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

2022-12-13 11:25齐泽民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竞赛应用型学科

蒋 乾, 齐泽民, 赵 禹

(内江师范学院 a.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b.教务处, 四川 内江 641100)

近30年来,学科竞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到繁荣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从萌芽、初兴到发展,数量突增到内涵发展的趋势和特点[1],并在人才培养中的成效日渐显现。1989年,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组织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至此拉开了序幕。教育部和财政部2007年联合发文《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该文指出,要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并提出要把资助的重点放在参与面广和影响力大的竞赛项目上。国务院2015年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同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在学科竞赛的舞台上展现了对知识的创造运用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能力[2]。

一、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3]。学科竞赛是面向高校学生,带有明显的专业性质的以探究知识为主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4],是各层次高校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补充。不同类型的学科竞赛活动辅助并支撑了各类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5]。

2018年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次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同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二级指标创新创业教育的审核重点中,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作为必选项,将“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作为可选项。近年来,四川省教育厅对省属本科高校实施绩效拨款制度改革,将拨款分为基础拨款和绩效拨款两部分。前者保障基本,后者突出绩效考核,将组织学科竞赛项目和学科竞赛获奖作为重要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可见,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如何发挥学科竞赛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竞赛组织管理至关重要。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情况、保障条件等实际,结合学科竞赛类别、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用、影响力等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体系,最大效能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赛事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参赛项目选择困惑

近十年来,在高等院校、各级学会和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类别、面向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科竞赛赛事。因参赛范围、竞赛内容和要求、获奖难度、行业影响力等差异,大学生学科竞赛乱象和问题逐步凸显。一些赛事表现出较明显的商业性、表演性和形式化,本身应该具备的教育功能被弱化,缺乏内涵,负面影响带来的危害被逐步放大。同时,一些竞赛项目片面追求参赛规模、管理不规范,盲目照搬竞赛内容、参赛收费高,存在安全保障不力等情况[4]。致使全国范围内学科竞赛项目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信息不对称现象表现突出,在面对众多学科竞赛时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办学实际的学科竞赛比较困惑,难以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二)获得高水平竞赛奖励难度大,容易挫伤师生参赛积极性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地方应用型高校对遴选符合自身办学实际和特色的学科竞赛有很强的意愿,但往往与现有学科竞赛之间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同类院校在竞赛管理上力度和经验不一,获奖上地区和高校间差异较大。普遍而言,地方应用型高校受学生学习基础、师资能力水平、办学基本条件等因素制约,要获得高水平高层次竞赛奖励的难度很大。这必然会使大学生产生竞赛中的付出回报不成正比的心理感受,即付出与回报失衡[6],容易挫伤师生参赛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后续学习行为,形成负反馈。所以,要找到符合各高校学科专业办学需求的高水平竞赛,且通过持续努力获得奖项,学科竞赛管理非常重要。

(三)对竞赛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缺乏系统性

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对学科竞赛认识不到位,注重第一课堂教学,忽略第二课堂活动作用,未认识到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7]。这也导致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在参赛组织、培训选拔、针对指导、院系联动、后勤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没有形成闭合组织管理体系,不能从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梳理学科竞赛参赛组织的体制机制,导致学科竞赛难以高质量开展。

三、“2341”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实践

(一)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的理念

内江师范学院2000年升本建院,始终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在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探索形成了“教、学、做合一”为特色的育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教、学、做统一”教育改革模式。新的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入,在学校三个“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承接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形成了三个“三分”的教育路径和方法,将“分类别指导、分阶段培养、分模块推进”的育人方式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8]。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在学校“三分式”人才培养理论指导下进行[9],落实“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和教育原则,使学科竞赛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2341”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内涵

学科竞赛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学校一直重视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升本建院以来,始终把“扎根地方”融入到竞赛全过程,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开展竞赛,逐步形成了“两类别、三层次、四保障、一目标”的“2341”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如图1)。根据学生素养、办学条件、竞赛内容和难度等因素,将学科竞赛项目分为一类竞赛和二类竞赛两个类别;竞赛组织管理上,形成强基础、抓重点、树特色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多层次全方位建立学科竞赛体系,并以此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为确保学科竞赛高质量开展,提高师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强化保障措施;以达到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

图1 “2341”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三)“2341”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应用

