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房

2022-12-13 05:04应爱卿
文学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陈总古镇

□应爱卿

儿时的记忆里,鸣鹤古镇是一条熙熙攘攘的长街,上街、中街、下街,琳琅满目的店,青石板铺成的路,一条有着许多船的运河。

我的老家在宓家埭,与鸣鹤场只有几里之隔。在我幼时的印象里,鸣鹤场是个大地方,但凡家里有点大事,有点物资购买或外卖,就会赶集到鸣鹤场。在儿时跟着父母亲来过几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母用船摇着来这里卖米,也是为了米能卖个好价钱。船总是停在小五房门口的河埠头,这里河面相对宽,船可以停靠得多,交易气息旺,而且大户人家的河埠头搭建的台阶宽,上下船方便。小五房大门里住着好多户人家,都是做生意的,自家不种稻谷。虽然有粮站供应大米,但没有农民自产的米质量好,所以农家人的自产米在这里更受欢迎。自从联产到户,我家田里的稻谷总是丰产,吃不完的米装几箩筐来卖。饱满发亮的米,卖相真心不错。但是行家总是要从箩筐里随机取一把米,放在嘴里用牙齿嚼一嚼,来判断米的质量,干燥度如何。一嚼就粉碎的米,是含水分量多,没有晾干,不宜久放储存。有的米虽然干燥,但是颗粒不完整,那是碾米时碾碎的,估计是稻谷没怎么晾干,等碾成米后再晒,影响口感。所以讨价还价声不绝。如果卖米的人少,买米的商户又多,那成交就容易多了,价格也是非常诱人的,那等卖完之后,父母亲一定会给我买一副大饼油条吃吃。我坐在小五房门口的石阶上吃着大饼油条,看着船上的米被挑走。

后来上学了,每年的清明节,学校会组织我们来白洋湖烈士陵园扫墓。我们也从长街穿过,路过小五房,路过金仙寺,路过吴作莫坟,到达烈士陵园。心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毕恭毕敬地默哀鞠躬敬礼。礼毕后,就是小朋友们的踏青了。我总是会在山崖边采一大捧麻叶带回家。许多同学不认识麻叶,更不知道有何用。我是我母亲教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认识山上的许许多多植物,哪些可以入药,哪些可以当菜。麻叶和年青一样,可以做麻叶饼吃,甚至比年青更有香味。到了成年后我才知道,麻叶不但蛋白质含量丰富,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利尿解热、创伤止血等,还可以做成苎麻的布料,是价值珍贵的路边草。我每次去山里,总是像小时候一样采一大捧回家,和母亲一起做成香喷喷的麻叶饼。只可惜现在认识它的人越来越少了。

后来上初中了,除了一如既往的每年祭扫烈士陵园,我们这些个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常常约着来鸣鹤场拍照。当初我们宓家埭没有照相馆,而鸣鹤场有一家照相馆。我们拍了照,等几天之后再来取,照片作为同学之间毕业互赠留念。那时候还是黑白照,后来才慢慢有了彩色照。我还保留着17岁的那张初中毕业照片,穿的是湖蓝色衬衣,白色波点,圆领镶嵌着蕾丝花边,外面穿着的绿色格子休闲西装,是我堂姐用她穿剩下的衣服修改后做给我的,现在看着有点土里土气,可那时我穿着这衣服觉得非常漂亮。黑黑的长发梳着一角辫子,虽然是黑白照,看着也是亭亭玉立,红唇粉黛,那时候的精神气何须用美颜呀。

自从考上卫校读书,后来工作,结婚生子,忙孩子忙工作,中间三十年里没有来过鸣鹤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城浒山等新市场新商城的开发,鸣鹤古镇渐渐没落了,许多人从古镇搬出来,到浒山到观城买房居住,一条长街也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者居住。偶尔路过,从前熙熙攘攘的街变得安安静静。

前几年因生态养生、休闲古镇的理念,鸣鹤古镇修缮了许多古迹古屋,一个全新的古镇又出现在人们眼前。来观赏的,来探古迹的,来寻踪的,让安静的古镇又渐渐热闹起来了。而我终于也空闲下来,前几年还在古镇买了房子,来古镇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我一有空就住在古镇,一有空就在古镇角角落落走走。走过鸣鹤大会堂,走过叶家大厅,走过上街的朱记弹棉花店,走过了中街叶大妈家的租书店,走过沙滩桥,走过彭公祠,走过银号客栈,走过枕湖人家,走过国医馆……唯独没有走进那小五房。

