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四军军歌谈新四军的起源与东进

2022-12-07 11:51张树忠
铁军 2022年12期
关键词:独立团叶挺红四军

■张树忠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这首《新四军军歌》创作于1939年春,歌词由陈毅撰写初稿,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组织集体创作并定稿,最后由何士德谱曲。“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表示新四军源自叶挺独立团;“孤军奋斗罗霄山上”说明新四军继承了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血统;“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指出了新四军直接来源于南方八省十四个游击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明确了新四军的主要战略方向。

一、新四军源头之一——叶挺独立团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11月,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陈延年任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此间,两人在征得孙中山同意的情况下,组建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在车队中建立党组织,直属广东区委领导,一切事宜直接向周恩来或陈延年请示汇报,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实际上是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1925年8月,周恩来、陈延年等同志提出,借鉴“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组建经验,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黄埔军校部分学员为骨干,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三十四团。11月,叶挺接受广州区委的指示,担任三十四团团长,后人称之为“叶挺独立团”。1926年5月,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千里远征,首战湖南安仁,继克汀泗桥、贺胜桥,最后攻破武昌城,部队所表现出的一往直前、无坚不摧、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1927年1月,武汉人民铸造了一面高1 米,宽0.5 米的“铁军”盾牌,敲锣打鼓献给叶挺部队,称以独立团为代表的北伐第四军为铁军,“铁军”称号由此诞生。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6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7月,叶挺率领独立团主力秘密前往南昌。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起义时,叶挺独立团被编为起义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起义部队因敌我力量悬殊,撤出南昌。转战江西、福建、广东,在行至广东大浦县三河坝时,朱德率2500人留下阻击敌人,周恩来、叶挺、贺龙率主力部队转战潮汕地区,终因寡不敌众,在广东普宁莲花山被国民党薛岳和陈济棠部打散,刘伯承转移到上海,周恩来、聂荣臻转移到香港,贺龙转移到湖南,叶挺转移到南洋,余部1300多人转移到海陆丰地区坚持打游击。朱德得知南下的主力部队失败后,率领余部转战闽粤赣湘,在抵达江西南部安远县天心镇时,政工干部全部走光,师以上领导仅剩朱德1人,团以上干部仅剩陈毅和王尔琢2 人,部队仅剩800 多人(以叶挺独立团骨干为主)。1928年1至3月,朱德率部抵达湘南,发动了湘南起义,部队发展到8000多人,叶挺独立团和南昌起义的火种得以保存下来。

二、新四军源头之二——红四军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部的井冈山,与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七十三团(前身为叶挺独立团)被编为红四军第二十八团,直属军部管辖,成为红四军的骨干力量。井冈山会师后,二十八团担任红四军的主力,随毛泽东、朱德、陈毅转战闽赣两省,开始了创建以赣南、闽西为依托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闽西古田镇举行,二十八团亲历了这次会议,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为这支铁军部队注入了活的灵魂。

古田会议后,二十八团被整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配合主力部队取得了4 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

1934年10月,第四团主力随中央红军长征,被编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长征路上,该团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战功卓著。

三、新四军源头之三——南方红军游击队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在项英和陈毅的率领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后被改编为新四军。当时陈毅所在的赣南游击队处于敌人重兵围困之中,斗争万分艰苦。在粤赣边群山中,这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帐篷都不敢搭,连火都不敢生的队伍,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为中国革命保留了坚持斗争的火种。

四、新四军组建后之东进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下山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北伐名将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整编后的新四军共辖4 个支队,全军10329人,6200多支枪。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任4个支队的司令员。1938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新四军:目前最有利的发展地区是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据此,新四军各支队陆续向皖中、皖东、苏南和豫东南挺进。

新四军东进线路之一——从皖西到皖中皖东:1938年3月,第四支队在皖西立煌县(今金寨县)流波石童集中。4月,四支队进抵皖中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5月12日,四支队第九团,在安徽省巢县东南蒋家河口设伏。当天中午,日本第六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乘船下乡抢掠,新四军当即进行阻击,经过20多分钟激战,将曾经参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第六师团一一旅团驻巢县守备队击败,击毙日军20 余人,缴获枪支20 余支、敌军旗一面。这是新四军组建后对日军的首次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7月组建第五支队,第四、第五支队随即东进展开于淮南津浦铁路两侧地区,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东进线路之二——从皖南到苏南:1938年3至4月,第一、二、三支队先后到达安徽省歙县岩寺地区。军部由南昌进驻岩寺(同年8月,移驻泾县云岭)。4月下旬,军部组织先遣支队,由粟裕率领挺进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7日,粟裕部队在镇江以西的韦岗伏击日军车队,此战是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的首次胜利,大大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斗志。1938年7月,第一、二支队相继进入江南敌后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和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4月,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挺进苏南,与无锡、江阴等地梅光迪部合编,并沿用当地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番号,东进苏州、常熟、太仓地区,进抵上海近郊,相继取得夜袭浒墅关和虹桥机场等战斗的胜利。

新四军东进线路之三——从豫南到豫东南:193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彭雪枫率新四军竹沟留守处部队一部东进。10月,与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一部和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10月26日傍晚,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至淮阳东北窦楼村。当时窦楼西南的戴集镇,驻有一个日军骑兵小队,队长林津少尉。27日上午8时,林津集合骑兵小队,杀气腾腾地奔向窦楼。彭雪枫果断命令消灭日军。战斗非常激烈,击毙林津少尉,歼灭日军16名。此战是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后打响的抗日第一枪,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新四军东进线路之四——刘少奇率“乌江大队”从皖东东进盐城:1939年12月,刘少奇在安徽定远藕塘召开中原局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向东,发展苏北”的战略方针。1940年9月下旬,在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的亲自护送下,刘少奇率领1000余人的中原局机关和新四军干部(对外称“新四军乌江大队”),向东挺进苏北,于10月初到达盐城阜宁的东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南下部队会合,10月6日进驻盐城。为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独立团叶挺红四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
叶挺在新四军组建前后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①(1929年1月)
叶挺独立团内的共产党员
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为解放人民立下汗马功劳的叶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