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M 模型的肇庆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2-12-15 09:37薛广禄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肇庆集群竞争力

薛广禄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1 引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创新驱动提供重大动力。制造业既是肇庆的根蒂,也是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所在。根据肇庆市政府公布数据,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59.88 亿元,同比增长18.4%,两年平均增长10.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分别增长27.8%和23.4%。工业大部分行业实现增长,全市34 个行业大类中,30 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11.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11.9%,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加快,同比增长149.2%,两年平均增长135.9%[1]。

经过数年努力,肇庆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项目采用GEM 模型,结合调查问卷、AHP 法,开展肇庆制造业发展的量化研究,找出肇庆制造业发展的不足,根据数据分析并制定肇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 GEM 模型及研究述评

2.1 GEM 模型

2.1.1 GEM 模型的提出

加拿大学者Tim Patmore 和Hervey Gibson 基于钻石模型,归集总结产业集群的研究经验,提出“基础(Groundings)—企业(Enterprises)—市场(Markets)”的定量研究模型,也称GEM 模型。GEM 模型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共6 个因素。其中:资源和设施合称为“因素对Ⅰ”;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和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合称为“因素对Ⅱ”;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合称为“因素对Ⅲ”。

2.1.2 GEM 模型的量化

对模型因素量化目的是明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它分三步进行:

①给各个因素赋值,从1 分~10 分,各分值表示的意义如表1 所示。

表1 因素等级评分标准

②计算“因素对”分值并转换。计算公式:

式中,PS 代表“因素对”分值,G2i-1、G2i代表因素得分,G2i-1、G2i所代表的“因素对”是基本上可以两两相互转换,i∈[1,3]。

③计算集群线性分值。

Linear cluster score 要做两次转换,故GEM 模型量化表达式为:

根据GEM 模型最终得分作相应的判断,判断依据如表1 所示。

2.2 GEM 模型的研究述评

一直以来,GEM 模型的实证研究都是学术界的热点。学者分别从各个视角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GEM 模型在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发现运用GEM 模型研究制造业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以下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阐述。

2.2.1 GEM 模型的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依据模型的6 个因素,阐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因素。洪梅香采用AHP 与GEM 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影响牡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曹炜和孟凡会主要是研究安徽旅游业竞争力水平[3]。李佳丹等运用产业竞争力评价的GEM 模型,指出影响宁波种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分析[4]。

运用GEM 模型,研究创业的成果也居多。张海峰借助GEM 模型的应用思路,提出政府营造有利的返乡创业外部环境,农民工自我积累和教育培训相结合共同提升过硬的创业内在条件和素养,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5]。杨隽萍和李瑾借鉴GEM 模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浙江省86 家产业园的官方网站进行信息挖掘,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分析创业生态系统的现状[6]。

综上所述,定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集中于区域的新行业或者是优势产业进行较为详尽的定性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层次低,创新性不足。

2.2.2 GEM 模型的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运用相关的数理分析,得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吴显亮构建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该区域集群竞争力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高寿华应用GEM 模型构建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8]。有些研究者从GEM 模型的基础、企业、市场3 个方面入手,得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丛海彬和王辉基于GEM模型构建宁波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从而得出宁波汽车竞争力强弱[9]。薛广禄采用AHP 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值,对东莞制造产业中的各因素进行量化对比,运用GEM 模型的计算公式,得出东莞制造业的竞争力属于中等偏上,竞争优势较强[10]。张鑫晨等基于GEM 模型构建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11]。林军和王艳春基于GEM 模型对创业环境设计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运用熵值法求权重后计算得分,对西北5 省(区)18个主要城市的创业环境进行了客观评价[12]。

综上所述,定量研究的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对所要研究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作出相应的判断。运用的方法都类似,主要是指标值的权重都是通过层次分析法求解,但是在定量研究的对象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3 肇庆制造业GEM 模型指标构建

由于构建GEM 模型指标体系众多,依据研究相关要求,以肇庆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肇庆制造业展开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肇庆制造业的GEM 模型评价指标。第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挑选出与GEM 模型相符的68 个相关指标;第二,邀请多位专家反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与肇庆制造业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设计并展开肇庆制造业评价指标的调研,采用AHP 法运算各级指标分值及权重,计算肇庆制造业GEM 模型的综合分值。将肇庆制造业GEM 指标模型划分为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详细内容如表2 所示,其中目标层未在表中列出。

表2 肇庆制造业GEM 模型的指标体系

4 肇庆制造业GEM 模型的实证研究

4.1 开展肇庆制造业GEM 模型评价指标的问卷

通过以上的分析,设计肇庆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问卷并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126 份,其中向高校发放57份,全部回收,都有效;向制造业发放69 份(电子工程产业20份、新兴产业9 份、智能机器人9 份、设备制造业31 份),共回收66 份,有3 份问卷未按照要求填写。有效问卷的比例值为97.62%。调查的样本量虽然偏少,但是样本量还是符合统计学中≥30 的研究要求,达到研究的目的。

4.2 GEM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演算步骤

4.2.1 GEM 模型指标判断矩阵的构造

构造GEM 模型的判断矩阵,依据该模型的6 个因素建立因素集,即G={G1,G2,G3,G4,G5,G6},其中G1={G11,G12,G13,G14},G2={G21,G22,G23,G24,G25},G3={G31,G32,G33,G34,G35},G4={G41,G42,G43},G5={G51,G52,G53,G54},G6={G61,G62,G63,G64}。

4.2.2 构造因素对的权重集

设一级指标对应因素对的权重集为D={c1,c2,c3,c4,c5,c6},其中ci表示Di在D 中的权重,设二级指标对应因素对的权重集为D1={c11,c12,c13,c14},D2={c21,c22,c23,c24,c25},…,D6={c61,c62,c63,c64},其中cij表示Dij在Di中的权重,1≤j≤5,j 的取值依据二级指标数量而定,∑Cij=1。

