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以傣拳为例

2022-12-09 07:27蒋小静刘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傣族感兴趣

蒋小静 刘垚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有助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年轻人对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也逐渐被削弱。加大力度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和促进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振兴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而且可以通过体育赋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很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所以本文会根据这些现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融合水平的提高。

(2)研究意义。

①理论意义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完善体育全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可见,体旅融合对完善体育产业链、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是关于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将对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其研究理论进行一定的补充和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

②实践意义

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方,傣族是其特有的少数民族,傣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西双版纳州傣族体育与旅游进行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大家保护传统体育文化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传统体育项目——傣拳与当地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为研究的对象。

2.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出了250份 《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傣拳为例》的调查问卷。问卷所有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游客的旅游需求,体验感需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展开的。论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整理和结论梳理都会以这250份问卷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提前设计出了访谈提纲,并在傣族园西双版纳州傣拳传承人波南班家中对其进行了访谈并录音,咨询了西双版纳州傣拳发展情况以及其在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期对访谈录音进行了整理。

(3)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对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主题词进行搜索,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筛选,本文共参考15篇研究文献。同时,对西双版纳州文旅局、关于西双版纳州的相关旅游信息加以整理。

(4)数理统计法。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利用问卷星APP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数理统计。最后对统计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现状

(1)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一直是公众到云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旅游业发展较早,但目前发展不足。大多数项目仍停留在舞台上或节日作为表演项目,参与有限。已开发的傣族体育旅游资源主要有傣族拳击、打陀螺、赛龙舟、斗鸡、孔雀舞、象脚鼓等。

(2)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产品类型。

傣族体育旅游产品强调产品本身的民族体育文化特性。依据旅游功能,傣族体育旅游产品可分为观赏型、参与型、传承型和康体型4种类。观赏型体育旅游产品包含孔雀舞、斗鸡、象脚鼓对踢等。参与型体育旅游产品包含傣拳、打弹弓、打谷壳等。传承型体育旅游产品包含泼水、丢包、赞哈、放高升等。康体型体育旅游产品包含团结舞、打陀螺等。

3.2、关于傣拳的介绍

(1)傣拳的定义。

傣族传统武术(傣语称:“整傣”),起源甚早,流传广泛,是傣族先民在生产劳作和狩猎过程中,在抵御毒虫飞禽、猛兽侵害的同时,从它们的动作神态中得到启发,经过模仿学习而创造出来的傣族传统武术。

《景洪县志》载:傣族传统武术,历史悠久,开展普遍,项目众多,已挖掘整理的有32个套路。傣族传统武术包括拳击、器械、双人练习等类。

(2)傣拳体育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

①配乐演练

傣族人在表演拳术时,几乎都带有民族音乐。傣族人在练拳时,首先要进行入场礼仪,在队伍前面是由一对或几对的男女年轻人跳着孔雀舞,在身后跟着挥舞剑、枪、棍的男青年,接着绕场一圈,再接着逐项表演动作。

②韵美柔婉

傣拳的套路多是由祖辈所传,极富有刚柔相济的韵律感,傣拳动作以柔美、细致见长,柔和起伏的身姿也极具艺术雕塑感。

③象形取意

傣拳内涵丰富多彩,拳种数量庞大,傣拳大多以象形取意。比如,孔雀拳、喜鹊拳、公鸡拳、白象拳、鹅形拳等,在表演时别有风趣。

④游客参与方式

傣拳与游客的互动可根据傣拳的操练形式分单练、对练、群练3种方式进行。单练会教游客一些傣拳中固定的、简单的拳式,如象形拳中的孔雀拳、象牙拳。对练会由一位拳术师与一位游客进行“切磋”,在对练中使游客学些进攻、躲避、防卫的招式。群练会由一位拳术师傅带领,游客可与自己的家人、游伴或者陌生游客一起体验。

3.3、调查分析

(1)游客到西双版纳的旅游目的分析。

了解游客到西双版纳州的旅游目的,有利于西双版纳州进行一个比较宏观的旅游项目设计。根据游客的问卷反馈,具体调查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图1来看,来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有大于2/3的人都是为了观自然风光、体验娱乐、体验民族风情,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和娱乐沾边,也和民族风情沾边,所以如果能够在旅游产品开发项目中较好地融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话,一定是可以吸引游客眼球的。

(2)游客对傣拳感兴趣的程度分析。

了解游客对傣拳这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是否感兴趣,有助于旅游产品设计者更好地决定是否要把傣拳这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更多地融入到西双版纳州旅游景点当中,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1来看,对傣拳这项体育项目感兴趣的游客占比81.75%,说明还是有很多游客对傣拳感兴趣的,所以旅游产品设计者在设计旅游产品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多的把傣拳融入到旅游景点当中,这样设计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又可以使旅游产品项目富有特色。

表1 游客对西双版纳傣拳是否感兴趣

(3)游客是否看到过傣拳表演的分析。

了解游客是否在景区中看到过关于傣拳的表演,可以了解到西双版纳州在景区中开展傣拳项目的大致情况,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对傣拳并没有很重视,在调查中70.63%的游客都没有在景点中看到过关于傣拳的表演,可见在西双版纳关于傣拳的表演和展示的活动并不是很多。

