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廓清衰减值鉴别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沃辛瘤

2022-12-12 13:19赵丽丽许志高武金龙孙雪松彭泰松郭文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廓清腮腺病灶

赵丽丽,许志高*,武金龙,孙雪松,彭泰松,郭文强

1.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山西 大同 037008;2.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山西 大同 037008;3.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山西 大同 037008;4.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山西 大同 037008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是较罕见的腮腺良性上皮细胞性肿瘤,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沃辛瘤,但约4%的BCA可发生恶变[1]。目前对腮腺BCA的影像表现报道较少,既往研究表明在双期CT扫描中BCA常表现出类似沃辛瘤的增强模式,使两者难以鉴别[2]。腮腺肿瘤的CT增强模式反映了其病理特征,如血管结构、细胞数量和基质成分等,因此,许多学者使用不同方法评估CT动态检查中腮腺肿瘤的衰减。Reginelli等[3]发现沃辛瘤与多形性腺瘤以及沃辛瘤与腮腺癌间的8 min延迟期与早期阶段(30 s)有明显不同的衰减。目前已有对BCA和沃辛瘤的廓清衰减值和相对廓清率(廓清衰减值/动脉期CT值)的相关研究,但均未进行定量分析。本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与沃辛瘤相比,BCA的廓清衰减值相对较低,且计算较廓清率更为简便。本研究拟综合分析腮腺BCA和沃辛瘤的CT表现及双期增强CT扫描中的强化方式,评估廓清衰减值对两者的定量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BCA的诊断准确性及鉴别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0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BCA和32例沃辛瘤患者,分析其腮腺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图像。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BCA和沃辛瘤;②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③图像清晰,无伪影,满足后处理及诊断要求。排除影像资料不完整和增强扫描期相不准确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研前伦审第(31)号],免除患者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VCT扫描仪,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均行腮腺轴位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均从外耳孔下缘-下颌骨下缘。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240 mAs,层厚5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512,标准算法重建。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碘帕醇注射液(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浓度300 mgI/ml)80 ml,流速3.0 ml/s,动脉期35 s、静脉期75 s开始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具有5年以上头颈部影像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观察肿瘤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包括肿瘤大小、部位、数目、边缘、有无囊变和钙化。同时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对肿瘤实质区进行对比观察,测得同层面的相同部位病灶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将感兴趣区置于代表病灶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设定感兴趣区标准为直径0.1~0.3 cm的圆形区域,避开肉眼可见的囊变、钙化等非强化区域。若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方式定义为廓清型,计算廓清衰减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若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方式定义为持续强化型,计算相对强化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按廓清衰减值大小将廓清型分为<20 Hu、≥20 Hu两组。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大小、各期CT值及廓清衰减值;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病灶部位、数目、囊变和钙化、强化方式的差异,对不同廓清衰减值组肿瘤的分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析廓清衰减值的诊断价值,肿瘤边缘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形态学特征 BCA和沃辛瘤在病灶大小、部位、边缘、囊变和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腮腺BCA和沃辛瘤的一般形态学与CT特征比较

2.2 各期CT值比较 两组肿瘤实质部分平扫和动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根据各期CT值结果,其中15例BCA和31例沃辛瘤动脉期出现较显著强化,静脉期强化幅度减低(图1);1例BCA和1例沃辛瘤均呈逐渐强化型,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两组肿瘤强化方式均以廓清型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A~C.女,59岁,右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CT示病灶密度大致均匀,边缘可见囊变(A),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B),静脉期强化幅度减低(C);D~F.男,64岁,双侧腮腺多发沃辛瘤。平扫CT示左侧病变密度均匀,高于腮腺密度(D),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E),静脉期强化幅度减低(F);两种肿瘤强化方式类似,均为早期强化和廓清型

表2 腮腺BCA和沃辛瘤各期CT值比较(Hu,)

表2 腮腺BCA和沃辛瘤各期CT值比较(Hu,)

