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云锦 鲐背京华

2022-12-14 04:57刘继华广东深圳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石砚彭祖松花

◆刘继华( 广东 深圳)

彭祖述,1933年农历6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曾任长春市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白山印社副社长、长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被吉林省、长春市、国家机关、世界教科文组织分别授聘授予“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老艺术家”“吉林省特聘文史馆馆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等称号,载入《中国当代篆刻家大辞典》。誉称“石书巨擘”,其“彭氏综艺雕刻”被列入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彭祖述

在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坐落两座“彭祖述艺术馆”,一座处于长春市中轴线人民大街南端的世界雕塑公园内。这里是彭祖述大师历时10年于2002年完成的微刻《石头记》石书的专馆,堪称“城市明珠”“镇园之宝”。这部石书底本是戚廖生序八十回本《石头记》,每回一石,加之序言后记,共82石60余万字。每石的选取、设计,都与原著内容相契相济。每石微刻的字数多寡不等,多者11000字,少者3600字。彭祖述大师为清晰创作意念的传递,还将每回的主题涵盖转化成图像,布刻于石之四周。所用石块均为国石上品,包括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昌化和内蒙古巴林等地出产的田黄、芙蓉冰、荔枝冰、封门青、冰冻、福黄、鸡血等50多种国石。形态或方或圆,或规整或随形,大者似书本,小者盈手掌。微刻的文字仅如小米粒的六分之一,若蛛丝,笔笔不苟,俊逸流畅。此石书是一部集文学、绘画、书法、篆刻、微雕、雕刻、装饰为一体的综艺全书。自成一家,古今仅有。彭祖述大师回忆1992年退休的头一个念头就是做“红楼梦”。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石头记》,还因为《石头记》的石头是女娲补天掉下的神石,必须归回于石头。《石头记》石书微刻于吉林大地,必须归回桑梓热土吉林长春。

《石头记》开篇

另一座彭祖述艺术馆位于长春市中轴线人民大街东侧的生态大街生态广场,是长春市特别兴建以松花石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艺术馆。“松花石砚”“松花石谱”和“篆刻印章”三大专题陈列,争相辉映,异彩纷呈,取静于闹市中枢,自成一方天地。

俯首甘为孺子牛印章

孺子牛印砚“昏晓耕田苦,方才硕果丰,我治五百印,不敢称富翁 甲午年 八十二叟”

一、夯实综艺雕刻基石

彭祖述大师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自学篆刻,在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选取杂石化石镌刻。自从叩拜金意庵先生为师时起,他才使用上等石料,从秦汉印文入手,涉猎甲骨文、战国文字和缪篆、碑额、古铜镜、古钱币、封泥等文字入印。在时光荏苒之中,他受到宁斧成、李骆公、齐白石等名家的潜移默化,创作进入旺盛期。单刀直入,求变化,求气势,粗犷遒劲;章法灵动、变通,工整,逐渐形成了书法气息浓郁、文化韵味厚重、酣畅淋漓的关东风格。作品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以及《书法》《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他还主编出版了《长白印社作品集》《彭祖述篆刻选集》。部分作品被日本《东北书道集》、香港集古斋《长白风光书画集》《新加坡与吉林书展作品集》等辞书刊载。

彭祖述大师曾对自己的篆刻写过一首小诗,浅析刀笔耕耘的感想,研习攀爬的心得:

刃游方寸艺无穷,

秦玺汉韵明清风。

倚牗看云追野鹤,

隔帘听雨透蛙声。

金戈铁马雷霆过,

绿柳青杨翠鸟鸣。

会得此中真童趣,

奏刀万法尽通融。

彭氏综艺篆刻,颗颗明珠,举世所稀。其书法、篆刻、微刻和甲骨文、大篆、小篆、汉篆、魏碑、隶书多种文体相映相晖;边款、名文、感悟,内涵隽永,大美光华。不仅填补了吉林地方厚技少文的不足,而且成了众多老而弥坚、自强不息艺术家的借鉴。

