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抗凝血酶III及蛋白C、蛋白S活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

2022-12-13 02:49禤坚艳刘奕珊韦相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抗凝血浆

禤坚艳 刘奕珊 宋 悅 晨 露 韦相才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511442)

相关数据表明[1],我国妊娠女性中复发性流产(RSA)发病率为0.5%~1.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RSA再次妊娠时自然流产率高达50%~70%[2]。RSA诱发病因极其复杂,具体发病机理尚不明确[3]。近年研究表明[4],机体抗凝与纤溶系统失衡所导致的血液高凝态或微血栓形成,会降低子宫-胎盘血灌注量而引发胚胎组织缺氧缺血,从而诱发RSA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关注RSA患者早期血液高凝状态指标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RSA血浆AT-III、PC及PS水平,为RSA早期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RSA(流产≥3次)患者为RSA组,无流产史首次流产患者100例为流产组,无流产史健康早孕妇女10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RSA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且原因不明;②流产组和对照组排除既往流产史;③流产孕妇均在本院接受规范保胎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血栓性疾病史、血液系统疾病史、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②明确已知流产原因,如内分泌失调、生殖道器质性病变等;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严重妇科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等;④近期使用抗凝、促纤溶药物或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药物等;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等。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分别在RSA组、流产组流产术前以及对照组孕8~20周常规产前检查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抗凝,采用显色底物法检测血浆AT-III、PC活性,凝固法检测血浆PS活性,所用设备为日本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凝血仪。参考值:AT-III 75%~125%,PC 70%~140%,PS 60%~13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对象一般情况

RSA组年龄(27.9±4.6)岁(20~39岁),体质指数(BMI)(24.1±2.7)kg/m2,孕周(13.1±3.4)周(8~20周);流产组年龄(28.1±4.7)岁(21~40岁),BMI(24.2±2.8)kg/m2;孕周(13.0±3.4)周(7~20周);对照组年龄(28.0±4.6)岁(20~40岁),BMI(24.2±2.8)kg/m2,孕周(13.1±3.4)周(8~19周)。3组比较无差异(P>0.05)。

2.2 血浆AT-III、PC、PS水平

血浆AT-III、PC、PS活性水平RSA组、流产组、对照组依次升高(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浆AT-III、PC、PS水平比较

2.3 血浆AT-III、PC、PS预测RSA价值

经ROC曲线分析,血浆各指标预测RSA价值见表2。

表2 血浆各指标预测RSA 发生的ROC分析

3 讨论

导致RSA的病因相当复杂,致病机理尚未明确,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生殖病理性异常等[6]。大量临床研究表明[7],多数RSA患者发病原因不明,给临床诊疗带来诸多挑战。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机体血液高凝态(亦称之血栓前状态)可能与RSA发病密切相关[8]。正常人体内凝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间处于相互制衡的动态变化状态,从而保持健康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与功能发挥;当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人体内凝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凝血因子升高或抗凝因子降低,机体会出现高凝态,持续的高凝态还可导致继发性纤溶亢进,进一步加重机体高凝态恶化,增加血栓形成风险[9]。既往研究表明[10],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改变,但属正常生理性改变。但孕妇凝血功能生理性改变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机体高凝态,可能会增加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因此关注孕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临床RSA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AT-III、PC、PS是临床反映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在健康机体内,AT-III通过与肝素结合能够抑制多种活化凝血因子性能,有效控制机体凝血与抗凝失衡[11]。在钙离子、磷脂环境下,凝血酶等物质可激活PC而形成活化PC,能够抑制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VIII发挥凝血功能,有效避免凝血过程在正常血管内的持续扩展[12]。PS不仅增加PC抗凝作用,也可通过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X、凝血因子VIII逆行结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而调节凝血过程[13-14]。可见,正常机体内保持AT-III、PC、PS活性对抑制高凝态具有积极作用。

在本研究中,RSA组血浆AT-III、PC、PS水平均低于另外两组,提示RSA孕妇上述指标活性发生异常改变,但流产组水平低于对照组,与文献[15]报道结果存在差异,分析认为可能与样本选择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RSA孕妇已有高凝态表现,这可能是在某些特定因素下,大量凝血酶等凝血因子被释放,一方面不断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另一方面也会大量消耗AT-III、PC、PS,从而导致患者机体AT-III、PC、PS蛋白活性降低。本研究分析各指标预测效能显示,AT-III、PC、PS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提示当患者血浆AT-III、PC、PS活性分别降至临界值时,应警惕孕妇机体持续高凝态,可能导致子宫内血管形成微血栓而造成胎盘缺氧缺血,引不良妊娠结局。考虑到本研究样本量的因素,所得AT-III、PC、PS最佳临界值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扩大样本量论证结论。

综上所述,RSA患者血浆AT-III、PC、PS活性异常降低提示存在机体血液高凝态倾向,通过检测AT-III、PC、PS活性对预测RSA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抗凝血浆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栓弹力图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