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集中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与政策供给
——以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2022-12-14 06:11李承宇王春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连片燕山太行山

李承宇,王春城

(1.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2.燕山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是2020 年后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我国原14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原集中连片特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也是2020 年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地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环抱首都北京,其稳定可持续脱贫程度对全面拓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聚焦影响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脱贫的潜在风险,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进一步促进原集中连片特困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一、问题提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可持续脱贫的潜在风险

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是全国原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位于燕山和太行山丘陵、山地深处,跨越冀晋蒙三省,共包含33 个贫困县,其中河北省涉及22 个贫困县,分布于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市(见表1)。按照2 300 元的扶贫标准,2011 年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有223 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4.3%[1];经过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截至2020 年3 月,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中河北省涉及的22 个贫困县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但在脱贫初阶段还存在影响稳定脱贫的潜在风险。

稳定可持续脱贫是指贫困人口能够彻底摆脱贫困状态,并且这种脱贫状态具有稳定延续性,最终实现质变的飞跃,即贫困人口从贫困阶层转变为非贫困阶层,进而向更高层次的富裕阶层转变[2],这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本质要求。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不仅要保障贫困人口能够达到现阶段脱贫标准,还要实现脱贫群体具备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有不断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强有力抵御各类返贫风险冲击的能力以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和信心。

通过对《河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细则(试行)》中有关贫困县(区)退出标准的归纳以及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相关要求的概括,并结合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区域使命、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经济收入、“三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脱贫内生动力、返贫风险抵御能力四个方面是影响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因素。将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主要经历的三个脱贫阶段即贫困阶段、脱贫初阶段和稳定可持续脱贫阶段,与影响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因素相结合,有利于更加清晰、深入地研究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可持续脱贫面临的潜在风险(见表2)。

表2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主要脱贫阶段及指标

(一)经济收入持续性有待保障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地处燕山和太行山腹地,片区内多深山、丘陵,地形不利于储水,再加上降雨量较少,导致片区内水资源较为匮乏,农业发展受到影响。同时,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特别是张承坝上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并常年遭受旱灾、冰雹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片区内的脱贫群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而自然条件因素对农业收入有重要影响,因此经济收入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保障。

同时,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是京津地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地,该片区承担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建设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片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由此,该片区扶贫开发模式的选择较为单一,导致产业结构差异性较小,出现产品同质化现象,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因此,在脱贫初阶段需重视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经济收入持续性方面的潜在风险。

(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之前处于贫困阶段的时间较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较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实施一系列扶贫开发措施后,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内有关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得到补充,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保障。但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还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较单一等薄弱环节,特别是面临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差距。总之,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举措加以完善。

(三)贫困文化影响再生能力

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需要以优秀文化作为支撑,而贫困文化是影响可持续脱贫的潜在风险。原集中连片特困区中的贫困人口普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自身缺乏改变贫困现状的能力,欠缺脱贫所需的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动力。[3]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前贫困程度之深、贫困时间之久与其贫困文化紧密相关。一方面是片区内教育设施和水平普遍落后,公共文化供给与服务相对缺乏,导致广大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缺少支撑自身生存和生产的知识基础以及专业技能,因此陷入贫困状态。然而这种贫困存在代际延续的风险,使贫困家庭很难轻易脱离。另一方面,片区内贫困人口对贫困的生活已经麻木,缺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坚定信心。在脱贫攻坚政策帮扶过程中,出现“等、靠、要”现象,依靠“输血”而生活,自身内生动力相对不足,脱贫后容易诱发返贫问题。

(四)返贫风险抵御力有待提高

原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群体主要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大病医疗、产业经营、就业中断等致贫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脱贫初阶段还面临多样复杂的返贫风险。至2020 年3 月,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涉及的22 个贫困县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对河北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具有历史性意义。与此同时,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脱贫群体,防范脱贫群体返贫的任务量和任务难度也随之加大。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贫困人口在实现脱贫的最初阶段,自身抵御众多返贫风险的能力尚且不强,防范返贫风险的意识相对薄弱,同时,有关返贫预警的相关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在脱贫初阶段向稳定可持续脱贫阶段过渡时期,有关脱贫群体的返贫风险抵御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理论框架:基于贫困脆弱性理论的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