2020年初冬,彭祖述大师之子彭沛先生将珍藏的父亲历年的篆刻作品进行整理,除了赠送宾朋和少量遗失,尚有2000余方。彭祖述大师面对累累一堆亲手篆刻的印章,声音颤抖地轻声丝语:“总算留下了点东西……”他先从中筛选出800余方,再从800余方中精选出300余方,分为《颂党篇》《爱国篇》《敬业篇》《艺术篇》《言志篇》《诗词篇》《情趣篇》《信玺篇》《红楼梦组印篇》九个系列,构成了坐落在长春生态广场彭祖述艺术馆的《松花石砚》《松花石谱》《篆刻印章》三大专题。

2015年,82岁之年的彭祖述大师篆刻了一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印章之后,接着雕琢了一方“俯首甘为孺子牛”松花石砚。砚铭曰:“昏晓耕田苦,方才硕果丰。我治五百印,不敢称富翁。”刊注“甲午年、八十二叟、山谷”。“俯首甘为孺子牛”之印之砚之铭,正体现了彭祖述大师石艺人生的情愫操守和求索真谛。

2015年,彭祖述退休近30年。30年间的“十年一登峰”:微刻《石头记》,雕刻“松花石百砚”,集成“松花石谱”,链接成他夕阳云锦的璀璨光环。

二、投石擘画踔厉奋进

“松花石百砚”是彭祖述大师在微刻《石头记》之后、历十年的潜心力作,涵盖宫廷砚、微刻砚、篆刻砚、书法砚、天籁砚、奇石砚、文玩小砚、传统砚八个系列。过半刻有他的自题诗,或如“缩头乌龟砚”上的自嘲,或如“双瀑砚”的两种不同人生观,或如“如画砚”的天水一色、日月同辉……幽默数语,不乏意趣,发人深思。每方砚台都寓含创作故事、人生感悟。早在《石头记》微刻面世之时,便有权威媒体称其作品可谓书法、篆刻、雕塑、诗文“四艺一石”交相辉映,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尚属首创。在雕刻“松花石百砚”时,彭祖述大师更是将微刻融入其中。他感慨地说:“微刻的印石硬度低,松花石比印石硬一倍左右,为避免石面崩裂,每刻一字都要一手握刀一手助推仔细抠出来。”比如《论语》砚的原文加上自题序言共两万字,每字不足米粒大小,借助十倍放大镜雕刻。他是哭着刻的,刻到难处大哭几声,平复下来接着刻,不能半途而废。再比如《离骚》砚的文字洋洋洒洒,必须高度集中,无一疏漏;尽管《心经》砚的经文不足270字,也要行文走字苍劲虔诚。

彭祖述大师集书法、篆刻、微刻、雕砚于一体的“彭氏综艺雕刻”,被列入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缩头乌龟砚

2022年11月上旬,彭祖述艺术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松花石百砚·投石问道、投石闻声、投石铺路主题展览”。对此吉林省委宣传部提出明确指示:一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从彭祖述艺术馆的藏品中选出100到150方寓正能量、技艺精湛、样式新颖、有创新性的松花石砚代表性作品分系列展出;二是集中展示由彭祖述牵头,省内外专家共同收集、研究、鉴别的200到300方松花石标本,展示松花石开发利用标准化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并拟在开幕式后举办主要由砚界顶级专家与文化名人参加的松花石及作品研讨会或座谈会。

“好事多磨。”2018年12月上旬,彭祖述艺术馆担负同一使命在天津博物馆、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巡展,次年6月又赴浙江杭州举办巡展。时隔四年,吉林省委宣传部安排再度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松花石百砚·投石问道、投石闻声、投石铺路主题展览”,足见吉林省对松花石砚文化产业发展重视的不同一般,从而证明彭祖述大师已经成为当代砚台文化传承暨砚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彭祖述现象”。

