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甘肃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以庆阳香包为例

2022-12-12 14:08刘银丽杨亮杨贵芝
西部皮革 2022年21期
关键词:庆阳香包非遗

刘银丽,杨亮,杨贵芝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

1 庆阳香包的发展历史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庆阳当地俗称“耍活”“绌绌”“绌儿”。在当地一直沿袭着巧妇贤女手工制作香包,有在端午节或者婚礼时作为礼物赠送的传统,寓意祈福保佑平安健康,驱邪避恶[1]。目前中国最古老的香包就于2001 年出土于庆阳市华池县,由于出土时虽跨越历史几百年,但却依然亮丽如新,色泽艳丽,因而被冠以“千岁香包”的美名。

据历史记载庆阳香包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最先在中国著名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中医鼻祖岐伯曾携一药袋用于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了“熏蒸法”。因岐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渐成为习俗,世代流传。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被称为“香包”[2]。香包发展到近代,多是在端午节的时候出现,被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或者给自家孩童们在当天佩戴。2002 年庆阳市被中国民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2006 年5 月20 日,庆阳香包绣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2 庆阳香包的艺术特色

2.1 奇异多样的表现手法

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注重比例的调和,不追求形象的惟妙惟肖,只求神似。利用夸张变形的方式,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形象。例如制作动物图案时通常只突出头和身子,制作出来的动物形象或有头无尾,或有头无足,或以爪代腿,形象各异。它完全是由手工艺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自己的个人喜好创新出来的。庆阳当地的妇女对生活的观察异常仔细,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东西,都纳入自己的香包绣制当中去,花鸟鱼虫、山川湖海、亭台楼阁、以及各色人物及动物等等,无所不涉。

2.2 浓郁的原始生态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庆阳又是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因而它自然免不了是中国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再加上地处偏远地带,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因而它的原始文化遗存就相对明显,这在香包的制作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被体现出来了。比如庆阳香包图案中对龙这一形象的刻画,用绿色的布盘成蛇状,再在其上绣上几朵梅花,便是一个龙的形象了,这正是原始的龙蛇崇拜在民间刺绣文化中的遗存。

2.3 多彩的文化寓意

驱邪祈福、托物言志历来就被视为庆阳民俗文化的主题,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上手工艺人的奇特想象,借用日常随处可见的事物,来表现人们想要表达的美好祝愿。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来承载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渴望一方安宁;借鱼儿戏莲来比喻男女互相追逐的爱恋之情;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来喻春光无限、事业兴旺日子红火等等。传统的鬼神妖魔观念也被加入到香包的制作当中去,庆阳当地人普遍认为,要使孩子平安健康成长,自然是少不了神灵的庇护,将这些神灵融入到香包中去,让孩子们佩戴在身上,就可以为孩子们祛除邪恶,保佑平安。

2.4 特殊的产地环境

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20 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 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文化。4000 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历史上,周先祖不窋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奠定了“周礼”的基础,史称“周道文化自此始”[4]。农耕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男耕女织,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妇女们在日常的空闲之余,就会想要去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来点缀生活,如若还有剩余,自然就将其作为礼物赠予他人,以此来联络感情。

2.5 独特的审美观念

庆阳香包不从日常生活存在的各种造型着眼,而是从意念出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幻化成各种姿态,一改往日传统印象,随意创作,不遵循传统思维,天马行空,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在很多专业美术家眼中认为不合理的东西,在手工艺人眼中,它的存在却是合情合理的。比如“猫吃老鼠”,本来在老鼠被吃掉后就已经不存在了,但庆阳香包却在制作过程中,将其创作成猫肚子里有活着老鼠的样子。在他们看来,老鼠被吃掉后依然活在猫的肚子里,这完全是一种有违常理的设计。

3 庆阳香包面临的瓶颈

3.1 创新程度低,缺乏新意

庆阳香包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沿用过去陈旧的样式,很少在制作工艺和产品图案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庆阳香包的制作者以庆阳市的农村妇女为主力军,他们大多数都只有小学文化,没有固定工作,闲暇时间较为充足。且妇女们大都是从自己的母亲或者婆婆那里继承学习的技艺,因而基本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对样式图案没有多大的创新,基本沿用过去的陈旧式样。再者庆阳当地的人民深受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影响,一心扑在农业种植上,观念落后陈旧,对于将日常产品转变为经济收入,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香包的开发利用依然停留在过去。

