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社会科学类文章

2022-12-08 23:30陈盈璇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41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农作物种子

陈盈璇

解题技巧

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阐释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这类文章既探讨社会科学问题,又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通俗地说,社会科学类论述文通常是围绕一个时新的社会科学名词或者当下的一个社会科学现象,从理论上,并结合实际阐释某个社会科学理论或观点,多角度地展现这个理论或观点的合理性。这类文章思路十分清晰,并且通常有明确的中心论点。由于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涉及的材料具有专业性,同学们在阅读时会遇到一些有关的专业术语的阅读障碍,理解文本内容有难度。因此,厘清思路、把握核心概念成为解题的关键。

一、整体感知,圈画术语

初读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时,我们要有整体观念。大部分社会科学类论述文都是有鲜明的逻辑和结构的,给我们制造难点的是一些现象的术语。由于我们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了解较少,看到专业术语往往就会觉得这是一篇很难理解的文章,其实不然,在专业术语出现的同时文本往往会进行相关的词义解释,甚至用双引号强调术语。

所以,我们可以在初读感知的时候,就要圈画出相关专业术语,并且重点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以便我们能更好地进行整体感知。还可以圈画出专业术语出现的时间,也就是在文中重点圈画术语、时间、概念以及提出术语的专家名人。这样圈读,可以加快我们初步阅读的速度,帮助我们理解文本内容。

二、厘清依据,逻辑为主

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选择题的选项设置会涉及对专业术语或者某一现象的不同理解,我们很多时候会被文本中的不同理解混乱了思路,分不清哪一种理解对应哪一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因此,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阅读题不是以理解为主,而是以厘清逻辑为主的。在面对选择题时,我们不需要深入理解每一个学者的意见或理由等,我们需要厘清每一个学者提出意见的依据、不同学者是如何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地提出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说是每一个现象出现的依据、不同现象是如何依次出现的。只有抓住选项细读文本,厘清其中的逻辑,才能更快更准地找出选择题设置的错误点。

三、紧扣关联,比较迁移

在考查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时,还会出现观点探究与迁移题。这类题型会和现实联系,如当下的国家政策、社会现实、网络现象等,会设置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同学们能够有话可说。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中的“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这就是一个观点探究题,需要同学们从文本材料中迁移运用到现实的社会现象中。这种题型的出现也意味着对同学们在论述类文本的掌握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同学们有效组织文本中的信息,并结合情境阐释自己的想法。在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我们需要挖掘文本内部的观点和依据,同时需要向外延伸到实际事例中,找到题干中的情境问题与材料观点的关联之处,从而迁移运用。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材料一: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保持和延续生物的多样性,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在我国,有着自己的植物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英国,有一个名叫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珍藏了来自各大洲的众多稀有物种;在挪威,有一个目前最安全的种子基因——“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其基因储备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抢救和保存农作物的遗传资源,如种子,可以维护农作物的多样性。现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大多有了自己农作物的基因库。有的种子基因库搞得非常好,但有的因缺乏经费、位置不合适或管理不到位等,还不能确保粮食种子的安全。特别是遭遇大的天灾人祸,如地震或战争时,当地的基因库就可能被毁于一旦。

所以,为了做到永久安全地保护全世界农作物的多样性,就需在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备份人类所有的优良农作物种子,以防万一。即使当地种子库被毁了,也可再用这些异地储藏的种子重新启动当地的农业生产。“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称为“末日种子库”。

当前世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使农业失去良好的基础,也使人类面临着更加饥饿的严重威胁,首当其冲的就是穷人,所以为全世界提供优质廉价的粮食无比重要。

人类仍有大约80%的食物、住房和衣服来源于世界上现有的4万种植物,可它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填饱人类肚子的粮食植物。这种威胁主要来自天灾人祸,如不可预测的世界气候改变等。据科学家研究,地球温度每升高1℃,世界粮食就要减产10%,升高3~4℃,粮食就会减产25%,全球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还有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据联合国推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增加到90亿,这将对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