随形枯荷砚

龙砚

投石问道 开拓视野

彭祖述大师阐释,砚台的国粹文明,是华夏民族书写的根基,砚台制作技艺是多个艺术门类的综合凝聚,“投石问道”是基于因循传统技艺的发扬光大,深寓于文化自信的创新发展。他不是砚台行业走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因此松花石砚巡展的首要目的是问道——征询“治砚之道”。他解释说,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因为选取寿山、青田、昌化、巴林以及长白墨玉等82块珍贵国石微雕《石头记》荣膺的。至于松花石砚的雕刻,是在微雕《石头记》石书之后才开始的。他谦卑地宣称:他是砚雕行当中地地道道的新手,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从雕刻的手法而言,彭祖述大师的《石头记》微刻和他集砚雕、微雕、篆刻和书法、诗文、绘画于一体的松花石砚雕,分属文化遗产的不同门类。《石头记》的石书微雕是石雕,属于装饰性的“工艺美术”范畴;松花石砚是砚雕,属于实用性的“传统技艺”范畴。虽然两者的雕刻手段都遵循“因材施艺”的法则,但是砚台的“实用属性”是其独具的特性,舍之则不称为砚台。

出自彭祖述大师之手的108方松花石砚,涵盖“宫廷”“微雕”“篆刻”“书法”“天籁”“奇石”“文玩”“传统”八个系列,分别以不同的创作题材、不同的形态和色彩,展示了松花石砚的多样风姿,揭示了松花石砚承载华章,勾画出了松花石砚开拓创新的未来方向。

天籁听涛砚

砚台是源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的文化符号,在汉族居住的广袤地域,到处都有不同称谓的砚台制作。时至公元1616年,隆兴于长白山麓的满族建立了大清帝国,一统华夏268个春秋。正是这个大清帝国将源于汉族的砚台制作技艺引入宫廷,采掘隆兴之地长白山的彩石钦制成砚,也正是因为长白山彩石纹理如同松花而名“松花石”。尽管用松花石雕制的“清宫御砚”,在华夏疆域累累砚种中问世的时间最短,但是出自皇家宫廷的显贵和囿于深宫的秘境,让民间百姓不得企及。加之数量甚少和封建王朝的湮灭,致使失传200多年。直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公开举办“清宫御制‘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方才使之显露民间。由于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制式明朗,松花石砚倍受砚雕工匠钟情和收藏者追捧。1980年前后,长白山及周边工匠就地采石,摩仿汉族传统砚式雕琢成砚,虽然这些民间松花石砚与清宫御砚是同一石材,却不能相提并论,制式工艺大相径庭。

巡展《序篇》的安绿石“缩头乌龟砚”,是彭祖述大师1968年雕刻的处女作。甚为珍奇的是,这方缩头乌龟砚一经脱颖而出,即带有清宫御砚的胎记基因,形态忍俊,悦目可人,与台湾故宫博物院“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中的多方仿生石函砚如出一辙。随之彭祖述大师又自创了仿宫廷《龙砚》《凤砚》《三皇砚》,坦言“吾大胆试之,遵其风格,遵其特点,听取意见,求得帮助,以期砚界同仁携手宫廷砚再度发展”。

之所以彭祖述大师将缩头乌龟砚置于巡展的序砚位置,原因有三:一是莫把自己刻砚逝去的岁月遗忘。此为根基,此为延续。二是莫将当时镌刻此砚时的真真感情、切切语言忘却。此为星火,此为生命。三是莫要将这段借物抒情的痛心往事忘记。自嘲亦罢,悔悟亦罢,关乎人格、关乎人之大道。此三点,是彭祖述大师坚持始终的初心,是薪火传承的使命,是德艺双馨的品格、传统文化遗产的创新担当。彭祖述大师为这方缩头乌龟砚的自题诗,言辞诙谐,圆融含蓄,极寓哲理。诗曰:

见风会转舵,遇险缩成堆,

前忧虎来阻,后怕狼来追;

可忍千人唾,能忍万人蜚,

伸头迎笑面,缩头躲是非;

枉有一身甲,少了硬骨椎,

休做调侃语,当今此为谁?

