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2-12-10 01:57杨丽云陈骏飞侯志江孙恒陈翠程远辉康平德戚淑威杨少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年11期
关键词:草果腾冲药用植物

杨丽云,陈骏飞,侯志江,孙恒,陈翠,程远辉,康平德,戚淑威,杨少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99)

云南省腾冲市地理气候独特,高黎贡山贯穿其镜,植物资源极具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1-2]。该地区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有种植、加工、利用中药材的历史传统,早在北宋时就将中原医药引入,成为云南最早进行中药材加工生产的地方,明末清初时期“腾药”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疗效显著而闻名遐迩[3]。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中药材资源一定程度上被无序开发利用,影响了腾冲市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中药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中药资源普查是实现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将为中药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腾冲市开展的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距今已近30年,受制于当时交通条件、技术手段和多年来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中药资源种类、分布、量值和应用都已发生深刻变化[4-5]。当年的普查结果已成为历史资料,难以发挥其生产指导作用。此次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试点项目—腾冲市中药资源普查,对腾冲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腾冲市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区域概况

腾冲市隶属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西麓,地处东经98°05'~98°46',北纬24°38'~25°52'。市域东临隆阳,南接龙陵,西南与梁河、盈江相连,东北与泸水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缅甸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跨度范围在930~3800 m;立体气候明显,因地属亚热带高原地区,受印度洋季风控制,具有明显的低纬度山地西部季风气候特点,垂直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从低海拔的河谷地带到高海拔的高黎贡山山区,依次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北温带气候类型,正谓“一山有四季”、“隔山不同天”;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雨量1531 mm,无霜期249 d,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46 h;全市国土面积5845 km2,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4909 km2,占总面积的84%,坝区面积936 km2,占总面积的16%;市内有耕地面积805627 hm2,林地369658 hm2,森林覆盖率73%。

2 调查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查阅

查阅《中国植物志》[6]、《中国高等植物图鉴》[7-11]、《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中药大辞 典》[14]、《全国中草药汇编》[15-16]、《云南中药资源名录》[17]、《云南中草药》[18]、《云南天然药物图鉴》[19]、《云南民族药志》[20-24]等资料以及相关期刊论文资料[25-28]中有关腾冲药用植物资源的相关记载及报道。

2.2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

调查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规范要求采用路线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9-32]。根据腾冲市地理环境、植被类型,设置了6个代表区域,涉及腾冲市所有乡镇,包括10个镇(界头、曲石、明光、滇滩、固东、猴桥、和顺、中和、荷花、芒棒)、7个乡(马站、北海、清水、五合、蒲川、新华、团田)和1个街道(腾越),覆盖了腾冲市69.23%的国土面积。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系统的精确定位,完成腾冲市43个样地,共计215套样方的调查。每个样地包含5套随机样方,每套样方包含6个样方,其中10 m×10 m调查乔木类药用植物数量样方1个,5 m×5 m调查灌木类药用植物数量样方1个和2 m×2 m调查草本类药用植物数量样方4个,见表1。

表1 代表区域信息表Tab.1 Typical area information

2.3 栽培药用植物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腾冲市域内种植企业、药材种植合作社、栽培药农进行走访调查,包括品种类型、分布范围、栽培历史、栽培面积、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资源流失情况和途径进行详细记录,掌握腾冲市栽培药材的种植品种和种植规模。

2.4 中药资源传统知识调查

通过人员访谈、野外调查及文献文史资料收集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腾冲市民族民间医生、民族民间验方等传统知识进行收集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用植物的多样性

3.1.1 本次普查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变化

本次调查中共发现药用植物1141种,隶属173科646属,真菌类植物14科23属34种,地衣类植物2科2属2种,苔藓类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19科26属46种,裸子植物5科7属9种,被子植物132科587属1049种。

