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环境治理向何处去

2022-12-09 11:01程飞鸿
检察风云 2022年23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治理上海市

文/程飞鸿

2022年《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在其第九条增加了环境治理智能化的条款,于立法上正式拉开了上海市智能化环境治理的序幕。

所谓的智能化环境治理,便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环境信息数据、终端、人以及环境等要素,最终实现更精细、更精准、更灵活的环境治理模式。在智能化环境治理中,环境信息数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围绕环境信息数据的收集、分配和利用,智能化环境治理呈现出智能感知型环境治理、智能互联型环境治理与智能服务型环境治理等模式。

智能感知型环境治理:全方位、全要素和全天候

在智能化环境治理中,环境信息数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围绕环境信息数据的获取,智能感知型环境治理旨在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环境信息数据的设备、系统或流程,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和全天候的环境治理感知网络。

结合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以及从环境风险到环境污染再到环境实害的发展过程,智能感知型环境治理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环境风险的感知型治理。上海市作为超大型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长期维持在高位,环境风险相对较高。环境风险所具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智能化手段提供支撑。首先,全时段监控环境风险的源头。2016年颁行的《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就明确指出,“提升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显然,全时段监控环境风险源头是预防环境风险最为有效的方式。比如,我们经常可以通过“上海发布”平台获得关于暴雨、高温和台风的气象预警,这些预警能让市民及时做好防范,尽可能地降低不利后果。其次,全过程管理环境风险的应急处置。一旦有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环境风险转化为环境实害的情形,相关部门不仅要按相应的应急规范进行处置,还需要对处置过程进行全程管理,防止事态扩大。在“某石化厂火灾事故”发生后,环保部门和应急处置部门就立即采取全过程管理措施。他们不仅同步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还利用智能设备对公司厂界及外部区域持续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环境不利后果。事后,相关部门还对周边环境进行持续监测,确保其恢复正常运行。最后,全方位分析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在分析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时,重点是要说清楚现状、弄清楚源头,运用智能化手段获得精准的数据,可为后续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智识支撑。

第二类,环境污染的感知型治理。环境污染的感知型治理主要体现在排污过程的监督与排污总量的控制两个方面。就排污过程的监督而言,主要是对污染产生、污染排放以及污染治理等在线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在排污总量的控制上,不仅需要依据智能化手段制定排污总量的控制限值,还需要监控各排污主体排出的污染物即时数值和总体数值。

第三类,环境质量的感知型治理。对环境质量的感知型治理,主要体现为天、地、水全覆盖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的感知型治理在上海市早已铺开。如嘉定区在2019年就已经建成了环境质量的感知型监测体系,通过智能化设备对辖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构建覆盖全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智能互联型环境治理:信息数据的共享、抽取与管理

围绕环境信息数据的分配,智能互联型环境治理旨在利用环保专网、运营商网络等数据传输途径,将政府、社群和企业的各个终端中存储的环境信息数据进行交互和共享。要点如下:

首先,环境信息数据的共享主体。我国目前的环境治理格局,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格局。所以,环境信息数据的共享主体就是环境治理的参与主体,即国家(政府)、社会(社群)和市场(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多元共治格局是合作式的,区别以往命令控制式的“公权力-私权利”格局。正因如此,环境信息数据的交互共享是智能化环境治理维系自身治理秩序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环境信息数据的动态抽取。智能互联型环境治理必须打破各数据主体间的隔阂。利用环保专网、运营商网络等技术手段,各环境信息数据的共享主体可以将各自终端中的环境信息数据进行交互共享。比如上海市静安区就打通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网之间数据渠道,相关部门可以利用静安区生态环境管理平台获取其他部门的数据。

最后,环境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环境信息数据应当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其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尽管环境信息数据的获取应公开、透明,但不论是信息数据的运输,还是信息数据的利用、存储都应当符合国家安全的要求。专门的环境信息数据中心可以审核信息数据共享主体的资格、评价信息数据的用途是否正当、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储存信息数据。二是降低沟通成本。若是相关部门每次调取信息数据都需要向别的部门申请,将造成极大的沟通成本,不利于环境信息数据的互联。建立专门的环境信息数据中心之后,各信息数据共享主体只需与信息数据中心签订协议,而后就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数据,避免了向不同部门申请的繁文缛节。

智能服务型环境治理:助成决策、参与实践、促进宣教

围绕环境信息数据的利用,智能服务型环境治理旨在借助云计算、虚拟化和大数据计算等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跨地域、跨行业的环境信息数据,最终建立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为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辐射管理等业务提供智慧服务模式。

智能服务型环境治理的运用场景大体有:

第一,助成环境治理决策。依据智能化手段形成环境治理决策,其优势在于高效和精准。在静安区,辖区内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许可就由智能化平台自动审批。建筑工地的扬尘、噪声以及光污染等都是形成决策的重要指标。建筑工地自主向平台递交申请,符合要求的许可申请由系统自动核准。依托数字化治理,静安区夜间施工不仅批得快速,而且批得精准。

第二,参与具体环保实践。运用智能化手段可以大幅提升环保实践中的成效。以土壤污染的修复为例。重度污染土壤需要经过加热才能充分释放其中的污染物质。若仅凭人力而为,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损害人体健康。运用智能化手段,修复人员只需操作控制台,就可以让污染土壤在流水线上自动完成污染洗脱、分级筛选和压制泥饼等修复工序。

第三,促进环保宣教成效。虽然经过长时期的环境治理工作,我国的显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呈逐年递减态势,但是隐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旧严峻,由此彰显出环保宣教的重要性。环保机关、科研院校和社会组织都可以利用智能环保的平台和功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宣教计划,进行更加生动形象的宣教活动。

智能化的治理手段已经融入上海市的环境治理当中。就当前上海市环境治理状况而言,三种智能化环境治理模式发展不一。智能感知型环境治理已趋成熟,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智能互联型环境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夯实,需要建立上海全市范围乃至长三角范围的环境信息数据中心;智能服务型环境治理是上海市未来智能化环境治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丰富其运用场景,提升环境治理的成效。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治理上海市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