据彭祖述大师回忆,微雕《石头记》被政府专馆收藏不久,长春市的主要领导希望他推动松花石砚文化产业发展,他果断答应可以试一试。随即他去了山东、安徽、江西、肇庆、甘肃等全国多个砚台产地问道,走完万里路,回来就干。政府很支持,专建两层展馆放置他的松花石砚(即生态广场旁的彭祖述艺术馆)。

他笑谈,当时尝试做了一方螭虎平板砚,还写了砚铭诗打算刻在砚面上,由于对板砚众说纷纭,就搁置下来。在山东拜访刘克唐大师时谈及此事,刘克唐大师敞开胸襟,畅谈砚理,让他茅塞顿开。回到长春,他便将访谈写成文字和原诗一并刻在这方板砚上:

“此砚刻成,此诗即就。多人建议不要刻在砚上以免伤人,故掷一旁。数月后去山东拜访刘克唐大师,谈及当前刻砚弊病。大师开口带气,一下讲了十多条,倒也切中我意,并赞佩其坦直和胆气。遂将原诗刻上,愿助大师一臂之力。祖述。”诗曰:

刻砚成画不见器,传统根基全然丢。

繁缛琐碎唯不怪,

鹦鹉学舌亦不羞。

单摆浮搁谈文气,

粗呆丑滥人见愁。

雷池不越步老路,

独辟新径却不求。

砚铭,即镌刻在砚上的文字。多为叙述砚台的特点或赞扬的构图和雕工之美,也有因情感而挥发的感慨。收藏者说,“砚无铭不贵”,频传包拯、米芾、纪小岚等历史名人的砚铭佚闻,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治砚人。自宋代置砚官以来,世间所谓“贡砚”皆为向朝廷交纳的“税砚”,无一砚工在这种“贡砚”上刊铭。今天彭祖述大师所刊之砚之铭,皆为他亲手所雕所铭所刊,且甲骨、狂草、行楷、篆刻、微雕晖映,形美铭臻,当谓砚中瑰宝!

彭祖述大师的砚雕,方方有铭,小则字数十,多则字数千。其中《断砚》之铭摩镌秦朝宰相李斯小篆“泰山石刻”残存的二十九字。砚长50厘米,宽35厘米,厚5厘米,砚材为白山江源灰色松花石。他诠释:“小篆是联结古文字和现今文字的桥梁,它第一次使汉字走向了便于识别的途经,并对后来的隶、楷、行、草诸字体的变革开创了广阔道路,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极大影响。”李斯原本的《泰山石刻》早已残断,仅残留九字珍陈于岱庙。彭祖述大师说,“予今摩刻明代拓本残字,遵其形,摘其意,自创残碑为砚。虽似形断实为整石,颇具妙意。”

形似断石,意象残碑,真佳砚也,叹为观止。如此《断砚》妙意之砚,尚有《甲骨文》《残荷》《汉墓画》《壹品》等砚作。

一个艺术家的水准高下,作品乃第一标准。大凡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不会面对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而是品头论足。彭祖述大师就是这样一位自觉去伪存真的艺术家。

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彭祖述大师所治松花石砚,遵砚理,有砚味,向着至善至臻至美疾行,演义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强不息。