调查的药用植物种类包括真菌类植物、地衣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6类,多样性较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都有显著提升,其中被子植物增加最显著,增加了74科457属896种,科、属、种数较第三次普查分别增加127.59%、351.54%、585.62%;蕨类植物次之;新增12科19属39种,科、属、种数较第三次普查分别增加171.43%、271.43%、557.14%;真菌类植物新增12科32属34种,科、属、种数较第三次普查分别增加600%、1600%、1600%;地衣类植物和苔藓类植物在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未见记录,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种类比较Tab.2 Comparison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between the fourth and third general surv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3.1.2 药用植物的科、属水平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腾冲市药用植物资源科级水平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只含1种药用植物的科目有51科51种,占比4.47%;含2~4种的科目有56科155种,占 比13.58%;5~10种 的 科 有23科222种,占19.45%;11~15种的科有16科201种,占17.62%;16~20种以上的有5科85种,占7.50%,21种以上有11科427种,占37.42%。其中种数占前5位的科为菊科、百合科、唇形科、豆科、蔷薇科,见表3。

表3 腾冲市药用植物各科所含种数统计Tab.3 Species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various families in Tengchong City

通过对腾冲市药用植物资源属级水平多样性分析,只含单属有387属387种,占比61.43%,占药用植物资源总种数33.93%;含2~4种的属,数量为208属,占总属数33.02%,其所含种数最多,达516种,占总种数45.22%。此外,少种属(含1~4种的属)所占比例最大,占总属数94.43%,其所含种数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9.14%。而含5种以上的属所占比例很小,含5~10种的属仅占总属数5.56%,只有35种,为药用植物总种数20.86%。其中,含种数最多的为蓼属(14种),薯蓣属(12种)、铁线莲属(11种)均在11种及以上,见表4。

表4 腾冲市药用植物各属含种数的统计Tab.4 Species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various genus in Tengchong City

3.2 药用植物分布特点

腾冲市地处高黎贡山西麓,高黎贡山植被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分布规律,由下至上形成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竹林、草丛、草甸8个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半常绿季雨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暖性针叶林、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湿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竹林、寒温性灌丛、寒温性草甸15个植被亚型,海拔3600 m以上为岩石裸露地[33-35]。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群落中,森林群落占据了主体位置,森林覆盖率达93.01%,灌木占0.75%。药用植物多为草本,有686种,占所有药用植物60.12%;灌木190种,占16.65%;乔木99种,占8.68%;藤本82种,占7.19%。

3.2.1 水平分布

根据自然气候、野生药材的分布情况,结合行政区的划分,腾冲市药用植物资源可分为:高中山狭谷寒温带区、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温带区和南部低山丘陵河谷温带亚热带区三个片区。

高中山狭谷寒温带区北部的界头、曲石、马站、固东、滇滩、猴桥、明光七个乡镇片区的高山河谷盆地命名为高中山狭谷寒温带药材区。该区域境内多山,一般海拔为2000~3000 m,坝区海拔为1550~1840 m。高黎贡山、姊妹山、尖高山、五台山、狼牙山、欢喜坡等海拔2500 m以上的高山上主要有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ajor)、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独活(Heracleum candicans)、云黄连(Coptis teeta)、岩菖蒲(Bergenia purpurascens)、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百合(Lilium brownii)等寒带药材。半山和坝区主要分布或栽培有石斛(Dendrobium nobile)、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重楼(Paris polyphylla、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Paris pubescens)、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茯苓(Po-ria cocos)、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升麻(Cimicifuga foetida)、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半夏(Pinellia ternata)、百部(Stemona japonica)、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桑白皮(Morus alba)、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云木香(Auchlandia lappa)、大黄(Rheum officinale)、紫丹参(Salvia yunnanensis)、土黄连(Mahonia conferta)、草果(Amomum tsaoko)、乌梅(Armeniaca mume)、杜仲(Eucommia ulmoides)、薄荷(Mentha haplocalyx)、槐花(Sophora japonica)、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白扁豆(Lablab purpureus)等。

