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测评与应用探究

2022-12-09 08:57常晨文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救援队评测救援

■ 常晨文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

我国幅员辽阔,受季风气候影响,沿海区域台风频率较高,部分区域地震构造活跃,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经济高速发展下,日益暴露出自然灾害带来的问题,例如,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 年青海玉树地震等,波及范围广、关联产业多,一旦发生地震,通信、电力受损,令地震区域面临着失联问题,加大救援难度。针对地震问题,国家组建综合性消防救援机动队伍,部署预期救援方案,保证救援机制符合地震区域快速救援要求,构建专业性、及时性的应急救援体系,减少地震造成的影响。文章针对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测评与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组成

“应急”是针对紧急状况、突发状况采取的应对措施。地震应急则是针对突发、不可预见的地震及其关联影响采取的应急对策。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工作大体分为应急工作、震后救灾,其中救援隶属于应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营救过程的应急与救援属同等地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机动队伍是针对区域地震的发生态势及关联影响进行专业化救援的力量,完成特定的救援目标,例如人员搜索营救等,救援团队严格遵循救援方案,坚守岗位,保证救援工作开展的协同性,图1 为标准救援队伍结构图示。通过对地震灾害问题的产生及影响形式分析,将管理作为各专业救援的集成指挥体系,结合规划、公共信息、安全、通信联络等,为行动、技术、支援等提供更为优质的资源扶持,保证各项救援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图1 标准救援队伍结构

二、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测评指标

(一)组织结构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测评主要从组织特性为切入点,结合不同救援驱动形式,完成对各项救援工作的界定,确保资源结构与救援需求之间形成精准对接。组织结构具有特性,需要针对不同环节完成对基础信息的确定,经由集约功能,强化不同应急救援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指挥控制能力、行动能力、支援能力、保障能力等,均需要通过组织结构完成各项信息的罗列,并通过集成性管控,确保各项信息指令下达的精准性,更好推动救援工作的开展。

(二)控制系统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中控制系统起到全局指挥的作用,下属各个分队应严格按照指挥官下达的指令完成任务。此过程中控制系统的能力测评指标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经验指标。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需对复杂的地质结构与救援场景进行分析,罗列具体救援规划,保证人员工作驱动与任务进度部署的同步执行,提高救援质量。同时,考虑到地震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需保证资源供给的持续性,令救援人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人员搜救上,提高救援能力。

第二,体力指标。救援工作深入地震破坏区域,受限于地震等级的高低,部分地震救援可能高达几十个小时的持续作战,例如汶川大地震,由于震中心交通瘫痪、通信瘫痪,救援队伍直升机采取盲降的方式,深入震源位置,与时间赛跑,拯救受灾人员。持续性的救援工作将消耗大量的体力。对此,需具备长时间、高消耗的应对能力,才可保证持续性救援工作的开展。

第三,救援任务管理。参与救援的队伍组建及人员调动不亚于一场小型作战指挥。此过程需要指挥人员具备全局观,针对不同阶段呈现的灾区信息,不断优化作战部署,针对救援期间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下达可靠的指令。整个过程对人员的任务部署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第四,通信机制。通信工具是保障灾区与外界信息联通的重要载体,如果灾区所有的通信系统瘫痪,将迫使救援工作在前期进行地毯式搜救,无法进行精准救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对此,通信协调必须确保灾区信息的全域共享,确保基层救援队伍与高层指挥系统的联通,才可提高基础救援质量。

(三)行动能力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中的行动能力是指在执行救援指令下,自身对外界工作场景的自主抵抗能力,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救援效率。因为从救援角度分析,如果救援人员在搜救过程中出现受伤情况,则需要占用一定的资源。对此,行动能力的评测是保证救援持续性的重要指标。第一,针对有害物质的识别能力。地震造成的破损面较大,如果工厂遭受毁灭性的破损,内部化工原料将产生化学反应流散于外部,此时救援人员则应正确辨识危害,避免受到伤害。第二,针对建筑结构的识别能力。地震产生的裂缝可能吞噬建筑物,且建筑结构破损也可能产生二次坍塌风险。救援人员在步入救援场所时,应对建筑物固定形式、支撑结构等进行分析,保证后期行动的规范性。第三,医疗能力。地震中需要救援的人员大多是被困或丧失行动能力的群体,其中被困人员在救援以后可转移到安全区域,而对于丧失行动能力或生命濒危的人,则应进行应急救治处理,做好预处理,维系受伤人员的生命体征。

(四)保障能力

救援保障能力是对救援工作提供持续性保障的基础,使得在执行救援任务时,不会对灾区固定资源产生消耗负担,同时也需要救援装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保证高效性的救援。装备保障中,需在出发前期检查相应装置的配备情况,结合灾区灾情,确保救援装备的应用合理性。生活保障中,应结合救援人数及具体救援时间、地点等,配备相应的救援物资,此外也可采用空投的形式将物资进行定位投放。技术保障中,主要以通信维修、医疗救援等为主。通过强大的后勤救援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三、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综合测评方法分析