3.2 政府的市场引领作用小

在庆阳香包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缺乏对香包民俗文化发展的合理管控和引导,各市县之间往往各行其道,联合开发程度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鉴的功效还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5]。由于政府对当地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不到位,认识不准确,缺乏相应的调查研究,因而难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策略,对当地的香包市场发展难以起到引领作用。另外,由于当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程度较低,对国家下发的一些文化发展政策的实施不到位,对民俗文化发展的理解还没有彻底从心理上引起重视。

3.3 手工艺人少且产品质量差

庆阳香包的制作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机绣香包以其产量高,制作成本低而成为赚取财富较快的方式,在市场上大批量存在;二是香包传承人的稀少,专业的手工艺人缺乏,当代年轻人从观念上摈弃传统工艺,很少去学习并且热爱香包制作,因而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局面。当前,香包制作的大军仍然以当地的一批劳动妇女为主,他们主要以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经营方式,制作也基本是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的消费或者赠送亲戚朋友,很少将其作为一项产业进行推广。个人手艺喜好不同,制作出来的产品差异明显,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3.4 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定位

目前在香包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的大多是初级产品的开发,没有形成自己的香包品牌,大多数公司都只是出于粗浅的盈利目的,而没有将自己家乡民俗品牌做大做强的意识。香包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目前很多地方也都有这一产业的涉猎,如果不申请自己的专利,形成自己的品牌,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迷失方向,已经开拓的市场也会被侵占。因此,品牌的创立对庆阳香包的长久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庆阳香包如若没有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就会丧失消费群体,进而它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3.5 销售渠道单一

庆阳香包目前的销售主要是由一些小公司统一出售,这些小公司发展资金不足,货源有限,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因而很难发展下去。在目前的发展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大多数小公司却没有形成健全的销售信息网络,大多数主要靠节会推销产品,市场占有率极低。在庆阳当地,一般销售高峰出现在端午节前后,由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沿街售卖,其次就是依靠庆阳当地的一些香包类民俗文化节以及一些旅游景点的售卖为主,在其他时间段则销售缓慢。仅仅这样比较单一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时间是很难将其推向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的。

4 庆阳香包的发展思路

4.1 加大政府保护扶持力度

要做好香包的保护传承工作,政府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只有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文化产业,切实实施好国家下发的各项相关政策,督促当地企业,尽可能的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才不至于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迷失自己。首先,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成立香包的质量监管部门,在源头上做好质量把关。其次,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人员,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让专家来检验,请专家来监督。再次,将民俗文化产品的销售融入到互联网销售平台,将消费者和售卖者实现跨区域的连接,打破传统店铺由于租金压力而无限制涨价的模式,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价格,扩大香包的消费群体。

4.2 重视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在香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与社会进程的紧密结合,在注重乡土气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现代文化元素的加入,要看到社会进步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将传统的制作方式与现代化的制作工艺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符合时代主题的民俗文化创新,不断拓宽香包的用途。将其适当融入进日用品以及婚礼制品中,进行一些产品的分类,有高端和低端产品的划分,将低端产品用于日常生活的使用,将高端产品打造成用于国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在过去的香包制作过程中,将医药融入香包中,使香包的佩戴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兼具实用价值。

4.3 保护手工艺人,鼓励民俗传承

自香包出现以来,一代代手艺人不断改革创新,传承经典,虽然没有使我们的香包手艺变成家喻户晓,但对民俗的传承依然功不可没。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追求经济效益,内心更加浮躁,一针一线的纯手工制作已经变得不太现实,因而机绣越来越普遍。随着越来越多人外出打工,一些技艺精湛的手艺人,也在日渐繁忙的工作中,将传统手艺远远抛在了脑后。要想做大做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强建设产业人才队伍。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渐营造有助于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

4.4 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财产,是一种不具备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资源[6]。庆阳香包作为一项民俗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将很快的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上迷失自己。庆阳市应该在建立自己香包品牌的基础上把香包作为当地的“名片”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使庆阳香包在各种香包品牌中独树一帜,不可替代。要充分认识品牌的力量,打造一流的香包品牌,借助各种渠道,在民俗文化产品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实行小企业的兼并和融合,建设一批当地的一批龙头产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实现香包产业的区域联合发展。

5 结语

纵观庆阳香包,原始文化色彩鲜明,工艺要求高,地域色彩浓厚,是在庆阳当地独有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存在于庆阳民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在关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将更加注重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民俗产品研发的保护与传承无疑成了目前最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要想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强国之林,对于文化的挖掘与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庆阳当地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做好庆阳香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以及我们每个庆阳人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庆阳香包非遗
Our Best Friend
端午香包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香包送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