构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可以以贫困脆弱性理论为基础。笔者通过探析贫困脆弱性理论的演变及内涵,为原集中连片特困区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一)贫困脆弱性理论的演变及内涵

世界银行在《2000-2001 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即某些风险对个人和家庭的冲击,导致家庭的生活水平出现低于社会规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可能性。[4]9各国学者将世界银行提出的贫困脆弱性概念延伸到贫困治理领域,强调风险冲击对脱贫群体产生的影响,这为研究稳定可持续脱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国外学者德尔康(Dercon)依据贫困脆弱性理论,认为脱贫农户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遭遇资产风险、收入风险和福利风险等返贫风险,并把返贫风险纳入风险和脆弱性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测算。[5]我国学者立足于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贫困脆弱性理论进行了拓展。杨龙、李萌等人结合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情况,提出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概念,强调需要预防脱贫农户在未来出现返贫的可能性。[6]由此可见,剖析贫困脆弱性理论是研究原集中连片特困区有效应对潜在的返贫风险、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必要路径。

总的来说,原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脆弱性的发生是因为新增贫困群体和返贫群体暴露在比较高的致贫风险和返贫风险下,各风险之间相互作用并不断深化。同时,新增贫困群体和返贫群体自身应对诸多风险的能力相对有限,这就共同导致贫困脆弱性的上升,进而影响稳定可持续脱贫。

(二)基于贫困脆弱性理论的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的内容阐释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一直是脱贫攻坚重点关注的区域,为了保障片区脱贫的质量,河北省明确提出在2020 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还要重视全面统筹脱贫和防贫工作,确保建立形成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可见,构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势在必行,这是保障脱贫攻坚质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实现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不仅要稳定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离贫困状态,还要保障脱贫群体不再返贫。这就需要瞄准影响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因素,降低乃至消除贫困脆弱性。目前,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正处于脱贫初阶段向稳定可持续脱贫阶段过渡时期,在经济收入持续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脱贫内生动力和返贫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与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相比,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因此,针对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脱贫初阶段面临的潜在的返贫风险,应依据贫困脆弱性理论构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进而加快实现向稳定可持续脱贫阶段的过渡。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是对贫困脆弱性理论在脱贫攻坚方面的引申和拓展,它针对影响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因素,打破各影响因素对脱贫群体造成的恶性循环,提高其应对潜在返贫风险的能力。因此,基于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在脱贫初阶段面临的主要潜在风险,依托贫困脆弱性理论构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参见图1)。

图1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内容阐释

1.产业帮扶: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由于贫困人口自身缺乏脱贫的能力和技能,所以需要外界的帮扶来提高经济收入以脱离贫困状态。产业扶贫是外界帮扶的主要举措,培育和推动产业扶贫一直是贫困人口解决收入来源问题、改善收入结构、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以及脱贫后经济收入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方式。[7]因此,以产业扶贫为主的外界帮扶举措是构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的首要内容。

2.供给优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我国现行的扶贫标准和脱贫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8]基本公共服务不仅包括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综合标准的脱贫目标,还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就业等方面,因此,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促进原集中连片特困区稳定脱贫的基本途径。基本公共服务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深远性的影响,其质量与水平事关脱贫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即使目前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主要基本公共服务得到覆盖,但较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构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的基本内容。

3.内部激发:提升自身发展动力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之前的贫困程度较分散贫困地区深,贫困时间久。脱贫群体在贫困生活中的心理因素或社会文化,经过长期沉淀逐渐形成落后的贫困心态、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体现出对贫困生活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缺乏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精神追求,由最初的显性轻度贫困文化向隐形深度贫困文化转变[9],更严重的是这种贫困文化存在代际延续的风险,对稳定可持续脱贫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激发贫困人口和脱贫群体的内生动力,摆脱贫困文化的困扰,是构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的根本内容。

4.后续保障:有效应对返贫风险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更要重视脱贫群体的返贫问题,不断优化脱贫群体的后续保障工作,以提高脱贫群体应对返贫风险的能力,这是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内在要求。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贫困人口在脱贫之后,其生活质量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面对外界社会、自然、脱贫群体自身等多方面的返贫风险,如果自身能力不强,则有可能无法抵御,进而陷入贫困循环。因此,针对脱贫群体加强综合性后续保障、提高脱贫群体应对返贫风险的能力是构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的重要内容。