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综合测评方法是从专业性、综合性等角度为切入点,分析救援工作是否达到相对应的救援指标。在部分大型国际救援中,不同救援基准以及救援理念的界定将产生一定的救援差距,此过程需通过基准,科学评测出救援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后期救援体系的完善提供指标建议。

(一)常见测评方法对比

1. 德尔菲法。采取定量+定性的方法,通过数据采集,经由人工核算并进行评测,在繁杂的量化与性化转变下,最终确定评测基准。优点:评价指标之间的独立性,缩减数据的模糊性,可应用于变量较小的救援评测中。缺点:评价结果不精确,且容易受到专家主观思想的影响,最终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2.DEA 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是针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测评,经由数据输入与输出,并在固定时间段测定出特定资源的消耗量。优点:适用于投入、产出比值较多的评测,通过基础单元分类测评,保证数据呈现的精准性。缺点:无法在固定组类之间进行同步处理,降低资源评价面。

3. 层次分析法。界定评测因素与其他关联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经由逻辑顺序确定不同级别处理中因素的关联度与衔接度,以保证测评值的先后位置是符合主观判断需求的,提高判断过程的择优性。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确定

上述评测方法优缺点并存,针对动态性的应急救援评测指标来讲,无法全面根植于系统中,容易产生数值误差问题。从能力评价方面来讲,需整体分析救援人员、装备、技术、救援效率等,此过程中的数据采集量较大,且涉及的专业面较广,如果无法真正实现一体性测评,必然产生数据核算中的割裂问题。而对于被评价者来讲,要想在具有动态性、模糊性的数据集合中获取确定性数据,为后期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则需要更为完整、精确的数据评测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则融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既定的控制思维,模拟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思维判定模式,以微观方向为切入点,实现对定量信息的定性描述。从评价机制来讲,测评形式是符合多元评价指标的,且针对不同物质进行评测时,可应用模糊分类的形式,在不同层次中确定具体数据值。同时,指标测评中可定向为一组数据,或对整个系统进行数据集合处理。在分析数据时,则是按照层次法与综合评价法进行权重确认的,实现定性处理与模糊处理的合力,全面提高数据表述能力。

四、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测评的应用

(一)测评前统计

对于地震救援来讲,必须在震后的黄金时期内制定出迅速、科学的救援规划,保证后续救援工作的可靠性。应急救援能力测评在应用期间,需通过模型进行统计,选定评价对象、评价人员以及具体评价内容,结合救援场景,完成对既定救援工作的全方位测评。评价对象主要是具有丰富救援经验的队伍,评价人员是从数量与质量上核定的,人员必须具备公平性、自主性,按照不同评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评审团队内部的协同工作,且应保证最后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评价内容则是从救援指挥、救援任务、通信协同、决策等方面为主,对当前区域内救援工作形成全方位、立体性的评价。

(二)测评后分析

1.指挥控制能力

本文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数据模型映射出地震救援队的应急救援能力。

第一,规划指标集。在不同指标参数下,按照相对应的救援特征完成对相关参数信息的比对,其主要是从救援指挥、救援任务、通信协同、决策等方面进行数据测评的。

第二,针对各项评价参数设定模糊矩阵模型,判定评语。此过程是按照专家意见,对应急救援团队进行测评的,经由评价结果的差值,最终确定出应急救援的作用。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对应数值为4、3、2、1。其中模糊矩阵(A)测定结构如下:

第三,针对上述矩阵模型进行数据权重分析。

第四,按照不同评价等级确定数据值,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其中应急救援权重值为(0.338,0.136,0.241,0.212),将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处理,最终得出具备数据比较的评价值(0.26274,0.24453,0.23573,0.26845),并将其代入评价结果中进行等级确定。最终,得出地震救援队的救援能力达标为优,此时数据测定值则代表着不同能力指标。

2. 应急救援能力

在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测评时,和指挥控制能力的测评方法一致,但在最终数据方面存在差异。

模糊矩阵:

应急救援行动能力权重值为(0.128,0.081,0.271,0.281)

数据比较的评价值(0.232467,0.28374,0.29287,0.27362)

地震救援队的救援能力达标,为优等级,但是在专业性方面存在欠缺,需要加强心理锻炼,增加自身的救援经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可对灾区内部人员进行及时救援,降低损伤率。针对救援能力指标进行测评,及时发现救援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整改,有效提高救援质量。期待未来发展中,国家加强资源投入力度,深化救援工作的组织性与协调性,地方部门也应加强训练力度,更好的应对突发状况。

猜你喜欢
救援队评测救援
紧急救援
青岛炼化救援队:鱼水情深 共抗时艰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上)
3D打印大救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攻坡新利器,TOKEN VENTOUS评测
Canyon Ultimate CF SLX 8.0 DI2评测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