投石闻声 与时俱进

彭祖述大师诠释他的松花石“天籁系列”砚台说:天籁之声,乃自然之声,多是来自风之威力,万物因风而动而响。风在哪里?谁见过风?看不到它,却能感到它。既无又有,有中又无。老子说:“天下万物,有生于有,有生于无”。出于“闻声于天籁”的启迪,既成了彭祖述大师砚雕巡展的又一追寻目标——听听广大砚工和专家学者的声音,听听国家的声音、社会的声音。如同民谚所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1942年5月,毛泽东主席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宗旨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隔73年后的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号召“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彭老瞄准时代的风向,沐浴文化复兴的和风,倾情雕琢吉林优秀文化符号松花石砚,建设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2018年8月彭祖述大师风尘仆仆到庐山,参加多砚种名家荟萃的“砚义庐山高峰论坛”。他不仅在乎听闻来自名地名家的声音,更在乎庐山传递的回响。庐山在大美华夏的三山五岳之中,既是从远古走来的自然名山文化名山,还是近代风云变幻的政治名山。道教文化、儒学文化、佛教文化乃至隐逸文化源远流长。当地所产金星宋砚是华夏众多砚种中唯一皇帝命名的国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一批国家发展创新项目。他不仅为盛会激情篆刻了一方“砚义庐山”印章,而且还将“砚义庐山”的概念衍化成他“砚铭长白山”的滚滚思潮。

108方松花石砚是彭祖述大师2000年以后创新的佳作,既映照出他从事文化艺术领域50多年的洗练,又彪炳了他夕阳云锦的成就辉煌,还昭示出他砚铭长白山思潮的汹涌澎湃。这10年的砚雕过程,是他经过10年微刻《石头记》后的再攀登。可以想象这个砚雕10年的历程,是他进入鲐背之年的前10年,虽然胸中自有丰厚的文墨支撑,身怀高超的雕琢综艺,但是一方方色形俱佳的砚台石材,需要攀山越岭的寻觅,需要呕心沥血的设计,需要日以继夜的雕琢……难以想象的坚定不移!

在砚台文明灿如星河的历史轨迹中,器具形态的设计和装饰,完全服务于砚台的实用功能。早先只讲究砚堂、墨池和砚台整体线条的美感,少有纹饰。后来始兴的装饰图案,基本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祈福图腾、信仰神灵、山水花鸟、人物故事。再看彭老手下的砚雕作品,却是在忠实继承传统治作技艺理念指导下的时代创新。八个系列的松花石砚,既有规矩形,也有随形。规矩砚中的“宫廷砚”“传统砚”“微刻砚”乃至“文玩砚”,基本忠实于传统制式。通体简洁,观赏悦目,彰显雕刻硬功夫。微刻、篆刻、书法、奇石系列的随形砚,则是随遇而安的因材施艺,或饰以洋洋洒洒的狂草,或饰以稳健流畅的行楷,或饰以密密麻麻的微刻,层次有序,繁简有度,章法严谨。无论规矩还是随形松花石砚,都弥漫着传统文化复兴、传统题材创新的气息。在“创新”之词高频涌动的今天,彭祖述大师堪称中国砚台文化艺术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传承创新、卓有成就的引领者。让彭祖术大师记忆深刻的是2012年他专程从北国春城到南国肇庆拜访砚台行业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得知他将肇庆七星岩的自然文化遗产引入端砚雕琢《星湖春晓》砚,将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岭南木棉融合雕琢《南粤花开》砚,成为新时期端砚创新发展里程碑的事实。

在彭祖术大师的108方松花石砚中,观者不仅能观赏到以中国龙文化、国学文化、老庄文化、孔子文化、长白山文化等堪称人类文化遗产瑰宝的《龙门》《逍遥游》《离骚》《金刚经》《长白山赋》等恢宏题材的砚台作品,还能领略到当下强化社会价值观,寓教于乐的《待》《愧》《延续》等题材的小品砚台作品。

《待》砚形似白头翁,前侧铭文“待”字,落款“山谷”。砚堂右侧镌刻自题小诗一首:

哺育望子长,母爱情无疆。

古今伤心事,莫过子忘娘。

《愧》砚全然神工天成,形似一只逝去大鸟的身上,卧着一只哭叫死去亲娘的小鸟。取其形,寓其意,命名曰“愧”,遂赋律诗一首:

