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性护理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2-12-09 10:55龙雪琴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腹股沟穴位小儿

龙雪琴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多见于男性患儿,发病率约为3 %,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易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腹腔镜下手术疗法是临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具有极高的成功率。但由于患儿年龄尚小,对疾病认知能力不足且行为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术后切口疼痛会导致患儿出现哭闹等情况,甚至增加患儿便秘的发生概率,影响术后生理功能恢复[2~3]。由此可见,加强术后疼痛管理,对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医外治法的普及,穴位按摩在儿科多种疾病临床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4~5]。鉴于此,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及抚触疗法对腹股沟斜疝术后患儿进行干预,旨在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改善患儿术后疼痛中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中医组(n=42)。对照组中,男38例,女4例;年龄1岁~7岁,平均(4.12±1.47)岁;其中急性嵌顿疝27例,腹股沟斜疝单侧12例,双侧3例。中医组中,男40例,女2例;年龄1岁~6岁,平均(3.87±1.35)岁;其中急性嵌顿疝24例,腹股沟斜疝单侧16例,双侧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腹股沟斜疝临床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确诊;②均在《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6]指导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③术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④患儿及家属自愿服从医护安排,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直疝、股疝等其他小儿疝气;②先天畸形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儿;③合并严重感染;④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患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患儿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术后生命体征及意识监测。②镇痛管理:采用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案,针对术中气管插管不顺利的患儿,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 mg~2 mg/kg;术口疼痛患儿给予布洛芬10 mg/kg,口服。③饮食管理:术后2 h 给予进水,若无不适以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④运动管理:患儿意识清醒后,指导患儿在床上或下床进行简单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2.2 中医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性护理干预。①抚触按摩:操作时间,在患儿麻醉清醒6 h后抚触按摩1次,每天1次~3次,可在中午与晚上睡前1 h操作,10 min~15 min/次。操作方法:保持室温28 ℃~30 ℃,在轻柔和缓的音乐声中,患儿取仰卧位,按照头-腹-四肢的顺序进行按摩。头部:护理人员用两手掌置于患儿额头,两手拇指向两侧太阳穴滑推,并顺势捏住患儿耳郭,轻柔抚触后向下颌部滑动,划出一个微笑状。腹部:以患儿肚脐为中心,分别呈顺时针。逆时针进行画圆。四肢:双手交替自患儿双臂至手、腿部至足进行抚触,操作时指、掌、腕应和缓协调,用力均匀,速度适宜,在选定抚触部位做灵活轻巧的环旋滑摩,尤其对患侧腿部按摩幅度不宜过大,以免触及切口。②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操作要点:中脘穴以点法或按法进行按摩,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做垂直下压动作,按力由轻到重,顺时针揉按1 min;天枢穴以掌按法进行按摩,两中指正对脐中,稍用力顺时针2 min,以产生热感为宜;足三里、三阴交按摩时,用一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轻轻揉动,每个穴位按揉1 min,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恶心呕吐患儿配中脘、内关;腹胀患儿配脾俞、胃俞、气海;便秘患儿配关元、气海、支沟穴。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后1 h、24 h、48 h采用FLACC疼痛评分量表[7]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表情、肢体动作、哭闹等5个项目,每项评分0分~2分,满分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3,重测信度为0.706~0.866,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②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服务调查表评价,包括护理协调、能力、教学、生理舒适等20个条目,满分100分。十分满意:90分~100分;满意:80分~89分;基本满意:70分~79分;不满意:<70分。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FLACC评分比较

术后1 h,两组患儿FLAC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 h、48 h,两组患儿FLACC评分均降低,且中医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FLACC评分比较分)

3.3.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中医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3.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中医组护理满意度90.48 %,高于对照组的71.43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4 讨 论

切口疼痛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常见症状,可使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不适,导致瞬时腹内压升高,增加疝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以往常规护理形式单一,仅重视疾病相关护理操作及健康信息的传达,缺乏互动环节,患儿多被动接受,故难以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8~9]。因此,积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缓解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尤为重要。

抚触疗法是一种能增加患儿舒适感的中医特色性护理技术,能通过对患儿皮肤和特定穴位温和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培养正气的作用[10~11]。临床研究表明,抚触可产生适度激素,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应激反应[12]。穴位按摩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念指导下,根据人体经络理论,运用各种手法以及特定肢体活动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按摩,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中脘穴为胃之募穴,通腑泻浊,调和胃气;天枢穴为大肠募穴,理气化滞,疏通肠腑;外关、内关均为八脉交会穴,镇定止痛,和胃降逆;三阴交调理脾胃,扶助正气。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患儿术后24 h、48 hFLACC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张琴等[13]学者研究结果相似,说明中医特色性护理能有效缓解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疼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医特色性护理指导下,通过抚触及穴位按摩双向调节,可降低机体应激水平,从而减轻疼痛。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中医特色性护理可通过经络传统反射,促进胃肠功能蠕动,从而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综上所述,抚触及穴位按摩均是中医特色性护理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要点:①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调节室温为温暖状态;②操作前护理人员修剪指甲,采用“七步洗手法”保持手部卫生;③按摩力度均匀柔和,并密切观察患儿情绪变化,若患儿主诉不适或出现哭闹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

猜你喜欢
腹股沟穴位小儿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