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探析

2022-12-07 11:05赖进铭
中学生物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学价值观思政

赖进铭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中学 广东佛山 528308)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的一门课程。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如科学家在不断揭示生命本质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新精神、严谨态度和家国情怀等,都能很好地引发学生共鸣。

1 凝练生命观念,理解生命本质

生命观念是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总体的认识和看法。学生在建立生命观念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符合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生命观念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以《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蕴含着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本章节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可主要包括:①培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学生通过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能够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命系统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生命和非生命存在普遍联系”等观点,进而认同唯物辩证法所提出的“万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各种生命,不断的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排出代谢废物”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同时认同唯物辩证法所提出的“世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的观点。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规定了价值取向和标准。教师授课时可以基于稳态与平衡观,将细胞比作一个国家,细胞内的环境比作社会,细胞器比作个人。一个健康细胞不仅需要细胞内物质、能量、信息的有序传输,同时需要细胞器之间的紧密合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个体在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2 运用科学思维,崇尚严谨务实

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崇尚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逻辑分析,敢于批判质疑,勇于追求真知。因此,在科学思维培养的过程渗透思政元素,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观念。以《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为例,科学家无法通过观察了解地球上产生生命的过程和生命的初始形态,也难以获得确凿的证据,在探索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推测和验证,其间运用了大量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科学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尝试激发学生崇尚真知的认知动机和提升批判质疑的认知品质。本章节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可主要包括:①崇尚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地球上生命的先后出现众多观点或者学说,如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等,最终大多数科学家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在探索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崇尚真知、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了优秀的榜样。②敢于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生命科学的发展有赖于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持之以恒的探索,不断的完善或修正已有的理论,需要敢于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和自我否定的勇气。如本章节中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过程(表2)就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的素材。由这些科学史可知,人类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探索经历了2000多年,期间有人被迫屈服权威,但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敢于批判质疑,勇于创新实践,为后世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教师应通过充分挖掘本章节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

表2 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过程

3 开展探究实践,塑造良好品格

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促进了生物学研究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初中阶段的生物科学探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科学史探究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中,科学史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如前所述。实验探究过程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这些都是绝佳的思政教育契机。以《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例,本章节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可主要包括:①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沃土,是形成高阶思维的重要方式。以本章节中“光合作用原料”的探究实验为例,教材建议的探究实验存在用时较长、步骤较为复杂、现象不够直观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勇于进行实验创新。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改用溴麝香草酚蓝监测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变化,直观呈现“金鱼藻吸收二氧化碳”的结果(表3)。这种超越教材的体验能够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②学会用科学指导实践。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更要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知识后,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提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措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利用科学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激发崇尚科学的热情。

表3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创新实验

4 培养态度责任,树立生态意识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体现,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关系国计民生议题,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了解生物圈”为例,本章节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可主要包括:①树立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客观事实为基础。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开展关于“日本福岛核污水入海计划”的讨论,通过分析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可怕后果,意识到污染环境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自身的利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绿水青山、风景宜人的生活环境的憧憬,从而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找到爱护环境的责任理由。②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事实,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也是唯一的家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讨论保卫家园的方案,从而形成勤俭节约、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投放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 总结与展望

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是每一位生物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在生物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保持鲜明的生物学课程特色。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切忌在教学过程中随意增加思政教育的素材,打乱课程教学的体系,容易导致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同度降低,甚至出现厌恶情绪,影响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效果。②立足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课程具有自身的价值体系,对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核心素养有明确的要求。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生物学价值观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