表2 是否在景点中见过关于傣拳的体育项目

(4)游客感兴趣的民族旅游文化分析。

了解游客感兴趣的民族旅游文化,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围绕游客感兴趣的民族旅游文化,设计出一些与游客感兴趣点相同的旅游文化产品,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游客最感兴趣的民族旅游文化便是民族服饰文化,占比80.15%;其次是民族饮食文化,占比73.2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占比并不高,占比44.27%。但这并不影响将少数民族体育通过和旅游的融合向游客展现出来,因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其实是融合着其它民族文化的,大多数的民族体育文化还融合着民族服饰文化、婚俗文化、节庆文化,它并非单一的只属于体育文化,这也是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可以大胆地将少数民族体育体育文化融入其中,这样融合了各种民族文化的旅游产品会更具有文化活力,比如,通过傣拳表演者身上对服饰的展现会比单一的民族服饰挂在服饰店有活力的多。

表3 游客感兴趣的民族旅游文化

(5)游客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意愿分析。

在旅游产品设计中,了解游客意愿是很有必要的,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有92%的游客愿意参加景区内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说明只要景区开设,有这个机会让游客参与,游客还是会积极参与的。所以旅游开发设计者应尽可能的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动融入到景区之中,应该在每一个景区都尽可能偏侧重点的设计一两个西双版纳州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让游客参与。在调查中,作者了解到,在西双版纳州的傣族园每天都会有泼水这一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这是比较有特色的,但是其它景区就没有像傣族园这样的每天固定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

表4 游客是否愿意在景区参加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6)游客认为重要的体验感分析。

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每个人认为重要的体验感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是娱乐性,有的人认为是参与性,有的人认为是刺激性等等,虽然每一个人对体验感的追求都不一样,但有一些体验感也会是大部分人所追求的,所以通过对游客认为重要的体验感进行调查分析,能够较好的对旅游产品的体验感进行一个有侧重点的设计。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图2可以可以看出,娱乐性和参与性的占比是最高的,分别占49%和33%,其它几个占比的选项都很低,说明游客还是比较在意在旅行过程中的娱乐感的,那么旅游产品设计者在设计旅游产品活动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1)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开发体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州的体育旅游产品还是很有市场,游客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可是当地的旅游产品开发者并没有将这个优势利用好,在很多景点中都没有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对游客进行展示,没有将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进行一个更好的融合。总的来说,还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的资源开发体系,很多体育项目都还停留在少数民族内部的自娱自乐层面。

(2)开发形式单一,失去原有生命力。

很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并非单一的体育活动或者竞技项目,往往是对一套完整的群体文化系统的综合再现,如,傣拳,涉及一定的村落组织、舞蹈音乐、村寨认同与凝聚力等,如果只将其作为单一的体育活动进行展示,则会使其失去体育的生命力。在傣族园,除了在傣族重大节日之外,否则平常是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除了泼水以外的其它完整配套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完整展现的,大多数表演都比较单一。

(3)宣传力度不足。

在和傣拳传承人的采访中作者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去傣族园都是为了体验泼水这一运动,很少有游客知道傣族园里还有关于傣拳的表演,并且也不知道傣族园里有傣拳传承人,也不知道如果对傣拳感兴趣可以免费向传承人学习几个小时的信息。据作者了解,如果有游客想要系统学习傣拳,可以向传承人学习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收费是150元人民币,一天可学习8h,收费非常低,但很多游客并不知道,可见其宣传力度非常低。

4.2、建议

(1)科学评价,有效开发。

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旅游功能,需要根据地方旅游进程、产品需要,进行科学评价、有效开发。在开发之前,可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游客的喜好和需求。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它是伴随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宗教活动、民族习俗等等产生的运动,具有多重属性,这是其优势要对其加以应用。比如,有游客如果对民族传统服饰和民族手工艺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在少数民资体育运动表演者的穿着和道具上下功夫,并且有一个可以让游客进行学习和了解的渠道,形成一条龙的服务产品线。对每个景区特点进行一个梳理,尽量让每个景区都有合适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表演,使其成为景区Logo之一。总之一定要进行调查分析,科学地评价,有效地开发。

(2)整体性开发,保留原有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旅游开发需要提高对少数民族原始文化内涵的认识,形成有生命力的体育旅游项目、就要在开发过程中把握少数民族体育的核心文化,保留其原有文化。在利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多应进行本士化的整体性开发。

(3)借助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

可以开发出一款西双版纳旅游的APP,APP可以对所有景区近期的活动进行一个梳理和汇总,让游客一目了然。针对每一个旅游景点的文化包括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专门的介绍,还可以增加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体育传承人预约学习的部分,让游客和他们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传承人进行一个学习的预约,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传承人的收入,是能让更多的人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一个更多的了解。还可以把景区内关于这方面的活动进行一个专门的整理归类,有助于游客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行程,使其有更多机会参加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

如今,中老沿线铁路已开通运营,西双版纳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拥有很多的发展机遇,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众多,而体育又是国家之间发展的纽带之一,所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双版纳一定能够使其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与旅游得到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傣族感兴趣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对自己感兴趣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经营与发展研究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