鸣鹤古镇是一座有1200年历史的江南小镇。小五房是鸣鹤国药业巨商叶天霖所建,占地约1700平米。叶天霖出身书香世家,少年时到杭州、苏州、广东、福建等地做药材生意,后来发迹,成为江浙一带乃至国内著名的大药商,就建豪宅于故里。据说叶氏家族共建有六幢气派非凡的大宅,目前,仅存三房、五房、六房、小五房。小五房是靠运河西处,靠近沙滩桥旁,一座有着两三百年历史的江南老房子。

三年前,我来小五房不下五次,但是每一次都不凑巧。走进大门,保安告诉我不是在上弟子规课,就是在讲道德经,无法参观。我一直纳闷,小五房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她的神秘有点让我想打破砂锅问到底。白天上课,那我就晚上来,反正我现在这儿有家,不怕没地方住了。

记得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我吃完晚饭就在古镇逛。一走二走,脚步又不由自主到了小五房。保安大哥还是把我拦住了,说里面在上亲子课,不能入内参观。我说我是第六次来了,就让我看看,我不会发出声音影响上课的。正好从里面走出一位穿着粉色禅服的女士,比我年轻一点。她和善地和我打招呼:晚上好。我看见她的微笑,觉得她一定会同情我,会让我进去的。我讲明来意,她说那就破例让我参观,还亲自陪同。我认识了她,她叫光明,是这里的义工。从此她成为我的好朋友了,我也走进了小五房神圣的课堂。

我们从摆放各种茶叶茶具的大门正殿进入,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子,四周布置了雅致的花卉。东西厢房是四个茶室,柱子挂着24节气中的芒种等名字,那白底黑色草体字非常有魄力。四周走廊放着藤椅和花架,那憨厚的肉肉,还有精神的仙客来、墨兰,无不透着雅致和清新。坐下来品一杯茶,真能洗涤一切忧愁和烦闷。大明堂四角的四只大水缸,浮着葱翠的荷叶,那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正含情脉脉躲在叶子背后,欣喜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明堂正中花坛上,那棵罗汉松神情豪迈观八方来客;那太湖石居高临下,似乎摆平一切烦忧。左右厢房的几个茶室取名雅致,布置更是雅致,松软舒服的棉布靠垫,光滑纹理的木质茶桌,一缕薰香萦绕,一壶好茶,几碟古镇的特色糕点;约上几位知己,品好茶,聊心事,推开窗,看星空灿烂,揽初夏凉风,哈哈,人生逍遥。

入正殿,抬头“五大方正”在夜色中闪着金光。步入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巨无霸灵芝,光明告诉我说是终南山运来的三百年灵芝,是镇殿之宝,有生灵有神气聚集。这正殿有三大间,有需要时中间可以用帷幔隔开,平时全部通畅。左墙边柜子上摆放了茶具、茶叶、沉香,以供游客挑选。这间放了两套一模一样的茶桌椅,可以分两桌坐,每桌可坐4、5人,原木茶桌上是越窑青瓷的茶具和绿色墨兰镶嵌的中国风麻布桌旗,那温柔的青瓷和沉稳的桌旗,原色的木桌,一切的组合就是柔和刚的组合,无论端上来的是什么茶,都一饮而尽,回味甘甜。邻窗各放一张禅意的罗汉床,茶几上是别致的兰花和爬山虎的组合。我捧着一本《道德经》,请光明给我拍一张照,留下我舒心的微笑。右边的一间整面墙是木刻的茶经。前后窗下的茶柜子上是大罐的茶,普洱、白茶、龙井、老陈皮、禾杆草、金骏眉、老生茶,还有什么云南七子茶饼、生态野茶饼班章王……我记不住名的许许多多茶。我闻到的是茶香、茶韵、茶意,那口感一定饱满,回甘生津。在后来的几次再访中,我真的喝到了这里的茶,我一一体会了,茶的文化,茶的灵性和茶的道。怀着一颗恭敬的心,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丰盛回报。这一张足有八米长的茶桌,气势磅礴,坐在这里喝茶,感觉一切都是万物,都是阳光普照,琼浆玉露。

后面一进才是小五房真正的智慧能量场:静思堂。高高的墙,把世间的喧哗弃在墙外;墙下是六只大水缸的碧绿荷叶,沾着星光雨露,每一片荷叶精神抖擞。那些从神仙山移栽过来的花草,挺拔,灿烂。两个教室里,一边是朗朗读书声,一边大家在静静地听取道的法则。那一道道光从墙前飘进来,折射在竹帘上,折射在每一个学习者的脸上,是最闪耀的光泽。这些大人和孩子,尽管脸上有沧桑,有稚气,但是,现在的他们是一个个干净朴实、时刻散发着淡淡的温暖、散发着灵性的人。那《道德经》里的字字句句,墨韵飘香,正沁入心扉……