三、政策供给:完善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可持续脱贫机制的建议

完善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可持续脱贫机制,要立足于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可持续脱贫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基于贫困脆弱性理论构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的内容框架,主要从提高经济收入稳定性的产业帮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消除贫困文化的内生动力激发、应对返贫风险的后续保障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一)建立提高经济收入稳定性的产业帮扶机制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产业帮扶机制要根据片区的政治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来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开发多样化产业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明确产业帮扶的主体权责关系,以实现产业帮扶提高脱贫群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强化产业帮扶的精准度和多样化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在脱贫攻坚中必须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方面。在脱贫初阶段向稳定可持续脱贫阶段过渡期间,既要突破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又不能触碰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因此,需精准、科学定位产业帮扶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10],以提高产业帮扶的可持续性,进而保障脱贫群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性。

同时,为了避免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家庭经济结构及收入来源单一,要进一步促进形成多样化的绿色生态产业帮扶体系。例如:充分发挥山区地域和高原坝上地区的种植和养殖特色,发展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和加工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业和服务业;利用片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等。

2.提高产业帮扶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要实现产业帮扶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市场发展规律、挖掘市场资源、探索发展机会、创新发展途径。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增强产业帮扶的市场适应性,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选择建立扶贫开发的帮扶产业。同时,要继续发挥2020 年后产业帮扶的可持续作用,进而提高产业帮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大互联网、科技扶贫的投入,探索多样的产业帮扶“互联网+N”模式,避免产业帮扶的同质化,提高产业收益,强化扶贫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明确产业帮扶的主体权责关系

建立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产业帮扶机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脱贫群体等多主体参与,只有各参与主体权责规定明晰,才能在产业帮扶中高效合作,进而保障扶贫产业持续有效发挥作用,促进片区脱贫群体稳定增收。首先,明确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政府对扶贫产业的运行进行规划和监管,带动多方主体参与到产业帮扶中,扩大扶贫产业的帮扶范围。其次,明确企业的重要参与地位。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划定企业对扶贫产业的管理权限,加大企业对产业帮扶的投入力度,带动片区脱贫群体的收入和就业。再次,明确脱贫群体的主体地位。片区脱贫群体是扶贫产业帮扶中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主要参与者。要明确脱贫群体的主体参与地位,使其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自身“造血”,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最后,明确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产业帮扶水平,促进产业帮扶发挥最大功效。

(二)建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供给机制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是公共资源再分配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优化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并因地制宜进行合理规划,整合资源使之得以充分利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畅通多元公共服务供给渠道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参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逐渐广泛,因此,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要畅通与广泛参与主体相适应的多元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完善多元公共服务供给渠道,要尊重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优势。[11]一方面,要拓宽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调动企业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积极性,加大与企业在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合作,加大企业在为脱贫群体提供就业、保险等方面公共服务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政府的扶贫项目,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承担政府部分公共服务功能,进而弥补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不足。

2.因地制宜整合公共服务供给资源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使资源供给与实际需求相匹配、资源供给成本与产生的社会效益相一致。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社会结构已发生了相应改变。因此,供给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需考虑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根据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生态环境、区域发展规划等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并进行合理规划,保障资源的供给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能够切实满足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保障资源投入与预期产生的社会效益相一致,进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3.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评估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评估体系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科学全面的公共服务评估体系,才能准确认识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善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公共服务供给评估体系,要紧密结合现阶段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和任务,从资源投入、执行情况、产生效果、成效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还要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脱贫的相关要求,将公共服务供给评估体系与贫困退出机制、扶贫绩效考核等进行有机结合[8],以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评估体系,促进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

(三)建立消除贫困文化的内生动力激发机制

“志智双扶”是消除贫困文化以激发帮扶对象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内在保障。既要培育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群众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调动其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自身发展能力。[12]

