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学人风采——刘铁志

2022-12-12 05:1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菌物内蒙古自治区保护区

刘铁志,男,1965年9月生,喀喇沁旗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理学博士,三级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植物生物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菌物研究所所长。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菌物标本馆联盟理事。

●教学科研成果

刘铁志博士从教34年来,先后承担过《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野外实习》等10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曾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赤峰市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

刘铁志博士一直致力于菌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生态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科研项目4项。在内蒙古菌物资源调查和菌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工作。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核心期刊16篇、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发表真菌新种25个、新组合6个、中国新记录种60多个;发现内蒙古新记录植物4属19种。出版专著8部,《内蒙古锈菌志》和《内蒙古白粉菌志》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水平,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引用和引证。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和赤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服务地方实践及成果

刘铁志博士团队与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合作10余年,在保护区菌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记录保护区各类菌物达78科186属618种,包括3新种和10个中国新记录种。与保护区合作出版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大型菌物图鉴》,此书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普作品。2021年7月15日,刘铁志博士在赛罕乌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二次10年评估会上向专家组做了保护区菌物多样性研究工作汇报,得到了评估专家、保护区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另外,他在野外考察中发现疑似钻天柳树种,随后与保护区科研人员合作得到确认。此为钻天柳在岭南山地分布的首次记录,为该物种增补了地理分布信息,对其资源保护和利用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典型事迹

刘铁志博士自1994年始,白手起家,自费科研,克服重重困难,对赤峰市各类菌物进行采集和鉴定。直到2008年得到自治区和国家科研基金资助与支持,研究范围得以扩大到全区。目前已涉足12个盟市的70多个旗县区,对内蒙古菌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标本2万余号,达2千多种。亲手创建的赤峰学院菌物标本馆(CFSZ)已成为内蒙古菌物标本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标本馆。2020年入选中国菌物标本馆联盟创始单位,成为14家理事单位之一。

猜你喜欢
菌物内蒙古自治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用显微镜看世界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教育部公布新增本科专业名单 菌物科学、食用菌科学获批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贵州成立菌物学会 食用菌有“家”了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圆满举行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