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改造
——以黄埔区莲塘村为例

2022-12-07 06:12罗丹芮江俊辉
大观 2022年10期
关键词:莲塘风貌村落

◇罗丹芮 江俊辉

一、传统村落更新与文化传承

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有历史、文化、社会、科学、艺术、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传统村落改造迎来诸多契机。传统村落是文化的载体,村落更新有助于传播当地文化,增强当地知名度,带动村落可持续发展。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要保护好当地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意识地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华文化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离不开中华民族世代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尊重、传承以及创新。村落的文化特征决定着村落的空间格局形态和精神内涵。传统村落的更新在本质上是通过微改造的手法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更新,不断改善村落景观风貌,植入文化产业,传播与发扬当地优秀文化,达到保护历史建筑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目的,进而焕发传统村落的凝聚力,提升传统村落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激发传统村落的活力。

村落具有个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培育村落独特的精神文明和解决村落风貌趋同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对村落特色文化进行传承。

二、传统村落莲塘村现状

根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广州的传统村落有大岭村、聚龙村、黄埔村、小洲村、莲塘村、新围村、钟楼村、深井村、港头村、瓜岭村、钱岗村等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埔区莲塘村进行研究。

(一)黄埔区莲塘村概况

莲塘村在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是广州市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于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它具有典型的“山—村—水—田”的广府传统村落格局。莲塘村在地理位置上紧邻中新广州知识城中西部,紧邻帽峰山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

莲塘村的文化遗产丰富,保留了众多的历史建筑,同时还继承与发扬着舞狮、龙舟、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还有地方传统特色手工艺、荷塘采摘、节庆风俗、书院祠堂等原真性文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有:时四陈公祠、莲塘第一食堂旧址、莲塘营部第二食堂旧址、秀昌书室、友恭书舍、康乐祠等。这些历史建筑依靠圆帽山而建,形成了线状的历史建筑群。建筑群内部的街巷呈“梳式”布局,建筑单体呈对称式,以天井为中心。整体建筑群地势从圆帽山向外依次梯级下降,在巷道内形成自然排水渠,由此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此外,建筑体上的镬耳、陶塑、灰塑、木雕、彩绘等也保存较好。莲塘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本村的传统礼仪、传统节庆、传统手工艺、传统表演艺术,如粤剧、舞狮,还有特色美食,如凉粉、番薯饼等。总的来说,莲塘村的文化遗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

(二)当前莲塘村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拉大。莲塘村内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与此同时,农村的物质条件已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村民开始无规划地向周边扩张土地,修建新住宅,逐渐废弃旧建筑,这使得村落闲置空间大量增加,加剧了村落的空心化现象。其主要体现为传统建筑无人居住、倒塌,公共空间无人管理,兴建自建房等。因产权复杂和资金缺乏,加上又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系统的建设,传统建筑空间严重缺乏有效利用,整体呈现分崩离析、荒废化的状态。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村社会结构遭到破坏,传统的文化逐渐消逝,传统建筑风貌遭到破坏。

就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莲塘村旧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古巷道荒废,道路系统不完善;重要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侵蚀严重,局部存在塌陷等安全隐患;古建筑群荒废,存在垃圾废弃物乱堆乱放的问题;有闲置地浪费的现象;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古建筑无人管理;村内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传统民俗流失。

三、莲塘村更新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莲塘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中西部,与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密不可分。自中央在2013年提出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古村落活化,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莲塘村于南宋时期就已经建成,保存了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址。2013年,莲塘村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展。莲塘村古巷道呈“梳式”布局,建筑肌理清晰、完整,其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群,体现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真实性和连续性。广州传统村落是本土粤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能够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古村落活化,让人们记住乡愁。

其次,发展村落经济能够吸引村民回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传统村落更新与保护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就是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居民的利益。如果传统村落中没有足够的原住居民,保护工作是较难开展的。要合理利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优势,充分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对莲塘村古建的更新、保护,能够吸引外来游客,创造就业机会,使本村的人口回流,引导村民主体参与村落的保护更新。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加大对传统村落文化宣传的力度,在不破坏原有建筑肌理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置换,增添商业贸易、文化等公共设施及相关周边文创产品,促进文旅经济发展,使得莲塘村的保护和振兴形成良性循环。

四、莲塘村村落风貌更新策略

(一)保护与修缮

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建筑进行风貌更新,深层次地了解村落当地民俗民风、建筑艺术、村落文化,以便发掘村落所蕴含的设计文化与元素。

