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项目式教学法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
——以《糖尿病防治手册》的制作为例

2022-12-07 11:05
中学生物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手册教学法糖尿病

鲁 航

(四川省双流中学 四川成都 610200)

复习课是高中生物学科的常见课型,传统的复习课多采用“讲-练-评”的模式,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解题能力的训练,教学形式单一、活动匮乏,往往收效甚微。项目式教学法以活动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应用,能够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层次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复习效果。

1 可行性分析

1.1 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法在西方应用广泛,主张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化的学习任务来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这种理念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近几年,国内也涌现出了很多项目式教学的课例,但多用于新授课教学,在复习课上的使用较少。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学还是主要基于教材,而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实践应用,往往还要结合到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开放性,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为了契合教材内容,将“项目”演变成课前的“小实验”,其意义和实效性都会大打折扣。

1.2 学生的知识储备

复习课一般在新课结束后进行,旨在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合理应用。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再开展项目式的学习,项目就不再是无根之木,学习活动能够更深入,知识也得以拓展延伸。知识的应用也不再是仅仅用于解题的纸上谈兵。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科素养。

1.3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复习课多围绕教师、课本和习题展开,不断重复训练,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活动匮乏。学生被动地扮演角色,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兴趣。中小学生普遍渴望展示自我价值,不愿意一味接受“听说”式的训导,更愿意在实践活动中去总结经验自我反思;不满足于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更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渴望组建自己的团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完成有意义的“项目”,从中获得成就感。

1.4 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4个维度的考查。这就要求复习课除了要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解题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科间的融合。这些也正是项目式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2 教学流程

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结合情境,确定项目任务;组建团队,分解项目任务;分组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展示交流,分享研究情况;精进完善,推广项目成果。下面以编制《糖尿病防治手册》为例,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2.1 结合情境,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在确定项目前要做到“三分析”:①要分析复习内容,拟定教学目标,项目任务与复习内容的相关度要高,要能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最好能用到本学科多板块的知识;②要分析学情,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布置难度适中的项目任务;③要分析项目的实用性,好的项目任务一定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即研之有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以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提出的“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宣传主题为背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病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等都是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具有研究价值。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与高中生物学科中多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复习指向性强。因此,本节复习课将编制《糖尿病防治手册》作为项目任务。

2.2 组建团队,分解项目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组建项目小组。对于简单项目,教师可以组建几个独立开展活动的平行小组,使各小组形成竞争,并共享资源,实现研究成果的互补;将较为复杂的项目分解为几个子项目,由各小组分工完成,最后再汇总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各小组要确定负责人,明确组员分工,还要制定好各阶段的任务以及具体的时间安排。例如,将编制《糖尿病防治手册》分解为7个子项目课题,分别是:糖尿病的种类和致病机理、相关并发症及其危害、血糖的变化与监控、常用的治疗手段及不良反应、患者的注意事项、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最新的研究进展。每班设2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分成7个项目小组,每组3或4人负责一个子项目。项目周期1个月;在第一周完成项目的准备和前期工作;在第二周实施项目;在第三周交流汇报研究成果;在第四周进行研究成果的完善与推广。教师还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各班的项目成果展示比赛,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3 分组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开展工作,组内和各小组之间要随时交流最新进展,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技术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调查研究、模型构建等各种途径完成项目任务。在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巩固和拓展了基础知识;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团队协作,发展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科研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复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基础上,树立学科核心素养、形成STEAM素养。在编制《糖尿病防治手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搜索网络资源、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重组,并用于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出科学可行的措施,最终形成宣传手册。此过程除了要运用到生物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需要运用到药理学、化学、食品营养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学生要制作通俗易懂、简洁美观的学册,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信息技术能力、排版编辑能力以及一定的美术基础。

2.4 展示交流,分享研究情况

学生分组完成项目的过程是理论指导实践,展示与交流环节则是总结实践经验回归理论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此环节采用课堂答辩的形式进行,答辩人是各小组负责人,“答辩委员会”由教师和其他小组长组成。小组长在答辩时要介绍本团队的成员组成、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还要提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负责解难释疑,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相知识。在答辩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是参与者和组织者,又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追因”和“溯源”,即回归教材、回归课堂,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对有关知识进行完善和补充。同时,教师也要对各小组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答辩成绩。本环节是复习课的“实效性”的直接体现,展示和交流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复习是否达到效果即取决于展示效果。《糖尿病防治手册》制作项目中涉及到的主要相关知识见表1。

表1 《糖尿病防治手册》制作项目中涉及到的主要相关知识

2.5 精进完善,推广项目成果

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进一步完善和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统一形式的项目成果。成果类型可以是实验报告、论文、模型、发明制作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组织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培养社会责任。例如,开展“糖尿病日”宣传活动,将《糖尿病防治手册》印制成册,分发给广大师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或让学生充当“宣传员”,将《糖尿病防治手册》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到社区宣传,科普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3 总结反思

项目式教学法用于生物复习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传统复习方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活动匮乏的弊端。项目式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宁缺毋滥。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项目式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较高,最好能够协调各科教师,组成导师团队,能有效减轻教师负担。③教师要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不能让项目变成少数学生的任务,要让人人积极参与。④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落实,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一定要将复习效果落实在学生素养的提升上,让复习具有实效性。

猜你喜欢
手册教学法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