4.3 肇庆制造业GEM 模型实证分析

结合前期问卷调查,通过各位专家定性和定量的讨论打分,运用AHP 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运算肇庆制造业模型指标的权重值和专家给25 个二级指标赋值的均值和得分如表3 所示。

表3 肇庆制造业的GEM 模型指标的权重和得分

根据表3 各项指标权重和得分,应用GEM 模型公式进行计算,得出肇庆制造业的GEM 模型总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由此可知,肇庆制造业总分为391 分,根据表1 模型的总分评价,介于360~490 分;等级评价是四级到五级之间;评分标准高于及格,未达到一般的状态。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肇庆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它的竞争优势不明显。肇庆制造业基础、企业、市场“因素对”的平均分分别为6.825、6.135、5.85,属于及格层次,与“非常优秀”的等级层次相差甚远。基于以上结果,结合肇庆制造业的实际调查,对肇庆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如下。

第一,资源。该因素得分为6.77。其中肇庆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源得分超7 分,说明肇庆的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的劳动力充足,但是缺乏高级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对肇庆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缺少智力支撑。资本资源得分为5.67分,在资源要素中是最低分,说明肇庆制造业融资能力不强,从而降低抗风险能力。

第二,设施。该因素得分为6.88,是最高的得分。肇庆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九大城市之一,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肇庆是整个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制造业的发展基础薄弱,原来对制造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科研反哺制造业的环境氛围不浓厚。产业是肇庆高质量发展之根,深入推进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全面完成,“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稳步迈进工业化加速期。

第三,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该因素得分为6.46,说明肇庆制造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相关辅助产业也存在竞争优势,但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不足,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制造业基地。企业家精神、企业竞争实力得分超6 分,把肇庆制造业供应商和相关产业比作产业链的话,需要统筹整个链条的上游和下游,使其形成产供销闭环链,促成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良性发展。

第四,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该因素得分为5.81,肇庆制造业的基础是低端加工代工,规模小,数量多,导致实力总体表现不强。由于肇庆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种单一,产业间的竞争性异常突出。肇庆大部分制造业的管理层结构组织单一,品牌竞争意识淡薄,全局战略观念缺乏,形成骄傲自满的思维模式,再加上技术合作交流罕有,致使制造业群的聚集效应未彰显,所以肇庆制造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在整个因素中分值是最低的。

第五,本地市场。该因素得分为6.06。肇庆以“端砚”著称,享誉全国。肇庆制造业的产品定位为中低端,无任何特色,消费者对产品市场前景黯淡,产生较差的信任度;制造企业产品公共营销的能力削弱,企业的品种单一,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业发展前景堪忧。在国家推行促进内需的大环境下,制造业应该抓住有利机会促进长效发展。

第六,外部市场。该因素得分为5.64。肇庆制造业本地市场发展得不容乐观,也影响到外部市场。究其原因与本地市场有许多相似之处,肇庆制造业占据外部市场份额不大,再加上肇庆制造业出口产品主要是销往欧美、日本、韩国发达经济体以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由于发达经济体自身发展受阻,导致外部市场需求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制约肇庆制造业的发展。

5 肇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见肇庆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非常凸显,以下主要从基础、企业、市场“因素对”提出肇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5.1 基础“因素对”

5.1.1 完善“2+4+N”①制造业产业融资政策

肇庆市坚持产业强市、制造业优先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可持续繁荣的战略决策,主要包括技术研发转化、金融领域的筹融资、技术改造等。持续加大重点制造业财政资金的倾斜力度,关键是向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金属加工、精细化工等主导和特色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适时优化现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继续推动科技项目的开展,落实国家、省对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5.1.2 构建肇庆制造业大数据平台

运用大数据技术,聚集政府、协会、制造企业等各方面的行业数据,构建肇庆制造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制造业及相关部门提供行业发展势态服务,也为行业和数据需求者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服务,并以此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建立信息化管理评估系统,实现政府科学管理决策的及时跟踪和反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5.2 企业“因素对”

5.2.1 拓宽肇庆制造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商标专利权、股权等方式获取,融资方式则是通过企业债、证券化资产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让资本资源更好地在市场条件下有效地实现优化配置,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入制造业,特别是民营资本,共同设立产业创投基金,对肇庆制造业项目进行投资。

5.2.2 规划制造企业战略、塑造品牌,开拓国外市场

制造企业应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国内外产品质量标准,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肇庆制造业产品在国外的市场竞争力。塑造制造业的品牌,宣传其企业文化,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鼓励制造企业设立海外营销网点,获取有利的发展时机,不断开拓国外市场份额。

5.3 市场“因素对”

5.3.1 构建肇庆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肇庆市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主要是为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监督的共治体系。科学制定制造业的准入制度,完善制造业节能环保的准入标准,调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采取市场化引导、行政化监督。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杜绝市场垄断,对制造业的不正当竞争严厉惩罚,为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完善的市场条件。

5.3.2 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肇庆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发展契机,不断提升肇庆外向型经济格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引进来”,由引进制造装备、技术和品牌向引进智力为主转型,建立与国外同业组织的对接和合作;二是“走出去”,不断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深挖国际市场需求,让更多的制造企业参加国际性博览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引进来”与“走出去”双拳出击的方式,不断扩大制造业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

【注释】

①“2+4+N”指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两大极核,加快建设肇庆高新区小鹏汽车、宁德时代以及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以西江高新区、金利高新区、四会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端州三榕工业园双龙片区经济开发区为四大支点;建设N 个特色鲜明、集聚效应较强的制造业专业园区,着力推进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建设。

猜你喜欢
肇庆集群竞争力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