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梾生根机理及扦插繁殖技术分析

2022-12-08 08:26高广臣姚树建包志刚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0期
关键词:插条氧化酶生根

高广臣,刘 鵾,张 锋,刘 涛,姚树建,田 慧,包志刚

(1.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暖温带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元宝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2.沂水县国有沂山林场,山东 临沂 276400)

毛梾在植物体系中属于落叶乔木类植被,一般情况下,毛梾的生长花期在4月—5月,其果实为球形、黑色,每年8月—10月成熟[1],长成后毛梾高度可在6~15 m。相比其他类植被,毛梾的生存能力较强,可用于造林与绿地设计[2]。其果肉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用其制作油料。尽管毛梾的综合价值较高,但由于现如今对于毛梾的繁殖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出现隔年出苗的问题,导致毛梾繁殖与生长较为困难,进而影响了毛梾在国内发挥其最高价值。

本研究选择3年实生毛梾作为母树作为扦插枝条,设计了不同的扦插类型、扦插基质、种植灌溉设施以及插后管理,深入探讨了毛梾的生根机理及扦插繁殖方法,为实现毛梾的大规模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毛梾生根机理

通常情况下,在种植毛梾过程中,影响其生根的因素较多,如内源激素、营养物质、氧化酶活性、生根抑制剂等[3]。内源激素是植物自身形成的天然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等具有调节植物生长能力的激素,影响植物细胞的分裂与伸长,因此对毛梾生根具有重要影响;营养物质更有助于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尤其在扦插过程中,毛梾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另外营养物质不仅要充足,还需要按比例施加,才能保证毛梾根系的良好生长;氧化酶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吲哚乙酸氧化酶是在植物中存在较为广泛的一种生物酶,有利于毛梾扦插后生根;生根抑制剂包括单宁、咖啡酸、绿原酸等,具有抑制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毛梾扦插后根系生长情况与生根抑制剂的浓度有关[4]。因此在后续毛梾扦插繁殖中,为了提高植株成活率应充分考虑影响生根的多个因素,以上述几种影响因素为对比项,比较扦插繁殖效果。

2 扦插繁殖技术

为确保繁育的毛梾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应在开展试验研究前,进行试验基地地质情况的勘查,本研究总结并整理的现场勘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毛梾繁育试验基地基本概况Tab.1 The basic overview of breeding experimental base

通过地质勘查可知,所选的试验区符合毛梾繁育与生长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毛梾的扦插繁育方法。

2.1 插条、插床与扦插基质选择

2.1.1 插条选择

本次研究选择某采穗圃3年实生毛梾作为母树,在母树上选择生长状况良好、枝干健壮、无病虫害、无显著机械性损伤的生硬枝作为扦插枝条。

2.1.2 插床准备

在种植区域内选择一个苗床,将其作为毛梾的插床,插床依次铺设鹅卵石、细砂、基质,每层厚度不得低于10 cm,并用砖块分隔出不同的区域[5]。并以800倍的多菌灵消毒液进行深度消毒,消毒后才可用于扦插使用。

2.1.3 扦插基质选择

根据相关工作的需求,将扦插的毛梾划分为硬枝扦插与嫩枝扦插两种类型,以此为标准,进行扦插基质的选择[6]。在进行硬枝扦插时,将蛭石、泥炭与河砂按照1∶1∶3的比例,进行混合,使其成为颗粒大小混合均匀的基质颗粒后,将其摊铺在扦插繁育土层中,具有透气性与保水性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毛梾的生根率。在进行嫩枝扦插时,将蛭石、河砂、珍珠岩、泥砂按照1∶1∶1∶1的比例混合,按照上述相同的步骤,进行扦插基质的处理,以此完成插条、插床与扦插基质选择与准备。