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温带区中部的腾越、和顺、中和、清水、北海五个乡镇片区,命名为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温带药材区。境内地势较北部平缓,山区海拔1600~2500 m,坝区为1385~1640 m。打鹰山、马鞍山、来凤山、小米坡、大小六丛山等一系列壮观火山群和岩台地。生长有石斛、山药(Dioscorea opposita)、龙胆(Gentiana rigescens)、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半夏、重楼、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木通(Akebia quinata)、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苦楝子(Melia azedarach)、天花粉(Trichosanthes kirilowii)、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茜草(Galium elegans)、寄生(Scurrula parasitica,Taxillus dalavayi)、山楂、辛夷(Magnolia liliflora)、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贯众(Cyrtomium fortunei)、益 母 草(Leonurus artemisia)、桑 皮(Morus alba)、马兜铃(Aristolochia chlamydophylla)、苏叶(Perilla frutescens)、乌梅、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等。也是三七(Panax notoginseng)、山药、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草果、石斛、重楼、半夏、云防风(Seseli yunnanense)、川 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等主要药材种植区。

南部低山丘陵河谷温带亚热带区南部的芒棒、荷花、五合、新华、蒲川、团田六个乡镇片区,境内海拔930~1500 m,多低山丘陵、河谷,谷地地势平缓,海拔约为1300 m左右,命名为南部低山丘陵河谷温带亚热带药材区。该区域属陇川江、大盈江流域。气候温和,在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分布或栽培有石斛、三七、草乌、大百部(Stemona japonic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狗脊(Cibotium barometz)、贯众、莪术(Curcuma zedoaria)、山楂、乌梅、生姜、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苍耳、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射干等药材,低热河谷区分布有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蔓荆子(Vitex trifolia)、枳壳(Citrus aurantium)、砂仁(Amomum villosum)、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草决明(Cassia tora)、石莲(Sinocrassula indica)、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等。

3.2.2 垂直分布

由于腾冲市内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呈现出立体性气候,药用植物的生长及分布与其关系密切。根据资源普查和栽培药材情况分为:高山寒温带区、中山台地温带区和河谷亚热带区三个类区。

高山寒温带区海拔2500~3780 m,高山温凉带。年≥0℃总积温为2500~4000℃,年降雨量为900~1200 mm,年平均气温低于7.9~10.5℃,土壤以红壤、红棕壤、棕壤、黄棕壤为主,主要植被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常绿针叶林、混交林。代表药用植物为珠子参、羌活、云黄连、贝母、岩菖蒲、重楼、厚朴、龙胆草、草乌、紫丹参、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地榆、五味子(Schisandra neglecta)、麻黄(Ephedra saxatilis)、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独活、柴胡(Bupleurum candollei)、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云木香、当归(Angelica sinensis)、天麻(Gastrodia elata)、秦艽。

中山台地温带区海拔1500~2500 m,暖温带。年≥0℃总积温为4000~5300℃;年降雨量为800~1000 mm,年平均气温低于10.6~13.1℃,土壤以红壤类型为主,主要植被以云南松类栽培群落为主。代表药用植物为野生茯苓、石斛、龙胆、黄芩(Scutellaria amoena)、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金铁锁,防风(Seseli yunnanense)、何首乌、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紫草(Onosma paniculatum)、前胡(Peucedanum macilentum)、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南沙参(Adenophorakhasiana)、茜草、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山乌龟(Stephania epigaea)等;栽培种类主要有草果、三七、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木瓜、山楂、乌梅、山药、川续断、半夏、潞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等。

河谷亚热带区海拔930~1500 m,江边河谷亚热带。此带分江边干热河谷区,年≥0℃总积温为5300~6500℃;年降雨量为700~860 mm,年平均气温14.4~16.3℃,土壤以红壤、水稻土为主,主要植被为稀疏灌丛。坡度在1~70度之间。代表药用植物为:木蝴蝶、八角(Illicium verum)、蔓荆子、砂仁、草决明、香附(Cyperus rotundus)、苍耳、石斛、天门冬、桔梗、草果、射干、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荆芥(Nepeta cataria)、白芷(Heracleum scabridum)等。