运营管理“末日种子库”的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企资责人MariaHaga介绍:“从1950年至今、中国灭绝了90%的大米作物,美国灭绝了90%的果蔬作物。‘末日种子库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存更多的种子,利用已有的多样性种子来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种子是最有价值的生命遗产。人类要能在较少的土地保持收获较高产量的农作物,就一定要永久保护好现有的农作物多样性,这是保证不断提供足够粮食的关键办法之一。而要保护好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就要永久保存好那些更能适应气候变化,需要较少土壤、化肥和水还可以抗病和抗虫的优良粮食种子,它们是天地精华,是人类上万年传承的最有價值的生命遗产,是保持人类现在和未来不再挨饿的依靠和希望。

多样性对于粮食作物的安全十分重要。有多样作物的存在,未来可以挑选进行优势杂交。比如一个品种的小麦需要比较少的水就可存活但低产,而另外一个品种的小麦可能需要很多的水但高产,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杂交在一起,形成高产、需水量很少的新型作物。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近百家基因库机构把将近上百万份种子样本送到“末日种子库”保存。这些种子源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将近6亿颗。储存在这里的82.5万个品种,代表了1.3万年农业历史。

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关键作物品种储存,所以“末日种子库”就像“备胎”,是这些种子备份的备份。当洪水、战争等威胁到国家种子库,或者工业规模的农业极大减少了遗传变异以至于害虫泛滥成灾、作物死亡时,“末日种子库”存在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摘编自徐峰《种子基因:延续生命的诺亚方舟》)

材料二:虽然中国口粮亩产世界领先,但玉米、大豆等重要饲料类作物亩产远低于以转基因种子为主的美国、拉美地区,单产不足农业发达国家的60%。玉米、大豆提高亩产,还需要依靠生物育种技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种业安全,但是,在产业发展、科研体系、技术攻关三个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生物技术是当前中国种业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核心短板。中国种业科技整体仍处于以传统杂交育种为主的发展阶段,而美国的种业技术已经步入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生物技术育种阶段,在全球种业竞争已经步入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大背景下,中国种业由于生物技术的原创性少,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落后于人,面临“卡脖子”的窘境。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短板,也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其中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会议明确,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此前,生物育种作为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已经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摘编自莫云《保障粮食安全从种子入手,攻关“卡脖子”技术》)

1.下列关于农作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要维护农作物的多样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备份人类所有的优良农作物种子,以防万一。

B.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就给科学家利用不同品种的优点通过杂交等技术手段培育出更为优良的种子提供了可能性。

C.现在世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堪忧,如中国大米、美国果蔬的作物大量灭绝,“末日种子库”将会使这些物种起死回生。

D.在耕地日益减少的形势下,保护农作物多样性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世界提供足够粮食、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方法。

2.根據材料推测,下列不是建立“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必备条件的一项是(   )

A.在北极的永久冻土带,自动温控系统使空气交换机和制冷设备交替工作,保持恒温。

B.位置比现在的海平面高出130米,即便气候变暖导致冰层全部融化,也不会将其淹没。

C.外包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隧道里有数道密封门,能够抵抗爆炸冲击力和热空气。

D.位置很偏僻,却容易到达,有很好的码头和机场,给各国运输种子来此提供了便利。

3.关于国家提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末日种子库将会使这些物种起死回生”错误,根据“‘末日种子库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存更多的种子,利用已有的多样性种子来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可知,“末日种子库”并不能使已经灭绝的物种起死回生。)

2.D(根据“特别是遭遇大的天灾人祸,如地震或战争时,当地的基因库就可能被毁于一旦”可知,建立“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要避免天灾人祸,如“温度”“气候”“战争”等,而交通便利并不是必备条件。)

3.(1)保护、增加耕地,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2)加强生物技术攻关,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4.(1)首先介绍多样性种子库建立的目的;(2)接着分析了种子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3)最后阐述了保护种子多样性、建立“末日种子库”的意义。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农作物种子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