2.2 插穗制备

一般都是在阴天早上来采集插条,并将采集到的插条置于清水中浸泡,将插条截成15 cm左右的穗条,确保每个穗条上有3个芽,在腋芽1 cm左右位置平切出切口,下切口则需要用掉片向下斜切,最后将所有处理好的插穗放置于800倍的多菌灵消毒液中消毒,再以清水洗涤干净后才能使用。

2.3 扦插与插后管理

在进行扦插前,需要提前3~5 d,使用600~1 000倍的多菌灵对扦插基质进行消毒,再用塑料薄膜覆盖>48 h[8]。

在毛梾扦插的初期阶段,需要在每天保证喷雾>30 min,根据当天日照情况,如果出现阴天或降雨天气,采取停喷或少喷的方式,控制扦插区域内的水分含量。根据布置的传感器,进行插后区域内湿度的控制,控制区域内湿度在80%左右即可,以叶片上汇聚水雾且不滴水为最佳。

在毛梾开始生根阶段,进行区域内水分的控制,结合毛梾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增加或延长灌溉的时间间隔。(为避免水量出现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可事先在扦插区域内修建一个容量为5~8 m3的蓄水池,将水泵、喷头等装置与毛梾扦插种植灌溉区域进行连接,设计每个喷头的有效辐射范围>1.0 m2。)同时,在距离插床高度2.5 m位置处,搭建遮阳网。当扦插繁育所在地出现连续降雨时,可以根据设计情况在扦插幼苗上覆盖遮雨布。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在完成扦插后,每间隔1周,使用一次多菌灵进行场地消毒处理。扦插1个月后,每间隔10 d补充一次营养液并喷洒杀虫剂。

3 扦插繁殖效果

扦插繁殖效果将从存活率和生根率及根长等方面进行评估。将种植区域划分为A、B、C、D、E、F 6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表示内源激素、营养物质、氧化酶活性、生根抑制剂、生根辅助因子、水分等不同的影响因素。如A区域,控制该区域毛梾的内源激素,B区域控制营养物质、C区域控制氧化酶活性、D区域控制生根抑制剂、E区域控制生根辅助因子、F区域控制水分。

3.1 存活率

扦插前,进行毛梾插条、插床与扦插基质的选择。根据种植区域覆盖面积,选择滴灌的方式,进行毛梾生长区域的灌溉。按照标准进行毛梾扦插与插后管理,管理过程中,做好对毛梾生长情况的记录、病虫害的治理与试验区的养护。

完成上述试验设计后,对6个区域中毛梾的存活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毛梾存活率统计结果Fig.1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urvival rate

从图1所示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6个区域中毛梾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说明此次设计的毛梾的扦插繁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3.2 生根率及根长

毛梾的根系>10 cm,具有在土壤扎根生长的能力,根系≤10 cm时代表毛梾的生存能力较差,此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或相关因素的影响出现生长异常问题。本研究统计了不同种植区域存活毛梾的生根率与根系长度,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存活毛梾的生根率与根系长度Tab.2 The rooting rate and root length of living Trichoderma

从表2所示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种植区域毛梾生根率在90%以上,满足毛梾大规模繁育需求。在六个种植区域内,只有区域F中繁育的毛梾根系长度不符合根系>10 cm的要求,其他5个区域繁育的毛梾均满足根系>10 cm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的扦插繁殖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毛梾的存活率,还可以使扦插的毛梾具有大规模繁育、生存的能力。

4 结语

文章在深入探讨毛梾的生根机理后,提出了针对毛梾的扦插繁殖方法。完成对方法的设计后,通过实践证明了设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但要进一步实现对此项工作的优化和推广使用,还需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繁育毛梾中活性物质的测定,通过对不同物质含量的综合评估,掌握毛梾的生长与生存状态,以此种方式,实现对扦插繁育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此方法在市场相关领域内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插条氧化酶生根
插条直径对无花果扦插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葡萄硬枝冬季贮藏方法优化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花卉生根四招
芹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抑制效果的研究
火龙果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小麦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