3.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

根据普查结果,同时查阅《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3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37]、《中国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38]、《中国物种红色名录》[39]、《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40],调查到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3种。其中国家级Ⅰ级保护药材有3种,Ⅱ级保护药材有6种;在本次中药材资源调查中,腾冲市自然分布国家级Ⅰ级保护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pinulosa)、须弥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Ⅱ级有金铁锁、金荞麦;国家重点保护药材中栽培药材杜仲、云黄连和厚朴为Ⅱ级保护药材,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天门冬为Ⅲ级保护药材;云南省保护植物毛重楼(Paris pubescens),为野生资源,见表5。

表5 腾冲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Tab.5 Rare and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s in Tengchong City

3.4 药用部位分析

药用植物由于存在同一植物多个器官入药[如:紫萁贯众(Osmunda japonica)药用部位为根茎及叶柄残基];同一器官不同组织入药[如:合欢(Albizaia julibrissin)药用部位有花蕾、雄蕊];根与全草均可入药[如: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用药部位为全草及根]等情况,在统计分析时,多个部位均可药用的种类在不同药用部位植物中均进行分析。将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分为8类进行统计,共1837种,以根及根茎类和全草类使用种数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33.37%、25.48%,其中根及根茎类为613种,全草类为468种。此外,叶类、果实和种子类也是较常用的药用部位,皮类为药用部位的植物种数较低为94种,枝状体、孢子、菌核、树脂、外皮、汁液、菌瘿及孢子堆、乳汁、松节等为药用部位的最少,见表6。

表6 腾冲市不同药用部位种类统计Tab.6 Statistics of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Tengchong City

3.5 药用植物栽培情况

腾冲18个乡镇都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药用植物栽培面积为10670.11 hm2,涉及药用植物64种,包括:草果、银杏、三七、石斛、重楼、淮山(Dioscorea opposita)、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金铁锁、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茯苓、川芎、山葵(Eutrema yunnanense)、百合(Lilium lancifolium)、木香(Auchlandia lappa)、射干、八角、天麻、龙胆草、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灵芝(Ganoderma lucidum)、白芷(Angelica dahurica)、前胡、葛根(Pueraria lobata)、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大黄、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当归、杜仲、附子、金银花、党参、药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砂仁、辣木(Moringa oleifer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防风、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摸摸香(Pelargonium graveolens)、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小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白薇(Cynanchum glaucescens)、玛咖(Lepidium meyenii)、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白及(Bletilla striata)、红豆杉、半夏、土三七(Anredera cordifolia)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草乌、藜芦(Veratrum taliense)、桔梗、黄连(Coptis chinensis)、姜黄(Curcuma longa)、天冬、羌活、金线草(Anoectochilus roxburghii)、黄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栽培面积较大的药用植物品种有草果、银杏、三七、石斛、重楼、淮山、续断、金铁锁等,栽培面积均在66.67 hm2以上,其中,草果作为香料和药材的种植面积最大,为7791.45 hm2,占腾冲栽培药用植物面积的73.02%;银杏种植面积次之,为776.67 hm2,占腾冲栽培药用植物面积的7.28%;三七种植面积第三,为565.40 hm2,占腾冲栽 培药用植物面积的5.30%,见表7。

表7 腾冲市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种类及栽培区域Tab.7 Main cultivated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and cultivation areas in Tengchong City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腾冲市境内栽培面积达万亩以上的区域有猴桥、芒棒、界头、滇滩、北海、曲石等6个乡镇,其中猴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为2409.11 hm2,种植品种主要为草果、花椒、重楼、龙胆草、天麻、山葵、杜仲、淮山、金银花等;芒棒乡次之,为1509.53 hm2,种植品种主要有草果、石斛、重楼、摸摸香等;界头乡种植面积第三,为1221.50 hm2,种植品种主要有草果、银杏、重楼、川芎、石斛、百合、大黄、白术、玄参、附子、白芷、金铁锁、茯苓、续断等;滇滩镇种植面积969.32 hm2,种植品种主要为草果、三七、续断、淮山、灵芝、重楼、前胡、金铁锁、茯苓、乌头、木香等;北海乡种植面积789.11 hm2,种植品种主要为草果、银杏、茯苓、石斛、乌头等;曲石镇种植面积731.47 hm2,主要种植药材为银杏、草果、黄精、金铁锁、重楼、续断、石斛、木香、射干、淮山、川芎、牡丹等。