莲塘村传统建筑的再生,侧重的是“归属”二字。在古建筑群更新设计节点上,保留原始的建筑肌理,在原始建筑肌理上进行有机更新与原材料的再利用。莲塘村四巷、五巷、六巷的诸多古建民居早已残败不堪,砖混结构解体甚至塌陷,屋顶使用的一些木结构也已经腐烂,已支撑不了整体建筑,使得莲塘村的古建筑群已不再像以往那般意气风发。要想将它活化,必须先拯救。在整个改造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建筑墙体倒塌的夯土块进行重建,对古建筑的特色梁柱,用混凝土、防腐木加固,而不是整体推倒重建。在砖墙和屋顶的修复中,可采用原有的古砖和青瓦,在对其进行喷漆加工后重新利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是为了增强其稳定性,不能破坏古建筑的原貌。在对建筑表面及外立面进行装饰时,可以运用当地特色的陶塑、雕塑、彩绘,还原建筑原有的韵味。

(二)更新与再生

首先,对莲塘村古建筑群的风貌进行整体更新,具体手段包括改造、重建及再开发。对破损程度较轻的建筑,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还原历史风貌。对损毁严重的建筑,则采用新旧结合更新的手法,即利用钢结构加固整体建筑,在坍塌部分加入玻璃、钢材等材料进行重新设计,将现代工艺和原始材料相结合,如重新调整砖块的摆放顺序,或利用瓦片进行装饰,但改造后的建筑要保持整体协调,带有当地的风情。

其次,修缮古建筑的同时完善其建筑功能,真正实现为古村落注入活力。赋予更新后的建筑新的功能和内涵,但要保持新建和原貌风格的统一性。这样不仅能较好地保护历史建筑,留住当地文化,还能吸引外来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播当地文化。

最后,要注重保护莲塘村“山—村—水—田”的村落格局,坚持珍惜自然、合理再开发的理念。同时,在保护与修缮村落空间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建筑肌理及村落历史,维护生态格局与活力。

图1 莲塘村历史建筑修复效果图

图2 莲塘村改造效果图

五、莲塘村古建群风貌更新实践

(一)古建保护性还原及修缮

莲塘村的传统建筑是传承文化的内核,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同时也是进行文化交流的空间。当前围绕圆帽山而建的历史建筑破损严重,自然侵蚀使建筑开始坍塌,如不及时修缮,可能导致整个建筑群变为废墟。从单体建筑点状空间出发进行更新,结合街巷线状空间,串联形成片状更新区域,构建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群,提升莲塘村传统建筑品质。

对单体建筑损毁程度进行区分,针对侵蚀程度较为轻微的建筑,一般采用保护性修缮,即不破坏原有建筑肌理,在原始状态的基础上,对墙体、木结构、窗户、屋顶等进行修旧如旧的更新。保护性修缮以原生材料为基础,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去修缮,保持原来建筑所蕴含的韵味和建筑形态,还原其真实风貌。具体修缮做法可分为重砌或加固墙体承重结构、升级防护屋顶外围结构、加固木结构等。

自然侵蚀较为严重的建筑,主要存在于四巷、五巷、六巷区域。要拆除无法再次使用的废墟建筑和大面积坍塌的危房,并对其进行新建。可采用局部重建的方法,遵循建筑原有的穿斗式砖木结构,将原建筑墙体材料——夯土利用现代工艺重铸。此类夯土墙可作为建筑外观装饰,或是承重,可以此修复原本建筑的外观,还原其韵味。此外,这些建筑内部木结构承重已经侵蚀严重,需增加钢结构,增强承重结构的稳定性。外部环境空间可采用玻璃与钢架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建筑内部的采光。原屋顶瓦片可回收清洗,用于装饰室内环境。新建部分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同时也保留各自独特的韵味(图1)。

除建筑外的公共区域,也需进行整体更新,整治街道及巷道空间,完善道路系统、排水系统,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如垃圾桶、方向指示牌等。

(二)古建整体赋能及风貌更新

首先,修复莲塘村历史建筑群,基于当地传统建筑装饰、建筑结构、材料等,结合现代工艺还原建筑群整体风貌。

其次,通过文化与景观的融合,将特色植物和艺术小品嵌入景观节点,使整体环境和谐,共同展现莲塘村的特色。如,发挥莲塘村代表性植物——莲花的文化特色,将莲花贯穿于整体建筑群,打造宜人的景色,或是以莲花为节庆活动的核心,以历史建筑群为依托,延伸本村的民俗活动,打造莲塘村节庆活动。此外,可赋予修复好的建筑新功能,将以前单一的居住空间改造为书吧、咖啡厅,或是农产品销售和展示空间等(图2)。这样不但能较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和留住当地文化,同时也满足了各类人群的文化生活需求,打造出了供人们玩乐游憩的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承载着众多的文化,是群居文化的结晶,亦是传统文化产生、传播及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村落文化,要在挖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不断增强当地文化软实力。村落中的古建筑最能凸显本土文化,所以保护和更新历史建筑,有利于焕发传统文化影响力。只有将地方文化的人文情怀与乡土文化的载体传承发展下去,为人们留住乡愁,留下记忆,才能留住乡村发展的根。

猜你喜欢
莲塘风貌村落
包裹的一切
误西风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王光先国画作品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厦门 厦门市老促会到翔安区老区莲塘村考察调研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