1.宣传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

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脱贫人口之前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思想观念陈旧,受听天由命、安于现状等消极观念影响,有些人形成了好逸恶劳、懒散怠惰等不良生活习惯,在扶贫开发中“等、靠、要”思想严重,以致影响可持续脱贫。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秀文化,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原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群体从思想深处摆脱糟粕文化,进而树立自强、诚信、务实、好学等正确价值观。通过安排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给脱贫群体做思想工作,宣传、解读相关政策,以及集中组织收看时政新闻、先进优秀人物事迹展播、脱贫致富优秀案例等方式,不断使脱贫群体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使正确的价值观念逐渐根植于心中,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实现可持续脱贫发挥助力作用。

2.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

加大扶贫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是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消除贫困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帮扶提高脱贫群体的文化素质,增强其工作技能,能够有效阻断贫困文化代际延续的风险。加大对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改善片区内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注重对片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其全面发展,进而提高片区的整体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资助投入力度以保障片区内全部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继续为其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学习。开辟多种就业渠道,鼓励片区学生优先回乡就业、创业,用所学专业技能促进家乡发展。

3.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消除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贫困文化、激发片区人口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在县、村等地兴建公共图书室、健身活动广场、特色民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引导片区群众选择闲暇时的生活、娱乐方式,丰富其文化生活。同时,要让脱贫群体真正使用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让兴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真正发挥功效,把优秀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并帮助脱贫群体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最终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进而激发内生动力,突破贫困文化的束缚,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

(四)建立应对返贫风险的后续保障机制

当前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正处于脱贫初阶段向稳定可持续脱贫过渡时期,一方面要继续落实好与脱贫相关的举措,另一方面,重视针对脱贫群体的配套政策衔接和后续保障工作。监测脱贫群体面临的返贫风险,加强对防控返贫风险的社会保障和政策衔接,从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

1.建立返贫预警机制

保障脱贫群体不再返回贫困状态是衡量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标准。由于脱贫群体在脱贫初期抵御返贫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提前识别返贫风险并预警,以实现可持续脱贫。首先,建立建档立卡信息监测系统,精确监测建档立卡脱贫户的信息,预知返贫风险。其次,逐级评估返贫风险,形成村、县(乡)、市、省逐级返贫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脱贫户的真实生活状况,切实反映脱贫户面临的返贫风险。最后,建立返贫预警大数据平台,实现层级联动、行动迅速的大数据预警处理,能够在返贫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内协调资源,采取处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脱贫户受到的返贫风险冲击。

2.完善风险防控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防控返贫风险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的必要举措。防控返贫风险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预防返贫,对濒临返贫边缘的脱贫群体实现及时救助,促使其稳定可持续脱贫。其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将脱贫边缘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低保、福利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性帮扶举措,使其处于稳定脱贫状态。其二,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建立解决因学返贫、因病返贫、因老返贫等长效脱贫机制和养老兜底保障机制,从源头遏制因学、因病、因老龄化问题而出现的返贫风险。其三,创新扶贫保险保障举措。政府牵头与保险公司合作,因地制宜制定针对脱贫群体的扶贫保险,加大对脱贫群体稳定可持续脱贫的保障力度。

3.提高政策衔接的连续性

实现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必须着眼于2020 年以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事项,前瞻性地做好扶贫政策的衔接,在贫困人口脱贫之后的过渡期,保持主要扶贫政策的连贯性和脱贫的稳定性。要持续重点关注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已经脱贫的群体,落实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同时,对处于脱贫过渡期的脱贫群体要延续扶贫政策,使其继续享受政策帮扶,进而增强其抵御返贫风险的能力,从源头上将返贫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

四、结语

稳定可持续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逻辑延续与核心要求,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立足于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可持续脱贫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基于贫困脆弱性理论构建河北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可持续脱贫机制,从产业帮扶、供给优化、内部激发、后续保障四个方面发力,进而建立提高经济收入稳定性的产业帮扶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供给机制、消除贫困文化的内生动力激发机制以及应对返贫风险的后续保障机制。这符合原集中连片特困区实现可持续脱贫的现实需求,对其破解可持续脱贫的潜在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连片燕山太行山
《太行山写生》
燕山水库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太行山(外二首)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
燕山水库
湖北省乡镇连片开发工程调查
家在燕山
金融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