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二十大后首波“外交热潮”

2022-12-08 05:38
读报参考 2022年34期
关键词:谢里夫尔茨二十大

10月30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抵达北京,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除了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外,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及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多国领导人近期也来华访问。在二十大闭幕后,北京迎来了一波“外交热潮”。

更加凸显周边外交的重要性

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阮富仲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表示,要秉持“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会谈现场,阮富仲称自己实现了“对习近平同志的承诺,那就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2021年1月我再次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后,中国将是我首个出访的国家”。而五年前的11月,在中共十九大闭幕后,越南也正是习近平首次出访的目的地。

  中越领导人往来之间的多个首次绝非偶然,更是因为中越两党、两国间长期以来的密切交往和传统友谊。自20世纪末提出以来,“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成为发展中越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

越南翰林社会科学院学者黄惠英对记者表示,近期在越南,中共二十大是一个特别热的话题。中国在过去五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越中两国在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两国文化相通,有着悠久的友谊传统。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会为两国合作加入更大的新动力,中国的国家发展理论为越南提供更多、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参考。越南最近的快速发展也很好地促进了双方的合作。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是又一位近期来华访问的周边国家领导人。在宣布谢里夫来访消息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铁杆”朋友。

在启程访华之前,谢里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感动,我心里感到非常温暖,能够成为二十大后首批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之一。中国是我们非常友好的兄弟国家,这体现了我们两国友谊的深度,以及我们两国相互理解和联系的力量。”

今年,巴基斯坦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洪水灾害,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许多中国企业向巴基斯坦慷慨地伸出援手。谢里夫特别对此表示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指出,周边外交本身在中国外交中就处于优先地位。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进行了二十大后的首场外事活动,在北京会见了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中国将继续视周边外交为对外关系首要,把东盟放在优先位置。”王毅如此强调。

更加强调同“友华国家”发展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在亚洲国家领导人到访后,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成为二十大后中方接待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值得一提的是,坦桑尼亚也是习近平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后非洲之行的首站。访问期间,习近平在坦桑尼亚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并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和非洲一直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中国对非洲的重视也体现在高层的交往上。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四度访问非洲。此外,自1991年以来,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都选择非洲,以此开启全年的对外交往。

二十大后这一波“外交热潮”中,还有一位来自欧洲的领导人,就是德国总理朔尔茨。一段时间以来,外界对朔尔茨的访华高度关注。因为这次访华不仅是他任内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他也成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同样还将成为三年来首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事实上,朔尔茨本次出访顶着很大舆论压力,相较于三年多前,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德关系、中欧关系也在经受新的挑战。今年是中德建交五十周年,长达六年时间,中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20年,中国也超过了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今年以来,美国拜登政府试图联欧制华,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德国以及欧洲内部时有与中国“脱钩”的声音。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查塔姆研究所欧洲项目的高级研究员汉斯·昆德纳尼还注意到,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德国等欧洲国家一直试图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寻找平衡。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则指出,自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后,欧洲越来越不愿意与美国一道,站在中国对面。

美国《纽约时报》文章认为,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欧洲正在试图找回领导力,而朔尔茨正在努力担起这一角色。从朔尔茨出访前的公开表态来看,他本次访华的意愿十分强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欧盟峰会上,朔尔茨明确在会上强调了,“去北京访问对我很重要,没有任何一个欧盟国家愿意和中国‘脱钩’”。朱锋对记者分析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波外国领导人的密集访华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走势的普遍担忧,以及对现有美国强势政策的不满。薛力则认为,二十大后这波“外交热潮”,可能反映了中国外交新布局的一个特点,即不单单是周边外交,我们将会更加強调同“友华国家”发展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一方面保持和美国的接触和对话,推动中美关系重回稳定发展轨道。此外,中国会强化同“友华国家”进行合作。

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连续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薛力观察到,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构想正在不断完善和实践。在全球治理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到2021年间分别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倡议。

  11月14日至17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举行。“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最关键驱动力,提出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新共识、指明新路径。这也是破解时代难题系统性的“中国方案”,受到各方的高度赞赏与欢迎。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郑立颖)

猜你喜欢
谢里夫尔茨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状元秀 马克尔·富尔茨
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选
读格尔茨《仪式变化与社会变迁:一个爪哇岛的实例》
来块儿糖庆祝吧
巴内政部长称 谢里夫已接近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