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浙贝母栽培要点*

2022-12-08 04:52严中琪王呈阳吴国泉
上海蔬菜 2022年1期
关键词:贝母鳞茎糯玉米

严中琪 王呈阳 吴国泉**

(1.浙江省舟山市农业农村局,浙江 舟山 316023;2.浙江省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约有130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1]。贝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药贝母可分为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和安徽贝母等。浙贝母在浙江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为浙江地区药材“浙八味”之首,以鳞茎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舟山海岛地区浙贝母的种植面积较大[2],2016年种植面积达146.7 hm2。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连作年限的增加,浙贝母病虫害发生逐渐严重,大量施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过量,严重影响了浙贝母的品质和食用安全[3-4]。为此我们研究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浙贝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于2019—2020年在金塘镇大鹏山岛开展栽培试验,从品种选择、整理田块、选种下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浙贝母的栽培要点。

1 不同栽培模式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 连作

廖海兵等[5]研究发现,浙贝母连作后可导致土壤酸化、养分降低、微生物区系改变,进而引发病虫害,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试验采用浙贝母连作栽培模式。2019年10月下旬播种第1茬浙贝母,667 m2用种量为350 kg,2020年5月下旬采收鳞茎;2020年10月下旬播种第2茬浙贝母,其间土壤不做任何处理。经测算,第1茬浙贝母每667 m2产量为800 kg,按收购价15元/kg计算,667 m2产值1.2万元;第2年浙贝母每667 m2产量为450 kg,品质、商品性下降明显,收购价为12元/kg,每667 m2产值0.54万元,经济效益下降明显。

1.2 轮作

轮作可有效预防浙贝母菌核病和灰霉病的发生。试验采用浙贝母-单季晚稻轮作栽培模式。2019年10月下旬播种第1茬浙贝母,667 m2用种量350 kg,2020年5月下旬采收鳞茎;2020年6月中上旬播种单季晚稻,品种为嘉丰优2号,撒播,667 m2用种量1.0~1.5 kg,10月中下旬收获;2020年10月下旬种植浙贝母。经测算,第1茬浙贝母每667 m2产量800 kg,按收购价15元/kg计算,每667 m2产值1.2万元;嘉丰优2号每667 m2产量650 kg、产值0.2万元;第2茬浙贝母的产量和品质与第1茬基本一致。

1.3 间作

浙贝母与其他作物间作不仅可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还可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效率,实现一地多产,达到高效益的目的,但间作模式应以其他作物为主,浙贝母仅作为间作作物穿插种植,适合小面积生产。

1.4 套作

舟山海岛地区鲜食糯玉米市场需求量较大,我们开展了鲜食糯玉米和浙贝母套作栽培试验。2019年10月下旬播种第1茬浙贝母,每667 m2用种量350 kg,2020年5月下旬采收鳞茎;鲜食糯玉米于2020年3月中下旬在育苗棚内采用基质育苗,选用符合舟山海岛地区消费习惯的美玉7号品种,4月中旬将秧苗移栽到浙贝母畦边,每667 m2栽1 500株,7月中下旬采收;2020年10月下旬种植第2茬浙贝母。经测算,第1茬浙贝母每667 m2产量800 kg,按收购价15元/kg计算,每667 m2产值1.2万元;美玉7号糯玉米每667 m2产量330 kg,按售价10元/kg计算,每667 m2产值0.33万元。浙贝母与鲜食糯玉米套作虽然提高了当年的种植效益,但对土传病害的抑制效果不显著,且种植第2茬浙贝母时需增施底肥,以提高其产量、品质及种植效益。

2 浙贝母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用舟山本地品种金塘贝母品种,要求鳞茎抱合紧实、芽头饱满、无病虫害、大小中等。将贝母鳞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0.5 h,晾干后播种。

2.2 整理田块

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块种植浙贝母。9月下旬10月上旬,使用机械深耕地块,每667 m2均匀撒施商品有机肥或鸡粪1 000 kg、缓释复合肥20 kg后再浅翻1次,使耕作层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耙平整细后筑畦,畦面宽1.2 m、高0.2 m、沟深0.2 m。

2.3 播种

根据鳞茎大小分级下种。不同规格的浙贝母在种植深度、密度及肥料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大的或留种用的鳞茎适当深播,小的或做商品贝母的鳞茎应适当浅播。本试验中浙贝母的鳞茎规格以2.5 cm为主,于10月下旬在土壤不黏湿的条件下下种,开沟深7 cm,栽植间距15 cm、行距18 cm,开沟1行下种1行,逐行覆土、整平。

2.4 肥水管理

浙贝母耐肥忌渍。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缓释性肥料为辅,保持土壤疏松,既可利于根系发育又可减少养分流失。连续阴雨天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鳞茎腐烂。出苗期和鳞茎快速生长期应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12月下旬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缓释性复合肥15 kg,施肥后及时覆盖稻草;齐苗时,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硫酸钾5 kg;摘花打顶后,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促进鳞茎膨大。

2.5 病虫害防治

浙贝母出苗前20 d左右,畦面除草1次。浙贝母种植过程中需重点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可喷洒甲基托布津或啶菌噁唑防治,7~10 d防治1次,连喷2~3次;浙贝母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可用辛硫磷或乐斯本防治。

2.6 适时采收

5月20日左右,浙贝母地上部分基本枯萎时选晴天采收。采收过早或过迟均会影响浙贝母的产量和品质。

3 小结

随着近几年粮食增产保供压力的增大,舟山海岛地区种植中药材的土地越来越少,浙贝母作为浙江重要的药用材料,各地应选用适合当地区域的栽培模式以确保浙贝母产量和品质,同时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轮作和套作栽培模式均适宜在舟山海岛地区推广应用,特别是浙贝母⁃单季晚稻轮作栽培模式,能有效减轻土传病害,保证持续生产的浙贝母有较高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再配套采用新品种、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措施,可实现浙贝母绿色高效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猜你喜欢
贝母鳞茎糯玉米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百合
攀西地区川贝母引种试验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如何提高糯玉米的深加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