3.6 腾冲市药用植物传统知识

通过对以腾药为主的传统药物知识调查,调查民族民间医生9位,其中傣族4位、汉族4位、傈僳族1位。主要通过祖传、师承和乡镇医院学习三种方式掌握医学知识,获得中药材料的方式主要通过自采,每位医生掌握的药方数量一般在3~10个之间,每个药方最大用药数为3~17种药。通过对医药文献和单方验方收集、翻译和整理,得到腾药民族民间验方52个,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头部疾病、五官疾病、传染病、外科疾病、跌打损伤与骨折、风湿病、生殖系统疾病、其他疾病等,其中对治疗中风、咽喉炎、牙痛、眼科和其他疾病的验方较多,见表8。52个验方中剂型以粉剂(17个)、蜜丸(11个)、水煎(7个)为主,用药以珍珠(11个)、牛黄(10个)、桔梗(8

表8 腾冲市民族民间验方统计Tab.8 Statistics of ethnic and folk prescriptions in Tengchong City

4 结论与讨论

由于腾冲市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土壤类型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等因素,使得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本次调查中共发现药用植物1141种,隶属173科646属,其中被子植物最多,为1049种;其中菊科、百合科、唇形科、豆科、蔷薇科占总资源的32.58%;药用植物资源在不同科、属中分布较散,含1种的科数、属数均是科属构成比例的主要部分,单种属占了总资源的61.43%,表明腾冲药用植物资源在种类组成、生活型分布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与申仕康等[2]研究结果一致。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腾冲县共调查收集到植物药112科424种,动物药17科17种,矿物药3种。本次普查发现的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远高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造成资源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此次普查交通、设备等条件较30年前的第三次普查有了较大的改善,可以涉猎个)、梅花冰片(8个)、苍术(6个)、麝香(6个)、细辛(6个)为主。更广的区域,获取较多的资源。其次此次普查采用了样方加样线的调查方法,样方的设置包括了区域内的所有植被类型,样线选择了植被好且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同时此次普查物种的统计不仅包括了野生或栽培的传统和重点药材种类,也包括了民间使用及有潜在药用价值的物种。因此,此次调查物种的数量较第三次普查翻了两倍多。但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长期乱采滥挖,一些资源蕴藏量少、药用价值和市场价格较高的种类如野生天麻、石斛、贝母、灵芝、云黄连、珠子参、竹节参(Panax japonicus)、重 楼、白 及、黄 精、独 蒜 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等药材已经绝迹或面临绝迹,且单株生物量极小,蕴藏量极低;山地开垦严重,有些按原始植被类型定的样方点位置已是耕地或人工林;退耕还林区大面积栽种单一树种杉树(Taiwania flousiana),林间郁闭,土壤板结,林下物种稀少,物种多样性度极低;栽培药用植物种类较多,但种植面积小、散,栽培的64种药用植物,至今没有相关的栽培技术地方标准,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较低。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百姓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知晓采挖药材要科学、合理,药用部位是地上部分的要留根,地下部分入药的也要留种,让药用资源能够再生,减少滥采滥挖。第二,对贝母、云黄连、竹节参、独蒜兰等腾冲本地特色野生珍稀濒危药材资源进行人工繁育研究,并建立重要药用植物的种质繁育和保存栽培基地。第二,对退耕还林区人造林进行修护,并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第三,要注重重点本土资源的利用,依托种植面积较大的草果、银杏、三七、石斛等品种,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多方面开发利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制定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借助“腾药”的品牌优势,建立相关生产企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促进腾冲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草果腾冲药用植物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草果栽培起源分析
不同烘干方式对怒江草果产品质量的影响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滇东南山区天然林下草果种植的民族生态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