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蜣螂
——沙漠中的“掏粪工”

2022-12-12 01:38螳螂在后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2年11期
关键词:蜣螂粪球骆驼

文/螳螂在后

生活很难,在沙漠里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生存,沙漠中的昆虫们各显神通。它们有的靠啃食苦涩的植物活命,有的为寻找水源艰苦跋涉,还有的甚至要在粪便里“讨生活”。

“粪”外宝贵

对人类来说,光是看到“粪”字,就会想到它不友好的味道。 但是对沙漠里的昆虫们来说, 粪便有时候就是它们的“补给包”。 如果我们抛开偏见, 沙漠中的粪便将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表面上看,它就是一团有机物,它不仅没有致命的毒素, 还有能被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 更重要的是,在这团有机物中,水的含量占到了80%以上。

仅凭这一点, 沙漠中的动物粪便就有资格成为小昆虫们的抢手货。为得到新鲜的粪便,小昆虫们各显神通,台风蜣螂(qiāng láng)就是这群食粪动物里最“上进” 的那一个,法布尔《昆虫记》里的圣甲虫指的就是它们。

在沙漠中, 牛粪是小昆虫们的首选,但是它少得可怜。食肉动物的粪便比较稀少, 小型动物的粪便又会迅速风干, 最后似乎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骆驼粪。

艰难的第一步

夜幕降临, 当凉爽的风吹过沙漠,台风蜣螂立即钻出沙洞,伸出触角探测风中的“粪香”,力求第一时间找到新鲜的骆驼粪。 因为只有刚刚排出的骆驼粪才有取食的价值。

为了生存,它们必须争分夺秒。

一找到新鲜的骆驼粪, 台风蜣螂就会迅速占领骆驼粪的制高点。这里有最厚的养料和最多的水分,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打包带走。

“徒手打包”是台风蜣螂的看家本领。它会先爬上骆驼粪的顶端,把后腿上的硬刺扎进去, 确保自己牢牢固定在一个点上,然后舒展身体,利用扁平带齿的头和前足在粪便上画出一个圆形的沟, 这个像用圆规画圆的动作会重复成百上千次。 最后台风蜣螂钻进这条挖好的沟里,向着这块已经被划出来的粪便根部挖掘, 从而将这团粪便从整坨骆驼粪里分离出来。

“打包”仅仅是它漫漫求食路上的第一步,台风蜣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连夜“粪”战

在粪便里工作非常危险,大型动物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踩伤甚至踩死这些前来寻找粪便的昆虫, 但这并不是台风蜣螂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台风蜣螂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对这块粪便进行“再加工”——把它变成方便运输的球形。

这个加工的过程也非常简单粗暴,台风蜣螂会头朝下,用后腿推动粪块, 只要粪块的滚动遇到阻力,台风蜣螂就会停下来,爬上粪块, 把影响滚动的凸起部分拍平,然后继续推着粪块“奔跑”。 这样的动作会一直重复下去,直到粪块成为粪球。

别小看这团粪球, 圆圆的粪球可以为台风蜣螂提供很多天的口粮, 也能一次性提供足够幼虫吃到成年的餐食。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 这团粪球将成为台风蜣螂幼虫遮风挡雨的“房子”。

为了保证自己和食物的安全,台风蜣螂一定要将粪球运输到僻静的地方才能安心享用。 可沙漠的自然条件比《昆虫记》里的荒石园严酷得多,松软的沙子也很难挖出洞, 台风蜣螂究竟是把自己和粪球一起埋在沙子里再去享用大餐,还是“霸占”其他沙漠动物的洞穴,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这一切都是在夜间进行的。

与时间赛跑

在沙漠里生存, 有时需要拼尽全力, 有时却要控制住对食物的渴望。 得到粪球以后,台风蜣螂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来完成运输,否则眼前的食物很可能会变成自己的“坟墓”。

对人类和大多数动物来说,日出意味着希望, 但对沙漠里的昆虫来说, 日出却像是灾难发生前的警报。 并不是因为白天会有鸟类、蜥蜴、刺猬或者别的动物前来捕食,真正的威胁来自太阳。

当阳光铺满沙漠,所有的活动必须尽快停止, 不管是躲进灌木,还是钻进别的动物留下的洞穴,或者干脆钻进沙子深处,只要能及时躲开阳光,就可以在这场致命的生存游戏中赢得活下去的机会。“狠毒”的阳光和滚烫的沙子会在几十秒内将小虫子们烤熟,台风蜣螂也不例外。

加工、 运输粪球会消耗太多的时间,总有一些“倒霉蛋”在后半夜甚至清晨才找到粪便, 它们必须与时间赛跑, 胜者可以过几天潇洒的生活, 败者则会与自己刚搓好的粪球一起被沙漠里的高温活活烘干。风沙的摧残让那些败下阵来的台风蜣螂在阳光的烘烤下变得支离破碎, 只留下一个坚硬的干粪球诉说着主人生前最后的挣扎。

在很多人看来, 食粪是一种低劣到无以复加的生存方式, 可即使是这种“低端”的生存方式,也需要台风蜣螂们拼尽全力。 它们机械地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 只是为了一个最简单的目的——活下去。

编辑/薛江波

猜你喜欢
蜣螂粪球骆驼
屎壳郎爱粪球
大自然的清道夫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和蜣螂一起玩
大骆驼
推粪球大王
和蜣螂一起玩
骆驼
鹰与蜣螂
彷徨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