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前哨:八路军驻京办事处

2022-12-07 11:51孙为林
铁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李克农叶剑英办事处

■孙为林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

在南京市傅厚岗66 号(原青云巷41 号),坐落着一幢二层楼的旧式院落,隐于都市的喧嚣繁华中,每到秋风来临时,院内桂花阵阵飘香。这就是被称为抗日前哨的“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简称办事处)。2019年10月,这处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抗日烽火遍地燃烧的岁月里,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成立于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时刻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从此,中华民族疆土日蹙,山河沦陷,人民流离失所,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书桌,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强烈呼吁下,蒋介石被迫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同意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为便于推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办事处。同年8月9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参加国民党当局召开的国防会议,并与国民党谈判成立办事处。8月19日,周恩来和朱德返回延安,叶剑英以八路军代表身份留在南京负责筹建。8月下旬,中共中央又派正在上海工作的李克农到南京任办事处处长。不久,博古也来到办事处任中共中央代表。

文章开头所说的小楼原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的公馆。周恩来通过与张伯苓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租其公馆供办事处使用。这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叶剑英和李克农以及童小鹏等工作人员住在这里。后来,办事处又在高云岭29 号租了一座小楼作为博古和其他办公人员的住处。再后来,因住房拥挤,又在西流湾1 号租了一排平房作为宿舍办公用房。

虽然中共中央快马加鞭,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办事处,然而时局日趋紧张,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又发动了淞沪战争,罪恶的战火逐渐逼近南京,整个南京城也处于动荡不安中。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明里声称一寸河山一寸血,坚决抗战到底,暗地里却随时准备撤退逃亡。11月12日,上海沦陷。11月19日,苏州失守。此时,国民党当局决定内迁到重庆、长沙、汉口等地,办事处也只得决定分批迁往武汉,待到叶剑英、李克农等人最后一批撤离时,已是12月初。

办事处从成立之初到12月初撤离至武汉,仅仅4个月的时间,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夜以继日,冒着被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用生命与时间赛跑,用智慧与各种势力较量,为国共合作、抗日救国和民族独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展统战和抗日宣传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办事处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并把统战工作重点放在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上。周恩来等人多次与国民党军政要员冯玉祥、白崇禧等人会晤,商谈国共团结抗日大局。

1937年8月13日,办事处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我们已渐渐取得公开地位,南京各要人及刘(刘湘)、白(白崇禧)、龙(龙云)均见过。”8月15日,周恩来等人正在何应钦公馆商谈抗战事宜,恰好碰上日军首次轰炸南京,他们便一起到地下室躲避空袭。

同时,办事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想方设法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被服、武器弹药等通过友军的汽车、铁路部门调拨的列车、商家提供的货车等,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前线。

1937年8月,抗日烽火已经熊熊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数热血儿女告别父母、舍妻别子,带着家仇国恨,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民族情怀,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奔赴抗日前线。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是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任务。办事处一成立,便在南京筹备成立《新华日报》,还请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佑任题写了报头,结果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挠,报纸没有办成。没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办事处就靠散发延安寄来的《解放周刊》,并油印宣传品进行宣传。办事处每次收到中共中央的重要文章和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战报,都及时油印发送各家报馆。平型关大捷等打击日军的消息就是办事处通过这些报纸传递出去的,给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强大信心和力量。上海市一对8 岁和5 岁的小姐妹,将平时的零花钱省下来,买了两架军用望远镜送给朱德和彭德怀两位八路军首长,她们的爱国热情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前线将士。10月上旬,办事处连续3 天在《申报》和《中央日报》上刊登朱德、彭德怀的公开信,对全国各地发来的贺电表示感谢。

10月中旬以后,办事处还利用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的《抵抗三日刊》,详细介绍了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的招生情况,对革命圣地延安作了客观真实的详细介绍,鼓舞了成千上万寻找真理、渴望光明的热血青年,跋山涉水奔赴延安,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烽火硝烟中。“到延安去!”成为那个时代爱国青年最优美的旋律、最崇高的人生信仰。

积极营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1937年,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时,许多共产党员以及进步人士仍被国民党当局关押在首都反省院等监狱。

因此,释放一切政治犯是中共中央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但国民党当局一拖再拖甚至刁难。经周恩来、叶剑英等多方交涉和办事处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使得国民党当局先后通过了《战时战犯调服军役办法》《非常时期监所人犯临时处置办法》。8月18日,周恩来和叶剑英到所谓的“首都反省院”看望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并向他们做了抗战形势报告。之后,在办事处的努力下,关押在首都反省院、中央军人监狱、模范监狱的陶铸、王根英、夏之栩等100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释放出来。他们获释出狱之后,听到或者看到办事处的消息,主动找到办事处,办事处组织人员接待安顿他们,为他们发放津贴和衣服,并送上文件和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供他们学习。其中,700 多名党员经审查合格后,被办事处安排前往延安。

夏之栩是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的爱人,其母亲夏娘娘,先后在中共武汉支部、湖北地委等机关担任掩护工作,曾经先后3 次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仍然坚贞不屈,被称为革命母亲。夏娘娘从苏州监狱获释后,由狱中难友韩宝春带到浙江自己家中,一时与组织和家人无法联系。李克农获知后,立即发电报汇款请韩宝春把夏娘娘送到办事处来。

恢复和发展中共地下党组织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进入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时代,各地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从1927年至1934年,原中共南京市地下党组织在7年间先后8 次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重大破坏,谢文锦、孙津川、黄瑞生等6 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大批共产党员先后被捕或被杀害。1937年9月,在博古的组织领导下,及时重新组建了由平津流亡学生、原中共北平西城区委书记李华等组成的中共南京市委,领导南京、扬州等地及平津流亡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在博古、董必武的精心统筹和安排下,办事处在刚从国民党监狱中释放出来的共产党员中选派一批地下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参与恢复建立中共江苏省委、湖北省工委、安徽省工委、浙江省临时工委等党组织,使遭到破坏的地下党组织重新活跃起来,开创了党在白区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李克农叶剑英办事处
叶剑英的港澳情
叶剑英(上)
李克农三戏侦缉队长
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纪事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
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有哪些
中共“特工王”与夫人的一世情缘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与夫人赵瑛的情缘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