山雀失亲亦哭娘,

悲痛欲绝断肝肠。

今日丧母动天地,

何如生前多报偿。

《延续》砚的砚石上,天成一母三子四只鸟。母鸟口叼小虫,两子鸟已咬住母鸟口中小虫不放,另一子鸟身小难以相争。而母鸟紧紧咬住小虫不松口,好似等待难以相争的子鸟分食,大爱昭然。世上万物就是这样,在无私无取的大爱下延续,代代相传。

随着国家新时期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彭祖述大师围绕“科学正能量”雕琢了“人寿年丰”“民康物阜”“启子盛德”“砥节奉公”“与民同乐”等宝盒式正方系列松花石砚。其中他的师徒传承松花石“大地回春”纪念砚,与黎铿、刘克唐、李茂棣、闫森林、曹加勇、惠东存、方见尘八位当代砚坛巨擘的师徒传承砚一起,构成了薪火传承体系的国之大观,目前正在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展览。

方方砚台虽小,但是人文伦理教化的冲击力巨大,强烈煽动观瞻者的肺腑。总之,这些展现在世人眼前,令观者感动的松花石砚,是彭祖述大师坚持听闻远古声音、时代涌动声音、国家政令声音和民众呼喊声音的倾情释放。这些出神入化、神形兼备的松花石砚,无一不是他对家乡、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感恩回馈!

正能量篆刻系列砚

师徒传承砚

投石铺路 承前启后

回首沧桑若许年,

春风秋雨冬雪寒。

曾求入世运不遂,

老来石上悟真禅。

铁笔红楼镌新梦,

须弥芥子撒人寰。

痴心又喜松花砚,

未负夕阳云锦天。

这首自题叙事诗,是彭祖述大师镌刊在《夕阳·云锦》砚上的出心铭文。从“铁笔红楼镌新梦”到“痴心又喜松花砚”的石来运转,再到融入松花石砚之中的石遂人愿,凝成他爱石如痴、不离不弃的炽热情结。因此,他将巡展作为松花石砚继往开来的“铺路”举措。

何为道路?从词意上讲,是通行人车的途径。喻示目标、要津。

铺路是基础工程。彭祖述大师立志为松花石砚继往开来的铺路,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要引领这件不忘过去、利好当代、造福未来艺术道路的铺设,必须具备技高一筹的本领,拥有勇于担当的责任。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来自艺高,否则没有自信,也不足以服众。为铺松花石砚创新发展之路,身怀“微刻红楼”绝技的祖述大师甘做砚田之牛,历经十年刀笔耕耘,将一方方精雕细琢、出神入化、天工竟成的松花石砚呈现世间,社会哗然。震撼之声、赞誉之词弥漫春城。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雕砚工匠之间,毫无疑问形成共识——长白山的松花石能雕琢出令人折服的松花石砚。这也从而映射出松花石砚继往开来的金光大道,为政府振兴松花石砚提供了决策的依据,让砚雕工匠看到了潜心雕琢松花砚的希望。

2018年8月彭祖述大师在参加“砚义庐山高峰论坛”之时,收到到了让他激动不已的收获,即将松花石砚的创新洞开了一条“古代名诗、古代书法家与现代名砚”互动的通道。当他在绿荫深处的白鹿洞书院,看到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书法唐代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的碑刻瞬间,眼前顿时粉亮,身心不禁震颤,久久详察,依依离去。随之得到书院碑刻拓片,他回到长春制作了一方从来没有如此动情的“飞流”松花石砚,并撰砚铭以彰心得:

戊戌岁夏日出席“砚义庐山”会后,因慕其庐山圣域贤地白鹿洞书院,翌日晨驱车前往,沿路丽景石韵一览尽收。抵白鹿洞书院,依序观览。于碑廊古贤人诗词刻壁处,见清代王铎书《李白望庐山瀑布》,驻步难移。叹其书之流畅,部局奇异,如瀑飞泉一泄千里。气势险峻,笔笔惊人。更奇者,书取“飞流”二字白书,贯中既畅,李白诗意又显,书像匠心。予不禁拍手叫绝,逗留良久,见日高悬方舍而去。归途恳请白鹿洞书院任奇志先生求一拓片,改日收到即刻成此砚。八十六叟登庐山一得。山谷祖述。

