分钱也没少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傲慢与偏见
钱包风波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