1.分类别动态管理学科竞赛项目,多学科全覆盖浓参赛氛围

作为一所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基于学校办学实际,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赛事的学科专业覆盖情况、权威性、获奖难度和高校参与等因素,将学科竞赛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分为一类学科竞赛和二类学科竞赛,并实行动态调整制度。每年申报认定一次,由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情况提出申请,学校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一类学科竞赛主要是国家(省)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具有权威性的国际(全国性)学术团体、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省)高校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最新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和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的最新学科竞赛项目可直接认定为一类学科竞赛项目。二类竞赛项目是未被纳入一类竞赛的项目,主要由企业或行业学会(协会)、专门竞赛组织机构组织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一类学科竞赛在学校发挥树榜样作用,二类学科竞赛主要发挥强基础、浓氛围的作用。2021年,纳入学校认可的一类学科竞赛项目共115项,其中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主办项目70项,二类学科竞赛项目共51项,覆盖了学校现有全部学科专业,形成了浓厚的学科竞赛参赛氛围。

2.进阶式构建学科竞赛体系,助力高水平赛事取得突破

把竞赛组织管理分为强基础、抓重点、树特色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通过优化课程和参与项目强竞赛基础之基,通过创一院一品抓竞赛之干,通过融入区域和促进转化结竞赛特色之果。

在强基础方面,厚植学科竞赛土壤,从三方面引导和管理。第一个方面,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个方面,开展专业基础技能竞赛,根据专业特点、区域经济和地方文化,鼓励各专业组织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技能,逐步形成“一专一赛”。如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组织的测绘技能竞赛,化学化工学院开展的基础化学实验比赛,张大千美术学院举行的产品标志设计竞赛等。第三个方面,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项目,让学生早进团队、早进平台、早进实验室,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校出台了系列管理制度,把学生参与项目纳入科研平台和科研岗教师年度目标考核,确保项目数量,提高学生参与面。近三年,学生参与项目累计达2000余项,参与学生9000余人。

在抓重点上,一方面是抓重点项目,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把具有一定转化应用前景的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推评为省级或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另一方面是抓重点赛事,引导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确定重点赛事,创“一院一品”,形成特色,带动参与其他赛事。

在树特色方面,通过促成果转化树竞赛特色,冲击一类赛事奖单。一是学校每年组织一定规模的企业到学校召开成果转化推介会,与企业对接,把竞赛成果引入企业实施转化;二是通过学生创办企业入驻学校和内江市创新创业孵化园,实施成果自主转化。如人工智能学院智能无线打印机项目,通过与日月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实施转化,该项目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铜奖;生命科学学院川内基围虾淡化养殖推广及产品开发项目,通过成立蜀洋水产公司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园,成果推广应用累计达500余万元产值,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银奖。学校通过以赛促转,逐步形成了学校学科竞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

3.多举措完善学科竞赛条件保障,激励师生积极主动参赛

为激励师生积极主动参加学科竞赛,学校通过强化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和资金支持四个保障,较好地引导教师指导和学生参赛,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组织保障上,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成立竞赛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成立竞赛工作组,按照“学校组织、二级学院承办、目标管理”的方式开展竞赛组织工作。将学科竞赛成绩和组织开展情况纳入二级学院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确保竞赛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制度保障上,学校制定了《内江师范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内江师范学院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办法》《内江师范学院教研科研业绩认定与计分管理办法》《内江师范学院高质量教研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从参赛组织、学分认定、评奖评优等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从职称晋升、业绩认定、成果奖励等方面激励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在师资保障上,学校探索组建“校内导师+校外行业专家”的双导师团队,通过邀请学科竞赛经验丰富的专家做专题讲座,组队到学科竞赛成绩突出的高校交流学习等方式,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各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经费保障上,学校划拨专项资金确保赛事组织运行,每年投入约200万元用于学科竞赛,专款专用,有力保障了各项学科竞赛的顺利进行。

经过不断总结,内江师范学院在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上凝练形成了“2341”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经多年持续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两次跻身全国300强。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榜单中,2019至2021年连续3年前100名榜上有名,居四川省同类高校前列。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因受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等因素影响,要获得高水平学科竞赛奖项难度较大,只有不断总结学科竞赛组织管理经验,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才会有所收获、形成特色。同时,要以学科竞赛为导向,推动教学方法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同步调整、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使学科竞赛活动与课堂教学良性互动,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多层次全方位构建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竞赛应用型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看竞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