有时出于偶然,相遇即是美好。人、景、物的相遇,一切都是有因缘的。缘来了,就近了,缘分未到,那就是近在咫尺也如天涯般遥远,更无从相识相知。

自从认识光明,我来小五房的次数就多了。空闲我也来做做义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打扫,参加他们的道德经课程。小五房的《道德经》 《弟子规》课程全是公益课,是家长和孩子成长的益智课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对社会、家庭有用之人。义工老师有蔡老师、陆老师、黄老师等,她们是我们本地名校的老师,有着二十多年教学经验,业余时间毫无报酬推广国学文化。随着接触,我认识了小五房推崇国学文化的领头人,一位五十开外,瘦弱娇小却又如此精神抖擞的女老总陈总。

陈总告诉我,小五房的承租也是一个偶然,缘分来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她放下繁忙的企业管理投身在小五房的修缮中,花了高额的维修费用,居然比做企业赚进钱还开心。这么大的一幢老房子,消防安全请了24小时监管的保安,平日的维护打扫,日常开销,周六周日免费开启《弟子规》 《道德经》课堂,还提供点心、茶水、免费的午饭。靠平日里茶道这些微薄的营业收入是完全不能维持日常开销的,陈总说,幸亏她先生非常支持她,靠他们企业的收入一直支撑着她的小五房。

我发现陈总请的员工有的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人。阿莲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姑娘,随着熟悉,我知道了她的身世。她是邻村人,几年前得了一场重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父母亲为给她筹医疗费,外出打工。她靠70多岁的奶奶照料,股骨头坏死,几年无法下床。奶奶年事高了,无法照料孙女,父母亲对她的疾病也不抱希望了。陈总知道情况后,把她接到小五房尽力医治。老天不负有心人,阿莲的病渐渐有了起色,慢慢地能下床,正常生活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阿莲,虽然走路时还有点拐,但脸上散发着朝气,好像有用不完的劲。那次我们13人一行徒步去普陀山朝圣,她是我们的先遣队员,我见识了她的勇敢、勤劳、任劳任怨、聪明机智,她查看地形路线、踩点、做饭、分配物资,还精打细算,真的太能干了。一定是陈总和小五房家人们的爱让她重放光彩。

去小五房还会听到悠扬的古琴声,那是阿群在弹奏。阿群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在大二那年,她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好待在家里,除了吃睡,剩下只有数羊的日子了。陈总知道后,就让阿群来小五房免费学古琴,宁波的一位古琴老师在这里授课。音乐能医治人心。阿群勤学苦练,半年以后,她就能弹出像模像样的曲子了。我知道,她的手指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层皮。一脚踏进小五房,阿群就坐在窗口的那张桌前弹奏,古琴声穿过窗,阳光照射到她的脸上和心上。那琴弦在阿群的心里一定一目了然,和阳光一样明亮清晰。

每当哪里有灾有难,小五房定会组织慈善捐赠。在陈总的心里始终把感恩放在首位,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礼敬祖先、礼敬科学、礼敬父母……前年她还冒着严寒和高反把过冬物资亲自送到甘肃。看着老人和孩子们捧着暖暖的新棉衣新鞋,从手机传过来的笑容一样温暖了我。

每当周末,那些孩子和家长,以及愿意学习的人,无论年长年少,无论何种工种,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无论是否认识字,小五房大门总是为愿意学习的人敞开着。我每每走过当典桥,那坐在岸边的人们总是会认出:他们是去小五房学习的。我诧异地问,这路上的行人中,你们是怎么认出的呀?老奶奶告诉我:有礼貌、有微笑、有自信。确实,我也比以前更礼貌、更喜欢微笑、更自信了。陈总说过这样一句话:给自己的好礼物,最好的爱自己的方式,就是学习。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生命觉醒课程。当我听了陈总的课,见了她做的事,我知道了一个如此瘦弱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气场和能量!

去年她又花钱租下了十五亩田,为学习《弟子规》班的孩子们开启一个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农耕庄园。在暑假七天的免费夏令营里,四十多个孩子参加了,我也全程参加了。爱护地球母亲,保护生态,只有热爱地球母亲,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这一课也让我受到启发。我们捡垃圾,我们整理土地,我们做全酵素肥料……汗水浇灌出幸福的花,孩子们的心里一定种下了爱护地球的希望之花。经过一年多的修整养护,这十五亩荒地已经开出了美丽的花,月季花、 “法国香水”、蔷薇、金银花、拔丝海棠、木棉花;桃树、梨树、枣树、橘子树;蚕豆、豌豆结出了饱满的豆荚;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种植出来的土豆、莴笋、生菜、胡萝卜更是秀色可餐……陈总还特意叫人养了一只山羊、几只大白鹅、几只鸭子,收养了一条叫奥利奥的流浪狗;那池塘里种下了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期待“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更期待今年夏令营孩子们在农场的欢呼声。