2.3 廓清衰减值定量结果比较 比较强化方式为廓清型的两组肿瘤,腮腺BCA平均廓清衰减值为(17.8±17.1)Hu,沃辛瘤为(32.1±14.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05)。廓清衰减值<20 Hu时,患BCA的比例(73.3%,11/15)高于廓清衰减值≥20 Hu时(12.9%,4/15);与廓清衰减值≥20 Hu相比,廓清衰减值<20 Hu患BCA的相对危险度为5.438(95%CI2.147~14.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廓清衰减值≥20 Hu时,患沃辛瘤的比例(87.1%,27/31)高于廓清衰减值<20 Hu时(26.7%,4/31);与廓清衰减值<20 Hu相比,廓清衰减值≥20 Hu患沃辛瘤的相对危险度为3.244(95%CI1.394~7.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BCA是一种罕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占所有涎腺上皮肿瘤的1%~2%[4],主要发生于腮腺。1991年,WHO将其进行独立分类。组织学上,BCA由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有完整的基底膜样结构,但缺乏黏液和软骨样基质,间质内富含血管结构,以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为主[5]。沃辛瘤又称为腺淋巴瘤或淋巴乳头状囊腺瘤,由腺上皮和淋巴组织构成,间质为丰富的淋巴样组织,含有大量的血管[6],约占腮腺肿瘤的15%[7],目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3.1 CT表现 BCA和沃辛瘤的CT表现相似,无特征性。肿瘤均呈圆形或卵圆形,界限一般清晰,边缘光滑;多位于腮腺浅叶,左、右侧发病无差异性。平扫时肿瘤大多密度均匀,高于正常腮腺密度,与肌肉等密度或稍低;部分病灶内偶见点状、砂砾状或弧形钙化灶,肿瘤易发生规则或不规则囊变坏死,特别是沃辛瘤具有更明显的囊性变趋势[8]。有研究认为由于BCA肿块内部有丰富的小静脉及内皮毛细血管,易发生坏死、出血和囊变[9]。本研究发现两种肿瘤病灶大小、部位、边缘、有无囊变及钙化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10]。BCA绝大多数单发,少数可多发;而沃辛瘤病灶常多发,也可双侧同时发病,这是鉴别BCA与沃辛瘤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研究中BCA与沃辛瘤的病灶数目有显著差异。

3.2 廓清衰减值定量诊断价值 BCA和沃辛瘤均可表现为两种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早期强化且廓清型,极小部分表现为逐渐强化型[2],与本研究一致。本研究中15 例BCA和31 例沃辛瘤表现为廓清型,与Reginelli等[3]报道的沃辛瘤的特征性增强模式为早期强化和延迟廓清一致。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以此为依据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与静脉期CT值相比,廓清衰减值更能直观反映两期相对衰减程度。有研究认为BCA静脉期强化程度接近或略低于动脉期,呈“慢出”表现[11];而沃辛瘤静脉期CT值较动脉期明显减低,呈“速降”特征[12]。因此对廓清衰减值进行定量分析可能有助于对两者进行定性诊断。本研究中,廓清衰减值<20 Hu时患BCA的相对危险度与廓清衰减值≥20 Hu时患沃辛瘤的相对危险度均有显著差异。既往文献对廓清衰减值的报道有限,本研究亦不能明确地解释其原因,推测与其他器官一样,腮腺肿瘤对比剂的衰减特征受其微血管系统、细胞数量和基质成分的影响[13],两组肿瘤之间不同组织学成分、细胞体积和细胞外间隙大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腮腺肿瘤动态CT和MRI研究表明,对比剂的廓清衰减程度取决于不同时期肿瘤内对比剂数量的差异[14-15],小细胞性和大细胞外间隙的肿瘤有保留对比剂的倾向,导致廓清衰减程度较低;相反,大细胞性和小细胞外间隙的肿瘤造影剂保留较少,导致廓清衰减程度较高。BCA缺乏沃辛瘤的高浓度黏液蛋白结构,这一组织学特点可能决定了BCA的廓清衰减程度相对较低。此外,在动态增强晚期,对比剂分布于细胞外间隙,与微血管通透性和密度有关[16]。沃辛瘤呈“速降”表现,与肿瘤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毛细血管网,导致对比剂快速渗漏有关[17]。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①未对单个肿瘤的放射学-病理学相关性进行研究,这可能会更好地解释不同肿瘤之间廓清衰减特性的差异;②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小,区域分布不均,后续需要进行前瞻性或多中心研究。

总之,腮腺BCA和沃辛瘤的一般影像形态学特点和强化方式相似,利用廓清衰减值定量分析可以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可以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廓清腮腺病灶
超声造影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HBV感染肝细胞癌患者分类诊断的价值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9-9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应用研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北京讲话
多期CT增强对乏脂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