石谱标本古今仅有

自古多“石痴”,而把松花石归类建档、辑成石谱的,彭祖述大师乃古今第一人。他在收集松花石料、制作松花石砚的过程中发现,松花石矿床成龙形,安图一带为龙头,白山江源与通化大安、柳河为龙身,辽宁本溪为龙尾,石材质量以吉林省内最优质。由于松花石产地广阔、储量丰富、品种多样、色彩斑斓,被清朝康熙皇帝钦定为制砚宝石。300多年来虽然有人开采,但是无人研究,更无样板石参照。虽然对松花石资源和治砚品质胸有成竹,但是为了让社会认知,让雕砚工匠心悦诚服,毅然决定实施一项振兴松花石砚的“信心工程”,即围绕松花石天赋色彩的斑驳陆离,搜集、整理、制作《松花砚石谱》。砚石散布吉林、辽宁两省的通化、白山、延吉和本溪多地,数十矿坑的砚石色彩都有差异。要完成这项浩大的基础工程,无论是时间、财力,还是人力、精力,都是极大挑战。

彭祖述大师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他没有孤军奋战,而是借助这项基础工程建设的契机,将松花石砚创新发展环境,建造成和衷共济、帮学共融、相协俱进的艺术家园。诚邀对松花石有研究的刘祖林、张涤新、房功理、徐硕等砚雕家和他的学生张世林、郑喜砚、彭沛、李兆生、李俊鹏等一起搜集,共同鉴别。随之对选定的原石按照同一规格精心切割、打磨、上光、装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执着,由绿色、紫色、橙色、黄色、黑色、白色六个色系、240方标本构成的《松花砚石谱》,在2016年11月吉林省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亮出面容,当即赢得了专家和制砚工匠们的认可。

自清康熙皇帝选用松花石制砚的近300年间,只是做砚、赏砚,却没有人系统收集、整理砚石标本。现今彭祖述大师做了,成为创举。这不仅让松花石雕刻者有了实物参照的标本,更让更多人认清了松花石砚的多彩真面目。在当今端砚、歙砚、洮砚等历史名砚资源枯竭之时,特别是各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国策履行,尤显松花石资源的优势、采石环境的优越,大有“重见卞和”之幸运。彭祖述大师经过这项功德无量“铺路”基础工程的历练,既明晰了丰裕的松花石资源分布,又赢得了更多雕刻人才的青睐,还探索了松花石砚承前启后的创新途径。这必将对吉林、辽宁两省松花石的有度开采和科学利用,有着基础性、导向性的深远意义。

虽然絮叨千言,但是言犹未尽,盖因彭祖述大师砚雕技艺老道精湛、文化承载宽泛精深的感动使然。笔者苦于词穷,权且以彭祖述大师的治砚感言作结——

“传统砚是刻砚之本。‘砚以致用为本’的属性是砚的生命线。所雕刻的松花石108砚,以忠实遵循其实用属性体现砚味;在保持‘砚以致用为本’的基础上,极尽美化,强化观赏性;在砚台承载上,以多元文化与趣味感染强化内涵。”

“汉瓦当砚是他追求的代表性风格,其灵魂是‘归朴’。”

“世上万物,生于朴又归于朴,归朴是艺术的升华,归朴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恭录彭祖述大师《夕阳云锦》砚铭

回首沧桑若许年,

春风秋雨冬雪寒。

曾求人世命不遂,

老来石上得真禅。

铁笔红楼镌新梦,

须弥芥子撒人寰。

痴心又喜松花砚,

不负夕阳云锦天。

八十寿辰作 八十五寿日作改丁酉年春 八十五叟 祖述

猜你喜欢
石砚彭祖松花
彭祖的故事
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方水土一方人
传承彭祖养生之道 造福现代人——另有首创速勃绝招
松花鸡下松花蛋
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思州石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