五一假期,因为疫情,我唯一的外出就是去了小五房和小五房乾源生态农庄。这一趟旅行,医治了我那几天的偏头痛。说来神奇,医治我的良药不是在医院觅得,而是在这里。

暮色里,夏意渐浓,天空是万花筒,崭新云朵都红着脸。蒲公英热爱着,听懂了风的耳语,安静的心在香樟树下散发香气,花朵捧在手心,弯下腰肢,拾起寂静的词语,撩起微澜,我的脚步声再轻一点,细一点,不要打扰花儿枝梢上的蝴蝶和蜜蜂。看花裙子羞涩地低垂,植物都挤上枝头,葡萄藤在顺着架子往上攀,小路走向缓缓的炊烟和灯火。小五房乾源农庄的竹木屋在夕阳的光照里,正被这些柔柔的花瓣抚摸,特别是那满墙灿烂的蔷薇花。

回忆着刚才和陈总喝茶时的交谈。让时光聚集,任过去、现在和未来交错,并刻上时光的印章。这样的时光一定是喜悦的,那是经过漫长岁月顿悟之后的喜悦。是的,我们能把持的并非都是如意的生活,而是命运的自觉。它让一个人从混乱的现实中寻找到自我的精确和使命。我们要有价值地活着,我们每一个人是有使命的。我们身在现实的淤泥中,往往被外在欲望所牵引,忽视了根植于我们本性的对命运和道路的洞悉。我们要勤奋,要用双手经常打扫,拍去身上的灰尘,整理藏污纳垢的角落。我们要觉醒,返璞归真,删繁从简。我们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的人生一定是完整的。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我,旁边有你,感恩天,感恩地,感恩身旁的你我。心怀喜悦,不断改变自己,感谢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小五房,感谢陈总的至理名言。

回想这些年在小五房智慧课堂、能量教室的学习,让我顺利走过工作的瓶颈期,引领儿子成长,孝敬父母亲。或许我的感悟还是不够的,但是在与大家共学、共修、共勉中,越来越明白我到底该追求什么。渴望获得身心的健康,内心的平和喜悦,放下过去不畏未来,认真地过好每一个当下。要让自己日子过得好起来,真正的内心快乐安定幸福,只有从内在觉醒,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在迷茫当中解决层出不穷的人生问题,不如选择走上觉醒之旅。在学习、做事、生活的境遇中照见自己,唤醒自己内在本原的力量,我是一切的根源,也是一切力量的中心,改变提升自己,获得真正的内在安祥自在。我不否定过去的我,只是今天的我比过去的我更加美好。我相信,未来的我一定比现在的我更加美好。

当我穿梭于城市窒息的高楼之间,有风,有雨,有鸟群掠过,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在心间。一个人的爱来了,便足以与苍茫携手;我卸下苍凉,我不敢辜负辽阔的大自然,不辜负这一片净美的农庄,共享一片广阔而深处的绿波吧。离开,只是暂时的离开。回来,将会是永久的回来。陈总提到了农耕书屋,将是我回归的最好去处。那书屋定有股力量压住喧闹的光,每一本书都有泥土和植物的芳香,我会把书架上的书洒满星光,我会将一瓣瓣清香的蔷薇花朵做成书签。我整理着月光,把一瓣瓣七色蔷薇夹进书本,不慌不忙,就这样整理着往后余生,它们是我的欢喜心和好心情。定会有更多的人读到带着花香的书,定会有更多的人去真正了解和喜爱自然生态农耕。我爱人生这样丰富的安静,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它会以灵魂的手书安抚我心。

这种新的安宁,我愿意用余生和它相伴。当然还要去走更多的路,去爬更多的山,去更寂静的湖边漫步,去认识更多的野花、野草还有昆虫。记住它们的机会,叫出它们的名字,去和它们做朋友,甚至相爱,把它们当作孩子,只有热爱它们,它们才会回馈我们更丰足的爱。暮晚,就坐在枇杷树旁听它们交谈。它们的语言多安静羞涩,它们又用安静缓缓诉说整座果园的春天,花朵的秘密,果实的清甜,也诉说夏天那些遥远星光,清透月色和野草深处不眠的虫鸣。

小五房一直在,它是历史,它是文化,它的这种复活,是另一种雄起。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过客,在一条迂回的路上走进了小五房,走近了小五房,并见证着它神奇的造化。它让地气更集中,灵性更盈满胸怀。在老街的转角不一定遇见爱情,但一定会遇到爱和美好,因为你干净的灵魂里种下了爱和感恩,美好和幸运决不会和你擦肩而过!

原载于《杜湖》202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陈总古镇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铁砂掌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锦溪古镇
丢弃在废井里的赃物
用人有“道”
这是什么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